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时间:2023-12-08 18:31:00 故乡 我要投稿

月是故乡明汇总13篇

  月是故乡明 篇1

  中秋节快要到了,天上的月亮也变得明亮圆润起来,抬头仰望之时,心中不禁多了几分对故乡的思念。

月是故乡明汇总13篇

  把酝酿已久的思念交给秋风,让明月演绎相思的旋律,将期待团圆的心放飞到天空,在异乡斑驳的夜空下又想起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华林,坐落在华林山脚下,那里风景奇特,环境优美,民风纯朴,那里有我心爱的父母和儿时的伙伴。

  为了求学,我远离家乡来到临川,每个学期最多回两次家,不离乡不知思乡何滋味,每到周末看到舍友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回家,我很是羡慕,周末的宿舍空荡荡的毫无生气,夜晚一个人在空寂的宿舍里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唯一可做的就是给家里人打电话来缓解心中的落寂,或打给朋友聊一聊近况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孤独的人儿。夜很漫长,思乡的情绪也正在滋长,我没有任何的一丝睡意,我的思绪会去追逐家乡亘古灿烂的太阳,泪水悄然而逝。我想家了。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路遥千里,不断相思,人虽不至。心向往之,故乡我和你貌似隔着千山万水,却从不曾远离,我想念外婆的茅草房,东一座西一栋,就像大山里的蘑菇丛,密密麻麻,自然,纯朴,可爱。我想念外公的藤格子椅,小时候坐在上面玩,阳光照在掌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当我握紧拳头时,它却早已怃影无踪,那近在手中的感觉是一场美丽的幻觉。外公把它放到院子里的丰收瓜架下,沏上一杯茶,他坐在上面,在一旁玩的我看着外公的神态,就如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人生感慨。

  每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是最令我向往的时候。通常在放假前的一周我就按奈不住情感。,这一周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学年中最漫长也是最幸福的一周,我沉浸在回家的幸福之中,别提好好复习功课了。这也是我最烦闷的一点,意念总是战胜理志,每每我拿起书要好好复习,临时抱一下佛脚时,那种高兴劲又涌上心头,课本当然也是丢在一边,去收拾行李,即使我的行李已被我收了好多遍……

  故乡,多少个夜里我面向西而驻立在宿舍走廊里,仰望夜空,思念向故乡生长,遥想每一颗繁星上都藏有一个笑脸,让人望眼欲穿,心动欲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难忘的牵挂,如同天上高悬的明月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月是故乡明 篇2

  月是故乡明。儿时的记忆里,故乡那轮高高挂起的明月;总会让人想起期待已久的中秋节,想起那美味的月饼。时至今日,故乡的点滴总萦绕在心头。鸷鸟清脆的歌喉,秋风轻抚脸颊,掀起飘逸的衣裙。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洒满月色的故乡,在弥漫朦胧的雾气里,充满希望与幸福。

  月满中秋,玉盘似的月亮闪亮登场,穿梭在淡淡的云彩里,若隐若现的星星缀满天空。此时,顶楼的平台上格外热闹。妈妈端出了忙活半天的美食:(平常很少见到的美味)糍粑、红烧肉、酸菜鱼、烧白;爸爸也大方地拿出美酒、芝麻月饼、葡萄、苹果。满桌的美味佳肴,香喷喷地飘向心扉,冲撞着敏感的嗅觉,让我垂涎欲滴。那一刻,馋虫驱使我的小手延伸到桌上,迅速抓起一块糍粑,迫不及待塞进嘴里。糍粑的粘性和热度,让我始料未及,不仅烫得哇哇直叫,吐都吐不掉。爸爸赶紧用手帮我抠出来。妈妈却给我一个巴掌,说:“月神都还没有吃,你就先动手!”被打的我伤心地哭起来。妈妈连忙过来哄我:“小馋猫;没事、没事,月神不会和你这个小孩计较的'”!脸上挂满慈祥笑容的奶奶坐在主位上,我们就如同“小星星”围绕在她的周围。桌子中间的大糍粑晶莹剔透,格外耀眼,周边是乒乓球大小的小糍粑。爸爸说大糍粑代表月亮,小糍粑自然就是点缀月亮的星星。月饼虽然不像现在花样百出,在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眼里,是特别渴望和向往的食物!大人们端着酒杯唠着家常,话着这个金秋的喜悦和幸福。我和哥哥举着一瓶汽酒,学着大人的模样咣当一碰,咕咚咕咚灌到肚子里,肚子不一会变成了“大西瓜”。

