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时间:2022-06-18 17:29:44 生活 我要投稿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5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

  星期六下午妈妈给我们做了一些包子当晚餐,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晚餐过后妈妈要考考我:今天我用一斤面粉做了15个包子,那么你们学校早上食堂师傅做包子需要多少斤面粉呢?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马上说去算一算。我坐到书桌前,拿起纸笔认真地开始算了起来,一边算一边小声响咕“学校里大概有110位老师,假设每人都能吃三个包子,那么食堂师傅得做110×3=330个包子,每斤面粉大概能做15个包子,要算出用了多少面粉,算式很简单,不就是330÷15吗?糟了,330除15我还没学过,这该怎么办呀?我赶紧跑去问妈妈。妈妈笑了笑说,没学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分步做,先把330分成300和30,然后先用300÷15。“可是300÷15我们也没学过呀”,我插嘴道。“别着急”,妈妈说“我们可以用遮盖法,先把未尾一个零遮住,这样就简单多了,300里面有10个30,30÷15,你总会算吧,再把那个遮住的未属的零补写在后面就行了。我快然大悟,在纸上飞快地算起来,30除以15是2,那么300除以15就是20,然后再把两次计算的加起来就行了,原来330÷15是22,食堂师傅早上给全校老师做包子大概需要22斤面粉呀。

  解出这道题,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有一个善于操素的头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2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打篮球。

  过了一会儿,我们俩打累了,就到观众席上去休息。突然间,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就禁不住说出来:“小明一分钟投8个球,小红一分钟投6个球,他们一起投了8分钟之后,小红提高命中率一分钟投8个球,小明由于体力不支减少投球只数一分钟投6个球,问多少分钟后小红和小明投进的只数相同?”

  大概是我朋友太累的缘故,这么简单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他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过了好长时间他还是没想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他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没了草稿本,我做不出来。”我知道,就算他有草稿也未必做得出来。

  我自豪地说:“原来小明一分比小红多投进2个,一共投了8分钟,也就是8×2=16(个),后来小红反过来每分比小明多投4个,那么16个球要多投几分钟呢?16÷4=4(分),要4分钟才能追上。”他说:“你真厉害!”“我是天才嘛!”我开玩笑说。我俩都笑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有工作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3

  平时,我们都把学习数学的时间留在数学书上,却疏忽了生活中的数学。许多同学读书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我读书是因为学习中有许多乐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我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吧!

  你一定买过零食吧,你一定帮妈妈买过蔬菜吧?往往我们身边一些不经意的举动,都包含着数学的智慧,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如果我们弄错了这些,就会出现经济损失或被别人嘲笑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5支水笔,1支1元;2个修正带,1个3元;1本笔记本6元;一副手套10元。营业员阿姨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刚好看见,可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元,于是,我就算了起来,修正带:3乘2等于6元,5乘1加6加6加10,我突然发现6加6等于12,12加5等于17,17加10等于27。“阿姨,您少算了一元。”我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阿姨开心地说,妈妈也夸我是个好孩子。听了,我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呢。

  现在你知道数学就藏在身边了吧,你只要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对智慧的眼睛,就能发现它!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4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银基买衣服,爸爸给我看上了一件,120元打9折,爸爸说要是你算对了就给你先买,要是算错了就最后给你买。我对爸爸说:“120×90%=108(元),对吧?”爸爸笑着说:“好,第一个给你买。”

  妈妈又看上了一件衣服,130元打7折,我不由自主的算起来:“130×%70=91(元)。”可不料妈妈却说:“那边还不错,走去那边看看。”

  最终,妈妈买了一件97元的衣服,可这时爸爸不见了,我问妈妈:“爸爸去哪儿了?”妈妈说:“我也不知道。”我左看看,右看看,终于,我看见了爸爸,我急忙跑过去,原来爸爸看上了一件143元的夹克衫,但这家店不打折,爸爸让老板便宜十块钱,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之后,爸爸和妈妈又给我买了两条裤子,共127元,妈妈又买了一件羽绒服139元,爸爸又买一双鞋150元。

  结账了,爸爸让我算算共花了多少钱,“108+97+143+127+139+150=764(元)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5

  “嗯,好!马上就把购置税交来!”又是我妈在打电话。我妈妈是一名会计,自从学了百分数后,原先根本不在意,现在我耳朵里时常听到她在电话里说“增值税”、“关税”什么的啦!

