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说明文

时间:2023-12-28 12:00:59 说明文 我要投稿

建筑说明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文章体裁。那么优秀的说明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说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说明文

建筑说明文1

  我的家乡在大慈岩镇新叶村。新叶村有许多古建筑:有序堂、双美堂、抟云塔、玉泉寺......他是明清古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抟云塔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性古建筑,我最爱他了,下面我就来当一回小导游,说说抟云塔的来历和特点吧。

  抟云塔位于村口,建于1567年,落成于1575年,造塔总共用了八年多时间,塔高388米,围18.8米,因村东南面地势欠缺而用于补风水,所以又称之为“巽塔”。塔名取庄子“抟扶摇而直上九万里”。严格来说在封建社会里,村子是不好私自造塔的(县、州府以上可以造塔)。现在的解释,新叶村祖上造塔的主要原因和作用是:1、补风水。与祖山——玉华山、朝山——道峰山形成三足鼎立。2、因为整个村居的地形是船形,村口的五座小山像五条小船,所以有五船下江之说,塔犹如船篙,是为了起固定的作用。3、新叶村自迁居以来文运不是很好,造塔是为了培植儒风。塔像一支大毛笔直插天空,它倒影在祠堂塘和四方塘内,后来真的出了个进士叶元锡。所以“抟云塔”也叫“文峰塔”。4、在古印度塔是人丁兴旺的.象征。现在新叶村有叶姓人口三千多。民国初年,又在塔的旁边造经堂“观音堂”,“子孙堂”、“土地祠”和供外人居住的侧房(传说在以前外姓人是不好长期住在村里的,否则要破风水的。)塔的东面是狮子山,西边是象鼻山,形成狮、象锁水口的村口布局。

  秋天,联合国教科组织成员,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陈志华教授考察后说:“新叶村村口的组合建筑,是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虽然不建于同一时期,但它体现了中国的耕读文化,做到了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建筑一绝。”

  我的家乡——新叶村的古建筑还有很多很多,请朋友一定要来哦!好客的新叶人一定会把你当作“上客”来招待。

建筑说明文2

  “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温州地处瓯地,唐时始称温州,温州地处江南,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白居易这首描写江南雨季的诗就是温州最好的写照。

  “北有吴川,南有温州。”改革开发初期,温州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温州人以经商享誉全国。而温州本身是一个有着20xx余年建城历史的城市。在清道光五年,张瑞溥辞官还乡,一座为纪念谢灵运而生的园林拔地而起——如园。

  沿着古朴典雅的回廊,来到园林的中央。类似于四合院的布局,却略有不同。正门朝东,用红木制成,匾额是金色的,倚着用红木制成的斗拱,从侧面看,在房檐下成倒直角三角形状。正门顶铺着和园内建筑相同的黑砖,因为年代久远,砖上带着些许灰白。院子朝西处的两个拐角有两个侧门,一个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一个是嵌在墙里的实木门。园子的正中间有个小池,是以永初元年谢灵运被贬永嘉郡(温州)时“创第凿池”为原型所凿的谢池。池子的西侧是池上楼。池上楼是双层的`,正面看每层楼都有12块围屏,上下对称其雕镂精美华丽却不显庸俗。屋檐红木黑砖,精巧中又不失大气,颇具特色。

  东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新的南移给江南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州的教育文化也逐渐成型。自谢灵运之后,温州又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诗人、学者。像南宋的赵师秀、徐玑。近代的苏步青、谷超豪等。因此温州也被称为数学家之乡。