  吃饱喝足,我躺在奶奶温暖的怀里。奶奶一边给我揉着撑得鼓鼓的肚皮,一边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听秋虫呢喃,看流萤凤舞,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中秋即将来临,心里不免泛起层层波澜。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在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逝的同时;是否想起儿时的中秋,想起了家中渐渐衰老的父母?人的一生,绝对不能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多找点时间,绕膝在父母的身边,让家中的父母不再孤单寂寞。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月是故乡明 篇3

  曾几何时,年少轻狂的我特别迷恋故乡的月亮!以至于幻想自己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嫦娥姐姐,随着月儿在忽明忽暗的天空中云游,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多么美妙的幻想啊!

  每到炎炎夏日的夜晚,我们这些个乡下的野孩子早早地搬来竹席和藤椅于池塘边或晒谷坪,躺着、坐着或站着、跑着……充满好奇与执着的眼神跟随时隐时现的月儿游动……

  “快看了,月亮粑粑出来了。”一轮弯弯的月亮崭露头角,伙伴们激动得一蹦三尺高。“走,我们追月亮去。”我拉着同伴的手就要跑起来。“带上我好吗?”小不点(堂妹)抓着我的衣角眼巴巴地祈求我,原本不愿拖着这个尾巴的`我突发善心,把拽得发烫的玻璃瓶塞到她口袋里,一再叮嘱她:“拿好了啊,等下要装萤火虫的。”嗯嗯,我晓得的。”堂妹抑制不住激动的表情,鸡啄米般不住地点头。

  “月亮走哦~我也走哦~”是谁触景生情,哼着如此优美的歌曲?儿时的我虽然不太懂得歌中蕴含的深意,但追逐月亮的心情有增无减。追啊,追啊……从晒谷坪追到池塘边,然后追到菜地里。咦?果不其然,不计其数的萤火虫似乎等着我们一起做游戏咧,忽闪忽闪地打着灯笼在花花绿绿的菜地里互相追逐、嬉戏。我不由得一阵窃喜:这下好玩咯,我一定要装满满的玻璃瓶,让萤火虫照亮我们回家的路。于是,我们肆无忌惮地在菜地里穿梭,随着萤火虫飞到东来,飞到西,你撞我来,我撞你,抓了又跑,跑了又抓……我和同伴笑了,喊了,骂了……“小不点”摔跤了,吓哭了,“哈哈哈”逗乐了……真是不亦乐乎啊!只是这种没有纷争的尽情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远去……

  月儿越升越高,越来越明亮,弯弯的月儿渐渐变成了如香甜的圆圆的“月饼”。我恨不能伸手抓住这圆圆的“月饼”,狠狠地咬上一口,美滋滋地品味这独特的味道。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分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种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席慕容写的乡愁的诗句也是离乡22年的我此时此刻的真实写照。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来临,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月是故乡明 篇4

  默默看着车窗外倒退地风景,距家乡的距离又近了几分,又近了几分,心底急迫等待着动车早点到达。窗外连绵的银妆素裹,给回春的大地点染了几分年味。

  我曾经一度固执的认为,不下雪的冬天不是真正的冬天,没有雪花点缀的春节也就失去了节日的氛围。

  一夜无眠,冷风轻抚。坐在电脑前,等待着出发的时间,眼睛虽然盯着电脑屏幕,可心儿早已飞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常记故乡的道路,有些蜿蜒,走过犀牛巷向右转,往里走就是了。多年过去了,路还是那条路,景还是那些景。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深埋在记忆中的印痕。道路两旁,野草丛生,瓦舍之间,房屋相连,一间间散发着古朴气息的老屋在年轮面前轰然倒塌,一栋栋靓丽高楼在原地拔起,让这个远离闹市的地方多了一分现代气息,少了几分古朴的味道,长年失修的路灯像是年长的老者,戴着一副高深的老花镜,独自孤寂地照射出微弱的灯光,把昏暗的道路照得十分幽静,夜行的人们似乎不愿放慢脚步,匆忙而过。

