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1 11:11:34 故乡 我要投稿

根1200字

根1200字1

  这是一个和谐而宁静的傍晚,我站在外婆家的院子里。院子中央有一颗老槐树,树上开满了一串串槐花,在绿叶映衬下,显现出如雪的洁白。

  “下雪了!下雪了!”那时的我在树下兴奋的喊着,并用力摇着槐树,想让如雪的槐花飘落下来。外婆总是慈祥地笑着:“傻丫头,你怎么能晃的动?”我跳进外婆的怀里,嘻嘻地笑着。槐花的甜香弥漫在空气中,我和外婆都被这香气熏得香喷喷的,在夕阳的映照下,这香气散发的更浓,更远……

  夜晚,月亮出来了,给大地笼上了一层薄纱。我睡在靠窗的小床上,睁开眼睛向窗外望去,一轮明月静谧地悬在半空,槐树在月亮下面,它的枝干刚好能碰到月的边缘。月亮正如一盏冰灯,挂在枝头,吐洒着皎洁地清辉,为槐树镀上一圈银光,槐树如月桂一般,在窗前静静的沉思。槐花的香气混合着月光跃进屋里,充盈在空气中,在空气中舞动,在我鼻尖碰撞出甜美的乐音,留下熨帖而微甜的梦…….

  清晨,我被一阵“沙沙”地响声吵醒。我往窗外一看,外婆拿着一根竹竿,竹竿顶端绑着一把小镰刀,轻轻的往树上一削,一串串槐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落在地上,落在外婆身上。我连忙爬起来,跑到外婆身边去抢她手里的杆子。外婆忙把我抓住:“快松手,别摔着!”我帮助外婆捡地上的槐花,把它们装进箩筐里。不到一会儿,箩筐就满了。外婆把工具放进屋里,我背起箩筐就往屋里跑。瘦小的我怎么能背得动,箩筐把我压的东倒西歪。终于,我支撑不住了,一下子摔倒在地,槐花洒在地上,我“哇”地一声叫了起来。外婆闻声赶来:“疯丫头,怎么又摔了?”外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还是连忙抱起我,看看我有没有摔着,然后连忙把辛苦摘来的槐花装回箩筐。我捡起一朵落在我衣襟上的槐花,摘掉花托,放在嘴里吸吮。里面的蜜水涌进我的口腔,在舌尖甜甜地如花朵般绽放,驱散薄汗,留下丝丝的凉意。这缕清甜如糖,似蜜,沁入我心脾,使我的心田更加滋润……

  外婆开始准备早饭。她从井里打上一桶清凉的井水,用葫芦瓢把水舀进盆里。捡出几串槐花浸入水中,用手轻轻搅动,洗去外面的灰尘。洗净后,外婆把槐花捞起,在空气中甩几下。外婆的手和槐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槐花上的水珠飘散在空中,在太阳的映射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外婆把槐花朵朵摘下,放进竹筐里,沥干水分,然后裹上面糊,做成小饼状。豆油顺着锅壁滑下,在锅底聚成一个完美的圆,在火的加热下,冒出气泡,噗噗作响。外婆把小饼放入锅中,忽地腾出一阵白雾,在空气中飘散开来。外婆不停地用铲子翻动着槐花饼,直到两面都被酥酥地炸成金黄。关上火,把金黄的小饼盛进盘中,豆油和面粉的香气,伴随着槐花的奇香,在空气中,缓缓地荡漾开来……

  我每年都要在槐花盛开的季节到外婆家品尝槐花。

  随着学习的繁忙与任务的繁重,我已经好久没去外婆家了。那一天,我到外婆家,发现外公外婆在老槐树下叹息,我像往年一样摘一朵槐花放在嘴里。外婆告诉我,这里马上就要拆迁了,他们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不久就要搬到那里去,而这颗老槐树也会随着老屋的消失而消亡了。嘴里的槐花不止是屡屡清甜,也增加了些许的深沉与凝重……我该回家了,外公外婆在槐树下对我挥手,他们的头发被飘落下来的槐花染成了白色。

  槐花如雪,雪是树的衣,槐花是树的裙,望着即将离我而去的槐花,眼角中泛起了涩涩的潮湿……

根1200字2

  我冒着严寒,回到了相隔一千三百余里,已阔别十年的故乡。

  一

  舅舅的车在晚风中行驶,风透过车窗间的缝隙灌进来,发出“呜呜”的低吟。我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地看着窗外一成不变的青山。

  舅舅突然说,前面就是故乡的市中心了。我支起身子去看,夹在山峰中远远的是一片空地。市中心?按我一贯的理解,市中心得是高楼林立,说不定还会有足以容纳万人的广场。

  近了,市中心是有个广场的,小小的,好像还有个平台,在夜幕的遮掩下模糊不清。广场周围围绕着一片约六七层楼高的房子,看上去像是居民楼,掩映在树中间。

  车一下就开过了市中心,往前再开一会就是外婆家了。

  我上次回去才三四岁,只记得我们住在一个老旧的房子里,是真的非常老旧——地面是灰扑扑的混凝土,即使拖干净也不敢脱了鞋往上踩;一楼甚至不能住人,我们几个人只得挤在二楼上。突然楼梯上爬来一条蜈蚣,外婆就冲上去一踩……实际上我也只记得这些了。

  二

  车停了。我眼前是一片整齐的小楼,有五六层高,如果能俯瞰的话,它们一定像棋盘的方格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楼的下半部分刷着天蓝色的漆,上半则是浅红的,正对着我的是楼梯。妈妈说外婆已经在三楼等了,快点上去。

  一层楼只有两户人家,我还在楼梯上时便看见了:一扇刻着简易花纹的厚重木门大开,暖黄的光洒满了楼梯口。

  外婆坐在布沙发上,见到我之后就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外婆带着深紫的毡帽,帽子上浮了一层绒毛;一件红褐色的棉袄,上面印着几朵牡丹,一条棕色的棉裤和一双暗红色也印着牡丹的棉鞋,身上令人想到老年人的不算很香却亲切的味道。

