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的作文

时间:2023-12-24 10:40:01 民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题记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但各个地区过同一个春节,风俗便不同。我们新疆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新疆的春节大约,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几天,人们要准备年货。

  好在这一天为儿女们,准备上一桌好菜,无论如何,儿女们都会回家,即使回不来,儿女们的心也是在家里的。

  在腊月三十一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会坐在桌前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5、4、3、2、1……”没错,这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跨年。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便会倒数,迎接新年。父母们还会给小孩发红包。

  大年初一,本来一个宁静的早晨,却被一阵阵鞭炮,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吃饭。一般情况下,大年初一,这天早晨是要吃汤圆的,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团圆汤圆圆的。饭后父母开始把干果拿出来,摆放好。然后开始做饭,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点钟才能吃饭。

  饭菜可丰盛了,有香肠和红烧鱼,海鲜,丸子等等,除了这些吃的真的他还有个特点——热闹。一般是男人或者长辈们开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们开始吃饭,聊天,谈天说地。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后来的十几天我们俗称“走亲戚、拜年等”。相互串门,孩子们时不时还能拿到红包,我们到别人家去的时候,他们总是摆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别人到我们家来时,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满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扫掉的,必须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扫掉,提前扫掉会把一年的好运扫走的,这是习俗。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以前的人们会放孔明灯,看花灯,而现在我们一般吃元宵,接下来:低头看手机,成为手机的奴隶。

  如今的春节虽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年味儿”,却多了几分当今社会的气息,冷了身边的人。

  这是新疆的春节。地区不同,人不同,“年味儿”自然也不同,你们家乡的“年味”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今天是春节,早上,我早早地就被从暖和的被窝里拉出来,我揉揉眼睛,拍拍屁股从床上走人。

  快到中午时,妈妈叫我去洗澡,换上新衣服,我不得不从迷人的'电视上,将视线一点点地移开来。我用最快的速度洗完了澡,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

  下午,妈妈要出门,我就想:“自己待在家里多闷啊!”于是,我请求妈妈让我出去玩,妈妈说:“早上出去,下午又出去,你玩疯啦!”我委屈地说:“春节的时候你不让我玩,那你什么时候让我玩嘛。”

  嘿嘿,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妈妈终于答应我让我自己出去玩了,我可高兴了,连声再见也不说,就出去玩咯!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元旦,几个热情的学生驱车把我拉到了远郊的一个村庄里。在一家比较富有的农户的热炕头上,围坐在矮方桌边,我美美的饱餐了一顿二十余年未曾入口的杀猪菜。品尝着那特有的农家风味的杀猪菜,耳听着学生和老乡们的欢笑声,儿童时代的生活场景又清晰的浮现在了脑海中......

  我出生在吉林农村,儿童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对东北农村过年的一些习俗有着非常深刻的美好记忆。这些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杀年猪、吃杀猪菜便是这些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东北农村,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杀年猪、吃杀猪菜,并由此揭开农历大年的序幕。从小年杀年猪吃杀猪菜过后,依次是年三十除夕吃年夜团圆饭、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再到二月二吃猪头,传统的农历过大年是要持续一月有余呢。

  杀年猪的过程比较复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得花费一个上午、好几个人力来处理这只年猪。早上,天刚麻麻亮,主人便起来做杀年猪的各项准备工作了。在杀猪师傅的指挥下,几个年轻小伙子合力把饿了两顿、肚子空空、肠胃得到清理的年猪按倒捆好,然后放在一个长条板凳上面,并在猪身下放一个大木盆。杀猪师傅手中握着一只尺把长的擒刀,非常熟练的从猪的下脖捅进去,一刀至心,绝不用第二刀。刀出猪毙,血从伤口流到了大木盆中。杀猪师傅用棍不断的搅拌流出的猪血,不使其凝固,以便一会用来灌制血肠。院内炉灶中木拌子燃着熊熊的火,大锅中的水也已经哗哗的翻开了,整只猪被放入了滚水中。翻了几个滚后,杀猪师傅在猪腿上割了个小口,然后用长铁钎插入小口中,左右搅动,将皮肉略微分离,再用气桶向小口中打气。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猪的身体也开始膨胀起来。等猪身完全膨大后,杀猪师傅开始用刮刀退毛,刮刀所过之处,皮肉一片雪白。最后,整只猪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肉桶。在屋里的一个大案板上,杀猪师傅开始了他的解猪过程。杀猪师傅先把猪身从头至尾在肚子这面用刀分开,然后小小心翼翼的把猪的心、肝、肺等五脏取出,再格外小心的把肠肚等下水取出放入盆中。取出这些内脏后,杀猪师傅才哗然响然的把猪身上的肉按部位分割成数大块。最后一道工序是洗猪肠,这是一个很脏又很费力费心的活,要求非常高,既要洗得干净又不能把猪肠弄破损,十足的技术活。