  常记故乡的碧波池塘,一连成片,清澈见底,鱼虾共享,承载了童年夏日的欢乐与冬日的温情,涟漪使得水面显得分外妖娆,泛起的点点银光,直叫人沉醉其中,心旌摇曳。一望无际的河边上,田野里,道窄路长,泥泞不堪,曾经不知养育了多少辛勤朴实的人们……,或许只有到了这儿,我才能获得心灵的慰籍与精神的寄托,这大概就是对故乡的情感吧。

  “月是故乡明”,这种经过时间沉淀与岁月发酵的情感,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将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根。“孔雀东南飞,百米一徘徊,”此种情感,更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回恋。

  “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情愫,摇曳在心中,故乡的印记,早已烙印至灵魂,心把故乡所牵挂的人,走到那儿都不会觉得是漂泊,眼睛望不到的地方,脚步可以走到,脚步走不到的地方,心可以达到。

  又到即将回程的时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暮色四合时,月光逐渐替代了夕阳,在入水的月光中,我抛却所有烦恼与忧愁,收拾好行李,等待着出发的时间。

  时间蹉跎而过,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惊醒了,预定出发的时间到了,提起行囊。今晚的上海夜寒星稀,寒风阵阵,我融入如水的夜色,向着心怀的方向,一路向北。

  月是故乡明 篇5

  “月是故乡明”,杜甫在颠沛流离的动乱年代曾这样说,而在如今白鸽飞满蓝天的时代下,脚步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依旧可以这样说,只是这“明”的不只是月,还源于一份来自文化的自信。

  从清朝闭关锁国到后来的.崇洋媚外,一路走到21世纪,中国人变得更加理性和包容,欢欣而好奇地面对这异域的浪潮与流行。“韩风”“日系”等词语热度久久不退,一档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在纷杂的浪潮中突出重围,一跃成为年度爆款节目,嘻哈也随之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源于美国街头文化的嘻哈绑着脏辫,带着叛逆的气息饶舌,这似乎与国人喜闻乐见的风格有所差异,但这也恰巧反映出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节目高手如云,不乏外国歌手,但最后胜利的冠军之一却是那个高喊着“勒是雾都”学不来低调的重庆男孩GAI,这体现的不仅是他个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更是无数中国观众在异域嘻哈大风中仍保存的一份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我们渐渐地发现,在欧风美雨中,中国文化像一股清流,如同唢呐在世界之音中脱颖而出。现如今的我们不再会因为怕而关上国门,更不会在纷杂浪潮中迷失本我,我们自信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向世界开放,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展示出“中国味”。中国更加开放了,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但依然有人船上了汉服,捧起国学,梦想有一天“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才是真正的自信,不在于你有多骄傲自豪,而在于世界浪潮的冲击下你仍坚守什么,热爱生命。

  中国人常言,没有比较,就没有差异,对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我们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但也不完全肯定本土文化,在倾听他过世界之音后,我们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立足于传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经过细致雕琢而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才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对它保持信念。

  在日益开放的生活中,如今的“月是故乡明”更代表着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坚守,代表着在见识过大千世界后的希冀与归属感。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在世界之林中走好自己的文化自信之路,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月是故乡明 篇6

  今天,想必是十五了吧?我坐起身,拉开帘子,一轮皎洁的明月,如李白口中的玉盘一般悬在空中。

  天很晴,没有一丝云,一颗星,仿佛整个天空,都被这明月所占据。

  不禁有几许伤感,同一月之下,却隔着两颗无法相遇的心,母亲,你也在那儿抬头找着吗?几丝凉风吹过,再一看,这月仿佛已经黯然失色,我只记得,家乡的月,永远是这么亮,月下的事,总是如此深刻。

  小时候,月是这么的明,土,是这么的甜,乡下,水是这么清,门前的榕树,想必已经长大?