建筑说明文3

  鸟的建筑

  苇 岸

  ①鸟巢是鸟的建筑。和我们盖房子不同,鸟筑巢不是为定居。鸟只在繁殖期筑巢。

  ②鸟类学家依据鸟巢的位置和性质,把鸟巢分为地面巢、水面巢、洞穴巢、屋宇巢和编织巢等几种类型。

  ③地面巢大多简单、随便,往往仅在地面凹处略敷草物即告完工。这种巢,主要由雉、雁、鸭、鹤等笨拙的大型鸟类所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像云雀、百灵、歌鸲、画眉这些名字美丽,叫声动听的玲珑小鸟,也在地面营巢。当然,它们的巢编织得都很精致。这是些疏于林木,常年出没在旷野,为土地处处留下歌声的可爱精灵。在水面营巢的鸟屈指可数,能够列举的如涉禽中善游的骨顶鸡与董鸡。它们借助水生植物搭造的可随水面升降的盘状浮巢,风险最小。洞穴巢包括崖壁洞穴和树干洞穴两种,前者的主人有翠鸟和沙燕;后者居多,如椋鸟、山雀、斑鸠、八哥、鹪鹩及肮脏的戴胜等,都是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弃巢的受益者。如果顺着这个行列数下去,我们还会惊讶地发现鸳鸯。应该指明的是,营树洞巢的鸟,只有攀禽中的啄木鸟,真正具备开凿本领。啄木鸟还有一种英雄秉性,即它从不使用自己往年的旧洞。利用我们的屋宇营巢的鸟(不提麻雀),主要为燕科成员,原因在于它们的泥巢无法在露天筑造。最后说到的编织巢,就是指我们观念上认定的,代表“鸟巢”这一词语本义的,由鸟类中广大的鸣禽在树上(个别在草丛或灌木基部)精心营建的巢。这是那群勤奋的鸟类艺术家呕心沥血的作品,也是我们这篇短文想要谈论的核心。

  ④除涉禽中的鹭,游禽中的鹈鹕和猛禽中部分鹰隼(这是些在树上筑粗陋大巢的`鸟)外,编织巢几乎全部为雀形目鸟类所造。它们长于鸣啭,巧于营巢,故根据分类上的说法,我们前面又称它们为鸣禽。雀形目是新鸟亚纲中种数最多的一目,其庞大数量占现代鸟类总体一半以上。

  ⑤编织巢的形态,可说多姿多彩。我们易于见到的杯状巢、碗状巢、盘状巢及瓶状巢,是其中主要的几种。营哪种巢型,与鸟的科属有关。但我愿意相信,它取决于鸟类个体的偏爱与审美因素。因此,这里无规律可循。

  ⑥杯状巢是多数营巢鸟喜爱的一种巢型,像我们熟悉的伯劳、卷尾、柳莺、寿带等夏候鸟,都营此型巢。太平鸟、灰山椒鸟、乌鸫及北红尾鸲等,营碗状巢。树鹨和灰喜鹊的巢很浅,呈盘状。攀雀和棕扇尾莺的巢收口,巢体似瓶。文鸟、黄眉柳莺和“告春鸟”短翅树莺,能够营造顶部具盖,侧面开门的球状巢。更为精巧和高超的,是黄鹂和绣眼鸟的吊篮式悬巢。南方有一种富于传奇色彩的小鸟,会将芭蕉或其他大型树叶卷合,然后在叶缘穿孔,贯以丝线,缝成袋状巢。这种天才的小鸟,鸟类学家就叫它“缝叶莺”。

  ⑦真正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视域内最为显著的鸟巢,实际是喜鹊粗糙的球状巢。这种“仰鸣则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禽经》)的民间吉祥鸟,同淳朴的麻雀一道,终年祥和地围绕着我们。特别是在空旷的冬天,它们的巢很像一座座村庄,醒目地坐落在原野高大的树上(每巢都有一定巢距的巢区。个别也有一树双巢现象。在北京的沙河附近,我曾见过一树四巢)。每次看到这些高耸的星罗棋布的“家”,我都很动情,我觉得这是一种世间温暖与平安的象征,是这个季节比雪与太阳升落更优美的景色。

  ⑧在神造的东西日渐减少、人造的东西日渐增添的今天,在蔑视一切的经济的巨大步伐下,鸟巢与土地、植被、大气、水,有着同一莫测的命运。在过去短暂的一二十年间,每个关注自然和熟知乡村的人,都已亲身感受或目睹了它们前所未有的沧海桑田式的变迁。

