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文学常识

时间:2023-03-07 13:34:40 秀雯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诗经》的文学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的文学常识 篇1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周颂》、《鲁颂》)和(《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诗经》的文学常识 篇2

  《诗经》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4]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5]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诗经》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6]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诗经》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9]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诗经》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9]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9]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历史评价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荀子:“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司马迁:“《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董仲舒:“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

  何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朱熹:“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经》是里巷歌谣(民歌)说;二是淫诗说。特别是在谈及“郑风”时,他认为“郑风”基本都是淫诗。

  梁启超:“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胡适:“《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

  鲁迅:“(《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费德林:“《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

  《诗经》的文学常识 篇3

  一、词语

  氓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于嗟鸠兮

  桑葚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罔极 靡有朝矣

  咥笑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玁狁

  不遑 靡盬 孔疚 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信誓旦旦

  二、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诗经》的文学常识 篇4

  (一)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诗经》的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诗经》的文学常识06-20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03-24

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11-07

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07-24

文学常识01-28

经典文学常识07-23

文学常识:宋代文学07-31

中国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常识02-02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