  乡下的夏永远是这么热,这么静,这么亮,我走在老家的院子中,光着脚踩在厚实的土中,望着月光如牛奶一般柔滑的'泻下来,被榕树的枝叉剪得零零碎碎的,散落了一地。

  母亲出来,她牵着我的小手,问我:“儿啊,那是什么?”她指着那轮明月,我用嘴含着手指:“月,月儿……”我又问:“月儿上有什么呀,妈妈?”她笑了,笑得是这么美,虽然那时候她已经三十八岁了,鱼尾纹拧在一起,眼眯起来,但我仍认为她很美,她抱起我,说:“你看,在那空中,在月儿上,有嫦娥,有玉兔,有吴刚,”她顿了顿:“你看,月亮这么亮,可却是太阳的绿叶,它撒下的,正是自己的希望,”她指着月,在月光的沐浴下道着,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母亲没上过大学,可她以自己的语言,给我上了人生的一课。

  乡下的夜,很热,没有风,只有月,与榕树伴着,远处传着微微的蛙鸣,隐隐有着灯在闪烁,母亲的怀抱是多么的温暖,不知道有几次在温暖中入睡。

  如今,身在异乡,无法感受原来熟悉的温暖,只能在同一轮月下,不同的月光下,以梦,来怀念已经逝去的美好吧!

  月暗了,但我知道,外面的月纵使消失,心中的月却永不熄灭,我也知道,有千万名游子,有千万个亲人,心中都怀着这轮月,这轮属于家的明月。

  多少人,把爱,把思念寄于明月,想着,有几颗另外的心也与你一同望着明月,虽不能相遇,但也是相遇了,也是知足。

  月,是故乡明;月惟故乡明。心中的明月,只能属于那遥不可及,却近得不得了的家乡。

  月是故乡明 篇7

  皎洁的月光洒满了阳台,一轮圆月高悬在天上。我和爷爷、奶奶吃过晚饭,来到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奶奶讲着小时候听来的中秋月亮的故事,爷爷跟我对起了描写月亮的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叮铃铃,叮铃铃,客厅的电话铃声响起,我赶紧跑过去接电话。

  原来是远在四川成都的爸爸打来的电话。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您那儿月亮圆吗?”“当然圆啦!”爸爸高兴地告诉我。“爸爸,我和爷爷正在对诵描写月亮古诗,您也来一段描写月亮的古诗好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爸爸毫不犹豫地来了两句。我紧追不放地要爸爸再来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奶奶说,爸爸在上幼儿园之前就会背诵这首古诗了,我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也会背诵。于是,我就问爸爸:“低头思故乡,您思念故乡什么呀?”“我想爷爷奶奶,想你,想故乡的亲人呗!”爸爸语调好深情好亲切啊!

  是啊!,人是故乡亲。爸妈最牵挂的是我,但最放心不下的是奶奶的'身体。原来奶奶关节炎经常发作,看医生不见效果。爸爸就上网淘宝,购买了药物护膝,经过一段时间服用,治疗效果明显。奶奶贫血了,他从网上淘来了阿胶浆,经过一个疗程的服用,奶奶脸色开始红润了,人也有精神了。奶奶的肾结石是爸爸最担心的。因为奶奶的右肾结石20xx年在东至动手术后,这个肾功能基本萎缩,而左肾发现结石已有十多年了,经常出现便血,如果这个肾出了问题,直接危及奶奶的身体健康。爸爸下决心要奶奶到成都大医院做手术。在去年做手术的过程中,爸爸一直陪伴在奶奶的身边。手术后的奶奶身上出现浮肿,爸妈坐在两旁为奶奶按摩;奶奶身体虚弱出汗,他们就用热毛巾不停地擦拭。我的爸妈这种尊老孝亲的拳拳之心,深深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我已长大懂事了,我要帮奶奶做家务,减少奶奶的家务负担,以实际行动感恩家人,回报社会。