  外婆艰难地挪过来。前脚响亮地踏在地板上,后脚慢慢地拖过去。每当拖鞋滑过两块地砖时,就会卡一下,然后拖鞋就从外婆的脚上掉下一点,发出“嗒”的轻响。我赶紧扶她坐下。

  这时我这才来得及观察家里的布置,干净的大理石地板,头顶是舅舅买的吊灯,该有的现代化家具一样不少。

  外婆和母亲聊了几句,我就上床睡觉了。我得好好休息,因为明天舅舅要带我们去逛街。

  三

  说是逛街,其实是去昨天只看了一眼的市中心。沿着新铺的柏油路走,马路两旁是我记忆中的土路。时不时有车开过,扬起大片土尘。舅舅说,这几年车多了不少,老塞车。听着像抱怨,可他是笑着的。

  沿着马路走下去,我终于能好好看看这个不像市中心的“市中心”了。小广场真的很小,倒是有几个篮球架,年龄不大的孩子在下面争抢着篮球;还有一棵树,不高不大,却足以为运动的老人提供一片庇护;广场中间有一个高约一米的平台,几个孩子站在上面往下扔沙炮——一种不足手指头大的小鞭炮。声音不大,我却着实被吓了一跳。广场周围是一片居民楼,红砖隐于绿树之间。这附近没有任何高楼大厦的影子。不过,要是有了,也就没有了这份别样的情趣。

  晚上外婆来问我:“住得舒服不?我回答:“住得挺舒服的,真的。我明天还想去逛一下可以吗?”外婆眼里的满含着笑意,满口答应:“好好好,你想去哪给你舅和你妈说,和你表姐出去玩。”

  晚上,我睡得很香。在梦中,这个全新的家乡和我脑海中的家乡交织在一起,很美,很美!

根1200字3

  这个国庆节,我们一家回了一趟家乡——梅州。

  我们一家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纯朴、好客,客家围屋独特、古朴。经过大约七八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回到了这片故土。

  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

  深吸一口,空气仿佛比任何一处地方的都要清新。天空更是蓝得不像话,好像被某个调皮的孩子用蓝色颜料涂了几笔似的,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

  在城市里是极少见到这样的天空的。城市的天空大多是灰暗的,死气沉沉的样子,让人瞅一眼,觉得寒意满满。

  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下,老树吹下来的枝条抚摸着车顶,一副慈爱的样子。

  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和食物,连最小的孩子也提着一双鞋子。

  走过一段上坡路,来到一个宽阔的场地,那便是我们家的前院。

  我们家安在比半山腰还要矮一点的地方,尽管不高,但还是可以一览低处的风景。

  我们一群人,闹哄哄地进了厅堂。正在沙发上喝茶的叔公,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得差点把茶杯都摔了。

  “来到了也不说一声,我下去接你们呐。”

  “我看您还是坐在这喝茶吧,万一帮我们拿个什么东西把腰闪了可不好。”

  “就是啊,我们多大了,早就不用您帮我们干这干那的了。”

  “行,咱不说了,我说不过你们。来,喝茶。要喝啥,尽管说。”

  “普洱吧。”

  “好嘞。”

  小憩一番,我们起身去园子里摘木瓜和柚子。

  此时,瓜快要成熟,露出了青色的小脸,还有黄色的花。摘瓜可不是一个容易活,我就没这个力气。所以,我只能蹲在附近的草地上看着他们,时不时帮忙把新鲜的瓜般回家里。

  几个人摘瓜摘得累了,回去屋里休息了。剩下的,就去摘柚子。

  柚子成熟得快,黄澄澄的,挂在树上。一棵树上有好多个柚子,把枝条都压得低到了地上。

  柚子园离家远,我每次抱着两个柚子,在这路上来回奔波,汗湿透了衣裳,可以挤出水来。

  我们是下午才到的,收拾完行李,摘完了瓜,忙活了一大阵子,天色也渐渐沉了下来。我们也坐下来慢慢品尝着甜甜的略带一丝酸味的红柚,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远处隐隐约约能看见几家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青白色的,飘荡在天空中。还有几位大婶在呼唤自家的孩子,声音此起彼伏。

  我看看表,快六点半了。望向远方的那角天空,夕阳慢慢地沉入西山,从一开始的一个火红的圆饼,变成了半个,最后只剩一个尖角了。

  这时,附近的一大片天空都染上了红,像一团火,熊熊燃烧着,烧了云,烧了空气,烧了人们的心。

  夜晚,我们搬来几张小凳子,坐在房屋外纳凉。

  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忽隐忽现,散发出淡淡的月光。

  轻摇蒲扇,欣赏月色。偶有几个人路过,唠嗑几句家常。

  “吃了没?”

  “吃了。”

  “你们呢?”

  “吃了。”

  “慢走啊。”

  对着月色,朦朦胧胧,我仿佛看到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我心中流淌。家乡,原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我们就算离家再远,也总不会丢下家,去远方流浪。因为我们知道,家,只有一个,并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最大的慰藉。我们总能在家里,做最真实的自我。

根1200字4

  故乡的歌,是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题记

  我在江边长大,自小就爱往江边跑。受到父辈的影响,水性一直不差。在南岸,孩子们会在晚饭后在家长的陪伴下,带着满腔的期盼来到长江边,只要住在离江不远处的人们都十分喜欢这一条古老的水源。哪怕再不习水性的人,都会在空闲之时来江边嬉戏玩乐。或与妇人愉快聊天,或与同学共同学习,或与伴侣谈天说地,或与亲人聊话家常。总之,江边的人,生活无一不与长江有点关联。

  犹记得那一年,学校组织到江边写生,可碰不巧遇上一个下雨天,我们只好呆在江边的一个茶馆里。这是一个盛夏的午后,由于下雨的缘故,湿气非常重。树枝与芦苇都要被湿气浸湿,只能无力地耷拉着脑袋。不过我的骨子里,都始终是凉的,心自然静了下来。一些年过七旬的老大爷泡上一碗盖碗茶,用一下午的时间去品,偶有带了象棋的老人。他们在品茶的同时也会与老友下上一盘棋。赏着江景,好不自在。有丝丝茶香沁入肺,浑身的暑气,瞬间消失,剩下的只有那份打心底的宁静与惬意。

  星阑破晓时分,南滨路上小餐馆的桌椅,被店主搬到了店里,待最后一盏灯熄灭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长江边,又是充满故事的一天,冬泳的人也慢慢陆续到了这儿,水波一圈圈的散开,小臂有规律地在水中上下舞动,整个空气中都洋溢着活力。这个活动既强健了身体,又锻炼了毅力。

