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作文

时间:2021-03-03 11:09:21 文明 我要投稿

文明的韧性作文(合集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明的韧性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明的韧性作文(合集2篇)

文明的韧性作文1

  文明,仅是提笔写下此二字,便觉力透纸背,重有万钧。

  这是一个太过浩瀚的词汇,简单的笔划却包罗万象,浩繁如烟的书卷,百家争鸣的哲思,绵延千秋的历史都跃然纸上。自炎黄上古,到今时今日,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已走过上下五千载,相较于世界其他文明,它是个更为宏大的命题,横亘山河,纵贯岁月,源远流长,百折不断。

  于如此博大之中华文明中谈韧性,自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在我看来,文明积淀出的国民性格中的韧性是文明之韧性的最高级。

  文明被记载,流传百世,除了书画琴棋这样可见可触的文化实体之外,其深远传承另有所在。举例来说,毛泽东主席追求的共产主义与几千年前孔夫子所倡的大同社会有诸多共通之处,故文明更是一种精神内核,是对民族气节、国民品性的塑造。华夏文明本身即诞生于韧性之中,造字之仓颉仰观群星,俯察大地,日思夜想得汉字初本;移山之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治水之大禹开道于群山之中,三过家门皆不入,终使江河畅通。这些先祖的身上,无一不有韧性在。这样的韧性为伊始的文明赋予了内在之精神,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入了国民血脉,存在于每一辈国人的基因中,使国家经沧海而不倒,文明历风雨而弥坚。

  往事越千年,中国历史上从不乏心怀天下之人,生逢其时或可一展鸿鹄之志,身处乱世却难免报国无门,即便迫于时局怀才不遇,未得赏识有志难伸,但千千万万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们,仍旧以坚韧之性守护着寄于天下的信仰。且看北宋庆历年间,内忧外患并起,为肃清天下呕心沥血发起的新政以失败告终,但身遭贬放的范仲淹为名楼作文,提笔写下的是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朝奏一封,夕谪八千,有幼女夭折于穷山的韩昌黎,在与魑魅为群的蛮夷之地不忘“欲为圣明除弊事”的初心,衰朽之身不惜残年,一番利民实事让潮州山水皆姓韩;王勃自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无路请缨却常怀投笔之志,慕宗悫长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白首之心不移,青云之志不坠;一生空怀壮志,终未如愿的陆游,年近古稀尚不自哀,梦中有铁马冰河,有未竟之业……中国文人永远失望,也永远杀不死自己入世的灵魂。一代又一代怀志之士,无论境遇如何,地位如何,一生不忘忧国,他们骨子里折不断的坚韧正是文明之韧性有力的注脚。

  如此坚韧之品性并非古仁人所独有,而是作为文明的特性几千年来于国人身上一脉相承。

  近现代革命时期有无数为国家谋求未来之人,上到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的孙中山,下到五四运动中奔走呼喊的一众青年。帝国主义铁骑危我中华之际,有心人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绝境中觉醒,不可谓不坚。今天,国际压力之下,海思团队潜心打造国产芯片;屠呦呦青蒿一握,以水二升,德音孔昭,浸渍千年;贸易战当前,举国皆不惧不屈,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不改沉着定力,不可谓不韧。

  中华文明包罗万千,实在是精彩之至,浩大之至。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无论是从少壮到暮年一生怀国,还是为实现毕生所愿愈挫愈勇,都有一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国人品性之韧是文明所养所赐,是文明之韧性的最高体现。具有韧性的文明,坚实不断,传承文明的国人,百折不屈。有品性坚韧如此,有文明坚韧如此,中华民族,必臻大成。

文明的韧性作文2

  2500年前,春秋流血漂橹但百家争鸣;1300年前,开元盛世之际李杜风华绝代;200年前,王朝将倾曹公雪芹于草屋写下传世绝笔。每个时代都有其瑰丽的.文化符号,难分伯仲,各领风骚。今人有幸跨过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一览古人风采,还要得益于文明的韧性。而所谓韧性说起来玄之又玄,实则不过是潜移默化,一脉相承。

  文明因潜移默化而保有韧性。当你走在田间,迎面撞来一醉汉,口中直呼“醉死便埋”;当你踏入酒家,只a见一男子靠着沽酒女,颓然不知所云;当你走在街上,目睹沿街女子以瓦砾掷人,因其东施效颦不自量力,汝作何感想。这是魏晋的风流,是魏晋的文明。以此为例,不过想说文明不是简单的一句诗,一首词,一本著作,而是一种世风,一种情怀。好比魏晋名流常放荡不羁,盛唐诗人多气贯长虹。当一个时代被某种特质的文明打上烙印,她将被历史永远铭记。文明的渗透说不清是从上至下,还是从下至上,怎么说都有道理,但也怎么说都有纰漏。不如假想是一些人先拥有了某些文明的特质,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人,进而使整个时代染上了某种色彩。不然名落孙山的黄巢何以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荡气回肠,不过是江南游玩的王湾何以写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宏大景象。这不恰好印证了无豪气不盛唐的时代文风吗?当一个人拥有某种精神,其传承力是有待商榷的,但当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拥有同一种气质,其文明的韧性就不可小觑了。

  文明以其一脉相承彰显韧性。孔孟经典在焚书坑儒中以消失为表象,以历经百年后的重现为结局。经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荒谬,又回归陆王心学的知行合一,度过了“打倒孔家店”的劫难,又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几千年的兜兜转转,天灾人难过后其光芒不减,内涵永存。诸如儒家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大约是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一直是华夏子孙,上一辈的生命底色,她们挣脱不掉,也不想挣脱。好比我们今天要打压儒家,那就要13亿人口改变权距意识,推翻集体主义的思维,拒绝中庸彰显个性。

  彼时,我们还是我吗?好比我们今天要打压道家思想,那就意味着中国人“精神药店”的消失,中国人艺术审美的改变,恐怕连“道法自然”的苏州园林也要拆除翻修。当我们深入思考文明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的时候,我们才更能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是华夏儿女这个事实。每一种文化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不同的色彩,她们汇总、调和,构成了21世纪中国人的性格底色。而我们的上一辈,上一辈的上一辈,也和我们一样,将历史留下的文化无意识地传承,以生命为载体,以汉字为媒介,一脉相承,永不断绝。

  我很庆幸文明拥有韧性。所以孔孟之道成了余秋雨笔下堂皇的黄棕色与我们的皮肤一般无二;魏晋的风流给予了今世“怪人”生存的土壤,让一切艺术有了被解释的空间;盛唐气魄在今天化为精神动力,助力华夏儿女蔚然立于民族之巅。几千年前的文明火种,先辈留了下来,靠的是文明的韧性,更是人的韧性。这份文明何以继续传承,时代的命题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给出回答。

【文明的韧性作文(合集2篇)】相关文章:

文明的韧性作文(6篇)03-06

文明的韧性高考优秀作文06-07

文明的韧性作文集锦6篇03-06

身边的文明作文合集10篇05-24

实用的文明作文合集8篇05-06

实用的文明作文合集五篇05-02

实用的文明作文合集5篇04-19

实用的文明作文合集10篇04-18

实用的文明作文合集6篇04-06

实用的文明作文合集六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