  今天,爸妈虽然没有和我们在一起过中秋,但电话说亲情,共享明月光,这不是最好的中秋“团圆”吗?你看,爸爸和奶奶的电话正聊个没完,用这种特殊方式表达浓浓感恩之情……

  月是故乡明 篇8

  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中秋节,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赏月-、吃月饼了,过去每到这一天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乡明”,古代,人们都把月亮看作一种思乡的工具,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诗词,特别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此我又想起中秋节的下午,一家人参观吕梁凤冠山孔子观道处,看到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碑刻,听爸爸解释“时光好象东去的流水,不分白天黑夜,一去不复返”的话语,使我深刻领悟到:“人生如月”、“人生如水”、“人生如梦”,转眼就是一年,明年的今天我将走出小学的校门,成为了一名中学生,遥想朝夕相处的同学已经各奔东西,真是感慨万千。面对即将逝去的寸寸光阴,我要时刻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珍惜同学间兄弟般的友谊,珍惜老师父母般的教诲,尽快懂事明理,长大成人!明年的中秋,不知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它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与家人团圆的节日,更是寄托美好与希望的节日。记得从上幼儿园起,每到中秋明月夜,我有时在爸爸的`肩头上,有时在爷爷的小院里,有时在奶奶的床头边,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听着他们讲“嫦娥奔月”“玉兔捣月”“吴刚伐桂”等故事,听着听着就慢慢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今年中秋节的夜晚,五颜六色的烟火像一条条火龙冲上天空,朵朵烟花像绽开的牡丹花,与那明灿的月亮相互映衬,把中秋节的夜空打扮得更加美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的月亮像一面硕大的银镜,像一面巨大的白玉盘,更像一个可以看到远方的望远镜,看着明月浩空,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我不禁想起美丽传说中的嫦娥、玉兔、吴刚、桂花树……,不知道月亮上寂寞的嫦娥和那坚持不懈砍树的吴刚有没有看到如今人间的变化,看到人间的欢乐,真希望他们早日来人间作客。

  月还是故乡明,即使还有很多身处异地,但他们都在默默地祝福家人能够健康幸福。

  月是故乡明 篇9

  曾经无数次的在在家中仰望那明亮的月亮,挂着天空中,发出淡淡的,柔和的光。虽没有阳光般灿烂,但却多了一份夜的静谧。彼时的我认为享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全未想过去珍惜她。时间,用痛让我明白了很多……

  小学时学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只是觉得好笑,也曾读过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那时的懵懂无知,如今回想起还有些好笑。从高中开始,我就愈发的思念家乡了,经常要等到一两个月才能回家,路途遥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颠簸才堪堪能看见那在遥远的地方的故乡。夜幕降临,坐在一条板凳上,静静的看着遥远天际的月亮发出了柔和的光,慢慢的渗入了我的心中,一点一定,心,随着月光变得空旷,轻盈起来。蜕去了高中生的外壳,此时的我只是一个在家乡静静享受故乡的`月的柔和怀抱的人,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不用想,我只愿享受这一份属于我的静谧,月的恩赐,故乡的给予,仅此而已。

  这样的时光总是太少,太少了,聚少离多大抵如此吧,在学校,我也喜欢仰望那洁白的月亮,但总感觉少了什么东西,总感觉遗失了什么。在这里,我无法再拾取起故乡的月亮,纵然她再美丽,也不属于我,这里的月光终究只会让我感觉到寒冷,凄清。

  回想起过去,曾无数次与外公行走在田间小陌上,周围是茂密的树林,陪伴我们的只有那挂在天际的月亮,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总是静静的柔和的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这或许是上天的恩赐吧。那时,行走虽然令人有些害怕,但有着外公于月的陪伴,旅程竟也变得有趣起来,我与外公欢快的畅谈着历史人物,谈着家中的琐事,就这样,慢慢的,在月的陪同下,我们回到了家,温暖而又令人倍感温馨的家……

  如今的我,只能在这里,用思绪去慢慢去回想起曾经的美好,不知道,我是否还有机会去慢慢享受月的静谧,那时的人不知道能否经得起岁月的消磨。何时才能够重新拾取故乡的月,我不明了,也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很多时候,或许我们早已知道结局,只是我们不想相信,也不愿相信罢……

  我只愿再一次拾起故乡的月,再一次感受那一份美好,再一次在故乡暖暖的怀抱中慢慢的入睡,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故乡的月……

  月是故乡明 篇10

  做这个主题是与本学期第八单元的习作相关的,正在吟诵梅花主题古诗的时候,翻看习作阅读备课,这里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的几句诗句查找资料,结合自身的理解写一篇学习汇报。看到这儿,我就想,与其只停留在查找资料理解诗句,不如结合晨诵,于是将这里的几句古诗拓展为全首,进而根据古诗的内容和主题再拓展为主题晨诵。因为诗句里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而就将主题确定为“明月”“送别”主题。

