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作文

时间:2024-02-11 15:01:51 自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由的作文[常用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由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由的作文[常用8篇]

自由的作文 篇1

  没有一个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你说,马戏团的提线木偶挣脱了束缚住它的线后,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我问了很多人,许多人的回答千篇一律的是它会得到自由。但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这么美好,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它会被当成毫无价值的垃圾丢掉?

  有谁想过,自由的代价?自由在你心中的份量?如果你只是为了追求大众,人云亦云,那大可不必纠结了。举个例子,我让你用失去一双眼睛的代价换回你终身的自由,你答应吗?有人会说:没了眼睛我即使自由了又能怎么样?一片黑暗倒不如生活在这个束缚的世界里!嗯,说得对,换成我我也这么做。但是有人想过没,在这个充满规矩与压迫的世界,你能干些什么?你是能用这一双眼睛发现世界伟大现象,还是能测量出大自然的美?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眼睛没用,它是心灵的窗户,相反是最重要的。

  自由或者不自由,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也就是活的自不自在罢了。

  没有一个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又有什么关系呢?自由和拘束是缺一不可的',无规不成圆,而规矩过头了,就显得有点古板迂腐了。

  我们的人生还很长!自由可以算是我们的追求,一时热血沸腾的信仰!追求和信仰,是人的一生必不可少的。

自由的作文 篇2

  “棍子到了,你赶紧装上去吧。”妈妈对我说。“我不会装呀!”“好吧,我来吧。”妈妈无奈地说。接着,妈妈麻利的拿着工具来到了鸟笼旁。

  冬天到了,妈妈怕鹦鹉的脚站在铁棍上冷,就在网上买了几根木头棍子给鹦鹉站着。现在货到了,妈妈就拿这棍子在鸟笼里“改装”,以免鸟儿们受冷。我在一旁写作业,不一会儿,妈妈就把铁棍换成了木棍。写完后,我准备去看它们,结果布盖上去了,我也就不打扰它们了,于是我也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我醒了,咦?鸟叫声怎么这么小呢?“诶诶诶诶……快回来,小米……”一阵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我连鞋都没穿就急忙跑到阳台上看,我的眉毛都拧成了一个“麻花”,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白白的东西往下飞,边飞还边叫着“依儿、依儿”,我定睛一看,是小米!我看了看旁边空空如也的笼子,不仅小米不见了,大米也不见了,我只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头发梳了一下,扎起来,匆忙地把衣服穿好,就拉着妈妈去楼下找小米和大米。我家住二十二层,在电梯里,觉得电梯比平日里慢了许多。我急切地跺着脚哭喊着:“你快点啊!”我紧张地看着电梯楼层跳动的'数字。终于到了一层,我拉着妈妈就往外跑。突然,我看见小米落在对面楼房的空调外机上。我大声喊着:“小米你快下来啊!快跟我们回家吧!外面很冷,你会冻死的。”可是,小米根本听不懂我的声音,惊恐的叫个不停。我感觉心好痛,小米从未离开过我们,它一定会冻死或饿死。任凭我如何呼唤,可是小米依然不下来,反而飞到更高处。这时来了好几个小朋友,帮助我一起呼唤小米,小米害怕的飞的更高更远了。我失望地追上去,可是小米越飞越远,离开了我们的小区。我绝望地看着小米越飞越远,直到它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此时,我的泪水蒙住了我的双眼。我哇哇大哭起来,丝毫不管我旁边有许多小朋友。这时的路人向我投来同情的眼光,但这些安慰仍然不能挽回我的悲伤,因为我的小米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冲妈妈大叫:“赔我的大米和小米!你为什么不关笼门?”妈妈:“好的好的,再给你买一对回来。”“不要,我就要我的大米和小米,给我找回来。”妈妈安慰我说:“大米和小米长大了,它们需要自由,需要回到大自然。”可我极不情愿,那可是我养了一年多的鸟呀!