  25.(1)根据第④段的内容,解释什么是“鸣禽”。(2分)

  (2)简要说说第③段第二句加点的“主要”一词在文中的作用。(2分)

  “这种巢,主要由雉、雁、鸭、鹤等笨拙的大型鸟类所为。”

  26.鸟儿营造哪种巢形和鸟儿的科属有关,为什么作者却“愿意相信,它取决于鸟类个体的偏爱与审美因素”?(4分)

  27.这是一篇介绍鸟类巢居的文章,在行文中却有很多“不科学”的措辞,像“可爱精灵”“勤奋的艺术家”“天才的小鸟”“纯朴的麻雀”等等,作者这样写好吗?为什么?(4分)

  28.作者在文末说:“每个关注自然和熟知乡村的人,都已亲身感受或目睹了它们前所未有的沧海桑田式的变迁。”有何深刻含义?试将你的“亲身感受”用最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和作者共鸣。(6分)

  参考答案

  25、(1)鸣禽是长于鸣啭,巧于营巢的雀形目鸟类。(或:鸣禽是雀形目鸟类,它们长子鸣啭,巧于营巢。)(定义形式1分,内容1分)(2)“主要”表明“这种巢”绝大多数由大型鸟类所为,但不排除少数玲球小鸟“也在地面营巢”。(1分)用“主要”一词体现了语言表述的准确和严密(起到了准确严密的修饰限制作用)。(1分)

  26.这样说将鸟类人格化,放到了和人类平等对话的地位上,(2分)表现了作者对鸟儿代表的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尊重所有生命体的思想。(2分)

  27.这样写好。这些语言多是对鸟儿的修饰形容,并没有影响文章准确传达关于鸟巢的科学信息;这样写使文字生动活泼,增添了趣味性,容易走近读者;(2分)更重要的是它们直接表达出作者对鸟类的喜爱与敬意,传达出作者对生命、自然、社会的独特认识,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28.(6分)含义:①自然、乡村被破坏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②唯“利”是图,建设性破坏应该引发人们认真思考:善待自然,等于善待自己。

  感受:开放性答案,就“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爱护鸟类动物”诸方面之一谈感想均可。(视内容深浅和语言优劣酌情评分。内容合理,语言通顺即可给满分。)

建筑说明文4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建筑说明文5

  曾读过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便对岳阳楼产生了神往。于是,在暑假里与爸爸、舅舅前往岳阳楼。

  素有“洞庭天下湖,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古城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构造独特,风格奇异,名冠天下。岳阳楼分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全楼高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楼中四柱高耸,楼顶飞檐翘首,金碧辉煌。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木碑,上面刻了四个大字——岳阳楼记。四面的四根柱子上挂着一副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费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回得来?”木碑后又隐藏了一架直达二楼的`小楼梯。

  小楼梯全为木头所制。扶手颜色亮丽有光,让我不得不佩服建造者的用心。扶手头有一只兔子,望眼欲穿似的望向二楼。

  我踩着楼梯,一步一步往上走。

  步入二楼,在二楼楼堂的正墙上也有一块木碑,这块木碑是由12块紫檀木组成的。上面刻着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所写的《岳阳楼记》,共有四种字体。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相传,张照时乾隆皇的老师。有一天,他喝了一些酒,便有了一些醉了。于是,写下了旷世名作《岳阳楼记》。刚写时,他写的是楷书;不一会儿,又写成了行书;往后,他又写成了行草;最后落款时,又写成草书。因此,《岳阳楼记》有四种字体。

  三楼楼堂正面悬挂着一代伟人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去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滋泗流,

  在旁边还有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李白”。相传为李白手书,也是李白仅有的一副书法作品。在三楼还有六扇木窗可从各个窗户眺望不同的景色,但均可望见洞庭湖。

