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2-07-05 13:44:02 [第七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有关读后感的作文集锦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读后感的作文集锦10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全书的章节是这样安排的:月梦;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月魂。“月”演绎的是韩新月与楚雁潮最最至纯的爱情;“玉”描绘的是新月的妈妈和爸爸遗憾却冷峻的爱情。这其中又穿插了一系列人物的感情纠葛,作者的用意也是在突出新月和楚老师纯洁、高尚、辛酸的爱情。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史诗,展现了广阔的穆斯林的生活画卷;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教诲人们何为爱情,以及爱情的真谛的“教科书”。

  不要一听到“爱情”的字眼儿就想到“靡靡之音”,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那么,爱情就是家庭的核心内容了。就如同孟子说的“食、色,性也。”,意即,“食”、“色”,是人的本性。旅美作家刘墉也说过,“不食无以维持生命;不色无以延续生命。”爱情,每个人在豆蔻年华的时候都要经历过的,那么,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挚的爱情,什么是高尚的爱情,这些都是很多哲人探索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生命是否会增添一些完整的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瞧瞧,“爱情”还是没有明确的对错、高低、是否的划分,所以,还会有作家在文学作品里描写它,还会有乐师用曲子歌颂它,“赞美”——值得肯定。

  但是历史却实实在在无法重写呀!不管它是牵动亿万人的命运的一切巨变,还是值不得写在纸上的区区几人的一段寻常经历。

  我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主要想在此文里说些什么呢?不是读后感,只是絮絮的心语罢了。买这本书是想重温一段爱情故事,陶冶下情感,但我没做到,因为我读不下去,只是审视了一些片段。昨夜我伏在被子里还读了好一会儿,今夜,早早地靠在床头,读了几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这本书,从此该被我贮藏在书架里了,不会引我去注意它。你问为什么?我也只能笑笑说,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有社会性的。人所经历的无奈和无法推卸的责任都源于人的“社会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有中国人推崇的“中庸之道”都是有可取之处的,是经受了千年文化的检验的。还有一点,《穆》一书的爱情主题我是熟悉的。我曾写过一篇散文《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和怎样延续的》,是我目前最优秀的作品,虽仍显稚嫩,却是结合了我自身十年的感情经历。我体验过的爱情,还没有在哪个作家的作品里看到,只要稍有点儿共鸣,就不再吸引我了。因为我看了几行字,就能猜到后面的部分,没有了“期待遇挫”的阅读享受,呵呵。

  再说,我已经很心酸了,才更爱品味最终能团圆的结局。谁说只有“悲剧才能显示崇高之美”啊?象《简爱》的结局不是也给人“崇高”的震撼么?所以,过阵子我要重温《简爱》,回味一下我十六、七岁读它时的感动,并且期待在32岁时还能有点儿新的体验!所以,我会对别人说,我喜欢的书是《简爱》了。

  夜深了,用几天时间舒缓一下情绪,下周三我休息时去买《简爱》,买个精装本的。

  她热爱的翻译事业,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爱,也都随着临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躯一并进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审判,相信她一定能进天园的吧!摁,一定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第一辑的第七篇《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爱》中,文章没有深奥的理论性语言,没有精彩的文笔,只是以平淡、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方老师对待一个个性特别孩子的教育故事,小班读后感。我看了以后,深有同感。

  记得去年我带的小班中,也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每天入园时,总会在大门口发脾气不肯自己走进来,非要老师上前去拉他。到活动室后,他就待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不管老师怎么哄,他就是不理不睬。于是老师就随他去了,想等他的脾气发完。只是到后来,他会匍匐到地上,眼泪鼻涕流一身,甚至连小便也拉在身上,最后只好请家长接回家。后来多次跟家长沟通教育也无济于事。后来,无意间的一件小事发现他原来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于是,我们就抓住他的这个心理,不时地用鼓励的语言表扬他,并且时常地做一些关爱的动作,如:摸摸他的头,牵一下他的小手等。渐渐地,他的脾气不见了。第二学期的一天,他拿了一大袋水果来园,我问他:“这些水果是给小朋友吃吗?”他摇了摇头说:“是给你吃的。”我听了深受感动。

