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3-05-23 17:12:3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剧中讲的是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年仅十三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她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但她毫无教学经验,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学生的欺负。但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费尽千辛万苦要将他找回。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在复杂的大城市中找寻一名小孩。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更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剧中的魏老师对学生那么好,我们的凌老师对我们也一样的好,同学生病了老师会去关心同学,为同学补课。同学犯错误了,老师会耐心地批评教育,帮助同学改正错误。老师这样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2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利用周五的学习时间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经典的电影,再次加深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觉得感慨颇多。

  我还记得最开始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还是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学校特意放给我们这些师范生的,当时操场上除了送给傻乎乎的魏敏芝的哄笑声,还有高谈阔论声,甚至有的男同学实在懒得看悄悄的溜回宿舍睡觉去了。看完之后,影片留给我们的印象并不深刻。

  参加工作已有13年,当了乡村教师的我再次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感同身受,心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且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认识了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国,但是,中国农村、山区教育的落后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资源短缺、经济落后是基础教育迟迟未能在贫困山区中普及起来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居于穷乡僻壤适龄孩儿仍没有入学读书的机会,有幸入学的却又每一刻也在求学和生计间作拉锯式的取舍。在日益重视教育发展的今天,我想这也是我国政府一直关注也会最终得以解决的问题。

  水泉小学有一位鞠躬尽瘁,满心热挚的高老师,他成为了黑夜中的一线曙光。在数月没有发工资,没有钱买粉笔,把仅有资源耗尽的情况下也对二十多个学生不离不弃;即使面对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赶回家探望的情况下,他仍对学生放心不下,依然想过不回家探病。但现实却不容许这事发生,唯有叮嘱魏敏芝好好看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即使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付出五十块作为魏敏芝的代课酬劳。高老师工作态度之认真,对学生就学的坚持,对山区教育的.不离不弃,令所有观众无不动容。

  魏敏芝为了遵守对高老师的承诺,她竭力的保持着集体的完整,不让学生去县城上学,把辍学的学生追回,所以同学们爱她,当同学们分喝那两瓶3元钱的汽水,他们都想到了小魏老师,都异口同声地说要给老师喝。当小魏老师做了好多徒劳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我们往往认为她很傻,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傻有时候就是崇高。

  想想,有多少像高老师、魏敏芝那样的老师都甘心奉献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我也希望能尽快提高教师的待遇,我想这样一定能使我们农村、山区老师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校长在这段时间安排全体师生观看《一个都不能少》,所有老师都明白校长的良苦用心。

  我校近年来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中考成绩滑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作为一名乡村老师,我也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为提高成绩甘于奉献。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与同行老师的协作能够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3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一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一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象:一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一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一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一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一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一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一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一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一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一个人的一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一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一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一根筋,但她一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4

  今天,我在家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该片根据施祥生的小说改编,由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讲述了乡村代课老师魏敏芝和一群28个孩子的故事。高老师是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因水泉村太偏僻,村长只找到一个13岁的女孩来代一个月课,魏敏芝为了50元代课费就来到了水泉村。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小魏“一定要把学生看好,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郑重地点头答应了。

  影片最打动我的是家中贫困的小男孩张慧科离开学校,小魏老师为了去城里寻他和同学们去砖厂搬砖,可搬砖的'钱还是不够去城里的车费,她只好徒步往城里走去,从早上走到晚上才碰到一个好心的拖拉机师傅把她带到城里。经过两天的寻找还是没有张慧科的影子,她又找到电视台发布寻人启事,可是等到天黑也没等到台长。在城里无助的奔走着,她身上没有一分钱,已经饿了两天没有吃饭了,晚上就在马路边睡觉。可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张慧科,我答应高老师了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看着她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我心里即感到心酸,又佩服她的毅力,她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想到自己平时遇到一点困难都半途而废,真是惭愧。

  台长终于知道了小魏老师的事,电视台安排了小魏参加一个节目。主持人循循善诱的问着小魏各种问题,小魏紧张的张不开口,主持人只好让她对着镜头对张慧科说几句话。那一刻,小魏老师再也绷不住了,眼泪泉涌似的流了下来,她委屈的像个孩子,其实她就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啊,可她缺承受着本不该属于她的压力,看到这里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张慧科终于找到了,电视台派车子把他们送回了水泉村,还有满满一车的文具和书籍,社会各界人士也给水泉小学捐了款,村长说要用这笔钱盖一座新的学校。孩子们看到七彩的新粉笔脸上乐开了花,我的心情也随着他们高兴起来,他们终于不用再为粉笔发愁了,高老师看到了也一定会很开心吧……