  我默不作声,可也在考虑妈妈的话,妈妈说得对,它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自由了,它们长大了,需要回到大自然,独立生活了。我不情愿的点点头说:“再买鹦鹉我来选。”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望着天空,默默地祝福着我的大米和小米,祝你们可以找到自己温暖的窝,别冻着;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别饿着;可以快乐的歌唱,别受伤害。愿你们生活快乐、平安,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自由的作文 篇3

  之所以称复杂性自由,而不叫复杂性自由主义,因为还谈不上主义这么高大上。但自由是一个好东西,所有观点的人都可以用。以复杂性范式看待自由,同复杂的自由主义与简单的自由主义会有什么不同?

  在我看来,复杂的自由主义与简单的自由主义,在范式上都可以归结为简单性自由。简单性自由,是指复杂的自由与简单的自由的总和。复杂不同于复杂性。一个用机械的科层制组织起来的大企业,内部可能非常复杂,但结构上却是简单性的。因为科层制本身就是简单性结构。科层制再复杂,本质上也有别于扁平化的生态组织,不具有生态组织那种由不可还原的多样性构成的复杂性。

  复杂的自由主义与简单的自由主义之间有什么差别?汪丁丁没有详细讲,张维迎更是不承认这种差别有意义。不过从旁观者看,差别还是有的。简单的自由主义更多强调直接的自利;而复杂的自由主义更多通过“内生偏好的”利他,迂回地强调自利。映射到策略上,前者更强调在“中国问题”的复杂背景下强调自由(汪丁丁,20xx),后者更主张直截了当地强调自由。

  这种自由主义的集合,被人新称为“朗润派”,与共同强调复杂性范式的“颠覆派”(陈禹、我、韩小明和杨培芳)在简单性与复杂性这个范式上,观点形成差异,不是偶然的。但即使身在其中,也难以讲清双方不同在什么地方。许多看客干脆就认为双方观点差不多。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其中的实质性分别还是慢慢现出来。

  3月6日,致福轩的一位听众,游敏老先生给我打电话并发来一文,指出新旧两种观点的分歧,实际是哲学观的不同。新观点隐含的哲学观是“中”,旧观点隐含的哲学观是“排中”。指的是,例如,旧观点认为利己与利他,在谁为第一性上,应按照排中律,只能取其一为先;而陈禹、杨培芳等人,相当于不认为排中律是对的(对应互联网实践是利己与利他一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游敏老先生的话让我不能不佩服。因为高邦仁在跟我共同酝酿《3%》时,最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游敏老先生反复强调的中庸。以致董光璧老先生在评论《3%》一语破的:“本书作者所倡导的‘经济学之道’,就是以‘天人合一’这一伟大结论为背景的‘中庸之道’”。哲学家段永朝晚上与我讨论起来,更挑明了背后实质,这就是容纳悖论(paradox ,佯谬)。这是与排中律完全排反的取向。容纳悖论正是“中”背后的实际含义。排中律所依据的是启蒙理性(“去魅”),而中庸之道所依据的是返魅。Paradox就是这样一种魅力。

  这样一看,简单性范式中的自由,与复杂性范式中的自由,含义就可能正好相反。当把不同范式的自由,作为经济学某一派的隐含哲学时,在实证上会有四个基本不同。下面我们就从《3%》就地取材,来剖析一下这种不同。

  第一,效率和多样性,何为自由的标准?

  从复杂性角度理解的自由,首先表现为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在实证上,选择应由多样性(Variety)来标度。这个观点不是今天才有,它源自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是复杂性自由的基石。为此,主张把Variety内生为复杂性均衡的基本维度。Variety意义上的自由,一般称为多样性。

  而从简单性角度理解的自由――无论是复杂的自由,还是简单的自由――都是没有选择的自由(是理性经济人的必然)。也就是Variety的值等于1(我在发言中称为品种N=1,意思是无论有无选择,对均衡最优不产生影响)。这种自由,是效率意义上的自由(同质化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由此,可以把简单性自由与复杂性自由的'观点差别,归结为效率优先,还是多样性优先。多样性在实证上对应质量、创新、信息化。例如现行主流流行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观点是强调效率标准,《3%》明确主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应坚持效率与多样性标准并重。

  第二,最优与恰当,何为帕累托最优(或最优是否可以容纳悖论)的取向?

