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时间:2023-02-08 16:09:22 家乡 我要投稿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集锦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舌尖上的家乡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集锦15篇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思念的不仅是家乡的亲人,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美食。我的家乡是湖南,是一个山水如画的好地方,同时,那儿的美食更是不计其数。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从小不怕辣湖南的辣是众所周知的,每家每户必备农家小炒肉。金光闪烁的麻油装点在肉片上,让人垂涎欲滴,放在餐桌上是最亮眼的一道美味。

  每一次有这道菜,我和姐姐不是争就是抢,筷子争锋相斗发出碰撞的响声,只为了抢到那香气扑鼻的辣味。我眼疾手快,一下子突破了重围,抢先夹起一块塞进嘴里。顿时,浓浓的一股暖流流入心田,那软软的肉汁入口的.感觉不法形容;辣味有点冲,本该啧啧称赞的我开始不停地咳嗽起来,姐姐停住筷子,幸灾乐祸起来;不过,我却依旧心满意足。

  舌尖上的辣味,辣进心里,永不忘记,值得欣赏!

  臭,真臭!香,真香!香喷喷的臭豆腐在一时时的议论声中你会发现总是矛盾的,这矛盾就是路边酒楼,深巷小店里的一种特色。

  黑黝黝中还一点点白的,家乡人从小爱到老的那一块块小小的,四方方的臭豆腐是让我可看不愿尝的。可每次却是大表哥都要缠着婆婆要吃的。捏着鼻子接住大表哥强迫塞到嘴里的一小块臭豆腐,我醉了!瞬间松开了鼻子,一下子吃了好几块。真香!这个过油后又用各种香料泡煮过的小黑东西真的不同一般!

  舌尖上的香味,香进脑里,永不遗忘,值得欣赏!

  老板,来一份糖糍粑粑。好呢!在一声声的吆喝中你会发现每一桌上都有一碗糖糍粑粑。

  金黄闪光,一块塔着一块,叠成十八罗汉的三角,寓意着步步高升,甚是好看呢!糖糍粑粑不仅好看,而且好吃。轻轻闻闻那碗中飘出的香甜味,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拨弄它。若等不及时就直接张开大嘴,将一整个塞进,再细细咀嚼。暖暖的香米在齿间磨细,再一股脑地吞下,满足感涌上心头。舌尖上的甜味,蜜进回忆,永不褪色!

  舌尖上的家乡值得欣赏!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2

  我的家乡在杭州,那里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来杭州,你首先来到西湖的西湖。一条小溪映入我的眼帘:清澈见底的湖水中,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一丝不可数量的光彩,显得更加美丽!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一层微微的涟漪,犹如一位姑娘在跳着优美的舞蹈,又似一位仙女在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一层层涟漪,像是一位少女在甩动着自己的长发,美极了!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像是少女那美丽的舞裙,随风舞动。

  再来到西湖的中心。那里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粼的光芒,像是在给游人们带来无比的欢快的礼物,又像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小天使。一条条小鱼游上来,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好像在说:“快看呀,快看呀,这些鱼儿们多么可爱呀!”这里的人们在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好像在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呢!

  再来到西湖的中心。一阵风吹来,水面上荡起了一层层的波纹。湖面上有几条波纹,一圈一圈的,像是在一圈圈地荡漾,又像是几条小鲤鱼在水的'里面游动。这些鱼儿们有的躲在水草下,有的探出头来,好像在寻找着什么;有的在水中游来游去,好像要准备在水中玩一玩;还有的在水底睡觉,好像在散步似的这儿的景色也不甘落后。

  西湖的中央有一个湖,湖的中央有一座桥,桥下是一片片树叶,在水中有一条条波纹。

  西湖的中央有许多柳树,柳树的枝条垂下来,像一位姑娘的长发;小草也有绿色的大衣,像一位位小姑娘的头发;柳树的叶子也是嫩绿的,像一把小扇子一样扇来扇去,还像一位位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西湖的中央有一些奇怪的石头,有些石头像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头发一直垂下来;有些石头像一位老爷爷,正坐在树上休息;有些石头像一座桥,正在慢慢的走,还像一座小桥一样,真是好看极了。

