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怎么写

说明文的常见类型,说明事物特征和阐明事物。说明文怎么写专题:为大家提供说明文怎么写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内容。

说明文怎么写1

  这个周六,爸爸带我和爷爷去临潼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进入大门,一个导游就介绍自己:“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秦始皇兵马俑这个地方参观。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现在请各位跟着我一起进入馆内参观”。我们来到一号坑,他接着说:“秦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享誉世界,举世无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大家现在身处的位置就是兵马俑一号俑坑的上面。一号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个兵马俑。大家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齐。”

  看完了一、二、三号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时用的东西: 陶壶、陶钵、陶拍、带盖陶盒、铜鼎、陶灯等。还有一些工具:手锯、铁錾、铁锹、铁铧、铁钵等。那时的武器有:金钩、镞形器、青铜长剑、铜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种,分别是:车士、御手俑、骑兵俑、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高级军吏俑。而铜车马又称“立车”,车马通长225米,高15米,总重量1061公斤,由3046个配件组成。

  出了大门,爷爷问我:“你知道焚书坑儒的故事吗?”我摇了摇头。爷爷就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会群臣及众儒生,宴会上,以王维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张实行过去的“分封制”,以李斯为代表的则主张实行“郡县制”;两派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李斯胜出!于是一场“焚书”运动开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不仅让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坏;连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领域及理论探索者们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第二年,又发生了一场“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于一批被流放到边疆。现在懂了吗,李亚琦?”我点了点头 。

  今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快乐的一天!

说明文怎么写2

  在一般人的眼里都有这么一种看法,教语文是最好教的一门学科,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语文不像理科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只要你会说,可以天南地北的跟学生聊,其实不然。语文教学在有的时候也是相当的难上,例如说明文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说明文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原因在于说明文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它没有小说那么有故事情节性,也没有诗歌、散文那样有优美的语言,学生对于上说明文课,都是抱一种无聊的、没有兴趣听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让学生正确的对待说明文,如何在课堂上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语言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说明文课堂注入的一股“活力”,如何提高说明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要在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众所周知,各学科教学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手段,那学生还要不要花时间去读书呢?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才能将语文课讲“活”。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大家十分倡导在语文教学中研究语感,培养学生语感。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语感训练多在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形象性强、理趣性重的文体教学中受到重视,在说明文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这一环节:一是因为在观念上认为朗读不重要,与考试无关;二是认为就算需要朗读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说明文轮不上。三是说明文文辞相对枯燥,不容易融入情感,调动兴趣,往往教师自己都觉得读起来会索然无味,所以厚彼薄此就不足为怪了。事实上,说明文貌似容易读,而实际上与其它文体相比要难读。于是就导致了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完全省略了“读”这一环节,把学生读书的时间几乎全都占用了,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但是若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象、课外资料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知识的时间越来越少,整个课堂充斥着技术的要素,反而使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尤其是说明文,如果老师备课时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生物课、地理课和历史课。其实,在教学说明文时,如果教师不能范读,也可以先借用录音磁带引路,再由学生集体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一篇说明文进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语体感等。如教《苏州园林》时,在观看录相后,可以让学生听读和自读时注意说明、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这样,不少学生就能在诵读后概括出文章中用以说明介绍园林、描述形容景物、议论分析原理的写作特点。因此,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的数字化信息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人们开始动员身心感官,来回应多媒体技术的冲击,作为集中体现书写文化特点的语文课,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保持自己

  的特色并进一步发展,说明文教学亦是如此,授课时依然不能忘了要扣紧语言的要素。

  二、教学内容的灵活处理。

  自从语文学科引进多媒体技术后,教师所设计的课件就变成了教师使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教学素材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讲,多媒体课件替代了传统的图片和传统的黑板的功能,但这仅使传统的语文教育换一个面孔,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又有何本质的区别,无非是比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省时而已。所以我们依然要注意到教材才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先体会大纲要求,理清教学程序,摸清学生心理,然后制订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该树立整体观念,弄清这篇文章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白文章在能力培养上所起的作用,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处理好疏密关系,在此基础上制作课件,而不能让制作课件的过程来代替备课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实际效果。记得我在制作《苏州园林》这课的课件时,一开始,我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设计成了幻灯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待做完之后自己回过头一看,感觉步骤繁杂且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明确说明文的抓住说明对象特征层层深入的行文特点以及说明方法,重新制作课件,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删掉了原先一些非重、难点的内容,而突出了重点的问题。在授课时,学生既了解了常识,又学到了文章的写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再如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生动而有条理的说明文,其生动性、条理性是本文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通过优美的配乐朗读及其丰富自然景观的视频画面,让学生感受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可以展示层次清晰的课文内容的投影,引导学生理解说明的条理性;同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自我感受大自然的美。 另外我们还可以大量收集相关的气候知识和地理图片资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知识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说明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网络调用下载教学资源来完成语文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扬长避短,而不能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一味地都配上多媒体课件。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说明文内容简单,注重科学性,缺乏趣味性,远不如其它文体那样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反映出对说明文单元的反感,这都造成了说明文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难点转化为形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现代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信息的传递、感知材料的呈现,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 首先,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导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教《月亮上的足迹》时可以先让学生玩一个接龙游戏,教师可以先起个头:“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太空寻找着外星生命。你透过舷窗,看到了美丽的景象——”学生就七嘴八舌地接上这个故事,在大家都发挥了想象力之后,再引导他们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和大家接的文章作个对比,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写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提高了能力。

  其次,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看云识天气》是一篇

  科普著作,课文讲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的方法是本文的目标之一,在上完这课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个关于云的谚语的课外搜集,并拿到课堂上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又增大了大家的信息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切身体会,既训练思维,更全面、深切体会到说明文语言传达信息的作用,其效果是滔滔不绝地讲析所不能达到的。

  再次,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我听过一节课,教师在完成《生物入侵者》一文教学任务并作了简单小结后,大屏幕显示若干则关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危害的报摘材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为消灭这一入侵者献计献策,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关“环境保护”的想法。在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言,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联系本地实际,写一篇小论文。这样,在多媒体向学生快速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新认识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提取有用的信息,构成自己的认识结构,变成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基础举措就是要构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模式:教师不再是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过程也由一味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参与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上课要努力创造学习者的环境,使学生精神振奋。 另外,氛围活跃的课堂也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机智、抑扬顿挫的语调、寓教于乐的幽默、求“新”猎“奇”的创造,都有助于我们营造和谐、有生气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