  常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认为:孩子的“非正常”表现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她认为,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过程中,当孩子哭泣、不合作、发脾气、不讲道理时,老师就会感到沮丧、气恼、烦躁等,自己的情绪也变得更加恶劣,常常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其实,这样只能使孩子变得更加恐惧不安,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会隐藏得更深、更持久。因此,我们需要用理智与冷静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多地去理解、宽容与等待孩子,用爱心和耐心坚持倾听孩子的心声。

  老师不妨少一份指责,多一些扪心自问:“爱孩子,我真的准备好了吗?“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每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喜欢老师、信任老师。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好心眼巨人》。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有一个夜晚,名叫索菲的小女孩睡不着。忽然,她看见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巨人。那个巨人把随身所带的瓶子里的玩意通过小号吹到古切家中孩子的房间里去了。女孩索菲被吓得尖叫了一声,连忙躲了起来,生怕被巨人发现。可是巨人一下子就发现了,他一手抓起了索菲,然后飞快地跑向了他的洞穴。

  到了之后,巨人告诉他,现在他们来到了巨人国,这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怕的巨人。比如说:吃人肉块巨人、肉油滴滴答巨人、大吃特吃内脏巨人等等这些巨人都吃人豆子(人),而索菲却遇见了好心眼巨人。好心眼巨人只吃恶心的大鼻瓜,还有像可乐的上汽可乐。他不想吃人豆子,而巨人国只有恶心难吃的大鼻瓜和上汽可乐。好心眼巨人说:“刚刚瓶子里的都是他捕捉来的梦。”后来索菲出了一个主意,把他们都捉起来,不让他们再吃人豆子。好心眼巨人把世界上所有坏巨人的梦了女王。

  最后,好心眼巨人和索菲用他们的智慧捉住了那些巨人,天天喂它们吃大鼻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心地善良才是美的,而且,正义总能打倒邪恶!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在我读过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姜戎的《狼图腾》无疑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部。他所描绘的蒙古大草原上的种种原始风景,游牧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书中最重要,也是最吸引读者的部分——草原狼群的生活习性,都令我深陷其中。读后掩卷而思,心中充满了感悟。

  书中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在蒙古额仑草原插队,跟随睿智、崇尚腾格里和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及一些见多识广的蒙古人,在这个风景优美壮阔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面临狼灾……这些经历慢慢改变了他从小对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顽强、忍耐、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似有似无的灵魂。这灵魂让他着迷,让他不停地探索狼的奥妙。当他看见老练的狼王带领身经百战的狼群,弹无虚发狩获大量的猎物时,他被狼群的密切配合所折服,也被狼群种种奇怪的举动所迷惑;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智慧而赞叹。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它的非凡智慧和能力,仿佛是与生俱来。他领悟到,狼图腾是一个强大、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中原青年的信仰,让狼——这个并不凶恶反而让人痴迷的灵魂铸进人们的心灵。

  世上曾有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区区几万大军,却能够横扫东亚,建立一个强大而神秘的王国?许多蒙古族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个草原人,是从小和狼打交道的,而在和狼打交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草原人的思维中。无论是狼训练的方式,还是狼打仗的计谋,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维方式,都给成吉思汗带了无与伦比的军事经验和收获。

  曾经我读这本书,思绪随着作者的描写而翻飞,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仿佛置身于蒙古草原上,脚踏青葱,呼吸着清新的氧气,享受着阅读的乐趣。而现在的我已经开始我的职业生涯,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感悟。从繁华的城市中来到这一无所有的戈壁荒野,一开始总是感到失落、埋怨,然而我想到《狼图腾》,想到书中所描写狼的品性,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学习狼性。我们坚守在茫茫戈壁上,坚守着我们的岗位,正是学习狼的坚忍不拔;我们顶风冒雪完成任务,正是学习狼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团结一心,苦中作乐,也是学习狼群卓越的团队精神。在这广袤无垠的戈壁上,我重新认识了这部作品,也重新认识了我自己,这是我的机遇,也是我的挑战。我将和众多勇于奉献的石油人一起,将我们的青春与梦想献给三塘湖——这个我们热爱的地方!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这本书生动地描写了艾早、艾好、艾晚三个孩子的不同成长。其中的艾好是个神童,珠心算超乎寻常的好,他还是个书迷,书中的点点滴滴都刻在了他的脑子里。艾早也是个优等生,她非常聪明,样样都很好。他们的爸妈把希望都寄托给了俩个“天才”孩子身上。艾晚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上小学,成绩一般,与哥哥姐姐相比艾晚是家里最没有天资的孩子。妈妈经常拿她跟她的哥哥姐姐比。在妈妈的眼里,艾晚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希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她还经常对艾晚说些丧气的话,连姐姐艾早也常常欺负她。然而心地善良的艾晚并没有放在心上,她依然活泼开朗。在家里只有爸爸喜欢艾晚,爸爸还给她买了水仙球。