  西湖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呀!我爱我的家乡!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3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红烧山羊肉、手抓龙虾、臭豆腐……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属红烧牛肉面了!红烧牛肉面不仅味儿好,卖相也好。

  烧熟的褐色牛肉浸在棕红色的汤里,一条条又细又长的面条伴着绿色的青菜,香香的红肠和褐色的'香菇来了个亲密拥抱,红色的萝卜片,金黄的蛋皮丝,香菜、葱星星点点散落其间!此时,牛肉的浓香、汁的葱香、面的清香,在空气中旋转、飞舞,萦绕着你,包裹着你,使你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这阵阵的香味中。这香味不知不觉钻进你的鼻孔,流进你的心田,在你心中化开、流淌、释放,真是令人

  垂涎三尺。红烧牛肉面做法很简单:想吃时,抓一些面条,下在煮沸的水中,煮上两三分钟。掀开锅盖,再将烧熟的牛肉块、洗净的青菜、萝卜、香菇倒入锅中,再煮上几分钟。过一会,待熟后,打开锅盖,撒上切好的香菜、葱,再倒入少许麻油,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浇几勺通红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牛肉面就新鲜出炉了!吃红烧牛肉面可是一种享受。红烧牛肉面的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香味沁人心脾。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一股香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面汤,喝到嘴里,任凭鲜美的汤汁缓缓地流过舌头,流进喉咙,让人感到鲜香爽口。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条的“头”,“嘘”地一下吸进嘴里,味儿真是美极了!也可以将面条卷在筷子上,然后,张大嘴巴,猛吃一口。啊,满嘴是香!,这红烧牛肉面,不仅好吃,而且极具营养价值,可是不错的美味哦!吃着面,闻着香,品着味,我不由得大声赞叹:“这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4

  记忆里,牛肉丸的味道是散不尽的。

  当对联排门边,福字窗上贴之时,年,就来到了。年是一位大方的神,带给了每家每户各种美食。其中包括记忆中的味道——牛肉丸。、

  “二人开口相约,执手走完一生”,讲的就是牛肉丸。牛肉丸出于潮汕,虽然不是过年时的标志性食品,但放入过年吃的火锅中还是不错的。

  印象里,常常最盼牛肉丸下锅。牛肉丸还没苏醒,身上带着一丝极细的白霜。直到下锅,便醒来了。随着气泡活蹦乱跳,待到牛肉丸变得棕灰、满身油光时,便可捞起。

  牛肉丸最好趁热吃。夹起一颗冒着烟的牛肉丸,先将金黄的吮汁去,让鲜味和香味顺着汁漫满整个口腔,并滑入喉咙。当嘴中已充斥着牛肉的'鲜香时,便可咬上一小口。牛肉丸继承了牛肉弹、韧、滑的口感,让牙齿十分舒适,如同躺着床上。随后汁液溢出,再次充满整个口腔,只不过这一次味更鲜、浓,而且很烫,浇在舌头上,刺激着每一个细胞,又浇到牙上,似乎是渗入了牙的中心,使牙热得生疼。就这样,金黄色、滚烫的汤汁如奔腾的黄河之水,涌到全身,涌入心脏,使全身都烫得一激灵,随即暖流遍布全身,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穿上大棉衣。之后咬下的一块牛肉丸滚入口腔,鲜香与滚烫如同脱缰的野马,飞快跑到每一个味蕾,并刺激着它们。而咀嚼的时候,每嚼一下,味道和口感都充满韵律感,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的牛肉丸,大多是面粉和香精做的假牛肉丸,不仅没有嚼劲儿,也无牛肉的鲜香。童年的味道,如同一位童年的朋友,渐渐离我远去……