  我问妈妈你说的`税是不是我们学过的百分数?妈妈说:是呀!这就是生活中的百分数,也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我说知道知道,老师说过交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公民交的税可以用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卫国家安全。妈妈说我来跟你说说汽车的税吧,为了防止重复征税,汽车消费税是由生产商缴纳,汽车的卖价含消费税。像奔驰如果是进口的话其中的价款还含有25%的关税。在我国,车辆购置税实行统一的比例税率,税率为10%。应纳额=计税价格乘10%。计税价格为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而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积税款)。如果发票价格是价税合并收取的,在确定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时,应换算成不含税的,其公式为:

  计税价格=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1+17%)

  现在车辆购置税大多由当地的车管所负责代征。225.8万元的车,车辆购置税=2258000÷1.17×10%=218632

  另外还要纳上牌费和车船税,这个税价格每个地区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税率高,汽车价格高的要纳的税也高,这也是保护低收入入群。

  我要好好学习争取多赚点钱,多交点税支持国家建设。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6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比如:在烧茶的时候可以节省下许多时间,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正巧,今天姑姑要泡普洱茶喝,她告诉我:“必须要完成四道工序,才能喝到美味的普洱茶,这六道工序是:1、烧茶:10分钟

  2、洗茶壶、茶杯:10分钟

  3、泡茶:5分钟

  4、倒茶:2分钟

  我问姑姑:“姑姑,你平时就这样按照步骤泡茶喝吗?”姑姑回答:“当然喽!难不成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要是有的话,给我介绍介绍,不然的话,老按照这样,那得浪费了我多长时间啊!”我赶紧恭维道:“是,您是大忙人!不过,我倒有个好办法可以一试,这比你平时按照工序泡茶喝会节省时间。你要不要试试?”姑姑赶紧说道:“那当然喽!有好的办法,我肯定得试一试!”我微笑了一下,对姑姑说道:“方法就是:你先烧茶,然后在烧茶的同时洗茶壶茶杯,这样的话,时间就可以抵掉了,但是泡茶、倒茶的时间你没有办法避免哦!但是你也节省了好多时间了,按你平时的工序,喝道普洱茶需要27分钟,但你现在只需要等7分钟了,已经节省了20分钟了!这叫“生活中的数学”!”姑姑摸了摸我的脑袋说道:“还是你聪明,帮我节省了这么多的时间!下次我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可还得帮助我呀!”我笑道:“那肯定得帮呀!谁叫你是我姑姑呢?哈哈!”

  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如果你认真地去观察,也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7

  《挑东西,大学问》

  一天早晨,到了商场,我看见有两种面条供我选择,一种是450克,4.5元,一种是400克,是第一种面条的价钱的3分之2,4.5÷3=1.5(元),1.5×2=3(元),我一个人在家吃饭,一点点就够了,于是我选择了第2种面条,还节省了父母的血汗钱,一举两得。

  回到家里,10;20分,我先准备好了两个鸡蛋,然后看电视去了。时间一晃到了12:00,我连忙下面条,打鸡蛋,过了20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煮好了,睡完午觉醒来4:00了,还差两个小时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我无事可干,突然看见一堆没洗的衣服,我立刻冲过去开始洗衣服。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面条,疲倦的上床睡午觉了。我每洗一件衣服要五分钟,一共有八件衣服,我把八件衣服平均分成两堆,8÷2=4(件),每堆四件衣服,我一共要8×5=40(分钟)才能洗完衣服,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下洗了。洗完衣服已是5:00钟了,洗衣服40分钟,再加上醒来活动了十分钟,爸妈提早回来了,看见了我所做的一切,都直夸我能干呢!

  这次“小鬼当家”的经历太有趣了,不仅增强了我的自立性还让我懂得了怎样用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父母理财了呢!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8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数学小小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好数学。如:乘法、除法、加法、减法、平均数、统计、周长、面积等等,这此知识都学会了,它就会为我们服务,方便我们的生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又能使用我们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是一举两得。

  有一次,我过日,家里来了三位客人,加上我们一家四口,共有七个人。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作为小寿星的我当然是切蛋糕的“持刀人”喽!这时,爸爸说“你能用三刀就把这个蛋糕分成七份吗?”我一听,赶忙拿来纸和笔,我要先在纸上画好了再切,免得把漂亮的蛋糕搞烂了。我画呀画呀,怎么画也只有六块,怎么办呀?这时,大家凑过都来帮我出主意,可是,还是三刀切不了七块。正当我打算放弃的时候,我想到我们的数学老师,她在教我们认识直线时讲过上,直线可以相交。对了!我想到了!我用笔在纸上画了三下,就大声说:“我成功了!快拿碟子来装蛋糕吃吧!”