  文章读到这里,我的心情是不愉快的。艾晚的妈妈这样做,对艾晚是不公平的,她忽略了艾晚的感受,如果是性格内向的孩子,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变得自卑,不阳光,不乐观。做父母的应该平等的对待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是天资好的孩子就一定会有出息,而普通的孩子在其它方面也会很优秀,说不定在这些普通的孩子身上也会有发光点。

  文章的最后出人意料的发生了变化,被妈妈一直看好的艾早在一次高考时意外落榜,而艾好在进入大学少年班时竟突然失踪。这时的妈妈才意识到弱小的,一直不被她看好的艾晚同样也需要关爱。文章的结局让我觉得,做父母的不光是要关心注重孩子的学习,同时孩子的心理方面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这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雪豹悲歌》这本书讲了主人公“我”和强巴在下大雪的时候想捕捉一只野山羊,所以挖了一个三米多深的捕兽陷阱,不料,野山羊没有捉到,却抓到一只出生了约三个月的小雪豹。“我”和强巴把它抱回家,用奶把它喂大了,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雪妖。

  小说中途母女重逢,但是它的妈妈还有一窝正在吃奶的小雪豹,所以,每天不能陪雪妖时间太长,雪妖就有了想法,它想,如果能把小雪豹们都杀掉,妈妈不就只爱我一个了吗。雪妖就这样走进了残杀的世界。

  最后雪妖众叛亲离,得到了悲惨的下场。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像雪妖那么做,并不会得到爱,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手足之间要互相包容、互相友爱,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爱。

  我得到的启发是每一个母亲都对自己的孩子是平等对待的,只不过可能爱的方法是不同的,要学会体谅母亲,不要做个自私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今天放学回家,我给妈妈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

  这个小故事写到从前有一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叶子上生了一些蚜虫,邻居看见了说:“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叶子上的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掉了。讲完这个故事后,妈妈问我“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说:“我们不能象他那样懒惰,没有辛勤的劳动就没有好的收获。”我说完以后妈妈又说“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别人好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我点了点头对妈妈说:“我要做一个勤劳、虚心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尼姆的老鼠》,书中讲了一只田鼠,她叫费里斯比,她的小儿子染上了肺炎,不能受一点儿凉,费里斯比夫人马上就要搬家了,她的家就是一块大砖头。她很担心他的小儿子,在搬家的途中不可能不受一点儿凉,显然这是办不到了,他还救了一只乌鸦,叫杰里米。他愿意和费里斯比夫人去找足智多谋的猫头鹰,猫头鹰又让她去找老鼠们,还告诉了两只老鼠的名字:贾斯廷和尼科迪默斯,她和老鼠们处的很好,尼科迪默斯讲起了他们的故事:人们把他们抓到一个地方训练,最后,他们逃了出来,有了人一样的思维。

  后来,老鼠同意帮她搬家,他们又逃过了猫的攻击,人的攻击,有一次,费里斯比夫人在给猫吃一种药的.时候,被人关到了笼子里,贾斯廷把他给救了出来。最后,他们成功的搬家了。

  费里斯比夫人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由于小儿子体弱多病,冒着生命危险去找了猫头鹰,因为猫头鹰是吃田鼠的啊。她为了拯救孩子,去猫的饭盒里撒药,最后被捉住了,差一点葬送了性命。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母爱的伟大。