  从复杂性角度理解的自由,所谓最优是针对节点的,因此是分布式的最优。在复杂性的均衡中,由于内生了Variety的维度,当最优点位于Variety值较大一端时,它相当于传统均衡中存在多条需求曲线或成本曲线时的均衡,均衡不是一个点,而是均衡集合。《3%》显示出长尾曲线实际可以是均衡曲线在品种-数量平面上投影下来的等均衡线。

  而从简单性角度理解的自由,最优是针对中心的,只能有一个最优点。正如我在发言中指出的,复杂性均衡与简单性均衡之间,相差一个平均成本(AC)与边际成本(MC)之差,复杂度越降低,这个差就越小。当这个差为零时,复杂性系统就转化为简单性系统(N=1,即同质性假定),这时复杂性均衡就会转化为简单性均衡。也就是说,简单性的自由只是复杂性自由在不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时的特例。

  多点均衡,在哲学中就对应容纳悖论。意思是各种选择,即使不相容,甚至相互矛盾。但都可以是“最优”(实际是指恰当、正当、满意)。这种去中心化的“最优”,在实践中是指一对一精准均衡(即情境相关的场合最优)。它应是由一个基准的(数量-价格上的)均衡,加一个随具体时间、地点浮动的(品种-价格上的)均衡构成的联合均衡。人们常说的小批量、多品种,就是指这种类型的价格最优,其极限是个性化定制。

  由此可见,简单性与复杂性自由的区别在于同质一元与异质多元。复杂性的自由对左右观点之所以能保持中立,是因为它根本不在同质一元这个平面上讨论问题。

  第三,自由是风险(不确定)偏好,还是风险(不确定)规避的?

  简单性的自由与复杂性的自由,隐含了相反的信息假定。前者以中心控制下的信息不对称为常态,后者以节点对等(如P2P)下的信息对称(透明)为常态。简单性的自由主义,多主张规避风险与不确定性。张维迎的观点比较典型。由于他的信息经济学预设信息不对称,化解风险,尤其是不确定性,一定代价高昂,需要能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来平衡。

  复杂性的自由完全相反。首先就不认为系统越复杂,成本应该越高,而是越复杂,边际与平均成本越低(基于品种的范围报酬递增)。根据就是基于ICT革命的智慧化,使复杂性从成本不经济,变为成本经济。必然推论是偏好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实践中,提出C2B,意在化风险为机会(因为一旦供求一对一贴紧,实现个性化经济,就无所谓风险了)。互联网亲风险投资与创新,都是复杂性自由的特有表现。

  第四,自由是“小乘”的,还是“大乘”的?

  简单性自由往往相当于小乘佛教,强调少数精英(如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复杂性自由却相当于大乘佛教,主张人人都可以搭上创新的班车。例如,张维迎在发言中极力强调企业家在化解不确定性中的稀缺地位与核心作用。而互联网强调大众创新,将企业家化解不确定性的中心作用,解构为由草根创新化解不确定性。

  复杂性自由的选择,不是主观选择,而是由信息生产力决定的。但信息生产力只不过相当于“枪”,不会打枪也可以得天下,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人扛枪,为什么人打仗。具体说,搞信息技术、信息经济的人,要明白互联网时代自由的真谛,在于解放人的多样性选择的能力。

自由的作文 篇4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飞却飞也飞不高……”这首歌常常回荡在我耳旁,我觉得自己也好像是一只小鸟,被困在家长关怀与呵护的牢笼中,想要出去转一会,但是牢门却被紧紧地锁住了。

