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2-06-12 08:12:58 [第七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汇总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汇总6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这套书中,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开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亲带着不满7岁的罗兰和姐姐妹妹,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洲的大森林。他们经过明尼舒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驶过结冰的湖面、度过激流、攀登悬崖,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达到堪萨斯州大草原。建起了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定居下来。爸爸开垦荒地、打猎,一家人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大火,挨过热病的生死关头,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让我感触很深。这本书叙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劳拉一家艰辛的生活,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他们用智慧和行动勇敢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书中还把各个人物写得非常生动:有百折不挠、关心家人的查尔斯爸爸;有勤劳、勇敢的卡罗琳妈妈;有幽默友好的爱德华先生;有文静、懂事的姐姐玛丽;有惹人喜爱的小宝宝嘉利;还有忠诚、听话的狗狗杰克……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久久沉浸在故事里感受这坚强而幸福的一家人,从他们身上,让我知道了坚持就有希望、有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不应该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对,去解决,这样人就会有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他们感到无比温馨。

  幸福是一个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们身边,幸福来之不易,因此需要我们珍惜,珍惜幸福相当于珍惜生命,无论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只要怀着一颗珍惜幸福的心就会倍感幸福。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我是个爱看书的女孩,最近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阁楼上的精灵》,我们俩常常你读一页,我读一页,读到优美的词句,我们会反复朗读,我还在书上圈圈划划作记号。这本书生动富有想像力,让我爱不释手,我妈妈也很喜欢这本书。

  《阁楼上的精灵》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带阁楼的房子越来越少了,终于,因为一条铁路要穿过,世界上最后一批精灵失去了栖身之处。不得已,这个庞大的精灵家族在善良的精灵奶奶的带领下进行艰难的迁徙。精灵奶奶很会关心他人,安慰他人,帮助他人。后来,在鹳鸟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地到达了梦中天堂——精灵谷。可精灵们又开始想念与人们相处的日子。于是,一个翘鼻子的小精灵,骑在乌鸦背上,向闪烁着霓虹灯的城市飞去。这本书描写得很生动,我最喜欢这一段:精灵们的歌声中,充满了一种明亮的色彩,仿佛那些音原本是阳光变成的,而现在随着歌声这个小音符正长出翅膀,朝四面八方飞去。音符飞到的地方,鸟儿欢快地鸣叫,花朵争相绽开,树木挺拔生长,小兔子和小老鼠条起了圆圈舞。

  看完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国庆节我们一家来到山清水秀的外婆家,爬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爬山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欣赏风景。为了能看到更美的风景,舅舅带领我们走上杂草丛生的小道,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宁静澄清的湖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顿时让人心旷神怡。为了挑战自我,我提议爬上最高峰,不过我看着眼前陡峭的山峰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我想起:小小的精灵们要翻过九座山,才可以到达名叫精灵谷的世外桃源。就这点路,我都怕难怕累,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克服畏难心里,努力往上爬,终于到达了山顶,向下俯视,风景很美丽。下山了,路似乎更陡,我感觉站也站不住,每走一步都好像要摔跤,我害怕极了,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我又想起精灵们的勇敢,于是我不怕苦不怕累,在爸爸的帮助下,终于顺利下山了。

  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要学会关心别人。我想,你也想看了吧!快来读读!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四年级的时候,也许当时还小吧,并没有读得那么深刻。今天,我再次打开了这本陌生而又熟悉的书,看着似陌生的这本书,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感悟。

  《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学习和生活。记述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种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我曾一次次的迷茫,究竟什么是“爱”。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爱”是无私的给予;“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用真心去待人;“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是对人的宽恕。

  《爱的教育》给我们展现了这般纯洁、这般美好的、浓浓的爱。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少年笔耕》这一篇文章。这个故事讲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叙利亚的家庭生活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在铁路上做雇员,为了补贴家用,他还在晚上彻夜的帮别人缮写文件,每写500条,才仅仅能赚三块钱。叙利亚想替父亲抄,可父亲不让。于是,他就在晚上父亲睡着后偷偷地抄写。时间长了,叙利亚有些体力不支、睡眠不足了。父亲看到他在学习时总是昏昏欲睡,总是批评他。他忍着心中的委屈,继续坚持着帮父亲抄写。一天晚上,叙利亚抄写被父亲发现了,父亲感动得热烈盈眶,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懊悔。我读到这里时,心狠狠地被牵动了一下。叙利亚在第一次遭到父亲责骂时,他完全可以不再抄写。可是,他没有这样做。纵然他心中有许许多多的不满和委屈,他还是为父亲、为这个家着想!他这种对父亲的爱与体贴,是多少少年所不及的,包括我!也许我们只是在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亲的爱,但却从不懂得感恩和回报,从不会替父亲着想。而叙利亚,他不是。他懂得父亲的辛劳,他懂得为父着想,在享受父亲无私的爱的同时,他把把自己的爱也给了父亲。单凭这一点,他就是值得我们赞美、称颂,值得我们学习的!