  定下主题,我开始上网搜集相关古诗,翻看《唐诗三百首详解》、《宋词三百首详解》、《唐宋诗词十七讲》等相关古诗书籍资料。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最有名,就配上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作为主题开启曲,和第一首《水调歌头》的背景音乐,后面背诵当中背景音乐就选了《春江花月夜》,诗词选择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王昌龄的《出塞》,当然还少不了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在这几首古诗中感知明月,感知作者笔下思想的情绪,感受古人那浓浓的乡愁。“送别”主题呢,由于学生的人生感悟不多,我就用开启曲——毛阿敏的《思念》创设情境,在音乐中感受友人重逢的.喜悦和激动,从而引入“送别”主题,背景曲就选用了李叔同的《送别》,在歌曲和文字的感知下,在主题旋律的回想下,我带领孩子们感受王安石《送元二使安西》的悲壮满怀,感受高适《别董大》的激情豪迈,当然还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的深情厚意。由于有了前面诗配画的练习和铺垫,这时再做这个作业,学生就显得轻松自如多了,为了配合习作,我特意加上了查找古诗资料,写上诗句理解额外加星的奖励,更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创作,学生的作品内容丰富、详实了许多。

  回顾这学期的主题晨诵,由于学习认识的缘故,我开始的较晚,虽然也有主题的探索,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思考和实践,但整体来说,还是显得有些随意,有些受正常教学的影响。其实,这是与我没有提前熟悉教材,做到将整册教材烂熟于心直接联系的。在今后的实践中,争取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让学生的生命在我的课堂上得到丰盈和充实,让学生的思想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净化与提升。

  月是故乡明 篇11

  中秋夜,一轮明月,高悬故乡的夜空天,万物沐浴在溶溶的光晕里。置身其中,便有了似幻似梦的感觉,四周很静,秋风轻拂树叶,偶尔发出一两声沙沙声。夜空,明朗高远,静寂苍穹点缀着幽蓝光,山野显得安宁、坦然。月色很美,皎洁的月光柔和地耀出远山的轮廓。眼前的柿子林被镀上一层银光,显得焕然一新。白天看上去桔黄的柿子,仍清晰可见。满坡的雏菊,正静静地吐着芳香。

  静美的山坡,温柔的色调。徜徉在月辉里,这月光如水似银真是撩人心弦。我走在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往老屋去。思绪被秋风吹起,飘落在那些童年日子。

  月光下,小河蜿蜒而来,像似在村庄边歇歇脚。河水晶莹透亮,泛着点点光波,一路轻盈婉转地唱着歌而去。母亲趁着月光在河里洗衣服,棒槌敲打衣服的啪啪声,在静寂的夜里传的很远。也敲打在我焦急的心上,到中秋夜了,母亲还在忙绿。

  终于母亲回头喊我,回家吃月饼了。我高兴地一蹦一跳,从早上,我已经盼到现在了。母亲拿出她自烤的月饼,我嘴一噘,嘟囔起来。“这那是月饼呀!同学们拿的都是食品厂买的。”母亲淡淡一笑。你仔细看看,再尝尝,再说话。我拿起一块细细端详,母亲用梳子在上面扎了字,和好看的图案。烤地火候又适中,这饼看起来很精致,一股浓浓的香气直扑我的鼻孔,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吃完甜甜的蜜感还在心里流动。母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地春风满面。

  “妮子,吃月饼了”母亲在屋里喊我。我一抬头,发现到了老屋门口。母亲笑着把我买的月饼摆满桌,我说想吃她做的。“有有有!唉,这些小家伙们嘴刁,都不吃。我专门给你做的。”我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马上,一股浓浓的.幸福感传遍全身。

  我吃着母亲做的月饼,仿佛又回到了欢乐的童年。圆圆月亮已过中天,老屋里的欢笑声仍在荡漾着。

  我走出老屋,沐浴在月光里,此时,乳白色的雾霭轻悠悠地升起来。我的眼前,淡淡疏密的柿林渐次迷离朦胧,宛若一幅淡泊的水墨画。山坡更显得清凉,美妙。月亮不知疲倦的倾洒着银光,故乡的人们用一首团圆乐曲,回赠月亮的笑脸。我想,远方的游子。不论你走多远,故乡那一轮明月,永远在你心里是最明亮的!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篇12

  大约从我记事时起。我对月亮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每逢月圆之时,我总是喜欢依在奶奶怀里,听她讲着有关月亮的传说。因此,我知道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还知道了在那月宫中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于是,月亮在我的心中早已成了既神秘而且又令我想往的地方。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故乡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于是再看月亮只能等到入夜之后在高楼的夹缝中去寻找与欣赏了。

