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年的作文

时间:2023-05-10 13:06:38 童年 我要投稿

【实用】以童年的作文锦集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童年的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以童年的作文锦集5篇

以童年的作文 篇1

  农历腊月一到,年味日浓,看到大街上孩子们燃放鞭炮的情景,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的往事来。

  “新年到,新年到,女娃穿衣,男娃放炮。”在我的家乡,过去一直有这样的民谚。每到过年,家长们都会格外开恩,给我们一两块钱让购买鞭炮。我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常把买来的成挂的鞭炮拆开,一个一个地燃放,我们称之为“细水长流”。由于鞭炮少,燃放时我们倍感珍惜,总想玩出点花样和新意。有时,我们把点燃的鞭炮扔到沟里的薄冰上,察看它能否将冰炸开;有时,我们把鞭炮插入雪堆,欣赏雪炸四溅的情景;有时,我们把鞭炮偷偷扔入闲聊或打牌的人群,笑看大人们受到惊吓的样子;有时,我们甚至会把鞭炮悄悄塞进某户人家的烟囱……可是,由于钞票有限,口袋里鞭炮不多,这种自在快乐的燃放总是不能持久。

  为了解决鞭炮短缺的问题,童年时我们还常常去拾鞭炮。在除夕夜晚和大年初一凌晨,我们拿着手电筒,三五成群,一边在村路上闲玩聊天,一边竖着耳朵仔细听着哪户人家放鞭炮了,然后就飞快地跑到那户人家院里去拾鞭炮。直到现在,在我们家乡形容某人急慌,还常说“某某慌得像拾小炮的一样”。拾鞭炮是件危险的事。有一次,我拾了一个“老腾”(大炮)放到棉袄兜里了,谁知那竟是个假哑炮,不一会儿就听见啪的一声响叫,衣兜给炸了一个大洞,所幸没伤及身体。事后,母亲把我好骂了一顿,并把我拾的鞭炮全给扔了。那一年,由于缺少鞭炮,我的春节也过得寡味了许多。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童年已成为过去。童年的.鞭炮,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艰涩和无奈,但体味更多的则是对快乐的追求。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孩子们吃穿不愁,过年还可尽情燃放鞭炮,真是让人羡慕。可惜,我的童年不能再回来了。

以童年的作文 篇2

  夏天又到了,听到小鸡的叫声,我又回想起小时候我给小鸡洗澡的傻事了。

  我四岁那年,夏天特别热。我看见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出去找吃的.,一只只小鸡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好像被这热气所影响。我想,妈妈给我洗了澡就很舒服,我也给小鸡洗澡吧。

  我到院子里用脸盆打了一盆水放在地上,再到妈妈洗衣服的地方拿了肥皂和毛巾。一切准备妥当,我去米缸里抓了一把米,趁着老母鸡没有回来,把几只小鸡骗到身边。抓到一只就往盆里送,可是小鸡一碰到水就“叽叽”地拼命往外爬。我想可能是它们不好意思让我给它们洗澡吧,我就更加起劲了。把小鸡抓住,先给它抹了肥皂,再用水把它洗干净,最后用毛巾把它擦干。就这样,一只接一只,我把没有跟着母鸡的几只小鸡都给洗了个澡。大功告成,小鸡们比刚才叫得更响了,我听着高兴极了,小鸡们这是在感谢我呢!老母鸡回来了,带着它的宝宝走了。

  到了第二天,妈妈发现少了5只小鸡,就到鸡窝里找,发现那5只小鸡都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哭了,我把昨天给小鸡洗澡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责备我,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小鸡和小鸭不同,小鸡是很怕水的。它们耷拉着脑袋,是因为它们口渴了,你给它们喝点水就没事了。”听了妈妈的话,我用力地点点头。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给小鸡洗过澡。

  但每当到了夏天,看见小鸡从我身边经过,我还会想起小时候给小鸡洗澡的事。

以童年的作文 篇3

  童年,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离我越来越远离,青年狠狠地代替了它,永远永远……

  回首自己的童年,“鄙视”地和妹妹的童年比比,是如此的卑微,不起眼啊!

  我突然觉得我很小心眼,妹妹骑着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和别人“逞能”,我呢?只能在旁边看,旁观者是最适合的称呼,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没办法,这是事实,现实。

  放假啦,进入青春期的我,只是闷闷的呆在家里看电视,网游。没有别的!我是那么的“羡慕妒忌恨”我妹妹的童年生活啊!

  但自从过了13号,我改变了。

  13号,是我的生日,妈妈竟然忘了,但是我没有提,一点都没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样。14号中午,妈妈突然问:“今天几号啊?”我刻意装做不知道地走到日历前看,然后说:“噢,今天14号,怎么了?”妈妈笑着说:“姐姐,昨天你生日啊!?”妹妹幸灾乐祸地喝彩着。顿时,我心不自觉的揪痛着,但我还是笑着说:“是吗?”一声落没尾……

  我不敢面对地走开了,因为这是我13年以来,第一次没过生日,我怕我会泪骂全常我坐在椅子上,笑着说:“都长大了,你以为你还是在童年吗?”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模糊了我的视线。抬头望了望,依稀看到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天真地在一个蛋糕面前许愿,眼泪流了出来,我看清了那个女孩便是8岁的我。

  我开始明白其实虽然童年已过,但可以看着自己的童年,看别人过童年回忆自己的童年!