  因为我去时正值夕阳西下,还有微风吹拂。因此,水面上有一圈圈的水纹,还荡漾着几艘船,夕阳把他最后的光辉涂在了水面上,湖面笼罩着几缕轻雾,模糊而美丽。

  一九八八年元月,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硕果,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建筑说明文6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建筑说明文7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与建文帝大战三年,夺得了帝位(明成祖),作皇帝后朱棣决定把都城迁到他原来的领地燕(北京),北京城的营建,从1417年动工,1420年基本竣工,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在以后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行使对全国的统治大权。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北京城是15世纪东方最完美的首都,成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99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如果从天安门算起到故宫北门,南北长近3公里,规模之大,令人难以想像,设计和建造这么大的宫城气度非凡,难怪有外宾参观后曾赞叹“一个人怎么能住这么大的房子”。

建筑说明文8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你特别想了解它吗?它很宏伟、高大。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全部木质结构,而且所有的木质构架没有一个钉子。宫殿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黄色的琉璃瓦,到处是龙的图案,并饰以金壁辉煌的色彩。

  所有的宫殿都是沿着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几乎贯穿了整个市区。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人们从御花园一直游览到太和殿。在故宫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琼楼玉宇。

  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还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子撑着楼顶。其中,围绕在御座的6根直径为1米的大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基上,前有造型优美的仙鹤、炉鼎,后面是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既庄严又富丽堂皇;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时,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这仅仅是故宫的建筑,而殿中所摆设的稀世珍宝又是数不胜数,这些珍宝仅仅是一部分,蒋介石逃到台湾时掠走了宫中的许多珍宝,还有一些流失在国外。

  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它是一个奇迹啊!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

建筑说明文9

  一般的空间钢结构是整体垂直,安装节点的座标相对好控制。但是,‘广州塔’钢结构外框筒要控制横梁上下位置和斜撑管口中心点的座标。每个构件安装定位要很精确,才能确保454米处的误差小于5毫米,这就要求钢结构件从落料、放样、成形、焊接、预拼等都要达到十分精确的要求。由于‘广州塔’造型的特殊性,外框筒钢结构件每一个截面不一样。”易总对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仅钢结构外框筒‘广州塔’有1104根钢柱不一样,1104根环梁不一样,1104根斜撑不一样,这么多不一样的钢结构件的加工、制作其难度可想而知。江苏沪宁钢机作为‘广州塔’外框筒A标段及天线桅杆钢结构的制造商,不仅要掌握钢立柱在向上延伸变坡高达454米时,误差小于5毫米,而且还要控制钢立柱自下而上的逆时针扭转变化系数。第二,‘广州塔’中间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结构外框筒材料上的差异,形成楼层梁和外框筒的沉降不一致。为了调整钢构件与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的正确性,在联接处大胆采用双向铰来调整上下、左右的变形因素,但是这样一来对钢结构的加工、制造、安装提出新的要求,有许多节点必需通过三维座标来控制钢柱本体相对位置的精确度。”

  为了满足“广州塔 ”造型艺术的需要,镂空的钢结构外框筒与塔身中的核心筒有一段距离,其结构很特殊。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定对记者说:“受世人瞩目的‘广州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由于‘广州塔’特殊的结构形式,严格地讲它不属于建筑物而是构筑物,一般地来讲建筑物梁和柱外面是包外皮的。而‘广州塔’核心筒的边线和外筒还有距离,有了这个距离楼板就不延伸到外筒。那么就靠24根梁来跟它连接,整体的刚度就弱化,因为外筒在温度、风荷载、地震的影响下都会有水平的扭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作了不少的课题研究、试验和专家论证,比如外筒的稳定性是在清华做的,通过稳定试验和理论分析,使我们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定要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结构设计,而“广州塔”在外型设计上独树一帜,在结构上大胆创新,应用许多新技术,尤其是钢结构。