  当然我们吃就用三刀分成七份的蛋糕时,大家都觉得这蛋糕格外的香甜。你也来学学我切蛋糕的奇妙刀法吧!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9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连知了都在叫:“热死了热死了!”我请求道:“爸爸带我去游泳吧!”起初爸爸不同意,但是经过我的再三请求爸爸还是同意了。

  来到水上乐园,我兴冲冲地换了泳衣,“哗”的跳下了,顿时,到处是花四扬,我在水中兴高采烈地游着,我发现憋着气就能浮起来,仿佛我的身体里有一个水葫芦的气囊,可是在家只有一点水在盆里就浮不起来,这泳池得有多少水呀?我耐不住好奇心,我怀着疑问问了管理员叔叔,管理员叔叔看见我是一个小学生,就神神秘秘地说:“你想知道这里多少水?那我现在给你出道题吧!长20米,宽15米,水深2米,你去算算看这里到底有多少水吧?”说着他用手笔画了一下。

  顿时,我一肚子的加减乘除仿佛开始打架了,心中的数字也开始斗嘴了,用秋周长方式计算起来,脑海里一片混乱,这时爸爸来了,我赶忙抱住了救命稻草,把问题给爸爸说了,爸爸听后得意洋洋地说:“这点就难住你了吗?”然后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宽15米长20米高2米那你只要记住一个求立方的方式,它是长乘宽乘高就会有一个结果,不过记住了这不是算周长哦,最后利用单位换算就能知道它是多少吨水了。”我听后半信半疑,但还是借来笔纸上了起来,20×15×2=600(立方=600吨)算出来的结果是600立方,爸爸夸我真棒,说600立方就是600吨。

  回家路上,爸爸告诉我当工程师,也得学会精算哦,我心想原来什么职业都离不开数学呀!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0

  今天围棋集训结束后爸爸开车接我回家,在停车场爸爸指着汽车问:“一辆汽车有多少个轮子?”我立刻回答:“当然4个轮子。”“那3辆汽车有几个轮子啊?”我说:“3×4=12(个)轮子。”

  回到家,我发现放鞋子的柜子里摆满了鞋。爸爸对我说:“有客人来了,你能猜猜有几个客人在家里吗?”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4只鞋子。每人两只鞋子,14÷2=7(个),有7个客人。进了门我发现是青岛的公公、婆婆、包哥、戴逸凡、舅妈、芋头和舅舅来了。今天是中秋节,他们还带来了月饼。

  大家开始吃月饼了。这时,爸爸又开始提问了:“我们有六盒月饼,每盒里面有四个。平均每人能分几个?”我动了动脑子说道:“4×6=24(个),24÷8=3(个)。每人能分到三个月饼呢。”爸爸又问:“假如我们有18个人,每人一个月饼,一盒有2个月饼,一共要几盒月饼?”我立即说:“18×1÷2=9(盒)。”爸爸夸我是个爱动脑经的孩子。

  我很高兴。原来这学期我们学的乘除法在生活中还真有用处呢!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1

  周末,我和妈妈去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菜场里的人真多!我和妈妈买完菜又来到了水果摊位。妈妈问:“核桃怎么卖?”老板爽快地说:“一斤12元。”“那给我来一斤吧”。斤是什么?我心里突然好奇起来。老板麻利地拿起包装袋,装了一些核桃放在秤上称了称,妈妈付了钱,随手就把袋子递给我。“好重啊!”我大声说。妈妈微笑道,“这些核桃大概是一斤多,你感受一下一斤的重量。”“一斤?”我疑惑地问道。“是的,一斤等于500克,一斤等于十两。”妈妈随即又问道,“那么一两等于多少克呢?”我想了想,一斤=500克=10两,10两=500克,那一两就是500÷10=50(克)吧。“50克!”我信心满满地回答。“对了!”妈妈边走边说,“妈妈买核桃花了15元,一斤核桃12元,那妈妈大概买了几斤几两?”我心理默默地计算了一下,“一斤三两吧?”“差不多,你真棒!”妈妈高兴地说。

  回来的路上,妈妈又给我讲了两个关于“斤两”的成语。古代旧制,一斤等于16两,半斤就是八两,因此成语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斤衍生的寓意还有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琐细的小事或无足轻重的利害得失。听完之后,我顿时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不仅仅是数字的天堂,斤两本来是重量单位,但其中还隐含着人们在生活中的哲理,原来数学是这么有趣啊!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2

  学习了小数除法后,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做一套西服需用35分米布,现有布168分米,可以做多少套西服?我心想,这太简单了,便飞快地写出答案:168÷35=4.8≈5(套)。

