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

时间:2022-12-18 09:09:37 议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议论文(汇编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议论文(汇编15篇)

高中议论文1

  粗茶淡饭

  ——追求高远的志向就要吃苦

  宋代大政治家范仲淹,年轻时就立志报国,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21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灯下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早上煮好一锅稀饭,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没有菜,就用盐水泡野荠当菜,用来下饭,就这么简单的一顿饭。他的一个朋友的儿子看到了,给范仲淹送来许多好饭好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原封不动,已经放坏了。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了,我既然已经立志报国,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如果现在就贪图享受,以后还能吃得了苦吗?”

  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后来的范仲淹。后来,范仲淹成为了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贡献,同时在文学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而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老翁拜师

  ——立志不怕迟

  明代的李贽,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一直都刻苦好学,他说读书人要有“超然志气,求师问友于四方”。他到北京之后,已经是一个老人了,听说澹园老人焦弘对《易经》很有研究,就去拜焦弘为师。比他年轻15岁的焦弘很感动,与他成了忘年之交。李贽跟着焦弘学习《易经》,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和研究,终于把难以理解的《易经》学得很透彻。李贽59岁那年,单身来到湖北麻城,在一所寺院里住下来,专心攻读,发愤学习。从儒家经典到佛教经文,从历史名著到文学作品,他都认真地研读。他不光读书,还批书写书,写了30多种著作。连李贽自己都说,当时已经“忘全其地之为楚,身之为孤,人之为老,须尽白而发尽秃也”。

  写作技巧

  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晴,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別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

  1.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

  2.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

  3.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

  4.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

  5.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

  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找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

高中议论文2

  人的一生在接受生活中种种的苦困里走过,承受着忍受着生活中的种种苦困,感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在感知中享受生命的美和痛。

  人类本质的沉重感,主要源自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接受承受忍受感受享受中最为有力的量度,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生活方式了。我们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这个世界,作为就必须有所接受、有所承受、有所感受更能在感知里享受生命,承受生命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天空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程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我们接受了,我们就能承受着,承受着生活的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在风霜雨雪里感受生活的快乐,在鲜花硕果中享受生命的辉煌。

  承受是一种力度,更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一种实现自我最完美的收敛;是为寻求迸发所想所做的自我蓄结;是历炼人生的路。

  对人生的幸福和苦难而言,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风生自然自如的我;没有对世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也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秋月心境。一个真正能够接受和承受各种生际遇和挑战的,绝不是量狭小的平庸之辈,他可能会忧郁,但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他可能会孤独,但灵魂的清明不会是烦乱潦倒;他也许会兴奋,但泪盈盈中他不会因此而失方向。因为他能接受自己更能承受自我战胜自我,走好认生路。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和安祥,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在承受中感受生活,在承受中享受生。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承受是心的宽度,是人生历程中阔度的海洋。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生之为人,我们需要接受,更需承受,在承受中感恩生活在给予我们的一切。承受是心灵的最阔的宽度。

高中议论文3

  假如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能够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可是,你找个辅导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如何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了解”。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了解!”“被子如何叠”“不了解!”“为什么啥都不了解?”“也不了解!”

  这便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能够独缺“常识”。学生们便所以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能够由父母包办,各种各样事宜能够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身都照料不太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却没有“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归纳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另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归纳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高中议论文4

