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作文

时间:2024-02-14 18:03:09 黄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选)实用的黄山作文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山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实用的黄山作文8篇

黄山作文 篇1

  晚上,妈妈告诉我:明天我们出省到安徽黄山去旅游。 听了这话,我兴奋得整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高高兴兴地坐上去黄山的大巴车。到了黄山,一下车,就看到了景区门口早已是人山人海,排着像巨龙一样的队伍,迫不及待地想进景区去看黄山的美景。

  我们乘坐缆车来到了玉屏楼,亲眼目睹了翻滚的云海。远远望去,有的像奔跑的骏马,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顽皮的猴子……真是美丽极了!仿佛自己也是一朵白云,在蔚蓝又广阔的'蓝天上飞行。

  黄山不仅云海美丽,而且奇石也很有趣。就说犀牛望月吧。它昂着头,一动不动地望着月亮,心想:今晚的月亮可真美啊!梦笔生花就更有趣了。一块巨石像一支大笔,笔尖上长出了一棵小松树,好像一把绿色的小伞。

  黄山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怪不得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次有机会还想去游黄山。

黄山作文 篇2

  今年秋假,我去了位于安徽省南部的美丽黄山。一到山脚我就看见山峰奇秀峻拔、云雾缭绕,跟其它的山貌很不一样。我的脑海里顿时背起了二下语文课里那篇著名《黄山奇石》的课文……

  背着背着,随着索道的上升,渐渐浓郁的云雾也挡不住我似曾相识的亲切,仿佛她是一个与我相识多时老友,在相会前夕的刹那羞怯;当缆车到达白鹅岭时,周围已经笼罩在黄山闻名遐迩的.云海之中。哪里是黄山石,哪里是黄山松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我就像投身于一个大名鼎鼎老友的浓情盛宴,一切都让人醉了!

  也许,这是一场奇特的、富有戏剧性的日出约会。当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我们从北海出发赴约时,怎么也想象不到漆黑的天空已经完全放晴,纯净得不留一丝杂质,如同我与黄山的友情。我们一行攀登至狮子峰的大石台上,朝东面远望,远处的天色就似一块渐变的调色板;太阳像一个初啼的婴儿从山谷中慢慢地升起,渐渐高过山顶,他的哭声越来越响天空也越来越亮;当太阳明亮地挂在群峰之上,金色的光芒也把我们的脸颊照射得红彤彤的,那么温柔纯洁;尽管玉盘似的火球没有一丝威力,但他满满的真诚也让寒冷的高山变得暖流四溢,北风爷爷的呼啸也瞬间安静下来。我浑身没有一丝寒意,当阳光照亮山谷里的猴子观海时,我们不断地拍照,把那美丽冻人的时刻定格。

  当黄山老友用动人的日出把我和她的约定践行,这场辉煌的盛宴已经被我收藏;我依依不舍地下山远去,目光却越过始信峰留在了某个太阳跃动的尖峰之上。

黄山作文 篇3

  我们终于来到黄山,望着高耸入云的黄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关于黄山的美好传说——《黄山和皇帝》。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一天,他在洗脸的时候发现自己老了长白头发了。他想:自己还没为百姓做些好事,就已经老了。皇帝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皇帝终于想出了好办法,练出仙丹吃掉后变成仙人,上天为地下的百姓做善事。做仙丹要很多坚硬的石头才能练成,他们找了好几十座山都没有想要的石头,终于他们找到这一座山,这个山里的`石头非常坚硬。他们用这里的石头练出了仙丹,分成了一半给自己,另一半给两个大臣。两个大臣把仙丹吃掉后身子轻了飞上天了。皇帝也吃了,快要飞上天的时候,一个老百姓抓住了皇帝的胡须,那个老百姓也跟着皇帝上天了,可是只听咔嚓一声,皇帝的胡须断了,那个老百姓掉下来了,正好落在了一棵松树上没有受伤。皇帝的胡须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棵草,后来人们就叫它‘胡须草’。

  我想:黄山也就是因为这传说而闻名远扬的吧!

黄山作文 篇4

  黄山市里面有一个美丽的景点,名叫黄山。黄山是一个山清水秀,而且又风景优美的地方。

  黄山上有很多奇怪的石,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仙桃石吧!仙桃石是一块很大的石头,很想桃子,据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桃子喱!还有一块“飞来石”,飞来石是下面很尖上面很粗的一块石头,它尖的地方在下面,很想一把大石刀被人按入山上,当然,黄山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石头。

  接下来给你们介绍一下黄山上面最有名的树,名叫“迎客松”,迎客松是从石头上长出来,差不多是打横长出来的吧!最大那棵迎客松可有趣了,也是从石头上张出来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微风吹过,小扇子就摇动起来,像是为人们解热呢!许多搭空中缆车的人走了一段路,觉得累了都会在迎客松下面乘凉呢!