  杰里米是个知恩图报的乌鸦,他愿意免费搭费里斯比夫人一程,到猫头鹰家去,看来杰里米并不是心胸狭窄的乌鸦。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教师的作用》读后感磁小苗素锋《教师的作用》是自由思想的代言人罗素所写的一篇文章,罗素从“教育中立”点,批评那种有害民主自由思想发扬的教育制度,批评了以党派、名义强加给教师的种种制度,指出了其危害性。他反对对教师、对学生精神压制、迫害和控制,任何违反人性的宣教主义做法,将青年一代容忍精神,变得无知和偏狭,从而远离文明世界。读后《教师的作用》我知道了同艺术家、哲学家和作家一样,教师只有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受内在创造性冲动指导的个人,而不受外界的控制与束缚,才能尽职尽责,。

  教师是一种专业,犹如医生、律师、建筑师一样。但是教师很难向后者那样养成专业思想、一切只听内行的意见、决不屈从外行的压力。由于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事业,社会似乎人人愿意对它发表一点意见,这样的好处是教育容易得到社会的关注,它的坏处便是人人都可以对教师说三到四。当一名外行领导对教师领导时,教师作用被削弱了,当一名教师的思想、行为、教法等都被有条不紊地控制起来时,教师的作用只是螺丝钉,只是整个教育链上的一环。什么独立精神,自由意志,人的情感都不见了。久而久之,教师的习惯于盲从,心中充满了各种忧虑、恐惧;久而久之他又会成为“教育链”上的又一环节,转而对学生再灌输这种盲从和忧虑恐惧。这样学生就十分劳累,机械训练无法进行自由开阔的思维训练。罗素所写《教师的作用》所告诉我们的一切与现实教育并不符合,教师是独立的人,必须拥有独立的人格,有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的权利,有自己的情感,教师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读后感的作文 篇10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读了日本作家安房直子的书——《手绢上的花田》,走进了一个散发着菊香的神秘世界,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叫良夫的邮递员受菊屋老奶奶的委托保管一个旧酒壶,只要唱起老奶奶教的歌谣,酒壶中就会走出五个小人,小人们会在手绢上种菊花,收割菊花,用菊花酿造好喝的菊花酒,但是老奶奶有两个要求:一是酿酒时不能让别人看见,二是不能利用菊花酒去挣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夫的妻子发现了小人酿酒的秘密,并慢慢起了贪念,她利用菊花酒去挣钱,贪念不断变大,甚至把种菊花的手绢换成了桌布。后来良夫知道了,也没经住金钱的诱惑,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用礼品收买小人,让小人酿更多的酒,渐渐的五个小人也有了变化,他们不再劳动,终于有一天走掉了。良夫和妻子很害怕,带着钱想要逃走,没想到可怕的事发生了,他们变小了,置身于老奶奶的手绢之上……

  这本书给了我心灵的震撼,我为安房直子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美的文笔所感叹,我仿佛置身于那片五颜六色的菊花田,看到小人们辛勤地劳动……

  如果良夫听从老奶奶的话,不让妻子发现小人,就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如果良夫和妻子不起贪念,就不会受到惩罚;如果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挣钱,虽然辛苦却能快乐地生活。忽然想到伊索说的一句话“贪婪是许多祸事的原因。”良夫之所以起了贪念,是因为受到了金钱的诱惑。人可以享受,但要有度,比如吃饭时想吃得更好就是一种享受,但要付出劳动来使自己过得更好,得到满足。但良夫却不经别人许可,用别人的物品换取钱,并没有付出劳动,这种行为不值得我们学习,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这种事最终会受到惩罚,不会有好的结果。

  良夫因为贪婪所以背弃了对老奶奶的承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答应他人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像良夫一样,明明答应老奶奶不用菊花酒卖钱,却没有做到。做人要讲诚信,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诚信是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没有了它将无法生存,因为贪婪而失去诚信后果不堪设想……

  “出来吧——出来吧——酿菊花酒的小人”这首歌谣仿佛是老奶奶为我们敲响的警钟,久久在我们耳畔回荡……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作文04-10

读后感的作文06-09

读后感作文06-18

读后感的作文01-27

《作文里的奇案》读后感-读后感04-12

读后感作文精选:《欧洲笔记》读后感12-25

童年读后感作文400字_读后感03-04

童年读后感作文600字_读后感03-08

童年读后感作文700字_读后感03-08

《童年》读后感作文700字_读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