  这两年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处赏月的`圣地。那就是在离我家不太远的一座小公园里。这个公园里有座六角型的凉亭,这座凉亭坐落在一个土坡之上。不过现在的土坡上早已被绿树和各种花草所掩盖。坡下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流过这里,为这本来就已十分美丽的地方又加上了动人的一笔。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来临了。我来不及吃晚饭,带上两块北京中秋特有的月饼,自来红、自来白拉上爷爷急急忙忙地来到了公园的凉亭之上。

  此时,太阳还有些恋恋不舍地在西山顶上露着半个笑脸,而那轮令人盼望已久的明月已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我高兴极了,又蹦又跳,手里举着月饼大声喊着:“你好月亮,咱们一起吃月饼吧!”

  天渐渐地黑了,那轮明月也慢慢地爬上了空中,越来越显得洁白明亮。她的身影也映在了凉亭下的小河里,天上、水中的月亮相互交映着连我都不知道看哪个好了!

  这时我发现天空中飘过来几朵白云,那轮明月在洁如莲花般的云层中穿来穿去。我都看花了双眼,也分不清是彩云在移动,还是月亮在奔走了。总之看到了在天空中呈现出一副彩云追月的美丽画面。

  凉爽的晚风阵阵袭来,如银的月光笼罩着凉亭,置身于如此美好的中秋之夜,真是花好月圆,实为人间不可多得的良辰美景啊!

  “楠楠,咱们该回去吃饭了!家里人一定都等急了!”是爷爷在催我。

  对呀!家里人为了让我高高兴兴地赏月,把晚饭时间都向后推移了。我想此刻家中的餐桌上一定备好了丰盛的美食,是该回去了。于是,我和爷爷约好,明年的中秋之夜一定再来,爷爷高兴地答应了我,我这才恋恋不舍地拉住爷爷的手向凉亭下走去了。

  我爱故乡的明月。

  月是故乡明 篇13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故乡是每个游子都魂牵梦绕的地方。

  ——题记

  在山西境内,太行山麓的东侧,漳河水畔,有一座安静美丽的小城,这就是我的故乡——沁县。她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她却用甘甜的漳河水哺育着我们成长;她虽然没有江南小镇的富饶,但她的儿女在她的怀抱中依然幸福快乐;她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上天却赋予了她醉人的美丽。勤劳朴实的沁州人,将会一代一代的守护着她。

  沁县,作为山西少数几个缺乏矿产资源的地区,比起周围的一些县市来说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不过上帝是公平的,会在关上你的一扇门的同时为你打开一扇窗。虽然没有矿产资源的优势,但是这里的水利资源却非常的丰富。故乡的水是美丽的,全县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处泉眼,从而形成了数个天然湖泊,构成了现在七湖围城的局面,所以沁县素有“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其中皇后泉尤为出名,它的储量高达一万多立方千米,远超过崂山,皇后泉的水质可与法国的阿尔卑斯山相媲美。水城的儿女无一不为沁州的水而感到自豪。

  故乡的文化是多彩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的故乡沁县端午节有着别样的风情,每年端午节的时候,这里都会举办具有浓郁沁州特色的文化节,赛龙舟、书会等各种精彩的文化活动,这些精彩的文化活动无不彰显出沁州独特的魅力和沁州人对历史的缅怀。就在去年沁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沁县的“鼓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的艺术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

  故乡的人是勤劳的。沁县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清朝的.名相吴琠便是沁州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非常勤劳非常淳朴,他们相信用自己的双手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因此沁县的农业和教育都比较突出。我的爷爷便是如此,还曾经被评选为山西省的“劳动模范”呢!沁县儿女将会一代一代的发扬这种优良传统美德,相信沁州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故乡的未来是美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故乡的经济也在飞速发展。沁州黄集团旗下的产品沁州黄小米和米粉现在已经闻名海内外,唯思可达酸枣饮料也畅销各地。县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也四通八达,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每个沁州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呼吸着故乡新鲜无比的空气,我衷心的祝愿沁县的未来更加美好。

【月是故乡明】相关文章:

月是故乡明02-06

月是故乡明08-06

月是故乡明作文01-21

月是故乡明作文精选01-26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01-27

月是故乡明作文02-02

月是故乡明作文【精选】10-09

“月是故乡明”作文02-23

月是故乡明作文08-05

月是故乡明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