  我想回去,回到那时候。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踏入春节的脚步响起,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春节的习俗——吃年糕了。

  吃年糕,很多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凡是广州人多少都是明白的,还有一句广州人专属的——吃年糕步步高升。我还记得出去吃饭的时候,菜谱上的糕点也是叫这个名字。不过说起年糕印象最深的`还是观摩奶奶制作年糕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观摩奶奶做年糕的全过程,通过这一次也让我知道做糕的不易。桌面摆着的是红糖、糯米粉等材料,只见奶奶将红糖放入清水中使之熔化,糖化开的那一瞬间就如同刚沉入水时出现的涟漪向外散开,清澈的水渐渐被覆盖消失了踪影。等糖融化后熄火直到晾凉后,奶奶就将糖倒入糯米粉粘米粉的大锅里。然后奶奶还告诉我搅拌时一定要用手,机器是搅不动的。随后我拉起双袖,准备尝试一番。当我的手一碰红糖,便觉得硬硬的,如同一堵墙平躺在锅里,怪不得无法用机器搅拌呢!

  我按照奶奶说的尝试了一下:我先费了不少力气把糖拉起,紧接着把糖与糯米粉混在一起,一层白白的粉状黏土铺散在泥墙上。我使尽全力才把这一套动作循环了两次,这时的我已经累坏了,汗从额头慢慢流下脸颊。奶奶笑了笑,说完把手伸进锅里,用力地搅拌着,锅底时不时与地面产生摩擦……

  大概半小时就这么过去了,等再次把面糊拉起时,面糊很自然地顺滑下去。我顿时明白已经成功了,激动得在走廊到处行走,奶奶在一旁看着像傻子一样走着的我笑个不停。我暗自一想:今年的年糕一定很好吃吧……想到这,我又走回去细细地看着年糕,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口水在喉咙里不停滴徘徊着。

  年糕,伴随着红红火火的春节降临,是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6

  快过年了,爸爸说:“你这么爱吃春卷,今天我们就做一回吧。”说完,爸爸把春卷皮、菜馅放在桌子上,叫我包春卷。可我哪里会包,只好向母亲大人求助。

  妈妈站在我旁边,给我做起了示范:先将春卷皮放在桌子上,取适量的菜馅放在春卷皮的边缘,然后将春卷皮一层一层地卷起来,这样,一个春卷就做好了。

  我照着妈妈的做法包了起来,先夹一些菜馅放在春卷皮上。这时,妈妈提醒我说:“馅不能放太多,不然会漏出来,也不能放太少,不然会不好吃。”我看着自己的`春卷,发现菜馅太少了,马上改正。要卷春卷了,妈妈又提醒我说:“不能裹得太紧,也不能裹得太松。”我照着妈妈的说法,开始裹起来。裹好后,让妈妈检查。妈妈一看,夸奖道:“不紧不松,正好!”听到妈妈的夸奖,我不禁自我欣赏起来:看,这春卷是多么标准啊,不大不小鼓鼓的,似乎就要把皮撑破,可又是那么牢固,根本不用担心皮真的会破掉。

  欣赏完了,我加快了包春卷的动作。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生产出了两大盘春卷。

  我托着两大盘春卷,送到厨房。爸爸打开火,向锅中倒了一些油。油热了,就把春卷一只一只地放入锅中。没过多久,春卷就穿上了金黄的衣。爸爸又番动了几下。不一会,春卷起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刚想狠狠地咬一口,爸爸说话了:“刚炸好的春卷,又烫又韧,还不能吃。得等到放凉才又香又脆。”啊!原来吃春卷还有学问呢。我耐着性等,等到差不多凉了,拿起一个,一咬,外脆里嫩,还夹杂着新鲜的蔬菜味,太好吃了。

  吃着吃着,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春卷呢?“卷”字,一看就知道,是跟形状和做工有关,可这“春”字,又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不叫“冬卷”,不叫“夏卷”,不叫“秋卷”,偏偏要叫“春卷”呢?

