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常识

时间:2022-12-07 12:10:14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元代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代文学常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代文学常识

  元代文学常识 篇1

  一、元代文学代表:

  一、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二、王实甫,主要作品有《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三、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二、元代文学常识赏析

  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算起,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自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到元亡,则为133年。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体栽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由于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是北曲。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多本色语。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

  杂剧最初流行在山西河北一带,今山西地区还保留金元时代的杂剧壁画和戏台。元初发展到其他地区,元灭南宋后又流入杭州等地。这个剧种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剧本的科白部分承袭院本体制,曲辞的组合则主要受到诸宫调的启示,基本上是歌舞剧。

  元代散文和小说,基本只是继承宋代创作的成就,很少创新。

  统观元代文学,传统的诗词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或较好的作品,但整个说来,成就不高。而戏曲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元代文学常识 篇2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元代文学常识 篇3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十二岁前在长安度过。他的先辈曾经显赫,但祖父、父亲官职并不高。母亲是范阳大族之女,从宗元四岁就教他识字读书。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此后仕途比较顺利。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废,遂不振。”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刘禹锡遵其遗嘱编其集为三十通。但到宋初,柳集已散失严重。穆修多年搜求,编成《唐柳先生集》,是为宋人编校的第一种柳集。今刘本、穆本早已失传。近人所编柳集有若干种,或称《河东先生集》,《柳河东集》等。

  柳宗元是思想家,在以回答屈原《天问》的形式而写的《天对》中。否认天地是神所创造,明确提出“元气”是自然的本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把远古所谓“尧舜之世”当作最高的理想社会,认为历史是进化的。他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这些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柳宗元又是卓越的散文家。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他的山水游记、寓言小品以及其它古体文章都很有名。

  柳宗元在诗歌方面,也卓然成家。明胡应麟说:“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诗薮外编》卷四)。严羽《沧浪诗话》单列“柳子厚体”。他的诗今存138题,164首,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感受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时时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他的一些诗篇采用了寓言的`方式。

  他的古诗大都描写自然山水,运思精密,着力于字句的选择和锤炼,创造出峻洁、澄澈的境界。古来论者多言其受谢灵运的影响。这是因为他和谢一样,在贬谪生活中借山水诗篇来遣兴寄意。比如谢诗有“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诗》);柳有“木落寒山净,江空秋月高”(《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他的近体诗也写得情致缠绵,色彩绚丽,音调和谐,与他的古体诗风格有异。

  南涧中题①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③。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④。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⑤。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⑥。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⑦。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⑧。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⑨。

  ①此诗约为元和七年(812)永州所作。时宗元在永州已七年多。他有《石涧记》状写石涧之貌,而以此诗抒写失意之情。南涧:永州山中一石涧。

  ②秋气: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何焯《义门读书记》云:“万感交集,忽不自禁,发端有力”。亭午:即正午。

  ③回风:旋风。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④始至两句:刘辰翁曰:“精神在此十字,遂觉一篇苍然”。

  ⑤沦漪:《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漪”。毛传:“小风,水成纹转如轮也。”

  ⑥去国:此谓迁谪。魂已游:言精神恍惚,魂不守舍。失路:扬雄《解嘲》:“当途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⑦少所宜:意谓幽居山水间正与我少年时代的意趣相投。

  ⑧索寞:寂寞孤独。鲍照《行路难》:“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只自知:无知音之意。

  ⑨谁为二句:期待后人理解。刘辰翁云:“结得平淡不可言。”

  此诗略可代表柳宗元之谪居心态。苏轼《东坡题跋》云:“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类此。”《韩柳诗选》:“起结极有远神,正以平淡中有纡徐之致耳”。

  入黄溪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黄溪距永州治所七十里。《舆地纪胜·山川》载:“黄溪水在零陵县东七十里,盖九疑之西境。柳宗元游彼,爱其山水。”据宗元《游黄溪记》载,其于元和八年(813)五月十六日曾游黄溪,归而为记。此诗或亦此时之作。此诗借猿声起兴,写谪宦之悲。前人以为此乃翻用《水经注·江水》“猿鸣三声涕沾裳”之意而出新,“更深一层”(汪森《韩柳诗选》)。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段九秀才:名弘古。柳宗元在永州时结识的朋友,卒于元和九年(814)八月。吕衡州:吕温,也是宗元好友,早于段而卒。段大约曾于元和九年二月间到永州,携吕温书迹,宗元见书而伤悼,因有此作。诗写得情深意切,而细节感人。

  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零陵:此指永州。按零陵之名,非指一地。古零陵指九疑山,《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汉零陵郡在今广西全州。隋唐曾改永州郡为零陵郡。此诗所指乃后者。

  此诗当为永州思乡之作。情味蕴藉,构思新颖。唐汝询《唐诗解》卷23云:“零陵在南,春最早;秦原在北,春稍迟。故问春从此而去,几日而到秦原乎?我欲凭寄还乡之梦以入故园耳”。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4云:“此意殷勤,唯思故园,故亦作殷勤之梦,身不能到而梦到,庶同春以入故园耳。”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①本篇作于永州。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③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地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了。