  每年的六月间,天气最炎热。蜻蜓低飞在江畔,热气笼罩着这座城。这是一年蜻蜓低飞的时刻,我便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湛蓝的天空伴着潜水小池里的游鱼细石。不用抬头,也能将苍穹之景尽收眼底。远处是对岸的车水马龙,城市的快节奏忙碌生活,并没有影响到长江水的静谧时而飞来几只水鸟,将他们的美食——小鱼,早早的盯好了。说时迟那时快,常常趁我一个不注意,就一条小鱼丧命于水鸟之尖嘴。只有风知道这一切,只有水波纹捕捉到他们的身影。

  儿时,我的祖父喜欢钓鱼,在记忆的长河中,他拿着鱼竿提着水桶的身影,是抹不掉的影子。有次,我随他去江边钓鱼,一到那里,他就如坐上了宝座一般,理线,放饵,后退,扬竿。一切动作一气呵成,这早已成为一个有几十年钓龄的老钓手早已养成的习惯。在我与他的谈话之余,突然浮头移动,有鱼上钩了。祖父满脸的喜悦是藏不住的,不是因为钓到了鱼,而是这个过程,我与他都十分享受的这个过程。是一种留在血液里的,对这鱼,对这长江存在的一种特殊情愫。岸边漂浮的水草和风吹起的狗尾巴草,仿佛已经在此刻形成一种固定的存在,也是老人家,现在心心念念的过去时光。

  在收工以后,祖父会选择把小鱼放生,大鱼便成为了我们的盘中餐。祖父的厨艺惊人,自然也能把长江的子民——鱼,烹调得色香味俱全,这便是我最期待的时刻,他会邀几个老友到家中,谈天说地,吃着美食,赏着真可谓是“灯火阑珊”的美好江景。

  现在,我在南岸的老房子已经拆了,不过,拆不掉的,是我对江边生活的眷恋,还有那份特殊的感情。遥望过去,在记忆的长河中,这些零碎的片段常常浮现,祖父放生鱼,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方式,也是我现如今所向往的。我与长江也存在着这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吧。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长江的水。脑海中荡漾的,是江面上的久久不能散去的碧波,一直一直,久久不能散去……

根1200字5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的故乡位于祁连山北麓,是一片山水相依,河滩广袤的乐园。虽然土地并不美丽富饶,人们生活也不殷实富足。可我们的童年生活却也丰富多彩,乐趣无穷。80年代初,我的故乡和所有西北农村一样,物质还比较贫乏。可许多生于70后的孩子,却也无拘无束地在清贫的大自然里,获得了不少的乐趣和甘甜的记忆。比如放学归来扯猪草、沉砂池里去洗澡、农忙季节拾麦穗、沙枣林里捉迷藏、村口小溪洗衣裳、、春天河滩捡石头 。等好多的逸闻趣事。

  故乡,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南北紧邻祁连山脉视觉可见,由西向东逐渐开阔无垠。而且,一条从西向东的千年河滩广袤绵延,盛产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鹅卵石。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家乡好多地名也取得很有意思。在河滩的南岸,据山脉延伸程度的远近,依次取了,五沟湾、四沟湾、(三四沟交界处是著名的西营水库)三沟湾、二沟湾、头沟湾等地名。而我的家乡,却刚好里山稍远些的开阔地带,故名“西营。”(在父辈少时,有名的西营镇)

  在河滩北岸,由远及近依次取名为;何家湾,康宁乡、龙泉村,丰乐镇、等地名。呵呵,这样的地形位置,大自然慷慨地赠与了人们好多修渠造坝,砌墙盖房的天然石料。

  所以,好多人家盖房修院,地下几层都是在河滩里,沟沿边捡拾的石头,由手艺高超的师傅们根据石头的大小形状完美组合勾缝砌成的。就是这些个沉甸甸的貌不起眼的石头,打造了家乡人们房屋的`强硬地基,也节省了不少拓土块,买砖瓦的劳力和成本。

  其实,大多数的时候河滩接近干枯,一眼望去,寂静的河滩里大小不一的色彩各异石头,倒像爬满了数不清的吃饱喝足的牛儿羊儿,安详富足。只有在秋季或者山洪暴发的时刻,站在河岸上才能一睹水流湍急,波浪滚滚,震耳欲聋的壮观与惊险。这个时候,大人们是格外嘱咐小孩子不能接近河滩的唯一理由。(危险)

  若是在平日里,在一眼看不到边的河滩里,我们小孩子捡拾石子的乐趣,似乎比现在的孩子偶然在路上捡到百元大钞的心情更加美丽。有一首的歌谣;“西营街,石头街,丫头子上来比娃外。”(外的意思是,女孩子能干,纤巧的意思)或许多少也能反映出家乡石头多,女子奇的特色。

  小时候,恐怕我们每个的女孩子兜里,都有几颗精心寻觅而视如珍宝的鹅卵石。也许,你不曾知晓。那一颗颗洁白如玉,大小不一的圆溜溜的鹅卵石,是我们扒拉了多少颗大大小小的石头,不顾烈日雨淋、蛇虫叮咬才寻觅到的珍奇宝贝啊!

  有时候,运气好的时候,也许真能捡到上好的粗玉石料。记得我家里曾有一块爱不释手的深绿色石头,胎质细腻温润,放在阳光下还能隐约透亮。那时候,不知玉石的价值,也没有那方面的经验,所以就当作一块特别的石头把玩而已。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不在了,我为之惋惜良久。

  离开家乡后,关于石头的故事和记忆,似乎渐渐淡出了我的视野和脑海。可在每一次梦境里,那片河床上,那些个大大小小多的数不清的石头,却依旧那样鲜活生动。还隐约听到;“西营街,石头街,丫头子上来比娃子外的歌谣。

根1200字6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

  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做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见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允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根1200字7

  家乡在我记忆中若隐若现,还记得家乡有枸杞树,它拴系着我小时候天真无邪的快乐。今年我要回老家,在踏入浠水境内时,这里已是大雪纷飞,雪像鹅毛一样飞舞着,树仿佛换上了新装。在这如诗歌如画卷如幻境般的景色中,我不禁流连忘返,真是叹为观止。在广东境内,这种景色真是凤毛麟角。我慢慢向前走去,还陶醉在那天壤之别的景色中。我放慢了脚步,抬头看着白茫茫一片的天空,不禁觉得天地一线。