  这传统美食里,肯定有文章,我得好好探究探究。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

  芝麻炒年糕的美味,用桐乡的一句土话来讲,叫“三个巴掌也不放”。

  这道美味的食材十分简单:年糕、芝麻、红糖、菜油。虽然食材简单,但要炒好,却有窍门。不懂窍门,五星级大厨也要出洋相。

  偏偏我有吃福,因为我妈妈,是炒年糕的高手。

  今天,妈妈又给我做芝麻炒年糕啦,我在旁边兴奋地看着。

  妈妈把年糕切成大约2厘米见方的小块,装进盘子里,那小年糕像极了切好了的甘蔗。

  妈妈开始往锅里放油。过一会,油开始冒出青烟了,妈妈把年糕全部倒进锅,用锅铲不停地翻炒着。这时,我发现切成小块的年糕,连成了一片。妈妈说,炒年糕,这一步是关键,很多人炒年糕,就失败在年糕连成了片。“那你是怎么把已经连成片的年糕分开的?”我好奇极了。

  妈妈得意地一笑:“全靠红糖水。瞧,这就是。”说完,妈妈把先前准备好的红糖水倒入,继续翻炒。

  “那什么时候族糖水呢?这肯定很重要。”

  “你猜对了!放早放晚都不行,要找准火候放进去。”

  “那怎么样是火候到了呢?”我准备打破沙锅。

  妈妈又是得意一笑:“感觉呗!”

  我不再问了,专心看着年糕。真是神了,那连在一起的年糕,渐渐分开。看来,妈妈的“感觉”是很正确的。炒了五、六分钟后,汤汁也差不多了,妈妈就撒上黑芝麻,翻炒几下,芝麻炒年糕就完成了。

  经过妈妈的'巧手,原本白白的“甘蔗”,现在被红糖水和芝麻包裹了起来,亮亮地,透着芝麻红糖混合成的甜香味。我禁不住连连咽口水,拿起筷子,向一块年糕发起攻击,一口吞下去,“啊!太美味了!我敢保证,就是有人打我三个巴掌,我也不舍得放下!”

  吃完一盆年糕,想起刚才妈妈关于“感觉”的话,不禁赞叹:“高手在民间啊!”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8

  阳光洒向大地,绕过一座座黑瓦房,走进一片篱笆小院,阵阵清风拂过脸颊。

  到了外婆家,依然是那两棵大铁树夹道欢迎,依然是那熟悉的走廊。我三下两下爬上石阶,大喊一声:“外婆,我来啦!”

  外婆乐呵呵地打开房门,怜爱地摸着我的头。弟弟蹦蹦跳跳地跑了上来,外婆开心把我们领进屋,随后妈妈也走了进来,跟外婆嘘寒问暖。弟弟照旧玩起了他的小玩具,我们都还没有吃东西呢,外婆搂着我说:“宝贝,饿了吧。”我一边摸摸已经饿扁的肚子,一边撒着娇跟外婆说:“我想吃您烧的炒粉干。”

  外婆径直走进厨房,开始准备食材。我在一旁看着外婆那娴熟的`动作。先抓起一大把粉干,见到一旁眼巴巴看着的我,亲切地说:“来吧、来吧!孩子,我教你炒粉干吧。”

  第一步,我们要将粉干放在冷水里面浸泡一会,让它软化。接着,在锅里倒入热油,放入三层肉和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外婆抓起放在水槽里的粉干,放入锅中。这时外婆让我上手尝试下,我紧握铲子,嘴里碎碎念着,手上不断地翻炒着,不然粉干会粘锅的。不一会儿,粉干就变得软趴趴的了,用筷子一上一下不断地颠勺,第一步算是大功告成了。外婆把炒好的粉干放到另外一个锅里面。