  广州市设计院钢结构设计部总工程师杨汉伦对记者说:“可以这么说,‘广州塔’设计有设计的难度,施工有施工的难度。钢结构加工、制作确实很不容易,钢构件的接点都有空间座标,因为管体是扭曲的,所以在工厂加工需要十分精确。一般一个稳定设计是下大上小,而‘广州塔’是中间细上下两部分大,大部分的荷载都从上面往下传。加上塔体自身在风洞作用下产生的`摆动,和风本身的速度,其震动频率会产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塔体的摆动。‘广州塔’钢结构设计在许多方面超出常规,挑战了钢结构规范。所以我们通过许多试验,对塔身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等变形因素进行精密计算,确保塔身的稳定性。‘广州塔’还有一个是打破常规的设计,就是环梁与斜撑不是在一个平面上,从结构上讲它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结构的几何体,这样一来对构件节点的刚性约束不利,我们在同济大学做了试验解决了问题。在‘广州塔’的建造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试验、分析,比如:风洞试验、钢结构节点试验、整体稳定试验、振动台试验;稳定性分析、承载力分析、变形控制分析等,为‘广州塔’的成形倾注了大量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大胆创新勇于挑战。”

建筑说明文10

  同学们天天要接触建筑物。清早起床,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房间、家里的庭院,上学路上也会见到农舍、桥梁、大厦;如果去旅游,还会看到各种名胜古迹、宫廷庙宇、凉亭楼阁、宝塔、纪念碑等。这些建筑物,在的时候,经常要写到它们。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建筑物呢?

  首先要注意观察建筑物的外观特点。建筑物的外观一般包括建筑形式、色彩、材料和结构。观察和描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抓住它们的外观特点,看看是什么形式,是什么颜色,由那几部分组成,用了些什么建筑材料。然后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具体描绘。如下面例段:

  “天安门真是雄伟壮丽:光亮耀眼的琉璃瓦,金黄的大红宫灯,朱红的宫墙,汉白玉的金水桥,秀丽挺拔的`华表,都放出夺目的光彩。”

  “新落成的大楼坐落中山路与解放路交叉路口。整个建筑都用白色和橙黄色的瓷砖镶起来,看上去典雅别致。大楼的顶端有三个城堡式的装饰,显得别具一格。正门的上方,镶着庄严的国徽,闪闪发光。国徽上方城堡式装饰上插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啊,好气派的大楼!”

  上面两例都抓住了建筑物的外观特点,例一抓住琉璃瓦、宫灯、红墙、金水桥、华表五个特点,写出了天安门古老、雄伟、庄严的形象;例二则抓住大楼的三个特点:用白色和橙黄色的瓷砖镶成;有城堡式的装饰;镶着国徽,插着国旗。描绘出了大楼别具一格的风貌。

建筑说明文11

  在中国北宋时期,有这样一幅长画,记载着古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它至今仍留在北京的故宫,作为国宝级画作收藏着,供人观赏。这幅画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而在这幅传世名作中,有一座虹桥,飞跨两岸。整座桥熙熙攘攘,恢弘大气。今天的主题,泰顺廊桥,完整再现了当年的虹桥结构,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位于温州泰顺的一座座廊桥,在时光的变迁里,保存至今。

  廊桥,泛指有廊屋的桥。而泰顺廊桥则是位于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时代的木拱廊桥。其种类又大致可分为编梁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平廊桥、石拱廊桥等几类。以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围环境的浑然一体,和谐自然,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以北涧桥为例。北涧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因跨北溪之上,故此得名,被誉为“世上最美丽的廊桥”。该桥运用宫殿式重檐,属于廊桥结构中的叠梁式木拱廊桥。结构精巧,造型古朴。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75年,后经6次重修,至今容颜不改。桥长51。07米,宽5。39米,高11。22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被当地人称为“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阶;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有石阶26步。桥上有像伸展开来的亭子一般的廊屋,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能供人们歇息,娱乐,交易,用途广泛——这也是廊桥区别于其他种类的桥梁的原因。它不止作为交通道路,更作为人们的生活部分而存在,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廊桥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整个平面呈“井”字型。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使构件之间愈压愈紧。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全桥根本不用一根柳钉,却能使整座桥坚若磐石,延续千年之久——我们实在要折服于古代工匠的.智慧。这种简单而奇妙的结构构成了一个拱形整体,是受力转移到两边的岸上,拆卸也极为方便,不会损伤构件。