  没有磨难就不能显见一个人的勇气,没有痛苦的抉择就不会留下深刻的成长印记;深陷困境的时候,更难的也许不是突围而是坚守。许多人就是因为没能坚守,中途缴械投降了因此也就没有机会突围没有机会获胜。坚守需要勇气和毅力,同时也需要智谋,就像《孙子兵法-形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坚守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突围,如果连最后的阵地都无法坚守住,那么更谈不上进攻,也就无法突围无法寻找机会获胜。人生无时不刻是在争斗中,尤其思想斗争是最频繁的——这是一个人的战争。现代我最佩服的领导者是毛泽东,他和曹操一样是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他们是最深谙斗争哲学的。在西方就有许多学者和哲人很喜欢毛泽东的斗争哲学,其实在读过有关他们的历史事迹中,我就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够“坚守”,策略可以因为形势变化而改变,但是信念和斗争的战略却需要坚守。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这漫漫的征途里,如果不够坚守,他们如何去突破国民党以及日军的无数次的围剿。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懂得坚守,特别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太多的浮华与喧嚣,时代就像个大染缸一样,所有的人近乎被染成同样的颜色。有多少人能坚守,懂得坚守,坚守承诺,坚守本性,坚守原则,坚守爱情,坚守职责,坚守信念……人们迷茫正是因为他们丢弃了太多本色的东西,然后在脖子上身上挂满了别人的玩意儿,结果照镜子的时候就连自己都不认得了。而坚守的策略是需要一种有高度的生活智慧,《孙子兵法-谋攻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 能逃之,不若则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面对困难面对社会的压力,我们就要像《孙子兵法》一样掌握斗争的策略,“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高中议论文5

  我们常常说短跑比速度,长跑拼耐力。仔细玩味这句话,确实如此。长跑不需要你在短暂的瞬间酝酿力量,急速爆发;但需要你持续地,源源不断地奔跑着,长时间地忍耐路途中的一切痛苦感与不适。我想,这般坚持不懈的韧度即是耐力。

  人生如长跑。生命的长途不苛求瞬间的绽放,更多的时候,它是蕴藏在平淡中的一场耐力的比拼。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而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这巧妙的比喻告诉我们,只有耐得住前方未知的困难、寂寞甚至煎熬,我们才能笑到最后,笑着迎接光明的未来。

  艺术家需要耐力,我们称那画出《蒙娜丽莎》神秘微笑的达·芬奇是旷世奇才,但不知道小时候的他是班上唯一一个坚持天天画鸡蛋的孩子;我们为齐白石笔下清淡简约的朴素图像感动,却不知他浮生只有4天因病罢画;更不必说“书圣”王羲之年少练字曾将门前小溪染黑,陆游平生流传的诗作高达万首……这些艺术大师的技艺之所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坚持训练自己,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耐力练就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并在后天的反复实践与不断摸索中使自己的艺术引华。

  科学家需要耐力。还记得那个坚持把导师笔记认真誊写一遍的科赫吗?他可能不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但是他却是最有耐力的一个。你一定知道居里夫妇吧!几十年如一日,从废旧工业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试想,是什么支撑他们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那并不清晰的,尚待探究的未知呢?我想,除了他们自身对科学对探索的热爱外,其自身的耐力正是他们成功的催化剂。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获得诺贝尔奖这科学家最高的殊荣的根本所在。

  同样的,文学家、学者也需要有耐力。我总是敬佩那些耐住寂寞,耐住外界诱惑,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不论是“虚寞守书人”钱钟书,“何妨一下楼先先生”闻一多,还是每天早晨四点必起床研究学习的任继愈与季羡林,他们都有着一股韧劲儿,一种持久并且永不枯竭的动力。我想,这就是获得真学问的唯一途径。

  然而,反观现实,耐力这种品性似乎已经被人们摒弃。凡事讲究高效,人们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仪器代替人力,科学和艺术似乎也只成为少数人涉及的领 域。呜呼!这岂非莫大之悲哀?我想,人有了耐力就有了坚韧不拨的品性,有了持续不断的练习与努力,这样,不管先天条件是否良好,面对复杂的任务和工 作,人都可以凭借耐必去取胜,博得大家的真正的敬佩与信任。

  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总想着一劳永逸,只有有耐力才会让我们人生长跑的赛场上以最从容最潇洒的姿态奔跑。让我们学会坚持与忍耐,用那挥洒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高中议论文6

  春天的午后,小草悄然发芽,正如XX后的我们,朝气蓬勃,蓄势待发,可是要想真正的破土而出,拥抱太阳,沐浴雨露,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表现自己。唯有自信的将自己的,最真实的,最有能力的一面展现给他人,我们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光明的彼岸。