  冬天到了的时候,黄山市下面没有下雪,黄山就开始下起雪来了,从黄山上看下面的石壁,都结成了冰,而且还有冰块,如果你不戴上手袜,抓着一块冰放在手上,你的手就一定会被冻麻,觉得自己的手没了知觉。在山顶更好玩,用爬山杖搞一搞迎客松,迎客松就会下起“雪”来,当然,人们还可以打雪仗,滑雪梯。

  黄山真是太美了,有那么多奇怪的石头,还有让人乘凉的迎客松,我建议你冬天的时候去黄山,这样可以打雪仗,我去过了,你去过了吗?

黄山作文 篇5

  古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到底有没有忽悠人?等你去过黄山后,你会感慨“古人诚不我欺!”

  黄山素以奇松为名,黄山的代表松,当然是十大名松之一的“迎客松”了。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屹立在峭壁上,一侧枝丫伸出,如同热情的'主人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黄山松传播者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徐霞客自然说的极好,但我的感触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松。”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飘在空中的浮云,却从没看见过人间银河——黄山云海。云雾向是被毛笔画出来似的,有时轻轻的一撮漂浮在空中,有时大片大片的像还一样辽阔,波涛滚滚,各山峦只露出山峰,就像是大海中星罗棋布的小岛,时隐时现,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似银河降人间。”

  黄山之景真是“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黄山作文 篇6

  不知从哪里掉下了一颗松果,这颗松果顺着光滑的石壁顺流而下,有一位好心的“尖石头大叔”为它找了个适合它的舒适的最佳住处——岩石缝中间的一块小土地。它深深地把根扎进岩石缝中,尽管周围云雾缭绕,但它坚强地生活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不怕闪电的击打,不怕风雪的冰冻。月亮和太阳从不关照它、抚摸它,星星和秋霜也总是嘲笑它那“瘦瘦的身子”。

  但是它从不自卑,它精神抖擞,默默地在悬崖上努力生长,傲然挺立争取结出它一生中第一颗种子——松果,可是不管它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结出果实:没有阳光的照射,没有雨露的滋润,没有工人的`施肥……但它不气馁,仍奋力生长着,终于结出了一个果实,它一生中的第一颗果实啊!它这奋力结出的第一颗松果让它有了信心,鼓励着它,让它结出了第二颗,第三颗……它挺着腰,昂着头,像一个形态端庄的军人,恐怕连一个真正的军人也没有那么端庄,那么严肃,真应了一句老话:站如松,坐如钟。终于,有一天,天上下起了雨,有十多滴雨点掉入了土壤里,使它充满活力,每根松针都“精神充沛”。

  看着这些郁郁苍苍的迎客松,你一定会被它们那顽强坚定的内在精神所感染,所陶醉。为此,我非常喜欢迎客松。

黄山作文 篇7

  黄山是我国著名别的风景区,今天我就要去目睹它的真面目。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很高兴,我心里还想想黄山是怎样的?有没有在云上面?上面的风景好吗?

  到了黄山山脚,我就看见一座座山峰耸入云霄,非常雄伟。

  我们在导游的陪同下乘云谷索道来到白鹅岭,我们一下索道感觉冷飕飕的,因为上面的温度只有17~20度,不过我们已经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踏着石阶的岩石,叫作“飞来石”,向远眺望云霄环绕着绿油油的山头。

  接下来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一鼓作气地赶往百步云梯,一路上,我们又看见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有“手机石”、“龟兔赛跑”还有“鳖鱼驮金龟”……看到前面的百步云梯是那么的陡峭,那么的狭窄,心里有一种要挑战自我的感觉,我咬紧牙关一口气蹬上了顶峰,感觉心里无比自豪。

  最后我们的目标上天都峰。在去天都峰的.途中我们经过闻名于世的迎客松,大家都停下来,一一拍照留恋。上天都峰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经过那条“鲫鱼背”了。

  它只有一米来宽,加上护栏,刚好只能供一个人过去,而且上面风很大,真叫人胆战心惊,终于来到了海拔一千八百一十米的天都峰——“天都绝顶”。

  我真为我国黄山的雄伟和奇观感到自豪。

黄山作文 篇8

  黄山景区的险峻山势,如诗如画的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每当我回忆起黄山景区之行时,突突地涌动在我的记忆中的却是那云。至今我还认为黄山景区的云最为生动,最有气势、最是绚丽。

  站在黄山景区脚下仰首望山,就见白云分成好几层缭绕在山间,最低处是幽谷中一缕缕淡淡的云气,好像是下面的山涧被煮沸了一般。山间的白云如带,既相对的固定,又缓缓地移动,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峦,遮掩得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远处的一个个山峰,就被云隐藏在云海中,含羞般只露出个山尖尖,扑朔迷离的样子使你感觉

  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景区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际,黄山景区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辽阔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静,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度卷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