  每家每户门前都张灯结彩,红红火火。家乡变了,以前的羊肠小道已变成了柏油路,平房都变得那么簇新,都盖起了高房与别墅,唯有我家还是多年前的红砖瓦房。为了迎接我们,爷爷奶奶提前几天就从仙桃市回老家打理去了。来到家门口,我十分兴奋,心脏像榔头一样敲击着胸部,推开房门,爷爷、奶奶、婶婶和表哥都来迎接我了,一进入阴暗低陋的房间里,表哥就礼貌地向我们问好,不禁让我觉得表哥真是麟凤龟龙。奶奶突然转过身,我看见了白发苍苍的奶奶,我弯腰驼背的奶奶,我满脸皱纹的奶奶,在她岁月谱写的皱纹的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我家说大也并不大,说小也并不小,因为长时间无人居住,家里家私已经破败不堪了。门前面是一块田地,因无人管理只好交给村民了。我跑到奶奶面前,只见奶奶双手一张一合,有规律地摆动着,很熟练的包着饺子,弹指一挥间,盘中已多了好几个饺子。突然我的目光被吸引到了一只乌龟形的饺子上,那只乌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引人入目,正当我猜测是谁包的时候,另一只乌龟形的饺子又诞生了,我抬起头,真相被揭开了——我的婶婶。我看着奶奶、婶婶忙的不可开交,我不禁想上去相助。我试图包了一个饺子,可饺子千疮百孔,总是露出馅来使我有了几分羞色,真是如古人所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时我更觉得奶奶、婶婶真是心灵手巧,也让我懂得做任何事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正所谓“熟能生巧”。爷爷正在厨房剁肉。正所谓“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爷爷用锋利的器具剁肉,剁在肉上立竿见影、削肉如泥。

  中午吃饺子时,表哥两眼金光四射,犹如读书之人遇见名人的情形,我看着眼前袅袅上腾的热气与色香味俱全的饺子,不禁味蕾全开。我又将目光投向表哥,只见他端碗、拿勺、张嘴,勺子一进一出,眨眼间饺子早已荡然全无,我下巴差点触到脚,眼睛被吓到月球。

  下午,我主动提出体验乡村生活去砍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左右挥舞、耀武扬威。我使劲劈向一块木头,犹如碰见仇人一般。木头遇见我的斧头犹如鸡蛋碰上石头——自不量力。时间过的飞快,流逝犹如沙漏一般。傍晚已至,我气喘吁吁像斗败了的公鸡。奶奶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吃饭,雪已止,天也放晴了,夕阳西落,我们天高地阔的吃着晚饭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天与地也形成一个画框来衬托着这和谐的画卷。

  三天后,我们要回仙桃了。天边飞过几只鸟好像正为我们送行,奶奶依依不舍地锁上老家大门,我满含泪水,在这几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故乡在我记忆中也变的清晰起来。

根1200字8

  当人真正离开时,才会意识到这里是家,想家,谓之家乡。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虽然我依旧身在故土,却也在心中怀了淡淡的乡愁。

  古往今来,家乡是文人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故乡之思,永远是游子们的至诚情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然对北京有份难舍的情怀,而我却觉得北京越来越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

  记得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叫上胡同里的朋友们出去玩。“玩”似乎是所有人童年中永远的主题,不像现在的电脑游戏,那时的玩乐总是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昆虫和随处可见的泥巴。

  总经常去做的就是和爷爷一起去粘知了,在北京人的嘴里,知了又叫“伏天儿”、“大马猴”。六月末是知了最好捉的时候,还没有羽化幼虫刚刚从雨后的泥土里爬出来,顺着杨树的树干找,就能拎着个袋子收获战果了。到了盛夏,就拿着两根竹竿子绑在一起,在头上抹上胶,对着知了的翅膀猛地挥下去,一粘一个准儿。也有时好不容易寻着叫声发现了猎物,却又让它飞了。

  粘回家的知了都放到了屋里的花盆中,没过几天便都过了油锅,被端上了餐桌。我开始还觉得很伤心,可后来知道蝉是害虫,也就觉得无所谓了,但那炸得金黄酥脆的知了,我却一次也没有吃过。

  再后来比我年纪还要小很多的表弟们能走路了,双手刚是一碰到地面,便被长辈们急急忙忙地搀扶起来,一边帮他掸着根本就不存在的灰尘,一边念叨着那么脏,别碰。我想起小时候在土堆上度过的夏天,耸了耸肩。

  我的太爷在我小学没毕业时就去世了,但他的形象却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鲜活。

  太爷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柿子树,树下放着一把藤编的摇椅,而太爷总是阴沉着一张脸坐在摇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

  最开始,我站在院落的门口,并不敢进去。太爷睁开眼睛,冲我招了招手,我这才踏进院门。

  秋日的风带着些许寒冷,我坐在太爷的腿上,望着枝头稍稍挂红的柿子忍不住抖了抖、太爷见状,用盖在腿上的毯子把我裹起来。一双带着老茧,满是皱纹的大手抓住了我的双手,那上面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

  就在那个深秋的下午,太爷把这句诗念给了我。那时年龄尚小,并不明白这句诗的意思,只是觉得念起来很好听,而后来我一记就是十年。

  已是风烛残年的太爷很快就倒下了,就像北京的冬天,毫无征兆的倒下了。我望着他那浑浊的双眼,害怕的抓住妈妈的衣角。

  太阳下山时,太爷的手也凉了,我站在床边痛哭流涕,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太爷了,再也不能在他的怀抱里听他给我读书了。

  后来,那条胡同被拆了,一条高架桥重新占据了那个地方。我觉得就连我的童年也随着轰然倒塌的旧墙一起崩塌了。

  故乡不是什么高深的词语,只是那些人,那些回忆还在那里,当你回头时,它就在你的记忆深处,撒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芒,你能在那细微的光芒中感受到丝丝缕缕的温暖,这就是故乡。

  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只是没了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的光景。

根1200字9

  故乡真小,

  小道只盛得下,

  两个字。 题记

  对于我这个年纪,提起故乡二字,未免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 但是,对于那个我幼时生活的地方,每每想起,心中满满都是眷恋和慨叹。

  小桥流水

  小桥是有的,一座陈旧的水泥桥,表面间杂着沥青的裂痕。流水也是有的,源头大概是浑河。水如其名,略微混浊。里面不时有着类似小蝌蚪的生物在游旋。小时候的我曾在夏季把脚伸进去过,感受着流水的冲击,有种说不出的怡适。