  我一直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用大人的话来说是一个“小公主”,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我自由地发挥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我被父母管得很紧,这虽然是应该的,但是我也应该有一些空间呀!我特别喜欢听音乐,所以只要一有空余时间,我就会打开随身听,细细地品味,可是为什么,妈妈见我听音乐就会说我在浪费时间,应多看书,这也没错,但我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难道就不能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来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吗?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记叙了一位母亲在儿子四岁时就让他开始学素描,水粉画,可是无所长进;接着又学舞蹈,舞技虽长个头不长,找不到舞伴,只好放弃;又学书法,结果又没长进,书桌上倒弄得墨迹斑驳。儿子8岁,就带坏了7副眼镜。直到有一天,母亲到朋友家拜访,推门一看,朋友正在认真练字,而朋友的.孩子却在一旁折纸飞机玩,母亲一下子明白了:孩子也有自己的爱好,家长不应该逼子同好,要让孩子自己计划未来。我也何尝不想自己计划未来?可父母实在是管我太严了,每当妈妈用炽热的眼神盯着我看时,每当她严厉批评我不该听音乐时,我多么想对她说:妈妈,我也应该有自由的空间哪!

  我渴望有一个空间,一个让我自由飞翔,实现我美好理想的空间!

自由的作文 篇5

  规则不是约束,而是另一种自由。

  我们的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平衡,来保障安全。规则很多,大到国法,小到家法,但我们必须遵循它——有秩序的生活才会有安全。

  打个比方:就说交通规则。交通规则条条严谨,如一不遵守,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不说酒驾、追尾那些重大事故,请你扪心自问,你过马路时遵守红绿灯了吗?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这朗朗上口的小口诀,这几岁小朋友都知道的规则,为什么那么多人视而不见呢?

  在刚开学的时候,一位朋友请假没来上学,说是受伤了。我感到很奇怪,不是因为他以前从未缺席过,而是我在前一天还和他一起玩儿,怎么这么短时间就出事了呢?

  放了学,我匆匆赶到他家看望他,并询问了事情的经过。他一脸懊悔地看着自己被包扎起来的腿,讲了起来:

  那天,他和我再见后,一个人走回了家。路上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催他赶快回家,他便加快了脚步,一路小跑着。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他要直行,但偏偏面前是红灯,他认命地停下脚步,耐心等待。但可能是心情太焦灼了,这个红灯似乎异常的漫长。

  他开始变得不耐烦,紧紧地盯着红绿灯上跳动的的数字——他第一次觉得度过几十秒钟是那样艰难。

  焦急的心情正在进攻他的理智,心里像有小猫爪子在挠一般,实在难受。

  终于,心里急切的火焰烧断了理智的最后防线,他现在只想着快点到家,再也顾不得平时牢记于心的交通规则了。

  他四下张望了一下,环顾了四周,确认没有危险后,他迈开脚步,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向马路对面。

  偏偏命运之神捉弄他,当他马上就要到达对面,跨上那步台阶时,一辆电动车突然从侧面冲了出来,当看到他时车主急忙捏闸,但为时已晚,还是冷不防地撞上了他……

  故事就是这样,朋友告诉我,车子撞过来的那一刹那,他甚至闻到了绝望的'气息,紧接着来的就是剧烈的疼痛,是给他闯红灯的惩罚——小腿骨折,要在家休养,不能走动。

  他真是后悔到骨子里了啊,如果再耐心地等一会儿,就那一分钟的事,不就没有现在疼痛万分的伤了吗?

  其实我想说,规则绝对不是约束。如果你乖乖地遵守,带来更多的是欢乐,是自由,是平平安安的生活,又何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近在咫尺的幸福呢?

  规则真的不是约束,而是另一种自由。

自由的作文 篇6

  风和日丽的一天,小明逮到了一只小鸟,把它关进一个精致的鸟笼里,可小鸟愁眉苦脸的,不管小明怎么逗它,小鸟还是不理他,小明自言自语地说:“小鸟怎么不理我呢?”这时小丁抱着玩具鸽子笑容满面地走来了。

  小丁看见这一幕,心想:小鸟属于大自然,我得把它救出去。小丁灵机一动对小明说:“用小鸟换玩具鸽吧,我的.玩具鸽会唱、会飞,和真的小鸟没什么差别。”小明满口答应了。

  小明拧足玩具鸽的发条,玩具鸽“呼——”的一声飞向天空,小明情不自禁地说:“真有趣!”

