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3-11-18 12:11:05 民风 我要投稿

(优选)民风民俗作文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风民俗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民风民俗作文7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中国的民风民俗诸多,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同时也蕴含着非凡的意义。种种习俗代表的是种种寓意。

  在中国,红色代表喜气,在结婚时,新郎新娘穿一身大红色,代表着喜气盈门。孩子满月时,给自家孩子穿一身红色,代表的是福气。

  带孩子出门玩耍,看到别人家门口挂着红布,这代表着这家人有小孩子出生了,以后不可随意进出家门,同时也是为了体谅孕妇和孩子,孕妇生完孩子体弱,不可以多见风,怕受凉。拜访家门也不可以径直就到孩子的卧室中看望孩子,必须先要到客厅祛寒,祛除从外面带到家里的.寒气,这样才可以去看望孩子。

  古人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有很多,比如:过年时贴对联旁挂一缕白布,代表了这家人已有人过世了,在这一年里,你不可以随意叨扰人家,说话时要注意用词,切勿戳到人家痛处。第二年门口贴的是绿对联,说明是家人过世的第二年。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之举,不要开过激的玩笑。这些细小的做法都是出自于对他人的礼貌。

  最后,那就是有关过年的习俗了。早上要放鞭炮和吃饺子,男人们早早地到自家门口迎新门,女人们早早地凑在一起包着饺子。包饺子,最重要的一步还是往里面包硬币,谁能吃到幸运的硬币,来年就能发家致富,财源滚滚!

  中国的民风民俗是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含义,民俗多多,寓意多多!我喜爱这些风俗,是这些风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与众不同,格外出彩。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现在最近的节日就是清明节,就说说它的风俗吧。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这一天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要忌使针,忌洗衣,有一些地区妇女忌行路。而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的原因是,那时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季节,也正好是人们春游又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在这个节日里,有些人拥有了亲人在身边的那种亲切感,有些人拥有了春游时接近大自然的那种欢悦感,让我们祝福所有的人吧。

  过年期间,遇上建了新房的、娶了新娘的、新女婿上门拜年的、老人做寿的,竹马狮灯队会在主人家玩得更起兴、更滑稽,时间也更久。玩的花样更有针对性,会敬称为:三星拱照、骑龙送子、五子登科、高堂拜寿之类。主人招待更客气、更丰盛。由于表演的时间长,白天没玩够,晚上会有继续表演,引来村内村外更多人的观赏。所以,春节期间我们老家一带的孩子都喜欢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追赶着舞狮队,跟着看舞狮、看唱戏,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动。

  故乡的民俗浓郁,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它就像甜在我心头的巧克力,醇香甘甜,成为了家乡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逢春节,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乡,不光是为拜年,更是为去品尝家乡这醉人的风情啊!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肇兴千户侗寨都坐落于此。

  走进黔东南,就好象进入了绿色世界,苗岭深处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及剑河百里阔叶林,很少有人迹化自然的痕迹。原始森林茫茫苍苍,珍禽异兽自由出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黔东南有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还有龙鳌河、高过河、杉木河、野洞河、八舟河等,全州境内大小河流2900多条,条条溪河清澈见底,这里有一个国家级六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来到黔东南,你回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村寨来客,热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拦路、拦门的礼仪,最高的贵客到来,拦路酒达十二道之多。穿着盛装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动人的歌声表示欢迎,相与同乐。洒脱粗旷的小伙子吹起芦笙芒筒,迎客进寨。

  黔东南是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犹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黔东南是“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芦笙与歌舞交相辉映,已成为闻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丝万缕的芦笙金曲,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斗牛场面,风情别致的苗家吊脚楼,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苗族银饰、挑花、刺绣、蜡染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芒。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将其中6个粽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

  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

  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从小,我就会唱这首童谣《行花街》。广州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

  现在,广州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都有十大花街了。每个花市在主要街道搭棚架摊档售花,这些花架一层层沿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花市的出入口处,都搭起迎春花市牌坊,绚丽辉煌,雄伟壮观,各有特色。腊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开始,十里花街就张灯结彩,“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整个广州融在一片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中。

  除夕夜,也许祖国其他地方的人们正在收看春节晚会,而我们却会去逛花市。吃完年夜饭,爸爸妈妈都会带上我,有时去天河花市,有时去越秀花市……无论哪个花市,都是人山人海,喜气洋洋的。人们脸上都带着欢乐的笑容,仿佛把一年的开心与幸福都写到了脸上。大家手中拿着刚选到的“心水”花,一边逛着,一边与同伴闲聊。花市长街上那五颜六色的花儿,也仿佛和人们一样开心,在诉说着一年的收获与幸福,期望着美丽的憧憬!我最感兴趣的.是每个花市的牌坊,雄伟壮观,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如亚运、科技、西关文化等,设计都很妙。

  这就是广州的花市,朋友们,你喜欢吗?欢迎你也来广州逛花街!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1-22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风民俗作文01-26

民风民俗作文01-28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1-26

作文:民风民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