  晨光熹微

  清晨,走在上学的路上,初升的太阳就在天边的角落里藏着。晨光洒在脸上,一闭眼满是金橘色,仿佛能感受到那温和的炽热。

  倾盆大雨

  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大的一场雨,天地之间只有雨水冲刷的声音,平地上的水漫过半个脚。从山上倾泻下来的水形成了一道瀑布。或许没有真实的瀑布那么壮观,但你永远不可能在真实的瀑布下打伞走过。

  香草奇葩

  似乎天地钟秀于此,环境清幽,花草树木种类数不胜数。首先说一下凤仙花,听说它可以染指甲,我曾试过多次未果。看了《甄嬛传》后才知道,原来是要掺上白矾的。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我喜爱茉莉是从它的香气开始的,茉莉的香气真真可谓清丽脱俗,不似梅花缥缈虚无,羞煞丹桂逼人浓香。窃以为,它可堪称陆上芙蕖。

  曾经我小心翼翼的收集落花,待干涸后,拿来泡水,至于味道......暂且不谈,此举算是附庸风雅吧。

  曾经有个朋友,送给我一个香袋。让我闭上眼睛猜是什么香,我数次未中,她笑道:是茉莉花啊,你不是最喜欢茉莉花吗?我但笑不语,人工香精的味道怎可与天然的同日而语?

  虫切蝶舞

  有花草的地方就有昆虫,以蝴蝶为最盛,我比较喜欢白翅蝶。记忆中仿佛看到过五彩的蝴蝶,可恨我当年没把它画下来,如今即使细想,也只剩漂亮二字了。记得父亲为我捉过一只蜻蜓,据说蜻蜓吃蚊子,我睡前就把它放在窗帘上,期待晚上有一个好梦,可是依旧蚊子横行。

  夏末是昆虫盛行的季节,螳螂、扁担沟,蚂蚱,蝗虫,好像父亲都为我捉过,可惜到了秋后,他们都死了。

  唯一亲手捉过的就是瓢虫,每到秋天,学校里漫天飞瓢虫。有黄、橘红、黑三色。我和小伙伴就一起抓,取一支水笔,拔了盖,把前端拧开,将捉来的瓢虫放进去再拧上,最后捉到满满一支瓢虫。那承载我们友谊的游戏,如今只剩下追忆了。

  空寂山林

  曾经和父亲上过山,山上遍松树,我们有时挖小根菜,有时摘榆钱,有时找花土......

  山一面全是墓地,但我小时从未怕过。

  曾经,有过蟑螂那么大的蚂蚁爬上我的脚面,有过喇喇秧把我的腿化的满是伤痕,有过带刺的种子粘在我的衣服上托我传播......

  记得有一次,父亲指着一棵树说有松鼠,我抬头,只是一瞬,便错过了,从此我再也没见过真的松鼠。

  这些年为了学业,辗转了几个地方,入眼的皆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而我又有多久没有再仔细看过蓝天,静静听听鸟鸣呢?

  此时此刻,我站在明亮的落地窗前眺望着远方,可那白茫茫的天空又哪里有尽头呢?如今的故乡或许已经披上了新装,满是现代化气息,再也没有往日的痕迹。可我心中的故乡依旧在那,从未变过。

根1200字10

  在我的故乡村南,有一块绿似小海的苇地,人们习惯称它为南苇地。苇地呈东西走向,东西长,南北宽,大约有三亩多地。苇地的东边是一条通往村中的土马路,北高南低,大概有二十左右的坡度。北边是石头垒砌的堰,大约有一米五左右的高度,堰的后边是菜园。西边是一条通往种地的小路。南边是一个池塘,池塘后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春天来了,随着万物复苏,苇子尖尖的嫩芽不经意间钻出了厚重的土地。初春乍寒,苇子的嫩芽开始呈紫红色,慢慢地伴着气温升高,嫩芽由紫变黄,再由黄变绿。在宁静的夜晚坐在池塘旁,仿佛能听到苇子“吱吱”的拔节声。春风带着召唤,苇子在阳光春雨的沐浴下,茂盛地窜起来,远远地望去,似一片深绿色的海洋,苇子随风波动,碧波荡漾,煞是壮观。

  转眼到了五六月间,株株苇子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出落的挺拔俊俏,深绿色的叶子随风舞动,紫白相间的苇花欢快地起伏。忽有一阵风吹来,花须飘落在池塘里,好似在水面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纱罩。吹落到小河中,引逗得小鲤鱼上下翻滚,追逐嬉戏。

  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妇们仨仨俩俩,提着荆篮,拿着剪刀,说说笑笑地来到苇地旁,认真细致地选择宽厚而带有韧性的叶子,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叠好捆绑之后,储存到干燥凉爽的地方备以后包粽子用。每年端午节前,农妇把选好的苇叶取出,放在大锅里煮上十多分钟,以增加它的柔软和韧性。把早已备好的糯米、红枣和红糖等掺和均匀后包装。包装时农妇心灵手巧,根据苇叶的宽窄长短,包成方形、棱形,但一般会以三角形居多,形状各异,小巧玲珑。包装好粽子,放到锅里煮熟后,一打开,香溢四邻。

  收割苇子时,老农挥舞起锋利的镰刀,熟练麻利的动作,瞬间苇子纷纷倒地。随后老农把苇子分类捆绑,稍细一些的苇子经编织好后铺房顶。匠人首先量好房顶的尺寸,然后按照规格编织起苇箔。图案也很讲究,或方形、或棱形。等房子主体工程建起,先上大梁,大梁的木质一般是榆木、椿木、槐木及松木等。梁的粗细大致二十七八公分。梁的上方经水平测量,开凿架垫三个凹槽,以便架檩、檩的两头设有公母槽,凸出为公,凹进为母,两头镶嵌后严丝合缝,檩条平整直溜,然后在檩条上方钉椽,整个椽铺钉好后,再在上面平铺苇箔。上苇箔时,首先在房子的一侧架上两个梯子,人们从下而上托起苇箔,缓缓送上屋顶铺整好,随后在苇箔上加粘土、白石灰及沙子后,充分打磨光滑则完工。

