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的作文

时间:2021-05-16 17:04:28 中秋节 我要投稿

【实用】中秋赏月的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赏月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中秋赏月的作文三篇

中秋赏月的作文 篇1

  昨天是中秋节,但是,由于天气的缘故,并没有月亮。

  今天,我们全家人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切成几块,分着吃。这时,我望向了夜空中的月亮。今夜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着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此时,我想起了因5.12逝去的姐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天上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人间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姐姐正在天上微笑地看着我。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代表了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又想起离我们远去的姐姐,直到很晚很晚……我也想“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我期待着今晚在美梦中,与姐姐相会。

中秋赏月的作文 篇2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今天是八月十六,正是赏月的最佳时间。吃完晚饭,我和家人带上月饼、水果等到楼顶去赏月。

  我们上去之后,先把月饼、水果、刀叉等摆好,就开始边吃月饼边赏月,好温馨的天伦之乐!

  举头望天,本以为可以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可这时月亮却和我们捉起了迷藏,躲到白云的后面去了。此时,我才明白苏东坡为什么如此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过了一会,月亮慢慢地从云后面露出了笑脸,很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以真面目示人。在我们全家的共同期待下,月亮终于慢慢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很圆很圆,犹如一个白玉盘,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此时,月亮洁白无暇,闪闪发光,传说中的和氏璧恐怕也没有如此温润、纯净。看着,看着,月亮之上好像有人在翩翩起舞。我想,那一定就是嫦娥吧,她一个人在清冷凄凉的`月宫孤独地“起舞弄清影”。此时,她一定后悔当初吞吃了灵药,要不然,在这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她一定可以和心爱的后羿共享天伦之乐。为此,诗人李商隐送给她一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唉,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月亮慢慢地升高,银灰色的清辉洒满大地,月光如水水如天。面对此情此景,教语文的老妈吟诵起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的一句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我希望天下所有人都阖家团圆,共度一个月圆人更圆的中秋之夜!

中秋赏月的作文 篇3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在中秋节那一天,中秋节将在家中度过,晚上边吃月饼边赏月。

  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开心的“赏月计划”。中秋节晚上,我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刚好六点半。我们在阳台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一开始,我们看了一点电视,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八点种悄悄地来临了。这是我们吃月饼的“神圣时刻”。我全家各自拿了一个不同的月饼来吃,恰好凑成一盒多元素月饼——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月亮,还在“赏月”。妈妈发话了:“我们吃得这么开心,不妨把双黄给爷爷吃吧。”不愧是妈妈,我们举双手赞成。如果爷爷也能分享我们的快乐,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因为“快乐也是一种传染病”,把我们闹翻天的快乐通过一个小小的蛋黄月饼所传达给爷爷,希望爷爷也和我们一样过个开开心心的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是第一次和爷爷在一起赏月。

  爷爷说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