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的作文

时间:2022-06-11 14:31:48 尊严 我要投稿

【精品】尊严的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尊严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尊严的作文4篇

尊严的作文 篇1

  【原题回顾】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优雅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

尊严的作文 篇2

  头一次读《草房子》,杜小康,这个格外特别的形象,就镌刻在脑海里。

  回想。忘不了,当在嬉戏时遭桑桑故意冷落,他不露声色采取报复措施,将一群孩子请到家中享用柿饼,独留桑桑一人将孤独身影幻入冷夜;忘不了,他在与桑桑一同酿成大祸后,毫不犹豫自我揭发,背负责任,令畏缩的桑桑饱受白眼;忘不了,从前家境殷实的他,在家境衰败后,辍学,却佯装快活,故意依在树上,放声高歌……

  自尊、自傲,这两个词,似乎织成了他的形象。这样的他,却是我曾质疑的。这,难道就是所谓尊严么?尊严就是高高在上,低眼瞧旁人么?尊严就是依仗着厚实家底,自许清高么?尊严,难道就意味着,凭着自己骨子里的一点傲气,对竞争者予以痛击,使其栽入窘迫境地……这,似乎过度极端地解读了尊严。

  但,家境彻底败落,近乎毫无希望后的杜小康,着实令我大跌眼镜。再不佯装快活,再不挺着胸膛不愿寻求援手,再不……甚至,他抛开往日风光无比的模样,挎起竹篮,不畏嘲笑,一面在校门前贩售小商品,一面平和地与同学、老师打招呼……高高在上的尊严呢?哪儿去了?

  但,后来,我仔细深思几度,恍然悟得许多。

  记起一篇小说:一位贫穷老人,为了儿子的前途,几度求于一位富人,却受得不少蔑视与冷落。最终,富人要求见一见儿子。儿子与老父一同前往,却无法忍受富人的漠然。他见父亲面对漠视毫无怒色、一声不响,当场怒叱父亲没有尊严,为钱财,竟甘于容忍这般恶劣态度。富人顿时责备儿子,称:“你父亲请求于我,还不是为了家庭、为了你的前程吗?你以为这是没有尊严?请记住:负起生活的责任,才叫真正的尊严!”

  富人之言,正中我下怀。

  家境殷实的杜小康,满怀一身带着傲气的尊严;家境衰败的杜小康,并非失掉了尊严,他的尊严脱胎换骨,蜕变了,成熟了;他那酿成大祸后自首的勇于担当,经历风霜,化茧成蝶。受过磨难考验的他,终于拥有了真正的尊严:低下高傲的头,垂下请求援助的手,对他来说,并不意味着放下尊严,而是意味着负起责任,意味着向生活拿起尊严。

  “负起生活的责任,才叫真正的尊严!”我愿意放下稚嫩的自傲,只为那真正的尊严!

尊严的作文 篇3

  世上任何矮小的男人都是高大的父亲,父亲的尊严是男人精神的高度--是荣誉,权威,自尊,伟岸的带名词,它赐予任何一个普通男人被崇拜的陶醉和满足,父爱的尊严是一种痛。

  然而,为了捍卫这种神圣的'高度,却需要一个男人付出辛酸的代价,父亲和朋友在一起说话这样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要他理解做大人的艰辛,如果少时他明白了父亲的艰辛就会过早的承受一份本不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生活经历。为什么要用生活的沉重来代替他童年的无悠无虑?

  现在大了,已经明白了父亲的不容易,原来父亲坚强的背后有那么多的“无言”这么多年为了维护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尊严,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而默默的承受的压力!

  生活的困顿不该剥夺做父亲的尊严,这也是父亲精神领地的最后一块领土,凛然不可侵犯!

  多体谅一下自己的父亲吧!让父亲做一个很平常,很自然的男人吧!他既有可能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伟,也有可能是轻舟淡月,小桥流水的纤细,真

  父亲的尊严是男人精神的高度,是荣誉、权威、自尊、傲岸的代名词,它赐予任何一个普通男人被尊重被崇拜的陶醉和满足。然而,为了捍卫这种神圣的高度,却需要一个男人付出辛酸的代价。

  我想起我在读大学时遇到的一名校园清洁工。他负责打扫学生公寓的楼道和厕所。50岁的模样,头发花白,脸像松树皮一样黝黑且皴裂开来。他每天的活又脏又累,而且被世俗的眼光所轻视。但奇怪的是,每次下班后他都精心地打扮自己。抹些自来水用梳子将花白的头发梳得平平整整,一丝不苟,换上洁白、干净的衬衫,而且还会扣上封领扣,并滑稽地戴上一副眼镜。这时的表情慈爱而庄严,与平时判若两人。后来他觉察出我们的好奇,就解释说,他有个女儿在初中读书,他每天下班后都去接她回家,女儿只知道他在大学工作,而不知道他具体干什么……