  稍粗一些的苇子是用来编织炕席的。儿时的我是睡在铺着苇席的土炕上长大的,那时家里没有木板床。匠人在编织炕席时,先把土炕面积量好,然后选择好场地,把成捆的苇子摆放在那,用锋利的镰刀利索地劈开苇子,苇条宽窄均匀、柔软光滑。匠人按照房主的意愿,设计好图案花纹,便熟练地编织起来。随着匠人那双老茧粗壮手的灵活摆弄,苇条在上下翻舞,渐渐地柔软的苇条似懂得匠人的心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不到半晌的功夫,一面平整结实、光滑漂亮的炕席问世了,铺在炕上不大不小。我高兴得在光滑的炕席上竟然翻起了跟头。

  我的伙伴小牛,很是机灵,找出直溜溜光滑的苇筒,用小刀把它割成六公分左右长度,并在一头削成斜面,在斜开的面上,再割离一条缝隙,屏住呼吸,小心地从苇筒里取出苇膜,夹在苇缝中,一个小小的苇笛就此而生。吹起来清脆、悠扬、婉转抑扬之声灌满苇地周围,响遍故乡大地。

  五十多年过去了,时不时想起故乡南苇地旁那清脆动听的笛音,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欢乐和悠悠的怀念!

根1200字11

  在这样的黄昏,我总想象着自己走在路上,走在寻梦的路上,想象着清晨第一抹晨晖照着我稚嫩但热忱的脸。

  城市的落日渐渐沉入暗淡,这样的时刻我渴望远行。黄昏出发,在一个清晨到达陌生的地带,像鸟儿一样划过黑夜,栖息在树上。这样的黄昏,如此清谧又令人心潮澎湃。那片高地上的油菜花,是否仍在开放?那片广阔的绿地,是否仍绿如油画?那些藏民是否还在膜拜?那位比丘尼是否还行走在路上?

  那是青海的一次旅行。天还未亮透,我们便出发了。清晨,宁静的街道显得格外质朴、安详。车忽然停下,我抬头看,车门前站着一个年轻的比丘尼,酱色僧衣外面罩着红色外套,头上没有半点青丝。她那干净的脸庞略显疲惫,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她小声向导游说着,导游点了点头,她便上车坐在了空余的座位上。车继续行驶,只见她不时把头枕在双膝间,有两次还听见她的呕吐声。我不知她去哪,只知道一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她。那种力量单纯而炽热,以至于她能克服严重的晕车带给她的种种不舒服,甚至痛苦,执著行走在高地上。

  车停了,我们走下车,面前是一座寺庙。我才明白她请求搭车与我们一同前行的缘由。我转过头看着她,不知为何,她始终平静却略带困乏的眼神中竟有一丝光亮,嘴角不经意地向上翘——好一个俊俏的比丘尼。

  寺庙门口坐着两个藏僧,倚着门说笑着。我小心地踏过门槛,浓烈的檀香味扑鼻而来,一棵茂密的菩提树伫立在寺庙中央,四周是不同的佛像和鲜艳的哈达。时不时传来的诵经声,让寺庙更显神秘。我跟着她走上楼,一刹那我震撼到了极点:一排藏民正在膜拜,他们面前有两个垫子,一个放手,一个放脚。垫子非常破旧,藏民一次又一次不停地膜拜行礼,尽管手已经磨破,每天仍要行礼几百次。霎时,我轻易地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那份对灵魂归宿的渴求。也许他们已把这里当做心灵的归宿,所以不管有多苦多累,都如此虔诚与欣然。

  她严肃地站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没有动作,没有一丝松懈和困乏。我分明能从她干净的眼中看到点点泪光。我不知道她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更不知道她这一路上只身行走的种种困难。不管心里有多少疑问,我都没有打扰她。我想她也不愿被我这样的俗人打扰。她静静地站立着,直到藏民们开始吃午饭,她才静静地走开,没有不舍,没有留恋,只是从这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

  中午,我们在一个极其简陋的饭馆吃饭。我不停地抱怨饭菜难吃,其他人也不停骂着。我用最快的速度吃完饭,准备回到车上休息,却看见她一个人坐在车旁的一方水泥坎上啃着饼。那饼是她自己带的?她一路上就靠这样的饼充饥?我站在远处看她,她也看我,没有任何言语,只是对望着。

  她没有再上车,跟导游道谢后便离开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个方向,青海也许只是她旅途上的歇脚之地。她悄然远去,没有一丝留恋,只有坚定和渴望。也许她最终会到达梦的故乡,也许永远不会。

  在这个忧郁的黄昏,忽然看见一片枫叶在夕阳里飘舞,我禁不住又想起那个行走在高地的比丘尼。

  此刻,她是不是依然行走在路上?

根1200字12

  回到故乡,已是中午,我在老屋旁的水塘边徘徊良久,目光与水塘里的芦苇对视着,那些青翠欲滴、柔嫩修长的芦苇,把我带回了纯真美好的少年时光。

  我的故乡在里下河地区,频临黄海,沟河纵横,密密匝匝的芦苇丛是这里一道最平凡不过的景观,它有点像竹,细细的,长长的,长着疏散的绿叶,随着气候的流动,写着季候的印象。

  初春,尖尖的苇芽就在冰冷的沟河中钻出,芦苇像是如许的一支画笔,点缀了翠绿的春天。到了初夏,尖尖的苇叶以最朴素和平凡的打扮,将故乡的绿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眼望去,那一丛丛、一簇簇肆意生长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成为单调的水面上一道颇具韵味的风情。

  故乡的秋天,最美的地方就是河流的两岸了,清爽碧绿的芦苇,一棵棵挺拔而立,丛中的苇鸟在啼唱,轻灵灵的声音带着水韵,连那洁白如雪的苇花,都高兴得伸开紧缩的身躯,随风自由地飘飞起来。

  生长在海边的孩子,谁不爱芦苇呢,我当然也不例外,每到端午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总是一边帮大人们打苇叶,一边把打下的苇叶折叠成小小的苇叶船放在河面上,让它随着河水轻轻地飘向远方。

  最有趣的就属在芦苇荡里捉迷藏、打水仗了,茂密的芦苇荡正是藏身的好地方,几岁的孩子,露着身子光着腚,由于天长日久阳光照射,孩子们的肌肤几乎和苇叶一样呈青紫色,躲藏在芦苇荡里,不易被发现,浅浅的河水溅在脸上,浑身上下被芦苇的叶子划出一道道血痕,我们竟全然不顾,躲藏在芦苇丛中,想找到伙伴的最好办法那就是聚精会神地倾听哗哗的流水声了,谁在芦苇荡里走动,谁就极易被发现。