  但是桥梁的延续至今,亦离不开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的守护。每当山洪暴发,居民们都会把家中最重的物品搬到桥上,以增强桥的稳定性。久而久之,保护古桥似乎已经成为这里居民们的下意识的习惯。廊桥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廊桥不止是一座桥,是先祖智慧的结晶,是温州的一部分,更成为一种地理文化概念,是泰顺乡民富有的特定的生命意味的文化符号。这是中国的一份传承,先祖留下的一份使命,承载着无数年的匠心。

建筑说明文12

  风肆无忌惮地狂笑,撕裂了云彩,捣碎天空的静谧,残忍地肆虐,对这一切的一切。

  我带着几许愤概登上岳阳楼,凭栏而望,金色的阳光无尽地从天穹倾泻而下,绸密的金点,激动地跳跃在洞庭湖上,翻腾的沧波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这磅礴的'风景。只是我嗅到了千里之外的硝烟的味道。

  我知道,一切战争又会开始了,其结果都会是尸横遍野,想到这里,心里不禁有一些抽搐。似乎在耳际忆萦绕痛彻心扉的哀号,惊心动魄的尖叫和思念故乡的悲泣;眼中浮现了枪尖上闪着冷光的长枪和鲜血汇成的长河。不知何时,担忧已盈满了我的双眸,夹杂进飘飞的岸芷汀兰里,在无尽的潮水中漫延。又化作滴滴雨珠,滴落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无法抹去。不知道,现在会有谁和我一样为百姓挂肚牵肠,的以来在为即将燃起的战火默哀,有着一丝辛酸,一缕担忧。对这即将发生的恐怖,我无能为力。只能作下《岳阳楼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曾经,在这里,有许多迁客骚人留下了足迹,留下了流芳百世的精墨佳文,但又有谁懂得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心绪?又有谁有着同我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绪?恐怕也只子京兄了吧!

  那日,欢呼声惊扰了我,一股强大的喜悦的支流将我推到人群中,我迫切地询问,百姓们欢呼着:“讲和了,不打仗了”听到他们幸福的声音,望着他们喜悦的笑容,我也觉得幸福,久久积在心里的忧虑顿时在欢笑声中逝去,我感到空前的轻松。

  又到了岳阳楼,我怀着异样的心情,只是,这样一来平静的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呢?

建筑说明文13

  在我们实验小学的教学楼里,有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位于新教学楼一楼最西边的走廊里。

  走近教室,我看到一扇深绿色的`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有五个鲜红的字:401教室。教室的左右两边有四扇窗户,窗户的框架是棕色的。窗户下面有一排中央暖气。冬天,它给我们带来温暖的空气,让我们不再寒冷。

  教室前面有一块黑板。老师每天都在黑板上写字,就像一个园丁在肥沃的土地上喂56棵幼苗。园丁精心培育幼苗,幼苗一天天逐渐长大。黑板上有一面耀眼的五星红旗,似乎在告诉我们热爱祖国。黑板的右边是课程表、卫生和清洁台等。

  教室中间有五十六把椅子和五十六张桌子。蓝色的桌布覆盖着黄色的桌子。从正面看,它像一片蓝色的海洋。每天大鱼和小鱼一起在海里学习技能,快乐地生活。

  教室后面还有一块黑板,上面有我们同学写的板报,给教室增添了色彩。黑板左侧是卫生角,放置扫帚等卫生用品。黑板的右边是展览世界,上面贴着我们办的手写报纸。黑板上挂着一个时钟,它总是激励我们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这是我们的教室,干净整洁!