  让我们睁大我们的眼睛,细心的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爱”,去发现那犹如水晶般纯洁、晶莹的“爱”吧!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前几日我在《亲情报》中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娘的三袋米》,读完之后令我久久不愿忘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儿子刚上小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故,从这个虽然贫穷但幸福的三人小家“夺“去了这个家的顶梁柱——父亲。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拉扯大,儿子也争气,考上了县重高,本以为熬出头了,可病魔却悄悄地靠近了这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母亲,一到医院检查——严重风湿病,这一检查令儿子和母亲感到晴天霹雳。最后也只好接受了这一个现实。儿子后来有几次提出不去上学了,可迎来的都是一响亮的耳光。儿子终于同意去上学了,母亲前两次给学校食堂交的米都是“早稻、中稻、晚稻、细米”混合而成的;生活费则是由响当当的硬币凑成的五元钱。第三次交粮的时候由于管理员拒收,母亲双膝一弯跪在了管理员面前。道出了“这米是我讨饭得到”的真相,最后校长知道后,不动声色的免了三年的学费,高考时孩子一鼓作气以62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作者的这位母亲,虽然贫穷,但心中有爱,有梦想;虽然乞讨,但一样活得有尊严,一种特殊的,伟大的尊严!同时这位母亲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争气的儿子;文中的儿子,更幸运,因为他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故事看完了,可那三袋米的带给我的感动却时时在我的心头萦绕。

  在我们人生及坎坷有崎岖的旅程中,从牙牙学语,到会叫妈妈,到幼儿园、小学……都是在妈妈那无私地呵护中茁壮成长。当我们生了病,妈妈会第一时间送我去医院,到了医院后,不顾长途的跋涉,立马在挂号、收费、输液这几个地方来回跑动,然后又焦急的等待,还常常抱怨为什么病不生在我身上,也好替儿受罪。当我们考试考得不理想是,她总会想到要立马安慰我,用心来开导,告诉我“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有了母爱的滋养,下一次考试将不会害怕,充满勇气。当我们学习疲惫时,妈妈会默默地送来一杯热牛奶,这些举动虽然是暖的身体,但却是暖的我们的心。当我们情绪低落后对她发脾气,而这些,她,却会默默承受。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紧紧记住这一句诗,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母亲的艰难的“心”因为母亲需要这颗“心”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星期六,我读了《八哥的金笛》。它主要写了以前八哥的声音非常难听。一天,百鸟聚会,天上掉下一支金笛,它能发出世上最美的声音,还能模仿人的语言。鸟儿们决定把它交给最不受欢迎、声音难听的乌鸦、八哥和猫头鹰。乌鸦和猫头鹰不承认自己的缺点,而八哥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得到了金笛。到处受人欢迎,而乌鸦和猫头鹰至今让人厌恶不已。

  认识到自己缺点的八哥接受了其他人对它嗓子的评价,所以它得到了改变自己的金笛,成为了能说会唱的鸟儿。而乌鸦和猫头鹰的虚荣使它们的嗓子总是被人厌恶。这就告诫我们,要想得到“金笛”,首先就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且去努力地改正它。一个人不怕有缺点,怕的是知道自己有缺点,但是不敢承认,不去改正。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个缺点——马虎、粗心大意。有一次考试,就因为我马虎,会做的题全错了,应用题多写了两个字被扣了四分。

  还有一件事,是我难以改掉的坏毛病。那就是“学校”的“学”上面的学字头我经常写成党字头。这两个缺点我要尽力改正掉。

  希望大家也像这样,把自己的错误写下来,慢慢改正吧! 让我们都得到‘八哥的金笛’!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看完张念的《女人的理想国》,她以一名资深编辑和小说家的身份,向文化批评家转型,并以女性主义的立场,成为中国女性的理论守护者之一。她的存在模式,在中国是极其稀有的,它已成为我们用以验证某种信念的范例。

  “人文”作为一种精神或主义,从古到今东西方都出现过的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关注人的精神和道德、重视人的权利和自由、追求人的旨趣和理想的一般主张。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域从来没有离开过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不断催生着新人文。

  新人文是一种新愿景。现代社会使人在工具理性和技术统治面前常感,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幸福之间往往容易失衡。新人文将目光聚焦于人体本身,重塑价值理性,高扬人性尊严,唤起内心力量,促进个性自由发展,让梦想不再贫乏,让精神充满希望。

  新人文是一种方法论。唯人主义和唯科学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组成部分,但两者的分隔也有渐行渐远之势。新人文试图重新发现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融通,增进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作用,让科学更加昌明,让人文更加夺目。

  新人文是一种行动哲学。继往圣、开来学不是思想者的唯一目标,理想与现实之间需要架设坚实的桥梁。新人文力图务实人文基础,作为社会的良知而发出公正的呼声,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让思想冲破桎梏,用行动构筑未来。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标,旨在通过性别政治、权利关系与性意识等路径,探讨男女不平等的本质和起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社会方案。但真正的女性主义,正是中国社会的重大缺环。中国的女性主义,早已被各种官方研究的空话和套话所代替,以“女仆主义”的面貌,成为学术垃圾场的优秀成员。

  在“成为女人”的后哲学宣言下,本书关切的是汉语中的性别观念如何影响并建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历史以及我们的政治样态。一种值得期待的政治愿景,实际取决于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与实践:如何探索自我与发展自我?如何在细小的生活剖面涵养一种权利观,并将权利转化成一种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恰当的态度?平等价值是如何在解放女人的同时制造了女人的伦理难题的?从命运共同体到政治共同体的转化如何成为可能?这些仅仅属于女人的问题,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自由意志与道德理想的平衡性。我认为,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自由女人与自由国家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