  秋风乍起,芦絮飘飘,芦苇荡又平添几分景致,雪白的芦花开遍整个河面,那随风飘散的芦花像是洁白的棉絮,在半空中飘来飘去,有的落在树枝上,有的落在河面上,也有的落在行人的身上。时有几只白鹤从身边飞过,一声声清脆地鸣唱,在芦苇荡里穿梭。那时,顽皮的孩子们这时就更不安静了,有的学苇鸟啼唱,有的做苇哨吹,喜欢争强好胜的孩子们,相互不服气,谁的手里拿的芦花多谁就会当上一回孩子王,大家兴致颇浓,一个个跟在司令的后面,跑来跑去,勇敢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支支芦花带头从桥上往水里跳,有的还变换各种姿势,真有点像高台跳水运动员。

  对于故乡,我是离别了太久的游子,芦苇还是当年的芦苇,而我已不再是当年的我了,心里涌出一股浓烈的乡愁和忧伤,眼前那一簇簇芦花在向我微笑点头,也似乎在注视着我、劝慰着我、开导着我。此时我想,人的一生,多像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芦花,开了,谢了,谢了,开了。

  风,从河面上吹过,芦花在微笑,笑声是那样的轻盈、憨态、可亲。这一刻,我真想跳进河里,去拥抱芦花,一如拥抱我儿时亲爱的伙伴。我突然想起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语:你是在芦花下长大的孩子,芦花里有你的影子,你无论走多远,飞多高,都不要忘记家乡的这片芦花呀。我记住了父亲的嘱托,不由得俯下身子,采下一支芦花拿在手中。

  那晚,我在芦苇花的陪伴之下安然入梦,我睡的是那样的深沉香甜,一如儿时的我,睡在故乡的怀抱里!

根1200字13

  白城,这个平静的城市,是我的根。

  席摹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里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她因思念故乡而滋生乡愁,但我心中满怀的是对故乡的一片赤诚的爱。

  我的家乡白城市风光独特,八百里瀚海景色怡人,生态美,美在自然,贵在原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如诗如画:春天辽阔草原,骏马奔腾;夏天蓝天碧水,仙鹤起舞;秋天茫茫苇荡,百鸟啼鸣;冬天千里雪原,江上捕鱼。

  我的家乡白城还有风景迷人的向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8.2亩。区内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潋滟的湖泊,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绿浪翻滚的蒲草苇荡,牛羊亲吻着草地,鱼虾漫游于池塘,渔翁、牧童、炊烟、农舍……构成了组秀丽的田园诗,一幅淡雅的风俗画。这里更为迷人的是鸟类,各种珍禽258种,其中仅鹤类就有6种。目前世界上仅有的1500只一级保护珍禽丹顶鹤中,就有60多只在这里生息、繁衍,为白城增添光辉,续写秀美。向海以它独特秀美的草原风姿饮誉中外,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

  与向海遥相呼应的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犹如一对姊妹,婀娜多姿,竞展风采。那里重点保护的也是湿地和鸟类,那儿周围有人高的金黄芦苇,在料峭的春风中有节奏地摆着,真有些海浪的味道。偶尔的一两声鸟叫会使你与自然更为贴近,有融为一体的感觉。在这里,你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素有“草原明珠”之称的月亮湖位于大安市内,湖面纵横200多平方公里,碧波荡漾,一望无垠。月亮湖的形成有着悠久历史和动人传说,据辽史记载:“辽圣宗太平五年(1025)三月,长春河(洮儿河)渔儿泺(月亮泡),其水一夕有声如雷,越沙冈四十里为陡(发生地震),”造成一泡水相连弯形湖泊,因两地形似弯月,蒙古语称为“撒兰纳池”,即日月池之意,汉语管“月亮泡”。今日的月亮湖风景十分迷人。春天,各种鸟类飞禽到这里定居,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夏秋时节,看朝阳的光辉,夕阳的秀美,天地水溶为一体,仿佛置身海边,令人流连忘返;冬季,白雪皑皑,庞大的捕鱼场面,更为壮观。

  五间房水岛乐园,也是一个使我们玩得开心的好地方。这里水域面积20万亩,自然形成了32个岛屿,环岛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栖息各种鸟类。水岛乐园内青杨钻天,龙柳垂地,林荫下小木屋错落有致。岛上容纳了百余人的歌舞餐厅,霓虹灯闪烁;游人可轻歌曼舞,独特风味的鱼宴,也可使游客一饱口福。

  听了这些,您是不是急不可待地想到我家乡——白城了呢?

  这些历史遗迹,诉说着蒙族的彪悍,动人传说,编织了人类最美好的企盼;江河纵横,一方水土养育着200万各族人民。

  蓝天白云青草地,红霞碧水百鸟鸣。这就是我的根——白城。八百里瀚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白城。

根1200字14

  昨天朋友送我一本陕西文学,里面的一部分诗文跟故乡有关,那熟悉的山名,村庄和河流,亲切的乡音乡味,游子对故土的眷念和依恋,勾起了对故乡的点滴回忆。

  打麦场上的火热忙碌和踏实,月光下哧哧磨镰刀的声音,村子里的鸡鸣狗叫,下雨天打娃打老婆的场景,冬天里的老碗会,婆娘女子娃纳底子织布纺线的唧唧呱呱,雨天里玉米拔节的声音,热闹的四八会,听戏时磕的用报纸包着的瓜子。此刻脑子里纷纷拥拥的都醒了过来。

  嗳,开始乡愁的时候是哪一天呢?什么时候开始对乡音听也听不够了呢?

