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作文

时间:2023-09-21 14:29:57 自由 我要投稿

自由的作文[精华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由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由的作文[精华3篇]

自由的作文 篇1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有两种解释:一、傲视群伦;二、目中无人。

  魏晋年间出了一班奇人:竹林七贤。他们为了逃避世事,放浪形骸,整日以酒为伍,丝毫不在乎世人异样的眼光。看刘伶“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稽康临刑前从容的弹奏举世无双的广陵散,就可知道他们有多么的旷达不羁。他们借着脱却行迹来表达对乱政的不满,借着狂歌痛饮来忘却世俗的纷扰,胆大妄为,自古以来评价不一。姑且不论对他们的看法,我敢说,他们做了“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最佳诠释。

  然而,他们是“傲视群伦”,还是“目中无人”?

  就当时的道德标准而言,他们此举乃是违背礼法,“目中无人”;以文学家的观点来看,他们任真自得,“傲视群伦”。照这么说来,这岂不是一桩无头公案?

  没错,如果照这么说来,这其实是没有结果的.。但是我认为,这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态度”。傲视人间的人,虽然行为叛逆,但是对事的态度是十分坚定的,秉持着自己的理想,择善固执。这样的人,纵使不能被当世的人所接受,但是其品格将会传唱千古。反之,若一个人目中无人,那么他的态度必是轻浮、不稳定的。当有一天碰到比自己更强大的人,醒悟自己的渺小,就可能从自大变自卑,一蹶不振。我认为,竹林七贤虽然狂妄,但是他们的态度是坚定的,他们就是想要远离世俗,佯狂避世,不有一种“别人笑我太疯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痴狂,的傲气在吗?

  现在的我们,常常说着“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但是,究竟是哪一种呢?

自由的作文 篇2

  有一天傍晚,妈妈兴高采烈地给我带回来一只八哥。只见它身披乌黑发亮的披肩,翅膀的下端有着洁白的羽毛点缀着,又尖又黄的嘴巴总是紧闭着,它的腿又细又长,爪子很锋利,好象随时都能把你抓伤。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它的前面。它好象摆着一副高傲的样子,可我总觉得这高傲里难掩它的孤单和寂寞。

  一开始,它似乎对周围的环境很感兴趣,眼睛不停地东张西望,还不停地抖抖身子,扇扇翅膀,乌溜溜的眼睛不停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一会儿,我却发现它好象很焦躁不安,不停地上窜下跳,从它那双无助的眼睛里,我好象读懂了它内心的渴望:你放我出去吧,我要自由,我不想呆在笼子里,我要回到我的故乡去,回到我的朋友身边。我也好象读懂了它的`内心想法,我要不要告诉妈妈呢?我问妈妈这只鸟从哪买来的,妈妈说不是从花鸟市场买来的,是外地人拿出来卖的,还说是从树林里抓来的。我心理犹豫不决。

  到了第二天早晨,鸟儿突然鸣叫一声。那歌声既清脆又明亮,这歌声让我们全家都无比激动,要知道它来我们家还没出过声呢。我们还以为它是只哑巴鸟呢。上班前,妈妈给它的碗里放了一些小米,又放了一些菜叶,还放了一些水,然后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傍晚,我放学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八哥的前面,可映入我眼帘的竟是这样一幅画面:鸟儿痛苦地躺在笼子里,纹丝不动。这对于我简直是晴天霹雳。我深深的被它的勇气震撼了,它竟然自虐了。我心理无比自责,我为什么不早放了它呢?原来鸟儿早晨的一声鸣叫竟然是它在我们家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鸣叫,它是在用这一声抗议我们的无情啊。本以为只要过了这一晚,它应该能适应新的环境了。没想到它竟然用这种方法了结了它的一生。

  小小的鸟儿,可怜的鸟儿,为了追求它的自由,它宁愿用生命来换回它的自由。人类啊,请给鸟儿一个自由的空间吧,那原本就应该属于它的。

自由的作文 篇3

  曙光照射在我的身上,击碎了我的忧伤,于是我展开翅膀,让我的心灵自由飞翔。自由飞翔,如同喷薄的红日。陈涉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梦想是迈向成功的阶梯,人要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敢想、敢做。

  周恩来在年少时期离开故乡——江苏淮安,来到关东模范学校读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而当时的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当时,周恩来年仅12岁。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那种对民族自由的向往,激励着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对自由的向往,造就了一代伟人。

  自由飞翔,如同奔放的`溪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煮好一碗粥,第二天早晨,粥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一天,一位同学来探访范仲淹,那位同窗是官宦弟子,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几天之后,那位同学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粥已经吃习惯了,我怕吃了你的饭菜,以后再吃不下这些粥了。”那位同学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后来,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生命不息,自由不止,遥望天际,我愿做那自由的人,怀揣着自由的心灵遨游在天际。

【自由的作文】相关文章:

自由?自由!作文11-24

自由!自由!作文06-18

自由作文-关于自由的作文01-05

关于自由的作文:自由的奴隶01-28

自由与不自由的作文01-27

自由与不自由作文02-05

作文:自由与不自由01-28

自由与不自由作文10-27

心自由生活就自由作文02-02

自由!自由!作文6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