  所以,在见到女儿的一刹那,他要把自己打扮得接近于教授:山一般伟岸的身躯,海一般渊博的学识,沉默如幽谷博大深沉,言辞如江河滔滔不绝,口角表露着自信、仁慈、悲悯的微笑,眼神流露出太阳神阿波罗般智慧的光芒。这是天下儿女心目中理想的父亲形象。

  我的一位朋友跟我很痛心地谈到这样一件事。他一直崇拜他的父亲,他父亲对此也了然于心。在父亲生命的晚期,病痛折磨得他不堪其苦。可是,他每次回家,父亲总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对他报以顽强的笑容。这时他便肃然起敬地欣赏父亲。有一次父亲伸手去拿一只茶杯,茶杯却中途落到了地上。父亲离去了,那只半空中颤抖的手却一直凝固在他的记忆中。他觉得这便是他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正是他崇拜的眼神怂恿了父亲对病痛的忍耐,让生命最后时刻的父亲,也不能自然地、人性地通过呻吟来宣泄痛苦……

  看来,对父亲形象的光辉歌颂,只能怂恿男人在生活中做鱼死网破的挣扎。让父亲做一个很平常很自然的男人吧!他既有可能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浑;也有可能是轻舟淡月小桥流水的纤细。真正爱父亲就是学会接纳父亲的卑微和渺小。

尊严的作文 篇4

  总听人说活着要有尊严,只是,究竟何为尊严?

  古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类谈,可是,自古至今,街头小巷都不乏乞讨之人。是否,在他们伸出他们那健全或是不健全的手向人乞怜时,就再没有地方能容下他们的尊严了?当铁碗里咣啷的硬币掷掷有声时,你是心怀怜悯还是心情沉重?是摇头还是叹息?是厌恶抑或是鄙夷:诚然,对于那些把乞讨当成谋生手段的人来说,或者应该唾弃,可那些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孤苦无依的人们,难道是他们背弃了尊严,甘愿遭人白眼吗?而事实上这个社会又给了这些社会弱势群体什么呢?

  在《南方都市报》曾看过这么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贫困的患者因家里没钱医治,活人被推进了火葬场!媒体曝光后,在无数人咋舌时,活人才又被拉回了医院医治。无疑,那家医院转眼间成了“爱心”医院,虽说这人性的光辉非要到关键时刻才绽放开来,这倒也无可非议,只是,他的家人因此被追究蓄意杀人的法律责任,让人难免有些唏嘘。中国真是个法制健全的国家,而政府部门的正义、公正也只有在这个瞬间发挥到了极致!是否,他们的亲人们宁肯眼睁睁看着他忍受病痛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向现实低头的事,不沾污至高无上的法律,那样才能维护活着的人的尊严吗?当意外、疾病骤然降临时,对于那些医疗费如天文数字的家庭来说,在死亡面前,生命与尊严,孰轻孰重?固然,这个社会的同情心不是被扼制的,而是被宣扬的,当那些偶尔出来捐捐款的名企业家们头上“爱心”的光环,是否就能驱逐世间所有的贫穷与饥饿,灾害与疾病,意外与死亡?

  每个人都有他的生存方式,而女人的另一种生存方式就是出卖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这种社会的产物一直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存在着。人们鄙视她们却不敢正视她们,唾弃她们却又不愿摒弃她们。当男人们趾高气扬践踏着女子身体时,他们应该忘了把他们自己的尊严放在哪里了,是在那些掷向女子的钞票上?还是在那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上?他们如此鄙夷,却又如此蜂拥而至,甚至不惜家破人亡,这是否也是对这种夹缝中求生的另类尊严的默许?红颜是否祸水无待考证,无可厚非的是,女人有美的身体就以身体取悦人;有美的思想就以思想取悦人。仅此而已。

  有一次和朋友在外面吃饭时,菜点好了。这时进来一个老人,衣服有些破旧,拄着根拐杖。他叫了碗面,就坐在门口。我们的菜都上齐了,他的面还没上,我无意间看到老人舔了舔舌头,我走过去邀他和我们一起吃,他谢绝了我的邀请。在我们吃的差不多时,他的面上来了。老人大口大口的吃着面,额头冒出了汗。我们准备走时老人也吃完了,他摸索着口袋有一分钟,服务员白了他一眼:“是不是没钱啊?”老人喃喃着:“是忘了带钱。”我和服务员说老人的面钱记在我们账上,可老人很坚决的摇摇头说:“我这根拐杖押在这里,我回去拿钱。”等老人蹒跚着出去没多远,服务员鄙夷的看了看那根有些发黑的拐杖,想也没想就扔出门去。过了十分钟左右,老人满头大汗的把两块钱递上,老板有些羞愧的亲自捡起那根拐杖捧给老人。或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拐杖,而这根拐杖以一种信念、力量支撑着我们。

  只是,尊严,永远无法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