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2-05-31 19:39:50 民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九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九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叮当,叮当”,从我们的学校里发出了阵阵的骰子声。你猜我们在干什么,哈哈,没错,我们正在进行中秋的博饼活动呢?

  在上午的早会中,王老师就告诉我们下午的第三节课会举行博饼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都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自己在今天下午能够博到什么东西。

  到了下午,在午休时,同学们把博饼的东西都带到学校来,都在讨论自己带的'物品。下午还有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我压抑住自己激动地心,认认真真地把课上完。

  钟声敲响了,第三节课到了,只听老师说了一声“开始博饼”,同学们开始把东西都倒了出来,激烈的博饼活动开始啦!

  原本寂静的校园,现在可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桌面上那些东西都十分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花样多式的粘贴纸还有那精美的笔记本。可是那是四近的奖品,而且数量不多,如果没有及时博到的话,那就没戏了。

  终于,轮到了我,我把骰子一把抓到了我的手心里,暗暗说着“千万要博中四近啊”。可是,老天偏偏与我作对,我只博到了个二举,虽然也有奖品,但是并没有如我所愿。

  接下来,我们组的许多同学都博到了我想要的那些东西,见那些东西越来越少,我的心里真是越来越紧张了。

  但是,我没有灰心,接下来的几轮,要么我只博到了个一秀,要么就啥都没博到,我不禁心灰意冷。我平时的运气可没这么差啊!今天这怎么回事啊!······

  忽然,程老师走了过来,那时正好是陈思语刚博完的时候,程老师高兴地叫起来:“思语博到状元啦!”我们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五子大壮元啊!我们高兴地为她鼓掌欢呼。她高兴地拿走了奖品。

  转眼间,好多同学把我最想要的那些东西都给博走了。现在的粘贴纸和本子已经所剩无几了。又轮到了我,我还是照样的祈祷。终于,我的力气没有白费,在骰子停住的时候,一个四近的图标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耶!我博到粘贴纸了!我在心里暗自欢呼。

  到了最后一轮,只剩下一本本子了,可能是老天看我这么辛苦的祈祷,所以又让我博到了个四近。当我再次博到时,我乐不可支,急忙把本子收进了袋子里。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这次的中秋博饼活动在我们的紧张和欢乐中离去了,同学们各自拎着自己博到的东西提回了家,校园里还在荡漾这我们欢乐的笑声!中秋博饼,乐也!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

  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

  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

  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

  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

  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

  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戴石屏云:“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每值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大同的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着“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也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成为寄托家人团圆愿望的民俗节庆活动。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和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泼水节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的一个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农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水,经过一天一夜不停地泼洒,大火被扑灭了,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的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用绿树搭起长500米的青棚,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的时候,众人穿行于青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泼水节。

  泼水又分为文泼与武泼。文泼是对长者,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让水顺脊梁淌下,被泼者高兴地接受祝福。武泼无固定形式青年男女互相泼水对戏。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到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全身上下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

  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每逢泼水节日的到来,傣族村村寨就变成了欢乐的世界,飞洒着水的柔情和友谊。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壮族人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们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们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们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们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们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人的服饰和汉族男人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们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们的品质之一。壮族人们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们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们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与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与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与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中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一个地区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提到风俗,我想起了我们的首都—北京。逛庙会、熬腊八粥已经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还想知道吗?那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风俗。

  在每年的农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旧时北京的三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最为隆重热闹。在众多大小节日中,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如农历腊月三十晚,全家人欢聚一堂,吃“更岁饺子”,“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年伊始燃放鞭炮“辞旧迎新”“百年祝福”“祈求吉祥”。初二接财神。初一至初四,不用刀,剪,不准扫地,不新做食物,以示“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逛庙会。正月十九,为白云道教祖师邱处机逝世纪念日的“燕九节”接着是清明节的扫墓、踏青。

  四月初八“浴佛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以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这天要祭神、上坟、放荷花灯、船灯以起渡鬼神。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喜爱当晚赏月、吃月饼、又有团圆节之称。

  这一些民风民俗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即添加了节日浓郁的欢乐气氛,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风民俗是多么好玩呀!~让我们继续去探索、去发现这一个有趣的民俗世界。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今天我介绍的是家乡的春节,也是小年,更是新的一个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也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十二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边包边看,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行,吃完水饺以后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收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民风民俗作文 篇9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蒂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吴川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