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列传第二十七》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时间:2023-11-16 10:40:27 金磊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唐太宗皇帝想以史为鉴,以知兴替,命贤臣谏官魏征修撰《隋书》,魏征不负重托,依时完成使命。《隋书》共85卷,包括帝纪5卷、列传50卷、志30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隋书列传第二十七》的原文及译文解析,欢迎阅读收藏!

  隋书列传背景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历史事件和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在南北朝时期统一了北方,建立了隋朝。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隋书中,有许多列传记录了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这些列传不仅介绍了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经过,还对其影响和意义进行了评价。通过这些列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隋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一些重要的列传包括:

  《高祖本纪》:记录了杨坚的生平事迹和建立隋朝的过程。

  《炀帝本纪》:记录了隋炀帝杨广的生平事迹和隋朝的衰落过程。

  《文帝本纪》:记录了隋文帝杨坚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

  《炀帝后宫传》:记录了隋炀帝后宫的故事和事件。

  《李德林传》:记录了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李德林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

  这些列传不仅介绍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经过,还对其影响和意义进行了评价。例如,《高祖本纪》中评价杨坚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他建立了隋朝,统一了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炀帝本纪》中则评价杨广是一个荒淫无道的皇帝,他过度耗费国力,导致隋朝的衰落和灭亡。这些评价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总之,隋书列传背景是了解隋朝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列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隋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原文: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岩卒之后,蜀王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于天子。又共妃出猎,以弹弹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吾儿岂有是乎!”子弘嗣。仕历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译文解析:

  元岩,字君山,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热爱读书,对篇章句子有深刻的理解,个性刚强正直,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气节。在年轻时期,他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成为了朋友。

  元岩在朝堂上以其威严稳重的个性和通达世事的智慧,深受皇帝和三公九卿的尊敬和畏惧。每当上奏表或讨论朝政时,他都能侃侃而谈,一脸庄重之色,毫无顾虑地在朝庭上进谏,甚至当面驳斥皇帝的意见。

  高祖曾经对元岩说:“你是宰相之大才,如今委屈你,让你辅佐我的儿子,就如曹参辅佐齐王的意思。” 元岩到任后,实行严明的法令,得到了吏民的称赞。然而,他也曾在朝堂上请求见宣帝,并试图劝说宣帝不要杀死乐运,因为他认为乐运是为了取得后世的名声而不顾性命的。然而这一建议并未被采纳。

  总的来说,元岩是一位坚持原则、敢于直言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参考译文: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京兆郡丞乐运就抬着棺材到朝堂,陈说宣帝八方面的过失,语言厉害情辞非常恳切。宣帝非常生气,将要杀他。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人敢出面救乐运。元岩到朝堂中请求见宣帝,元岩对宣帝说:“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之所以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宣帝要诛杀乌丸轨,元岩不肯书写诏书。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他脱下头巾叩头,三次跪拜三次进谏。宣帝说:“你想要与乌丸轨结党吗?”元岩说:“臣不是想与他结党,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宣帝非常生气,让太监打元岩的脸,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

  高祖做丞相时,元岩被加位开府,做了民部中大夫。等到高祖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食邑有二千户。元岩为人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当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一脸庄重之色,在朝庭上进谏,当面驳斥,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皇帝和三公九卿都尊敬他畏惧他。当时高祖刚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衰弱感到痛心,因此招致灭亡,因为这把各位皇子分封为王,权势等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王子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于是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当时二位王子年纪都小,于是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当时元岩与王韶都因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于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王韶担任河北道的行台右仆射。高祖对元岩说:“您是作宰相的大材,现在受点委屈辅佐我的儿子,这就如同曹参辅助齐王一样。”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严肃,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蜀王本性喜好奢侈,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王宫中极力进谏,蜀王每次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他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没有人不高兴心服。那些被判罪的人,互相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有什么怨恨的呢。”高祖很欣赏他,赏赐很优厚。开皇十三年,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益州百姓,没有不落泪的,到现在还在思念他。元岩死后,蜀王就能随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和妃子一起出外打猎,以弹射人,捕了许多山里的蛮人,用他们充当宦官。手下的辅佐的人没有人能够劝阻。等到杨秀获罪,皇上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元岩有儿子弘嗣。任给事郎、司朝谒者、以及北平通守。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的原文及译文解析】相关文章:

《隋书列传》原文及译文09-27

《隋书列传二十九》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

《元史·列传第二十七》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

《隋书·列传·卷四十三》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

《隋书·刘昉》原文与译文解析09-27

《宋史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09-24

《隋书皇甫诞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09-26

明史·列传十二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

《东林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