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3-04-24 09:24:54 炜玲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典故吧,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分享。

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

  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他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他主张连横。他们俩是同学。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他只好回老家去研究兵法,再作打算。他非常用功,念书十分刻苦。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魏国投降了,赵国可就保不住了。赵、韩、魏、燕、齐、楚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要是六国联合起来一同抵抗秦国,还怕打不过它吗?为什么一个个都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六国不联合起来,单独地向秦国割地求和,决不是办法。要知道六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心不足。要是您约会诸侯,结为兄弟,订立盟约,不论秦国侵犯哪一国,其余五国一同去帮它。这样,秦国还敢欺负联合起来的六国吗?”

  赵肃侯听了,就拜苏秦为相国,叫他去约会各国诸侯。正在这时,赵国的边界上来了报告,说秦国把魏国打败了,魏王割让十座城给秦国求和。赵肃侯担心秦国马上要来打赵国,让苏秦想个法子。

  怎样才能叫秦国不打赵国呢?苏秦想利用他的同学张仪到秦国去说服秦王连横。张仪是个穷困潦倒的政客。他是魏国人,可是魏惠王不用他,他只得到楚国去碰运气。楚威王见也不肯见他,他就投在令尹昭阳门下做门客。昭阳怀疑他偷了家里藏着的和氏璧,把他打得半死,他就又回魏国。他媳妇劝他不要再想升官发财,他说:“只要我的舌头还在,就不怕没有官做!”现在,苏秦暗中派贾舍人,将他先接到赵国。

  苏秦先是不见张仪,见了又十分冷淡,还羞辱他,暗中却叫先前接他来赵国的那个门客贾舍人,把张仪送到了秦国,当上了秦惠文王的客卿。张仪对秦惠文王说:“要是我们发兵去打赵国,那么韩、魏、楚、齐、燕一同出兵帮它,我们该对付哪个好呢?越逼得紧,人家越怕,越害怕就越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还不如去联络六国中的几个诸侯,把多数拉过来再打少数。”秦惠文王依了张仪,暂时就不向赵国进攻了。

  赵肃侯知道秦国不来打赵国了,就派苏秦去约会各国诸侯。苏秦说服了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又封苏秦为武安君。赵肃侯打发使者去约会齐、楚、魏、韩、燕五国的诸侯到赵国的洹水(今河南北境安阳河)会面,公元前333年,楚、齐、魏三个封王的诸侯和赵、燕、韩三个封侯的诸侯,一概称王,结为兄弟,告拜天地,订了盟约。六国封苏秦为“纵约长”,交给他六国的相印,让他专门管六国联合抗秦的事。

  由来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历史典故——合纵连横——团结与发展的伟大实践

  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公孙衍

  【延 伸】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之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的“朝秦暮楚”的由来。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之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国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公元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苏秦

  齐国也乘机与秦结盟,联合魏、韩进攻楚国,在垂沙大败楚军,宛、叶土地被魏、韩占领,使楚大受挫伤。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国邀请相会于秦,一直被软禁到死。

  齐、韩、魏合纵攻秦和秦攻韩、魏 公元前298年,齐约韩、魏合纵攻秦,赵、宋与秦联合,但赵、宋没有帮助秦国,齐、韩、魏经三年奋战攻入秦函谷关,迫使秦割地给韩、魏请和。

  公元前294年,因齐孟尝君指使田甲劫王没有成功,逃到魏国为相。齐改变政策和秦、赵配合,想在秦、赵支持下灭宋,秦也想在齐妥协后攻韩、魏。公元前293年,秦白起消灭魏、韩联军24万。公元前294年、公元前291年,秦连续攻韩、魏,韩、魏被迫献地求和。

  苏秦合纵攻秦 就在齐、秦争斗之时,赵国得到发展,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之后,灭中山国,成为齐、秦争夺土地的对手。为了对付赵国,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与齐闵王决定同时称东、西帝,并准备联合五国攻赵,三分赵国,约定了出兵日期。但这一计划被苏秦破坏,苏秦劝齐主动去帝号,用以孤立秦,拉各国反秦,以便乘机灭宋。齐闵王采纳了这一建议,联名燕、韩、赵、魏等国向西攻秦,迫使秦昭王废帝请服,退还所攻占的赵、魏部分土地。

  燕攻破齐国 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宋偃王当政),势力大振,引起三晋和楚的不安,秦乘机约各国攻齐。

  五国合纵伐齐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军队攻齐,占领了大部分土地,攻克齐国70余城,齐闵王被楚军杀死。后来因燕昭王死,惠王立,疑乐毅,用骑劼,齐国将军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但齐国受损失太大,从此一蹶不振,秦、齐对峙的局面被打破了。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楚被迫迁都,秦国势力发展到湖南一带,楚国也就削弱了。

  【商 用】

  合纵连横的思想最早来自战国时期,合纵与连横是当时存在对立的两方的思想。合纵的一方是以苏秦、公孙衍为主导的六国集团,主张六国纵深合作,其目的是为了对抗随时都想着吞并六国的强秦。连横的一方是以张仪、秦惠文王为代表的秦国,主要与六国横向联合,以破解六国合纵。

  最终,由于六国各自心怀鬼胎,时刻把自家利益摆在首位,导致连横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尽管如此,强大的秦国,也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敢小视六国的合纵,从一定程度上对抗了强秦吞并六国的野心。

  以史为鉴,合纵需要团结,连横需要发展。即合纵的各方,必须要懂得放弃,运用"舍得"这种精神,大舍有大得,不舍永远不得。而连横的一方,必须要知道在与别人合作的同时,不断深度发掘自身的潜能,强大自我。秦国,就是在与六国连横的过程中,一方面击破了合纵,另一方面不断深挖本国的潜能,使国家不断的富强,最终取得了统一霸业的伟大胜利。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品牌、大商家、大企业形成了行业垄断的态势,给大量的小微企业、个体户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对抗大品牌的冲击,合纵连横的商业策略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关于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08-12

苏秦合纵联六国的历史典故1500字09-02

苏秦合纵连六国的历史典故01-21

苏秦合纵联六国01-30

2017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苏秦合纵联六国08-10

2017高考热点素材:苏秦合纵联六国08-10

关于合纵六国苏秦的故事08-12

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合纵六国的苏秦01-23

关于苏秦合纵的故事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