  与此同时,小丁打开鸟笼轻轻地对小鸟说:“小鸟,你自由了,快飞吧!”小鸟愣了一下跳出笼子对小丁“喳喳”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你把我放回大自然”。然后就展开美丽的翅膀飞向天空。

自由的作文 篇7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格高,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

  自由,这个千古命题,多少人探讨;自由,这个终极需求,无数人追逐。

  从方圆的角度讲,内圆外方认为,内圆能够包容万物,各种矛盾的东西在内心都能够融合或和谐相处,外方可以坚持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固然不失是一种自由,可以效仿。反之,外圆内方又如何呢?

  也许有些人会从外表处世圆滑,为达到自己的内心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去看,从而大加批判,或者认为这样的人虽聪明但这样的活着却很累很不自由,从而不去欣赏。毫无疑问,他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例证加以说明。

  但是,我认为,外圆中的圆,应该是一种变,一种通达,因此,它需要的是从心所欲,内方是一种恒,一种守一,它坚持的`是不逾距。

  再看一个成语,处变不惊,处变是一种外圆的体现,不惊是因为内心有方。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自由,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由。从心所欲,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为所欲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发泄自己的欲望;不逾距,不能人云亦云,自由是要受到法律、道德和社会隐藏规则的约束。从心所欲,一种超脱也是世俗的思维,世俗终将成为一种超脱的理念;不逾距,是一种自我、自然和社会的通融。

  孔子说,人到七十方能从心所欲,不逾距。但是,等到七十才能透彻的话,或者到了七十都对自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的话,那太晚了。人生苦短,我们可以从小就树立这种自由的信念,培育对它的修养,并不断的实践这个信念,升华这个修养,在少年、青年或者中年就感受自由的真谛。对于这一点,我比较同意于丹教授关于解读《论语》之人生之道的观点。

  翘首现代,在以加速度运转的社会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关系和事情,人们不免带有一些浮躁的心理和功利的思想,被世俗所困,以至于不自由的活着。然而,我们需要的不是浮躁,浮躁根本无济于事,相反,我们有理由不更早的领悟自由吗?用内心的信念和修养去点醒我们蒙昧的眼睛和酸楚的心灵。把自由的内涵涵盖在心中,把自由的外延延伸于行动。

自由的作文 篇8

  渐渐的,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的学习也是越来越紧张了,还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要面临小升初的考验了。可是我却发现了,在紧张的学习中,老师却总是不给我们下课的时间、放松的时间。我要我的自由。

  下课的自由被掠夺

  “叮铃铃。”哦,愉快的下课铃又响起了。终于可以下课放松一下了。我在心里暗自高兴。可谁知周老师却毫无下课的意识,他好像是无视下课铃。不一会儿,操场上响起了其他班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教室里的我们别提有多么羡慕了。心儿早已飞出了教室,来到了操场。越来越坐不住了,忍耐,忍耐……可老师讲完这个习题,又开始讲这练习册的内容。我们班的有些同学确实是实在忍受不住了。就大声喊道:“老师,下课了!我要上厕所!”可是老师不但没有宣布下课,反而还把请我们给训了一顿。“你瞧瞧你们!成天就是不好学,就想着玩!真不知道你们的升学考试怎么办?别到时候搞得我没有脸面!”说完又继续开始讲。

  ……上课了。老师才撤离教室。

  课间的自由被抢走

  终于,今天老师可给我们放了个假。早早就下课了、终于迎来了我们可爱的课间休息,耶!可谁知有的同学总是难逃一死。“不好好完成作业,跟我办公室走一趟!”“唔……不啊!”随之是一声声惨叫,别提了……

  课余时间被霸占

  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课余时间,太多的特长班已经排得满满的`,上完特长,还要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要做家长给布置的作业。现在的周末,已经被霸占了,再没有像小时候的快乐时光了……

  我不想被“六年级”这个词所拘束着,所以在这里我想说:我要我们的自由!请还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