  第二步,准备辅料。外婆拿出我喜欢的香菇、红萝卜、腊肉、鸡蛋,还有鳗鱼干,这就是我们温州人所说的点心料。在一旁观看的我呀,馋得口水直流。最后呢,外婆还不忘放了一些自家晒的虾干。

  外婆先是为我盛上满满一大碗的炒粉干,那味道油而不腻,令人垂涎三尺。我细细地品尝着外婆炒的粉干。外面,夕阳慢慢落下,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炒菜的香味。但是,外婆那炒粉干,依然是我最为留恋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9

  这里是应星故里,文风鼎盛;这里有华林书院,薪火相传;这里还有百丈禅寺,香火袅袅,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奉新。除了人文景观,各种美食更是家乡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黄黏米果、盐包鸡等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呢。

  酥脆美味盐包鸡。盐包鸡是一道美味的菜肴,经常出现在我们平时的餐桌上。瞧,外婆开始做盐包鸡了。外婆先把鸡去头,洗净沥干,接着将适量的米酒和食盐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涂抹在鸡身上,需要腌制5个多小时。腌制鸡时,外婆还将切好的葱段、姜片塞入鸡腹中,再用锡箔纸将鸡包裹严实。鸡腌制好后,外婆取来一口大炒锅,加热,倒入粗盐翻炒。待将盐炒热后,加少许八角和花椒,继续翻炒,等盐逐渐变色基本上就炒好了。取出1/4炒好的粗鹽铺在准备好的砂煲底部,将包好的鸡放入砂煲,再用剩余的炒好的粗盐覆盖鸡身,就可以焗烧了。先用大火焗10分钟,再用小火焗1个小时,拆掉包着鸡的锡箔纸,取出鸡,冷却食之。那鸡肉酥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黄黏米果迎春节。每年春节前夕,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着一道传统美食——黄黏米果。每到春节外婆就会忙碌起来,将挑好的糯米放入筐中,给它们洗澡,一粒粒糯米躺在水中,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洗完澡将糯米倒入大木甑[zèng]中蒸熟。当甑内升起一缕白汽时,将已煮好的黄色吊茄子(一种树木)水洒于糯米上,让糯米浸透,变成嫩黄色。接着,外婆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就会叫大家一起打米果。大家手握木槌,轮番猛捣。米果打好后,外婆就会叫大家一起来揉,揉成长条状,用刀切成片。再把新鲜的肉切成小块,锅里倒上少许油,再把肉放进去炒,炒得有油光了,再把米果倒进去。肉炒熟,米果也已炒软。快出锅时,再放上大蒜,一碗香喷喷的炒黄黏米果就做好了。你瞧,刚出锅就被吃了一大半。

  一道道美食演绎着家乡的曼妙风情。家乡的味道,是令人怀念的味道,令人思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0

  “红膏呛蟹咸咪咪,大汤黄鱼摆齑菜”,这是阿拉宁波的特色菜哦,除了这些菜,还有宁式鳝丝、梅干菜扣肉……最有名的当然要数“宁波三臭”啦。三臭指的是臭冬瓜、苋菜梗和芋艿蓊,其中臭冬瓜是宁波家庭中最为常见的。

  你可能听到“臭冬瓜”这个名字,就会先入为主地说它不好吃吧,但是要知道它可是宁波的特色美食呢!以前包玉刚爷爷来宁波的时候,臭冬瓜可是他必点的`一道菜。臭冬瓜顾名思义闻起来是臭烘烘的,但吃起来却是香喷喷的。一块块臭冬瓜方方的,颜色透明,吃前在它们身上放点麻油,这样会更加美味。臭冬瓜的味道酸酸的,非常开胃,这可是下饭的好东西啊!