  在这个钢筋水泥铸成的巢中,在这个灯红酒绿渲染的社会中,我们都置之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渺小的如同一粒沙粒,小小的风就可以任意的驱使我们,为了我们可以好好的凭借自己的意志做自己喜欢的是,我们唯有把自己变成大沙砾,才能不随风飘摇,而变成大沙砾的办法就是学会表现自己,让自己的好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因为只有在人们的喜欢中我们的沙砾才会越滚越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0岁残疾了双腿的史铁生,用自己的笔表现了自己的价值,写出了我与地坛,并一直用自己的实际激励着像他一样的人们,如果当初他不选择表现自己,用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可想而知他的生活会如何的不堪,也就不会有今天那么多喜欢他的读者们,以及被他的精神所折服的学者们。学会变现自己,,真的很重要,不是吗?其实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表现着自己,如果没有自己的表现谁会认识我们,谁会了解我们,我们又怎么会有朋友,因为我们表现了自己,所以人们看到了我们真实的一面,了解到原来他是和我有一样爱好的人啊,或和自己有同样的性格,所以选择和自己做了朋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多姿多彩。学不会表现自己的人,内心将是孤独的,因为他的心从没有打开过,从没有给过别人认识自己的机会,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不是吗?

  要知道世界万物都在表现自己。没有表现,何来认识,何来称赞,何来荣誉,就像那些被授予荣誉勋章的军人们,就像那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天才们,就像那些让人看了不禁赞叹一句“好美啊”的牡丹们,没有表现自己的勇气,相信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其实,生活就是表现自己,只有把自己表现的淋漓尽致,生活才会开出绚烂,芳香的花。希望你的生活是精彩的。

高中议论文7

  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2)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对联集锦》

  4)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5)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收集

  6)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谚语

  7)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8)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9)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1)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4)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15)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锈,人不学习会落后。

  16)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7)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高尔基

  18)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1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高中议论文8

  自杀代表生命的终结,意味着将远离这个灰蒙蒙的被雾霾充斥的世界。

  有些人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想到自杀,以最快的方式。殊不知,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在自杀,只是用很慢的速度罢了。闭上眼我想象了很久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里应该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吧,那里应该宛若天堂吧;那里的小河、湖泊里的水不会是污浊不堪,那里的天空依旧蓝的清澈吧。等我睁开眼睛又回到了这个浅灰色的天空下,耳边回响着汽车人流的喧嚣,气息间满是汽车尾气以及灰尘的漫天飞舞,天空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仿佛下一秒就要哭出声来。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不由得想起了柴静拍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的一个镜头,她的女儿梳着两个娇俏的小辫子,她望着窗外的雾霾,仅一个背影,就令我心碎。我没有看到她的那双望向窗外的双眸,但我想那一定不会是透彻清亮的,人们啊,犯了太多错误,肆意的砍伐树木,破坏环境,如今竟连小孩子也如此忧伤,这是稚嫩的孩子不该有的情绪。近几年来,雾霾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虽然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后有所改善,但环保工作仍没有显着变化,大多数人还没有深刻地认识雾霾带给人们生活的危害,生活环境常常使人心烦意乱……

  我是一个高中生,也只是一个高中生,我只能减少燃放烟花的次数,我可以提醒邻居不要焚烧垃圾,虽然能做的很少,但我相信每个人把环境的好坏当做自己的事情,树立起严谨的'环保意识,那么人类”自杀“的行为就不会肆意加速发展了。

  人的一生很短,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污染少环境好的空间里,但事实上,人类并没有为自己的美好愿望付诸行动,从而导致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家嘴上都叫嚷着对环境的抱怨,却忘了我们其实是始作俑者。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不想看见它由色彩斑斓变为单调的黑白两色,若真是那样,我与全色盲又有何差别?有时甘愿做个盲人,不用看到这苍白世界,不必为此感到痛心,那样多好。

  在此我呼吁,人类,请停止慢性自杀吧,就算是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让世界充满爱与活力,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环境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生活的每一天都干净纯粹!