  也许就是在远离故土浪荡了很久以后,在知道痛,体会到无奈,有了一点人世的阅历以后。心底里自然泛起的那一寸一寸的甘甜,一丝一丝的眷恋。逃离、回归,一个一个的游子走着同样的道路。乡愁,流淌在血液里,丢不掉,割不断,忘不了。任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时机一到,破土,芽生。哪有你自己什么事情。

  乡愁如酒,时间越久远就越醇美厚敛。头脑里留下的都是美好的物事。时间,真是个好东西,沉淀下烙有个人印记的故乡记忆,当初的过程里,谁又会知道哪个会留下,哪个会忘记?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故乡了,一万个故乡就有一万张面孔,一万个记忆里的故乡也折射不出故乡的全貌。

  故乡还在,却不是记忆里的故乡了。老一辈的人几乎没有了,相继到老墓地里作了伴,新一辈的碎蛋蛋娃他们不认识我,把我当成了客,同辈的远嫁的打工的,也是再聚不齐了。老屋子久未住人,在一群平房楼房的包围里瑟缩的像一片冬天的叶子。门前高大的桐树上喜鹊窝还在,里面还有咔咔的叫声,燕子早不安家了,连令人害怕的马蜂窝,也不见了影。只有蜘蛛网和灰尘多了厚了,后院里的门斜了黑了,院墙薄了低了。

  有一天我在一片迷茫里忽然想起奈娃娃的事来了,小时候常常会站在家门口对着东边的远处大喊,总有个声音在回应,你喊什么他就喊什么,乖的很,那声音又不是你的原声,新鲜好玩的很,大人们就说那是奈娃娃在喊哩。奈娃娃?奈娃娃长什么样子?他为什么要跟我喊一样的?这问题曾困扰我很久,也迷恋了很久,后来上学了就知道那是回声了,知道了也就再没了吸引力。现在,即使能喊出来,也是不会再有搭腔的了。

  一次在城市的出租车上,迷迷瞪瞪中在楼群里瞅见月亮的影子,再要仔细看的时候,流动的树木楼群遮遮掩掩地只能看到一片半片的,回到住的小区,特意去楼间的路上去看,哪里又有它的影子呢?就想起了小时候的月亮,那时候的月亮真清亮真美呵,我在写作业的间隙里抬起头,那绕着月的云也是那么美呵,变幻着不尽的花样。我常常就看呆了,想象着月亮该是有魔力的,赐给我一双千里眼,好看到老师在做什么,出什么题目,考试的答案,呵呵,我就不必黑黑明明的学习了,也能让老师表扬喜欢,在同学面前显摆逞能。而现在,有多久,我没有仰头张望了呢?即使童心发现,那时的月与云又去了哪里了呢?

  荒木经惟说,庞大的过去如同母亲一般,是乡愁也是感伤的泉源。我说,故乡是记忆里的记忆,是这一个时间段里回不去的上一个时间段。时间泼水不进,只余下我们在岸边一遍一遍把过去反刍,而岁月,还在前面走着,走着。

根1200字15

  桃花深处,卿可缓缓归。行至坦途,阡陌交错,枝蔓缠绕,乱花迷眼,色渐离。

  大悟,慨叹,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我的灵魂看见我所深深思念的故乡时。那个谁在层层山峦后的小镇,显出微微的婴儿肥,安静躺在摇篮里,瞳孔里布满了不谙世事的雾霭。她的姿态,像一句动人的情话,被搁浅在千山万水之后,隐约可见。而里面的人们,辛勤劳作,早起晚归。打渔养殖,生生如年。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十一年。对它的恩赐和热爱,远比那幸咸的泪水要来的酸涩许多。正是因了这份酸涩,我得以成长。

  这是我的故乡,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流淌着和我近乎于血脉相承的关联。她的手上牢牢抓着锁住我灵魂的铁链。在这里,我会不自主的欢喜,悲恸。她给予我的,太多。那是一种言不完道不尽的乱麻,缠绕在我的心脏周围,血管周身。

  刘亮程说,我不回头,就看见了过往。

  我将家门口的青石板擦亮,那被雨水打磨的光亮的石板上,回忆的脸竟暴露无遗。我轻叹时光的不可逆转,仔细看门前一拢一拢的花药开得茂盛,竟无故让我感到欣悦。它们如此快乐,印满了我童年的烙印。而故乡的脚步一深一浅踏在这之上。那区区几扎方寸里的足迹,浸满了让人为之动容的情感。

  我问故乡,花呢?花到哪儿去了?故乡摇头不语。

  当我看见青石板中花药的繁茂姿态渐渐逝去,我的内心有一种落水的挣扎。我与彼时的旧时光渐行渐远,坐在人生的火车上,去赶一条路远马亡的路途。而追求便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我的灵魂,听见故乡微微的轻叹。

  我别过脸不看。故乡的气息经依然缠绕,无法摆脱。

  眼前是一座房子,年数已久。破败的瓦片,像随时都要掉落下来,砸在人的头上。像有人写的,外部破败,内部之陈旧,凡物皆有被时光西西抚摸的温感。而阳光从窗子里射入,照在铁窗上泛出耀眼的光芒,却温暖的像星星。

  沿着向里走,渐渐暗下来。

  黑色电视机,木质地板,碎花钱包,老式缝纫机,积淀在时光深处。

  散发出香甜的味道。

  我一级一级从楼梯往上跳。楼梯发出“吱呀”的响声。直至最后一级,看见橘黄色的昏黄灯光,斜斜射入,映在一个妇人脸上。夫人对木窗坐着,打着毛线。

  对窗直坐到更明。勤劳美丽,生生不息。

  打开木窗,一片的银杏花园,像一串串巴掌大的风铃,攀着枝头炫耀自己。这场景,竟然让我感动到差点落下泪来。我的灵魂问故乡,这里的一切都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

  依旧的摇头不语。

  我看着自己逐渐跌落在一片深渊里。我的故乡,你的一切都到哪里去了?你们是否都已经逃离?如果你在雪山之巅,大河之缘,请俯身看一看我—与你流淌着血脉相连的臣子,是有多么想念你。想念你的花药,想念你的老房子,想念你的码头,想念你的兰江,想念你的溪涧,想念你的公园。

  想念你的一切。

  如今我与你已远离。今日我的灵魂看见你,是该有多么不胜感激。可你于我,我于你的意义,其实这一面就能言完道尽的?我想回来,乘着轮渡回来。

  亲吻你的大地。

  今朝路远马亡。桃花深处,此心安处是吾乡。

【根1200字】相关文章:

种子有根_1200字07-30

花与根作文800字03-18

关于根的作文1000字12-31

初中优秀作文:我情感的根11-11

我情感的根初二作文09-22

关于根鸟作文合集八篇03-12

实用的根鸟作文3篇03-12

关于根鸟作文合集7篇02-28

根鸟作文汇编5篇02-26

根鸟作文400字九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