  现在,你应该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吧?也很想吃臭冬瓜了吧?那我就在这里教教你们怎么做臭冬瓜。做臭瓜前首先要准备好甏和臭卤,然后买来新鲜的白皮冬瓜,一定要白皮冬瓜哦!用水清洗,用干净的刀把冬瓜切成八乘八厘米的正方形块,再拿出锅,在锅里放凉水,放入冬瓜方块,这样就可以开始煮了,大约煮十五分钟左右,冬瓜块的颜色由乳白色变成透明,说明熟透了。然后把熟透的冬瓜块盛出放进装有水的盆子里泡一下,早上和晚上各换一次水,泡好后用盐搓它们的表面或用盐水泡7小时,最后放进甏里,倒入臭卤并封口。三天后就大功告成可以吃了,吃前放一些麻油,金灿灿,黄澄澄,别提有多诱人了!夹一筷子放进嘴里,入口即化,美味极了。

  臭冬瓜是我们一家的最爱,一年四季都能在我们的饭桌上见到它。哈哈!我爱阿拉宁波,更爱阿拉宁波的臭冬瓜。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1

  湖头是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有“小泉州”之称,而且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在这样物宝天华之地,美食自然也是堪称一绝,由我来带大家领略一番“舌尖上的湖头”吧!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湖头小吃?湖头的小吃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芋包等在清朝康乾年间被称为“宫廷小吃”。其中,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这名头可是响当当的。

  第一道风味:湖头米粉。湖头米粉以福寿村的井水制作最为正宗,制作出来的米粉白如晶冰,滑如青丝,韧如胶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烂,可煮可炒,可燉可馏,油多不腻,油少不涩。要是配上一碗小肠豆腐汤,那可真是“绝配”。

  第二道风味:咸笋包。咸笋包有300多年历史,是李光地从宫廷带回来的,他曾为了回馈家乡带回一名宫廷御厨,将咸笋包制作方法传授给乡民们。咸笋包以紫菊泥、糯米为外皮,以生笋、猪肉为内馅。虽然其外表毫不起眼,吃起来却是甜嫩可口,回味无穷。

  第三道风味:鸡卷。别看名字不太雅,这个鸡卷可是湖头小镇上响当当的'民间美味。上至大酒楼,下至小食摊,都有出售,可谓是雅俗共尝。在餐桌上,上一盘黄橙橙的鸡卷,气味香喷喷,咀嚼脆酥酥,令人胃口顿开。若是再加上一些酱料,味道会更加浓郁,风味尤显独特。

  “湖头小吃摊,三步有一摊,大街小巷都摆满;上起影剧院,下到四角井,到处都有小吃摊,花样多,又便宜,包你吃饱吃巧又满意。”湖头是吃货的“天堂”,舌尖上的“宝地”,欢迎各位吃货们前来饕餮一番!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2

  “腊月腊,打糍粑,打块糍粑月亮大,家家看了笑哈哈,户户见了顶呱呱。”

  我的老家在江西,每逢过年回家,爷爷奶奶就会拿出一堆好吃的来招待我,记忆中有艾叶、糍粑、肉饼、肉丸、酥肉、鱼、豆腐等一系列吃的,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是那糍粑了。

  有一年回到老家此较早,我有幸参与进了制作糍粑的队伍当中。我被叔叔拉着带到了一个像盘一样的东西前,要开始打糍粑了,我接过杆子举起来狠一打。杆子便打进了糯米中,我说:“这也太简单了吧,轻轻松松就打好了。”叔叔轻轻一笑道:“你试试把杆子提起来试试。”我想要提起杆子,但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起来,叔叔笑着拿过杆子了,快速一提就提起来了,“看见没,这打糍粑就是得要快,慢的话就会被粘住了,这可是要练很久的。”“那为啥还要打呢?楼下也有的卖,不贵。”“孩子,有些事不能只看重结果,还需要过程。这亲手打出来的外面买的可不一样。”我眨着眼睛,那时年幼的.我的根本没听懂意思。