  ”美丽新世界“山洞的洞口如此写着。

  ”柔软的草地,无瑕的天空,花儿朵朵开,小溪叮咚叮咚流淌,空中有可爱的小鸟飞过,远处,一群孩子在欢声笑语……“这是我的一个梦,梦里我听到记录自杀的”滴答“声骤然停止,在梦里,大家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梦里,那美丽的世界开出一片繁花。

  多希望这是真的。

高中议论文9

  我很少再见到灯笼。

  城市里的钢筋水泥,镶嵌着无数冷色的日光灯,在浓稠的夜色里,光芒被覆,灵灯一般指引着尘世洪流的归往。

  年岁流转离去,越来越多的旧事物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如同一方尘封的木匣,落满灰尘。人性总是如此,贪慕新鲜,然后逐渐将过去遗忘。

  它们好像再也没有回来过。

  姥爷去世后,我们和几个舅舅在村里族长的主持下分了家,留下姥姥一人独居。后来我到小城上学,父母也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于是我很少再见到姥姥。即便是过节,因为家庭或工作的缘故,备家也很少聚到一起吃顿团圆饭。

  姥姥喜欢做灯笼。用一张薄而韧的黄纸,折得棱角分明,糊在事先编好形状的柳条上,再在里头点上火,便算完成。

  记忆里很小的时候,每逢除夕守岁的那个晚上,家中的院落总要挂满灯笼。我最喜欢鲤鱼灯笼,红紫的色泽,挂在铺满青砖的屋檐上。鱼肚内红光暖芒,映照得鱼身上的条纹脉络清晰。偶有晚风吹拂而过,灯笼便晃动着身子随风而舞,其内火焰燃得愈发旺烈,散发出令人心安的温暖光泽。

  小孩子往往是最讨厌守岁的。倒也无甚奇怪,小孩子心性贪玩嗜睡,若真要规规矩矩地守到零点,安稳静坐,难免会心生烦闷。不过姥姥没有姥爷那么严肃古板,只是吩咐我们不要出院子。同龄的小辈们得此赦令后往往会聚在院子里玩爆竹,不亦乐乎。而我却喜欢提着一盏紫色的鲤鱼灯笼,踱步于院里廊间,看着灯笼在脚边轻轻晃动,火光时明时暗。而矮墙之外,是万家灯火的幸福光景。

  我记得小时候和姥爷闹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我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后来走不动了,我就坐在谷堆上发呆。再后来,我只记得姥姥提着灯笼,一家一家找来,最终找到了坐在谷堆上发呆的我。她轻轻掸去我衣前的灰尘,为我披上一件小袄。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她的脸庞,平静慈和。她说:“回家吧。”

  今年除夕的前一日,姥姥打电话给我,说今年大家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许是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她很是高兴。她问我能不能回来,我对她说学校里要竞赛辅导,可能回不去了。她应了声,语气中满是失落。我放下电话,正欲转身离开时,看见副食店的婆婆正眯着眼制作灯笼。一种阔别经年的温暖浮上心头。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每当我在外玩到深夜时,姥姥总会提着灯笼,坐在院子里,等我回家。

  我向老师请了一天假,坐车去往姥姥家。

  我推开门,姥姥正提着那盏紫色的鲤鱼灯笼,坐在院子里。晚风贴着她的耳鬓轻拂而过。她好像睡着了。

  “姥姥,我回家了。”

  她转过身,眯着眼,嘴角咧开一抹笑意,依旧是我记忆中慈和温婉的模样。

  回家了。

高中议论文10

  时光飞逝,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进入我们的生活,它们也开始逐步考验着人们的诚信,它的利与弊这两方面,也逐渐显露出来。

  国庆佳节,我回了趟老家,作为二三线城市,今年才刚引入共享单车,但是使用者也不下少数。一日,吃过晚饭,大家商议着去公园走走,就决定骑共享单车去。

  刚行至半路,就发现一个问题。此地作为城乡结合部,道路崎岖不平,起起伏伏。我骑在单车上,未出几百米,就觉得虎口都快震出血了。速度是快了,但要说真的省了多少力,却实在不敢恭维。

