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的作文

时间:2023-05-19 19:08:49 中秋节 我要投稿

精选描写中秋的作文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中秋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描写中秋的作文3篇

描写中秋的作文 篇1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这一天每个人都得和家人团圆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而今年的中秋节却让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

  以往的中秋节,出国总是会买些月饼,但这次却买了一大包东西,神秘地说:“这次过节,我们不如自己DIY做冰皮月饼吧。”妈妈的建议顿时引起了全家人的响应。看着妈妈把馅做好在擀皮时,我自告奋勇地提议要包馅。原以为包馅就像包饺子、馄饨一样简单,谁知面黏黏的`,老是粘手,馅刚塞进去,不是面皮破了就是馅跑到外面来了,一个小小的月饼球折腾得我面红耳赤。

  压膜时间到了,这可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了。拿着模具,怎么看都像红酒开瓶器,还附送着许多图案。把月饼球塞进带有图案的模子里,用手掌轻轻往下按平,再左右轻轻敲击几下,等把模子里的月饼敲松了,再把它抖出来。哈,一个花纹清晰美观、香喷喷的冰皮月饼就从我手里诞生了。我心里阵阵得意,还特意在自己做的月饼上做了记号。月饼全部压膜完成,放入冰箱冷冻半小时左右就大功告成了。

  晚饭以后我们全家围坐在阳台上,品尝着独家秘制月饼,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上,显得格外明亮。我们谈论着中秋节各种美丽的传说,享受着中秋团圆、家庭和睦的欢乐。

  中秋节是快乐的、团圆的、充满喜悦的象征,不仅让我感觉到了制作月饼的乐趣,又让我感到了家人的浓浓亲情。

描写中秋的作文 篇2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宁静的夏夜月朗风清,总是能给我一种清逸娴静的感觉。明净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倾洒,清光流泻,意蕴宁融。月色柔和而透明,轻盈而飘逸。

  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如水月色,可饮。推开窗户,任月色静静流泻在肌肤上,轻盈飘逸的韵致,清新蕴涵的情调自然流淌在心际。月华如练,心情在月色中变的清朗而柔软,恍然间生命中的种种感动和美丽灵动浮若。

  过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假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每当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每年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月饼外观很厚实,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描写中秋的作文 篇3

  我们家乡有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节日在农历的八月十五。

  在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赏月。先说月饼吧!只要是中秋节的前几天,蛋糕店、超市等商店里都会买月饼。月饼也有很多味道,比如:香芋味、红枣味、草莓味……它的形状是花形的,上面还写着几个大字。吃起来的味道也非常好吃。

  现在说赏月,在中秋节的夜晚,天上的月亮是最圆的`。中秋节夜晚的时候,我们可以坐在阳台里,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看着月亮,想一想远方的亲人,这真是太好了。

  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想了解的话,就到我们家乡慈溪吧!

【描写中秋的作文】相关文章:

中秋节作文描写中秋节 描写中秋06-02

描写中秋作文01-27

描写中秋的作文01-28

中秋日记-描写中秋的作文01-28

中秋节作文:描写中秋的作文08-09

描写中秋见闻的作文08-04

描写中秋作文范文07-16

描写中秋赏月作文09-28

描写中秋习俗的作文05-26

描写中秋明月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