  年猪宰杀整理完毕以后,杀猪师傅还得配合厨师炖制各类杀猪菜。可以说,杀年猪这一天,最忙碌、最重要、最有权威的人无疑就是杀猪师傅了。在过去,一个甚至几个村才有一个杀猪师傅,所以年关将近,正是杀猪师傅最忙碌的时候。在平时,杀猪师傅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乡亲们另眼相看。

  虽说杀猪菜上不得大雅之堂,但却极具东北特色,深得东北人民的.喜爱。东北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杀猪菜也不尽相同。但以下一些菜肴是公认的能够反映东北特色的,哪家杀年猪一般都会炖制的杀猪菜:烩酸菜,蒸肉,拆骨肉,白肉血肠,蒜泥血肠,溜肥肠,溜苦肠,炒猪肝,猪肉炖粉条,猪皮冻等等。这些菜的显著特点是:肉多,片(块)大,量足,烂糊,肥而不腻,鲜美可口,香味四溢,热气腾腾。吃杀猪菜时,主人总是要把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村里的干部、没有杀年猪的左邻右舍以及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来,共同享用这一年中不多见的美味佳肴。

  一般要到下午两三点钟各种菜肴才能做熟弄好,主人和客人也才能依次落座。在主人致完开场白后,男女老幼兴高采烈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伸向杯盘碗碟中的各式菜肴,品尝杀猪菜的过程才真正开始。人们一边吃着喷香的菜肴,一边谈论着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奇闻异事;同时也猜测着来年的气候、收成以及国家的政策,高声宣布着自己的看法和预感。品尝杀猪菜的热炕头,是村民们各抒己见,阐述自己主张的最好讲坛;同时,它也是乡亲们尽情抒发豪情、表达内心喜悦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高兴了还可以喊几嗓,唱一段,痛痛快快的的说出心里话。在农家烧酒的熏烤下,人们的兴致久久不减,猜拳行乐的呼喊声持续不断,吃杀猪菜的过程也往往要沿续到天黑透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喝多了的村民们还不断的大声辩论着,探讨着,呼喝着......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以白肉血肠、烩酸菜、蒸肉为代表的杀猪菜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现在,城市的街头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以杀猪菜为主打菜的酒店饭馆,百姓们再也不用等到年关时才能吃上一口杀猪菜了。但是,儿时杀年猪吃杀猪菜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音尤在耳。那摆满餐桌香气飘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那几十人围坐在热炕上指东划西、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那火爆、融洽、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回想起来,这些都和我们今天努力要达到的小康目标,孜孜以求的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在度过了紧紧张张地腊月30日,终于迎来了20xx年的春节。对了,为什么要过年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只大怪物,名字叫“年”。“年”在除夕那天总是会出现,并欺负一些人家,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家都受到了“年”的.袭击,只有那些门上挂着红窗帘和门前生着火,十分热闹的几户人家没有受到袭击,应此人们知道了“年”就怕这三样东西,于是每到除夕人们便用这三样东西把这只大怪物赶走了,久而久之,便流传下来成了习俗。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了团圆饭,便和弟弟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放起鞭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一边飞一边还发出了“吱吱”地声音,好像在上天之际还想呼唤同伴一起去天上偷东西,把我们逗得笑死了。

  放完了鞭炮,我就和亲戚朋友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十分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魔术……十分好看,比如,那一个叫“我忍不了”的相声,这是讲一些不文明的事,然后那个人看了连声叫忍不了,可是他却以不文明的形势提醒别人,当时,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一个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各色的.年画。人们到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8

  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我的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

  我们说干就干,我和我的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我们就要打扫屋子了。我的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我的爸爸呢?因为我的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妈妈更是夸张,她把我们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我们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9

  腊八节这天家家都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以往我们家都是买腊八粥,去买时没有,所以我妈妈今年要在家里煮腊八粥。

  妈妈叫我把红豆、黑米、花生、莲子、红枣……,洗干净,放在盆里,对不起,我忘要把米和干果分开洗。

  开始做,妈妈说:“要先在压力锅里放大半锅水,等水开,把米和干果放锅里,过几分钟放里一把芝麻,等水开再过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吃。”

  腊八蒜,就是把蒜放入咸菜坛里,把醋和一些水(水不要放太多),放里一些花椒把这些放作料得水烧开冷凉,倒入咸菜坛里封上口放在外边。到。大年初一吃饺子时捞出来,酸酸辣辣的可以让你多吃几个饺子。

  今天,我给你说的中国习俗你学会吗?以后我还会给你们一起说一些中国的习俗。拜拜!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0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

  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