  终于来到了大路上。但讽刺的是,如此一条六车道的大路,竟然连非机动车道也没有,三轮车在车道上行驶,而电瓶车与自行车则在人行道上穿梭。时不时地冒出来一辆车,秩序杂乱,险象丛生。前方稠密的人群中,还不知隐藏着多少危险。

  我有些不想再往前骑了——但如果是走路,不知要到何时。

  我小心翼翼地穿过稠密的人群,忽然听见一声喊叫,我以为撞到人了,暗想不好,刚要回头,就感觉后轮被撞了一下。定睛一看,只见两个半大小子,歪歪扭扭、大摇大摆地骑着单车上街,沿途不知碰了多少人。也是哭笑不得。

  拐过几个弯道,前方终于有一条像样的路了。终于有了非机动车道。没什么车,我在平稳的路上,愈骑愈快。靠近市中心,就可以看见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用完之后向路边一停就行。

  回去就麻烦了,我们刚才骑过的车不知被谁骑走了,本想门外还有一大片,怕什么。可等我们一到了门口,才发现那成片成林的车,竟然全是违停的,正被工作人员一辆一辆地拉走。只得走回去咯!

  共享单车,作为一件物品,它也是对人的道德与诚信,乃至于这个社会的一次考验。

  真正的共享时代,还在路上。不过终有一天,它会带着人类全新的生活理念而来。

高中议论文11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博,提醒着你,也提醒着你,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当铿锵着有力的口号弥漫在空气里,当胜利的凯歌在天空回响,当万里长城宏伟地横卧在崇山峻岭之上,面对着中国的壮丽河山,锦锈风貌,我的心仿佛充满了一股“雄赳赳,气昂昂”的热情,早已澎湃不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雄鸡下成长的世代华夏儿女,都具备了中华本色。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印证着:为了五星红旗更加鲜艳,我们言而有信;为了祖国更辉煌的明天,我们前赴后继。

  一笔财富,一份情感,一腔热血在这里启航……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的人生活在世上,如同一颗漂浮在空中的尘埃。只有以诚来做人处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告诉了我们要洁身自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启迪我们要勇于追求;“言必信,行必果”的曾子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一个人只有真心诚意地待人处事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闻名古今的孔子在此为我们做了表率。虽然他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但他还是实事求是,从不虚伪。“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孔子和平凡人一样,当疑难问题困扰时,他虚心求教,诚实善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并不因为身份地位与别人存在着差异而放弃心中所解不开的结。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然而时间不会因为某些东西而停止流逝,生活不会因为某个决定而改变。人生的旅程是丰富多彩的,亲情的融洽,友情的纯真,真情的流露,在洋溢着爱的社会里,诚信的彩绸始终牵系着我们。诚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公民立足的根本,更是我们民族生存的灵魂。

  一声叹息,一句碎语,一丝忧愁埋没其中……

  繁华的都市,诚信的彩笛吹出和谐的节奏。但有些人对于此却不屑一顾,从他们的视觉角度看,诚信是无声无息的影子,是水中花,镜中月。“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却已飞过。”这正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一个考试作弊的人,不仅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治学态度的问题,而且也是个人思想品质问题,是人格问题”。考试是一个阶段性的检测,是一次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是老师验收成果的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考试,不急于求成,做出损人又不利己的事,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偶尔有些人拿到“带着面具的分数”,还沾沾自喜,甚至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但是“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只要我们每天以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心的笑容,最真切的态度,最真诚的祝福去面对一切。这样当我们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时候,我们还不忘诚信的重要意义,是诚实让我们人与人之间融洽得更加亲密,是诚信让家乡逐渐走上致富,是诚信让祖国的明天光芒万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诚信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体现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用时间去鉴定,需要用行动去证明,需要用事实去认可。诚信,是黑暗里的一点光韵,是悲痛中的一个安慰,是挣扎中的一个奇迹。韦伯特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是诚信给予了我们这些,我们的成功,源于诚信。因为有诚信,我们的手紧紧相牵;因为有诚信,我们热烈地拥抱在蓝天下;因为有诚信,我们的心一起飞扬、是相识、相知、相依筑就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生活原本好似孤单的五线谱,需要我们用心去谱写属于它的节奏,让跳动的音符,奏出它的喜怒哀乐……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追求,也是奉献者处事的原则,更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所坚定不移的信念。人生永远的彩虹—诚信,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诚信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是家乡发展的动力,更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