  后面来了很多亲戚一起打,挺热闹的。大家举起杆子打去“嘿咻嘿咻”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喜悦的气氛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屋中,每个人脸上充满笑容,就连嘴巴也闲不下来,指挥着往哪个方向打,直到最后糍粑终于制作完成了,冒着热气端到了餐桌上,只见糍粑有的黄,有的白,被切成了一片片,整齐的像列队士兵一样。我自然是等不及吃的,生筷子就夹。糍粑滑溜进了嘴巴里,咬下去既弹而又嫩。再往糍粑上撒点糖,嗯,味道好极了。

  回到家后,时常会在家附近的早餐店买到糍粑,吃起来也挺甜挺暖的,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回家乡问过叔叔是否加了什么调味料,叔叔总是笑而不语。

  近两三年,由于疫情的到来再也没回过家乡了,在家中我逐渐想明白了叔叔的话,正是原来觉得最麻烦,黏在一起的糍粑让家人们聚在一起打这种团圆的气氛才能吃出温暖。

  粘口糍粑不分离,即使现在不能与家人相见,但我与家人的情感也永远不分离。

  吃火锅!嗨起来!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3

  光阴荏苒,又到春节,作为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自然与吃脱不了干系。在我这“吃货”的眼里,春节无异于美食节,因为在春节里,能吃到各种各样平时吃不到的家乡美食。

  年二十八,我迫不及待地回到美丽的淳安千岛湖。淳安的美食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瞭乱,垂涎三尺。说到淳安春节的美食,不得不提到淳安独特的暖锅。暖锅类似于火锅,却比火锅更高档,暖锅通身用全铜制作,中间放木炭,四周放菜品,暖锅中的菜品非常丰富,最为常见的'是猪肉、油豆腐、白豆腐、笋干等等,你认为好吃的菜都可以放入。暖锅中的卤最为讲究,一般是熟猪油打底,配入辣椒粉、茴香、桂皮、花椒等,再加入熬制半天的土鸡汤、鸭汤配成,然后放入鱼肉和羊肉,一锅卤配制好了,无论你放入什么菜,暖锅里的菜都是美味无比的。年夜饭桌上,全家围着热腾腾的暖锅,欢声笑语间全是暖暖的。

  吃着暖锅,当然也不能少了主食——各式各样的粿,有白米粿、包菜粿、苞芦粿等。我最喜欢吃那黄澄澄的苞芦粿。苞芦粿也叫玉米粿,用纯玉米粉制作,分菜粿和实粿,实粿热烘烘、甜丝丝的,特别是放入火盆烤后,味道更好。寒冷的冬天里,大家围着大火盆,一边烤火,一边烤粿,菜粿里的油不停地往外冒,外皮烤成黄黄脆脆的,这味道闻着就让人直流口水。有句流传在乡间的俗话说得最好了,那就是“手捧苞芦粿,脚踩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

  过年,吃得最多的就是肉了。年前,奶奶把养了一年的肥猪杀了,制作成风干肉。风干肉也叫腊肉,一般只在腊月里做。风干肉其实制作非常简单,将刚杀好的猪肉切着条状,然后挂在通风好的屋顶自然晾干就成了。别看它制作简单,但风味独特,肥肉不腻口,瘦肉不塞牙,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我的家乡淳安的春节美食还远远不止这些哦,像油粿、蒸糕、米羹、毛豆腐等都是我最爱吃的家乡美食,春节还没过完我已经吃得圆滚滚的了。抵挡不住诱惑的话,就来我的家乡——淳安县千岛湖尝尝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4

  我的家乡位于江山市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中,这里有好、山好水,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家乡最淳朴的美食……

  童年的记忆中还清晰可见一种翠绿的,茎叶细细的小野菜——马兰头。阳春三月,几场春雨过后,这些小家伙们便成群结队地从田地间探出毛茸茸的脑袋来。那时候的我总会叫上一大帮的孩子去田埂边剪马兰头,只需一下午功夫就可带上满满的一篮子回家。把它们放进清水里洗一洗,再放入开水中焯一遍,然后切成细细的末盛入碗中,撒上些许盐或淋上辣椒油,一道100%的绿色有机美食就出锅了!这样做出来的'马兰头带着些许苦涩的味道,而更多的是一种清爽的味道。