以童年的作文 篇4

  幼时对于姣姣感不到什么兴趣,可是对清明节的上坟却很喜欢,因为玩得畅快,也可以多吃些,艾饺,茯苓糕,还有猪头、鹅肉。

  “吃晒干鹅肉去呀!”只是这样听着,心里就会得活动起来。清明前后虽然是多雨的时节,但当正午,总是照着猛太阳的日子多;因此上坟用过的蔬菜,往往晒得干巴巴,吃晒干鹅肉,也就做了上坟的代名词。

  上坟在儿童,委实是件富于趣味的事情:菜花黄,麦头绿,摘得苜蓿花来,可以结彩环;山上又有杜鹃花可以采摘,溪间还有小鱼可捉。古老的祖坟上总有着高大的松树,松树林中可以拾到“路路通”。松涛和潺潺的溪水声相应和,虽然无所谓诗意,总觉得是很好听的。

  纸灰化作飞蝴蝶,在鼓手的吹敲声中辞别祖坟,我常常暗自期望,长大以后定要有作有为,使得祖坟光荣起来。祖坟对于幼稚的.我,实在是个神秘的象征。

  跑了山野容易肚饥,在回家的船上吃些剩余的糕饼,虽然坚硬难嚼,却是滋滋有味的。船头上满载着花朵,又采得松花去给母亲做糕吃,是意味盎然的乐事,我也常常带得风筝到上坟船上去放,在逆风的时最为有趣,可惜船夫要干涉。

  我已有许多年不曾吃到晒干鹅肉,不见祖坟,实在已经久远了;不过儿时所得的印象很深,各种情形远都能够明明白白地回忆起来。

  

以童年的作文 篇5

  我的故乡的原始住户,据说是山西的移良,我幼小的时候,曾在去过山西的人家, 见过那个移民旧址的照片,上面有一株老槐树,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的住处。 我的家乡离山西省是很远的,但在我们那一条街上,就有好几户人家,以长年去山 西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一直传下好几辈。他们多是挑货郎担,春节也不 回家,因为那正是生意兴隆的季节。他们回到家来,我记得常常是在夏秋忙季。他夏秋忙季。他们到 家以后,就到地里干活,总是叫他们的女人,挨户送一些小玩艺或是蚕豆给孩子们,所 以我的印象很深。

  其中有一个人,我叫他德胜大伯,那时他有四十岁上下。 每年回来,如果是夏秋之间农活稍闲的时候,我们一条街上的人,吃过晚饭,坐在 碾盘旁边去乘凉。一家大梢门两旁,有两个柳木门墩,德胜大伯常常被人们推请坐在一 个门墩上面,给人们讲说评书,另一个门墩上,照例是坐一位年纪大辈数高的人,和他 对称。我记得他在这里讲过《七侠五义》等故事,他讲得真好,就像一个专业艺人一样。 他并不识字,这我是记得很清楚的。他常年在外,他家的大娘,因为身材高,我们 都叫她“大个儿大妈”。她每天挎着一个大柳条篮子,敲着小铜锣卖烧饼馃子。德胜大 伯回来,有时帮她记记账,他把高粱的茎秆,截成笔帽那么长,用绳穿结起来,横挂在 炕头的墙壁上,这就叫“账码”,谁赊多少谁还多少,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拨那些茎 秆儿,很有些结绳而治的味道。 他对评书记得很清楚,讲得也很熟练,我想他也不是花钱到娱乐场所听来的。他在 山西做生意,长年住在小旅店里,同住的人,干什么的人也有,夜晚没事,也许就请会 说评书的人,免费说两段,为长年旅行在外的人们消愁解闷,日子长了,他就记住了全 部。

  他可能也说过一些山西人的风俗习惯,因为我年岁小,对这些没兴趣,都忘记了。 德胜大伯在做小买卖途中,遇到瘟疫,死在外地的荒村小店里。他留下一个独生子 叫铁锤。前几年,我回家乡,见到铁锤,一家人住在高爽的新房里,屋里陈设,在全村 也是最讲究的。他心灵手巧,能做木工,并且能在玻璃片上画花鸟和山水,大受远近要 结婚的青年农民的欢迎。他在公社担任会计,算法精通。

  德胜大伯说的是评书,也叫平话,就是只凭演说,不加伴奏。在乡村,麦秋过后, 还常有职业性的.说书人,来到街头。其实,他们也多半是业余的,或是半职业性的。他 们说唱完了以后,有的由经管人给他们敛些新打下的粮食;有的是自己兼做小买卖,比 如卖针,在他说唱中间,由一个管事人,在妇女群中,给他卖完那一部分针就是了。这 一种人,多是说快书,即不用弦子,只用鼓板。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做鼓架。他们 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卖完针,就又到别的村庄去了。

  一年秋后,村里来了弟兄三个人,推着一车羊毛,说是会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

  第一天晚上,就在街头说了起来,老大弹弦,老二说《呼家将》,真正的西河大鼓,韵 调很好。村里一些老年的书迷,大为赞赏。第二天就去给他们张罗生意,挨家挨户去动 员:擀毡条。

  他们在村里住了三四个月,每天夜晚说《呼家将》。冬天天冷,就把书场移到一家 茶馆的大房子里。有时老二回老家运羊毛,就由老三代说,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另 外,他也不会说《呼家将》。 眼看就要过年了,呼延庆的擂还没打成。每天晚上预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 天晚上,书中又出了岔子,还是打不成。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里娶儿 聘妇要擀毡条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几个老书迷,还在四处动员:

  “擀一条吧,冬天铺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说,你不擀毡条,呼延庆也打不了擂呀!” 直到腊月二十老几,弟兄三个看着这村里实在也没有生意可做了,才结束了《呼家 将》。他们这部长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吧。

【以童年的作文】相关文章:

童年作文:难忘的童年09-25

童年作文:梦回童年01-28

童年,我的童年作文06-18

追忆童年童年作文05-13

童年_童年繁星作文03-04

童年趣事童年作文09-21

童年作文:童年的画08-14

童年作文:童年的发现01-24

童年啊童年作文05-26

想念童年作文-关于童年的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