高中议论文12

  拿破仑豪气冲天的一句话:“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这让多少人满腔豪情化作无畏之勇,向前行进,披荆斩棘。

  可是,拿破仑终究为他的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立为皇帝的他不畏历史的潮流,最终流放异地,凄惨死去。

  相比之下,中国的先哲孔子未免有些胆小了,畏东畏西,是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三畏是敬畏,是对自身清醒的认识。有了它,中国的文化才得以小心翼翼地传承下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想这不仅是局面的危险,更启示我们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人文,敬畏自然,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时,我们不禁绷紧每一根神经,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物,用敬畏之心处理事情,不会因盲目的自大毁了已筑成的美好年华。我们的人生很短暂,似水流年。或许风拂花落,一生便结束了。在这样短暂的人生面前,我们更应敬畏,像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那样度过每一个或晴或阴的日子。如此,方能识得人生的真滋味。

  用一颗隽永之心,怀揣浸透骨髓的敬畏,看着渐渐没落的唐诗宋词,难道不会产生一丝震惊、惶恐之感吗?敬畏五千年的历史,珍视千年的文化瑰宝。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便上了心头:先人的思想与传承怎能在我辈手中毁于一旦,没有了中华文化,我们又怎样在华夏儿女这样的称呼下安身立命却依旧心安理得?我们又怎能毫无畏惧,唱着嘻哈音乐却又大喊中华文化不绝。无知无识才无所畏惧,才会盲目相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文化能守得一隅,不采取措施保卫传统文化。

  如临深渊,会有危机感,会认识到人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面对的危机;如履薄冰,方能深刻思考,方能创新求变,参透人生,珍惜传统。

  林徽因曾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怀有敬畏,不是绝望,不是怯懦。温柔的心地载得下敬畏,载得下勇气。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小心何尝不是自在人生的一份勇气?敬畏小心,得岁月的芳华与积淀。

高中议论文1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小时候特别喜爱的诗映入眼帘,头脑中立刻浮想联翩。

  在牡丹簇拥的亭台楼榭里,他让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令人惊叹;在皎皎的明月下,他高举酒杯,身着白衣,对影空自怜,高唱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削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品读着李白的诗,我跟随他徜徉大好河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无数优美的诗句从他的笔尖下泻出,我如痴如醉。

  走进李白,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傲不羁。对封建权贵,他表现出深深的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政治上的不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李白与生俱来的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对自己的勉励。

  他独爱美酒,他消愁万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他山中独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他把酒临风,情醉月光下。

  走进李白,我品读他的丝丝柔情。至今夜里观星,仍会忍不住想起他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稚。“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他对世事苍茫的无限感慨,而“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则是他对自己妻子的一往情深。

  李白,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那个世道黑暗的时代不适合他,于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诗上,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豪迈奔放的粗犷,傲岸不羁的节操,高度自信的豁达,他是中国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

  时间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他和他的诗,如同瑰宝,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传。

高中议论文14

  惟字在中国古文中好象有想念的意思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当初看子罕的时候查过!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再没有想起过这个字遇见些不着边境的人和事所以,就这样!

  由于昨晚考试放学得早我一个人听着的歌在楼下来去真的就没敢上去就在那里想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想别人对我说的或是我对别人说的话!

  自己说话不算数早被自己丢弃的东西又重新回来其实,要联系很简单电话,短信自己一样也不想不想说,也不知道怎么说所以也不开口等到自己后悔自己淡淡一句:算是吧!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三个字到底承载着些什么真实意义我是一个很不现实的人甚至有点太理想化!