  苏轼曾说“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江雪》与《渔翁》两首诗所写,可以说是隐士的生活情趣。柳宗元在永州十年,作为被贬的司马,在政治上几乎彻底被遗弃,故能萧散自放,纵情山水,与陶渊明之隐居确有几分相似。因此,陶诗有时也就成了他写诗的范本。

  但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柳之与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陶不信佛教,而柳是信的。陶是真隐士,柳不是隐士,而是谪官。虽如此,在思想情趣方面,柳与陶又有相通之处。比如对独立、自由之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古今文人,乃至未来人类的永恒的追求。在艺术表达上,《江雪》之峻洁,《渔翁》之丰美,与陶诗之平和淡泊并不一样。但两人的诗又都是内涵丰富的。所以苏轼说柳宗元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③。

  酬……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

  侍御:侍御史。

  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此诗写作时、地不甚明了。韩醇《诂训柳集》卷42云此诗作于元和十四年(819),不知何据。曹侍御路过象县时有诗寄赠柳宗元,因象县距柳州较近,则柳宗元有可能是在柳州刺史任上。但旧注云破额山在今湖北省最东部黄梅县境内,而潇湘则属湖南。故前人于此亦多所怀疑。吴昌祺《删定唐诗解》云:“或彼(象县)自有破额山也”。徐增《而庵说唐诗》则云:“此山不在象县,何故兴此?想侍御从黄州而来耶?抑黄州人也。于破额山必有一段胜事在”。前人诸多猜测,均难解“潇湘意”。按曹侍御路过象县时寄诗给宗元,而宗元答诗云“破额山……驻木兰舟”,则此破额山必在柳州、象县一带无疑。而若宗元在柳州,则曹侍御必与潇湘有关,当是宗元在永州时之旧交,故云“潇湘意”,乃忆旧情之意。然而另一种可能是:宗元此时在永州。曹过象县时作诗寄给永州的宗元。永州是潇湘二水汇流之处,与象县相距颇远,正合“遥驻”之意。而且永州潇水中有白蘋洲,宗元欲采此蘋花寄潇湘怀人之意。

  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

  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潇湘意”是何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采蘋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蘋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蘋最盛。”此句言欲采蘋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为什么呢?这显然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此诗隐含一股悲凉之意。沈德潜《唐诗别裁》云:“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唐汝询《唐诗解》曰:“山前水碧,侍御停舟于此,我之感春风而怀无限之思者,正欲采蘋潇湘,以图自献,乃拘于官守不自由也。”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①

  故国名园②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③。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④时。

  ①陈景云《柳集点勘》云:“味诗意盖已北还,而弟尚留永,故寄诗促其行耳。以《寄从弟宗直文》参证,似所寄即宗直也。”按宗直随宗元贬永州,后又随贬柳州。元和十年(815)病故,比宗元还早逝四年,终年仅33岁。过衡山:永州在衡山之南,北归必经。却寄:返寄。却: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却,犹返也。此由退却之本义引申而来。”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故国名园:指长安。宗元生长于长安。

  ③楚树发南枝:《白氏六帖·梅部》:“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寒暖之侯异也。”

  ④峰前回雁:《方舆览胜·衡州》:“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宗元于元和十年(815)正月北归,至衡州,正是雁北归的时节。

  此诗洋溢着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十载谪居,终于等到了还京的诏命,虽然还不知道将有何新的任命,但总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首句写思归故乡的热切心情;次句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三四句敦促弟弟也快点启程。由于心情好,就觉得天气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归,多好的兆头!诗人用欢快的语气掩住了十年谪居的“酸楚”(蒋之翘《柳集辑注》引刘辰翁语)。他不知道再贬柳州的命运正等着他。在后人看来,诗人真是天真得太可爱了!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此诗题下有作者自注云:“昔与德公别于此。”陈景云《柳集点勘》曰:“长沙驿在潭州(属湘江道中)。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诗意,大约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此诗中“海鹤”乃喻德公。现在,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他没说出来:仕宦更是无常!一月奉命北归,二月到京,三月又贬柳州,人生太难预料了!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这首诗与前《过衡山……》诗相较而读,一喜一悲,炎凉相继,颇耐人寻味。《万首唐人绝句选》曰:“有俯仰身世之感。”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宦情羁思共凄凄②,春半如秋意转迷③。

  山城过雨百花尽④,榕叶满庭莺乱啼。

  ①此当至柳次年,即元和十一年(815)初春见榕叶落尽而作。《南方草木状》卷中:“榕树,南海桂林多植之,叶如木麻,实如冬青。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其阴十亩,故人以为息焉。”

  ②凄凄: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六:“子厚之刺柳州,虽非坐谴,然边方烟瘴,则仕宦之情与羁旅之思,自觉含凄而可悲。”

  ③春半如秋:黄叔灿《唐诗笺注》卷九:“炎方气暖,春半已百花俱尽,榕叶满庭,萧疏景况。故曰‘如秋’。”

  ④山城:柳州多山,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曾详述之。

  蒋之翘《柳集辑注》卷四十二:“落句悠然自远。”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曰:“此诗不言远谪之苦,而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于二十八字中见之。”

【元代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高考文学常识:元代文学07-31

高中语文元代文学常识05-22

2012年高考文学常识:元代文学01-07

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11-07

文学常识10-11

经典文学常识07-23

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07-24

文学常识:宋代文学07-31

中国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常识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