  可作业发下来后,我发现这道题竟然错了。我感到莫名其妙,难道是老师判错了?直到上课老师讲这道题时,我才找到原因。老师说:“单纯地从算式得数得数算式看,这道题等于5没有错,但你们想到没有,做完4套服装后,剩下28分米不能再做一套服装,所以这道题不管余几,都只能做4套服装。这种方法叫‘去尾法’,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说:“下面我们再来做一道题:五(1)班组织春游,全班有26人,8人坐一条船,一共需要几条船?”“5条船!”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笑着说:“看来这次大家都动脑筋了,这就是‘进一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学习知识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3

  新学期我们就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了,经过预习后我知道了: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我很好奇,于是我也想照着书上的样子亲自尝试一下。

  我跑进厨房,用我的火眼金睛仔细搜索我想要的材料,发现了妈妈昨天买回来的一个土豆挺像圆柱体的,我立刻拿出小刀,兴致勃勃地做起实验来。我先将土豆切成标准一点的圆柱体形状,然后左手摁住圆形的面,右手用刀将它垂直切成了许多条,一正一反地拼起来,我认为肯定能拼成一个规规矩矩的长方体,但事与愿违,拼成的东西与长方体一点儿也不像,而是像一条参差不齐的大波浪。我皱起了眉头,看着拼成的东西,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大波浪”看着我,得意洋洋的,仿佛在对我说:“你真笨,连这都不会!”我不由得怒火中烧,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定它。我又看了一下书,恍然大悟:书上是平均分的,我是随意乱分的。于是我又拿出一个土豆做了起来,这次更加小心翼翼了。不一会儿一个完美的长方体就出现在面前,我高兴地叫起来:“哦耶!我成功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发现这个秘密后,我喜笑颜开,哼起了欢乐的小曲儿!原来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4

  暑假弟弟到我家来玩,天特别热,我和他都热得大汗淋漓,便二话不说买了6瓶汽水,买回来之后,我和他都急不可耐的喝了起来,不一会儿这6瓶汽水便被我们一饮而空,于是弟弟便建议下楼再去买,可是我却对他说不用买了,因为我想起来商店上写的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饮料,我们可以拿着空瓶是换饮料。

  晚饭后,我和弟弟拿着空汽水瓶下楼了,只见小店门口写着:“三空换一”,于是我和弟弟便用那6个瓶换来了两瓶汽水,没一会我和弟弟又喝完了,剩了两个空瓶,不够换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对老板讲:“老板我有一个瓶忘在家了,能先让我喝一瓶,我再回家拿,一会我把空瓶给你送来。”老板没多想就同意了,我和弟弟迅速喝完,这下我们原来的两个空瓶加上刚得到的这个空瓶不正好是三个,正好可还清瓶子。

  还有一次因为我不够细心闹了一次小笑话,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有酸奶在打折,我们就准备买一些酸奶回家。这时我看到有一款酸奶在做特价。原价4.5元,买3袋减10元,我一看优惠这么多,我就跟妈妈讲,让妈妈买这个。妈妈没有细看就拿了12袋,结账的时候,收银员阿姨说40元,我一听很吃惊,不是应该14元吗?收银员阿姨说买3袋减到10元,一起是40元。啊?是减到10元呀,看来是我不够细心呀!

  通过这两件事我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你足够细心、善于思考,数学就能很好的为我们服务。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5

  今天中午,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去购物。走进超市一看,哇!各种各样的食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首先我们来到了饮料和牛奶区,我随手拿起了一大瓶可乐看了看,发现右下角有“净含量”800克,我问妈妈这是一瓶可乐的重量吗?妈妈笑笑点点头。然后我又拿起一袋牛奶仔细看了一下,每袋牛奶的“净含量”是200克,妈妈问我:“要想牛奶和一瓶可乐一样重,那么需要买几袋这样的牛奶呢?”我思索了一下说:“一瓶可乐是800克,一袋牛奶是200克……800除以200等于4(袋)所以我们需要买4袋这样的牛奶就和可乐一样重了对吗?妈妈微笑的说:“对的,每一个食品都有它们的净含量。”

  接着我们又来到的卖面粉的地方,我观察了一下,每袋面粉的重量是1.5千克,现在我们家每次做饼是300克,那么一袋面粉要做几次饼呢?我想了想:1.5千克等于1500克,1500除以300等于5(次),所以一袋面粉要做5次饼。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真聪明”。我的心里暗自高兴着。

  最后我们又买了15个鸡蛋大约1千克,一个火龙果大约550克,看着满满的收获真开心啊!让我感受到了数学中克和千克的知识,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关于数学的奥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