  其实,自己也老大不小的人了什么事该,什么事不该自己也懂!这个年纪,尽管真挚没有大多的功利心但,还是会说一些敷衍别人的话说好听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难听点改邪要归正其实对于自己来说还是有点挑战性的!

  只记得有天半夜我醒来自己却哭了很莫名其妙我不是一个感性的人眼泪的含义其实和微笑的含义都差不多,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只是,很不健忘深刻地记住了那些我不该记住的人叫我明年在你面前好好地损你一番然后,没心没肺地忘记自己说过的话我沉默到只一句话:我一辈子也忘不掉是真的!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可以忘掉所有感情坚韧成型,那是我退尽铅华义无返顾地证明忍者无心!

高中议论文15

  就能认识和理解这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也应该把成功当做新的挑战,作为起点鞭策自己的动力,才能不断向前迈步。  

  在我读学前班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练习骑自行车,车子差不多长达一米,后轮旁还挂着两个辅助轮。这一天,刚好是外婆从北京观光回来。她一进院子看到我还骑着四轮的自行车,立刻扳起了脸,一把拉起了工具箱,想把两个辅助轮给拆下来。我急忙拉住外婆,说:“外婆,这轮可不能拆啊,你拆了我怎么骑啊?”外婆不满地说:“那你长大了怎么办?也骑这种三岁小孩骑的自行车?那不得让人笑话。现在开始学,还来得及。”当天下午外婆就硬拽着我到公园里学骑车。  

  到了公园,刚坐上自行车,摇摇晃晃,车子掌握得不平衡,“碰”摔了一跤。我站起来,有点胆怯不想学了。外婆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孩子,不怕,不要放弃,外婆先扶你骑一段,让你先练练。”我一听这话,心里放心极了。我扶起车子,小心翼翼地坐上车,外婆扶着我,脚尖一点点着地。我努力掌握好平衡,车子一点一点前进。我本以为有外婆扶着就不会再摔倒,可外婆乘我一不留神,松手让我自己骑。我的重心不平衡,又摔了一大跟头。我发现每次我一慌张就会失去平衡而摔跤。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学,不怕失败,就一定会成功的。果真练习了一下午,摔了无数次,我终于能骑着自行车在公园的空地上飞奔起来。  

  通过这次学骑车,我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完成的,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用心学才能成功的。

  读罢语文书中所选的《序言》,穿过那无知的山谷,趟过那缓缓流动着的小溪,房龙先生笔下的“宽容”越发变得神秘,就像他在书中说的:

  “这本书不是人类学手册。

  这本书是奉献给宽容的书。

  但宽容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偏离主题的吸引力一定很大,我们一旦离开大道,天晓得将在哪儿歇脚。”

  出于好奇,便读了这本书。进而继承作者所说的,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宽容》。我认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人类社会在发展,宽容与不宽容就会同时存在。

  在这里,我没有狠狠地将房龙先生所向往的宽容的日子完全否定,那毕竟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阐述,有其局限性。我只是对他的观点做一些补充。

  的确,房龙先生了解17世纪胜于了解20世纪,他提出:一切“不宽容”来源于恐怖。“社会刚摆脱了宗教偏执的恐怖,又得忍受更为痛苦的种族不宽容、社会不宽容,以及许多不足挂齿的不宽容……只要这个世界被恐怖笼罩,谈论现在,谈论发展都是浪费时间。”

  这段话显然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浓浓的火药味儿。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还处在一个较为黑暗的混乱时期。人们在1925年对更幸福、更高尚前程的憧憬被隆隆的炮声彻底打破,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在如此的条件下产生希望,一时间,恐怖造成了“不宽容”。

  如今的我们依然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反对恐怖,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但惟一不同的是,心存希望,在向往世界美好的同时,我们提出:善意的不宽容将永远需要存在,并不断推动人类的进步。

【高中议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议论文05-31

高中议论文06-28

高中议论文06-30

精选高中议论文06-25

理想高中议论文02-02

高中议论文包容02-11

同情(高中议论文)08-13

高中议论文:倔强08-02

高中议论文:倔强08-02

信仰(高中议论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