  再到了炎炎夏日,就是螺蛳上市的时候了。到小溪中摸螺蛳也不乏为一件趣事,跨上篮子,挽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凉凉的溪水中,只需找那又黑又大的石块,螺蛳们保准附在上面“开小会”呢,用手轻轻一捋便是一大把,这种螺蛳个头并不大,外壳发青或是深褐色。做法十分简单,将螺蛳清理好后倒入滚烫的油锅中爆炒几分钟,然后调味,收火时洒入些许葱花及青红椒末,在瞧这一盘红的红,绿的绿,白的白的爆炒螺蛳,光是那一股鲜香之气变叫你欲罢不能。

  橘子也是家乡的一宝,每逢秋季,家家户户门前的树上便会打起一个个橙黄色的小灯笼。它可浑身都是宝哦!不仅果肉可食用,可加工成果脯。就连它的果皮也可制作成美味呢!每次发烧的时候,妈妈总会将橘皮切成小块放进小碗中,注入开水,然后加上一小勺白糖或蜂蜜,加以搅拌就做成了一种可清热去火的小饮品,冷藏之后味道更佳哦!

  怎样,你有没有被这些纯朴的美食诱惑到呢?如果你也想倡导者满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美食的话,那就来我的家乡上余观光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5

  奶奶曾对我说过,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寓意,那是祖祖辈辈无法对后代述诸于口的祝福。

  ——题记

  今年的春节过得毫无滋味,阳台上燃着的香正悠悠地飘起幽蓝的烟,吃着盘里最后一个晶莹剔透的虾饺,思绪乘着袅袅清烟,回到2019年时,奶奶亲手为我做虾饺。

  还记得那时回乡下,年迈的奶奶拖着苍老的身体,走进厨房,皱干干的手在处理好的虾肉、马蹄和面团上一一滑过,然后转头对我笑着说:“奶奶在厨房待了大半辈子,你知道吗?虾饺也有寓意的,那就是“难以忘却的情怀”。

  把发好的面团分成一小块,然后压平它,刷上一点点油,再拣上一两块虾仁,挑些调好的肉泥放在皮上,最后用两根手指一翻再一担,一个小巧玲珑的虾饺就做好了。奶奶有些吃力地弯下腰,取出一个蒸笼,将虾饺子一个个摆进去。

  是啊,世间有太多令人难以忘却的情怀。有对长辈的思念,对民族的敬爱,更有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而此时心中更多的是对故乡及家人的思念。

  虾饺做好了,透明而轻薄的虾饺皮将馅料紧紧包裹住,在飘满蓝烟的房间里发散着香醇的味道,轻咬下去,第一口是轻韧而爽,稍有一些黏糯清香的饺子皮;第二口是流出来的.一两滴甜香的猪油;第三口是一整个鲜嫩弹牙的虾仁儿;第四口则是满满的馅料,层层包裹,像极了父母那颗是看似严厉,实则爱意满满的心,在不经意间夹带着的温柔。我想,这也是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怀吧。

  如今疫情严重,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奶奶了。但这种无法忘却的亲情,依旧透过冰冷的手机屏幕渗透出,那句“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像虾饺里的那颗硕大香浓的虾仁儿,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来。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天官啊,不过是思念着你的人,用爱层层包裹住了你那颗漂泊不定的心罢了。

  致虾饺,致亲情,致难以忘却的情怀。

  阳台的香依旧在飘着,拧成一缕缕幽蓝的烟和着虾饺的香和对奶奶的思念,透过窗户的一道小缝儿,飘向遥远的故乡……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03-25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09-15

舌尖上的家乡味作文06-27

舌尖上的家乡美作文08-18

家乡舌尖上的美味作文05-27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00字05-31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4篇05-08

舌尖上的家乡小学作文范文07-16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精选15篇)07-03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5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