建筑说明文14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弯弯水曲细牛毛,条条大路通罗马。画家赞桥是点线面的结合,美的述说艺术的体现;军事家把桥视如战士的生命线战争的导火索。在着江南水乡,人杰地灵之地怎能少去小桥流水的作伴。

  无论在旭日初生的霜旦,还是在细雨的午夜。在那“简朴”的桥上总能搜索到旅人们的足迹他们洋溢的笑容心中盘算什么。在这里他们留下了希望挥发了理想。可见而知道桥与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的家乡遍布着一条条简单而又不失情调的'桥。在那昔日里匆匆走过的桥,你何尝细细的品味过,又何尝体会到那桥之美的感受。一桥扣一桥,一溪通一溪。凌虚千尺架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泰顺廊桥一座一式,座座结构相似而又各具特色。廊桥我只走过一次,但其雄伟其精美历历在目。漆红的,泛黄的,淡青的,每种颜色都为之折服都紧逼你的眼放射出典雅而又柔情的气息。匍匐在山丘之中远望桥中,桥并没有桥墩所撑,其起奥妙在于两旁用无数卵石所砌成的方形石台。不禁的让我们赞叹桥梁技艺的高超。而在桥下则是那涓涓细流,拍打着沿岸的细石传出一阵阵交响曲配上岸边杨柳枝上黄莺的独唱简直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走进桥身便另有一番风味。桥的两边有阶梯,一步一个脚印,高度缓缓递增眼前又是一道美景像是走进了水墨仙境络绎不绝。桥柱上都镂空了雕刻着副副图案,各各形神不一连成一排来看给我们展示又是另一副图画,可谓是画中画,美中美。桥的独特之处莫过于那亭中亭屋中屋,亭屋之上更亭屋。桥的左右上下都是有所遮掩,桥中还有供游人歇脚之地,而桥上却又有瓦砾覆盖。似亭非亭是屋非屋,与风雨桥不同的是,在那亭屋之上还有一层小型建筑,大多用来挂置牌匾所用。

  桥体所采用的是独拱有长虹贯日之气,其功能于石供桥相近,但不同的则是廊桥是木桥而不是石桥,其中又多出了几分柔情之感。每逢雨季,细雨滴落在瓦砾,在湖面,在杨柳之上,人们则会踏着青苔。座在廊桥之上望着朦胧之景细谈乐事,稍稍片刻雨停晴初人间仙境便在其中。

建筑说明文15

  江南三名楼之一的湖南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它的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早就听闻它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这个假期我总算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

  远远望见岳阳楼,就看见它秀丽独特的身影,岳阳楼不比其他名楼样高大雄伟,但它的秀气也是独一无二。这座名楼只有三层,为什么呢?因为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我们走近岳阳楼,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岳阳楼的独特构造: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在岳阳楼的屋檐上有四条脊,一层屋檐上为荷花、莲蓬和华丽的凤凰;一层屋檐上为昂首的飞龙;一层屋檐上为卷草和象征着吉祥的如意祥云。这些和在一起好似一幅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的.画卷。在一层层飞檐的衬托下,头盔般的顶在闪闪发亮,整个岳阳楼难道不像一个威严的大将军吗?“盔顶”的下面,蜂窝般的建筑层叠相衬,即承托了“盔顶”上的重力,又让整座楼显得精美和谐,不愧为“天下楼”的美称。登上岳阳楼可以看见洞庭湖的全景,湖中的一帆一波都可尽收眼底,真是非同凡响。

  岳阳楼看上去很独特,但独特的外观不是它的全部,它也曾在历史的磨难中叹息过。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屡毁屡修。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才有了岳阳楼现在这番独特。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

  连这一座岳阳楼都熬过了它历史洪流中最艰辛的关卡,我们又为何做不到呢?

【建筑说明文】相关文章:

描写建筑的说明文02-03

建筑类说明文01-29

描写建筑的说明文(精选23篇)12-20

描写校园建筑的说明文(精选28篇)11-28

关于古建筑德说明文01-28

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精选25篇)08-26

真武阁建筑物的说明文作文05-10

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游故宫(精选25篇)10-21

关于一座建筑的说明文作文10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