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的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5-25 00:21:05 美云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的原文及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公·庄公二十九年

  作者: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新延既。夏,郑人侵许。秋,有蜚。冬十有二月,纪叔卒。城诸及防。

  【传】二十九年春,新作延。书,不时也。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秋,有蜚,为灾也。凡物不为灾不书。

  冬十二月,城诸及防,书,时也。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

  樊皮叛王。

  文言文翻译:

  二十九年春季,新造延厩。《春秋》所以记载这件事,是由于不合时令。

  凡是马,春分时节放牧,秋分时节入马圈。

  夏季,郑国人入侵许国。凡是出兵,有钟鼓之声叫做“伐”,没有叫做“侵”,轻装部队快速突击叫做“袭”。

  秋季,发现蜚盘虫,成了灾。凡是事物不成灾,《春秋》就不加记载。

  冬季十二月,在诸地和防地筑城。《春秋》记载这件事,是因为合于时令。凡是土木工程,苍龙星出现,此时农事完毕,就要做准备了;大火星出现,就要把用具放到工场上,黄昏,营室星在南方出现,就要筑墙立板,冬至以后不再施工。

  周大夫樊皮背叛周惠王。

  【注释】

  1.日中:指昼夜长短相等,是春分这一天。《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2.许:(xǔ栩)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战国初期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诗·鲁颂·閟宫》:“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景公伐鲁,傅许,得东门无泽。”《左传·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

  3.蜚:(fē飞)昆虫名。草螽。一种有害的小飞虫。《管子·形势》:“蜚蓬之问,不在所宾。”《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秋,有蜚,为灾也。”《鹖冠子·天权》:“鸟乘随随,躯蜚垂鞦。”

  4.龙:(lóng隆)龙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我国古代天文学,将天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天区,每个天区依其可见的星体所组成的形象分为宫或宿。二十八宿的形成文字,最早是在战国初期(公元前五百年),但据现代的考古研究,在出土的夏、商大量甲骨文卜辞中,亦多见这些星名,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五千年),亦多见天象图。本文所指的龙,是指东方苍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所组成的图案,与甲骨文中的龙字非常相像,所以上古称之为龙星。近年来考古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期的龙形祟拜物,及许多飞龙化石。这些龙形物与天上的东方苍龙形象是如此近似,充分说明它们在古代先哲的原始思维中具有形态上的同构性和功能上的一致性。这些龙都有潜、现、跃、飞的功能,与生活在大地上的蛇、巨蜥、鳄鱼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东方苍龙七宿,不仅有潜、现、跃、飞、亢的功能和形象,还可以作为季候观测的主要标志。《易·乾·初九》:“潜龙,勿用。”《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说文》:“龙,鳞虫之长也,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

  5.见:(xiàn县)《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管子·形势》:“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老子·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荀子·劝学》:“天见其明,地见其光。”《韩非子·二柄》:“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广韵·霰韵》:“见,露也。”《集韵·霰韵》:“见,显也。”《汉书·元帝纪》:“天见大异。”颜师古注:“见,显示。”这里用为出现、显露之意。

  6.毕:(bì币)完毕、结束。《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作穷于富利之门,毕志于畎亩之业。”《史记·项羽本纪》:“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7.戒:(jiè界)《诗·小雅·楚茨》:“礼仪既备,钟鼓既戒。”《诗·小雅·大田》:“既种既戒。”《诗·商颂·烈祖》:“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周礼·太史》:“戒及宿之曰。”《易·系辞》:“圣人以此斋戒。”《礼记·礼器》:“七曰戒。”这里用为斋戒之意。

  8.火:(huǒ伙)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论衡·言毒》:“火为口舌之象。”

  9.水:(shuǐ涗)星名。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

  10.栽:(zāi灾)筑墙立板。《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左传·定公元年》:“庚寅栽。”《左传·哀公元年》:“里而栽。”《说文》:“栽,筑墙长版也。”

  11.至:(zhì志)冬至的简称。《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谨于日至。”《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易·复·象》:“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左传庄公·庄公三年原文及翻译08-29

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二年原文及翻译05-15

左传·闵公·闵公二年的原文及翻译11-09

左传原文及翻译08-29

《左传》原文及翻译10-05

左传襄公二十年的原文及翻译10-01

《左传定公定公十四年》原文及翻译08-09

左传·僖公·僖公八年原文及翻译11-09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的原文及翻译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