  泥泞的土路,低矮的教室,稀缺的教学工具,与我们城市里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读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

  本部影片对我感触更深的还有小魏老师的执着、诚信。她固执的遵守着对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她的毅力,她的坚持,她的信守诺言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5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程中都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的春天。而在这个春天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春天有足够的甘露为他们浇灌知识与快乐!这是我在6月6日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最深的体会。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升旗的情景。孩子们升旗或敬礼的动作对于成人而言或许过于夸张,可以说让在场观看这部电影的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但是,影片中的孩子们自己却是很满足,很骄傲。其实,在我们的笑声过后,我们或许还应该思考:现在的我们是否还会、还能像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样,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真正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事?我们是否还会为手中哪怕只有两罐汽水,但只要一人能有一口而高兴得手舞足蹈?

  也许,这两个问号是轻飘飘的,它很快就会在黎明时分连同夜的最后黑暗一起消融。我们已不再是孩子,也就不会再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但是,不是孩子的我们还是可以在孩子的春天里用心呵护他们,用心珍爱他们的天真、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任性、保护他们的权利…… 影片中的魏敏芝,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承担了照顾其他孩子的重担。她总是喜欢坐在那个破旧的屋檐下,在同学们的怨恨声、吵闹声中安静地注视着沉默的`空间里闪闪浮动的光粒子,一边坚定地守护着自己责任,一边力图确定“心”的坐标:自己到底是为挣得那50元钱,还是真正地爱上了这份差事。她说:“班里一个都不能少。”正因为这个对自己的承诺,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像风一样飞速追着汽车一直跑,一直跑,不在乎摔倒的疼痛感在自己的全身疯窜;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毅然决然在没钱坐车而被撵下客车,抛弃在马路上时坚持靠双腿,一步,一步向城里走去。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扯得很长很长,长得像一条不断在蓝天中延伸的霞。她到了广播站,贴了自己所写的寻人启示;她去了电视台,在大门口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您是不是台长?”;她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她睡在昏黄的路灯下……身旁的寻人启示一页又一页被晚风翻开,四处散去,最后在黎明中被清洁工人扫走……

  有时,我们会和魏敏芝一样,做事没有目的,只因一种责任。就像村上春树在《奇鸟行状录》中写的“我们可以从这里离开,却不能从这里逃离,有的东西哪怕你远走天涯也是无法从中逃离的。”守信、责任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逃离不了的。一个人的人生归根结底只能是那个人自己的人生,谁都不可能代替谁负起责任。

  祝愿现实中的“魏敏芝”能更多一点,让孩子明媚的春天持续得更久点、再久点,让春天里的他们快乐多点、再多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6

  转眼间就过了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部叫《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两个字——贫穷!

  这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包括: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7

  当我们埋怨家长做的菜不好吃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都吃些什么;当你把家中旧的笔扔掉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连一根粉笔都舍不得扔掉……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讲在大山里发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小学”。这是村里唯一一家小学。由于唯一的一位高老师要回家探亲一个月,于是,村长就招了一位13岁的姑娘做他们的代课老师,工资为50元。这所小学其实就是一间小平房,里头只有桌椅、黑板,破旧不堪。那位姑娘姓魏,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魏老师”。全班有28个学生,高老师临走前嘱咐过她一个都不能少。可是有一天,班上的张惠科却不见了。于是魏老师便踏上了艰辛的寻人之路。经过四天不分昼夜的努力,身无分文的魏老师终于找到了他。这事感动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车送他们回去,而且还捐献了不少钱和学习文具。

  “一个都不能少”!就因为高老师的一句话,让魏敏芝为孩子们付出了这么多。这真是一个及有责任心的老师!

  一个13岁的小姑娘,就有这么大的责任心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到钦佩啊!电影中的魏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如果拥有了责任心,你还怕做不成事吗?如果拥有了不屈不饶的精神,你还怕学习成绩不好吗?让我一起向魏老师学习,做一个向她一样的人吧!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主要写的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在这里教书的高老师的妈妈病了,她要回家探亲,可是她担心学生们怎么办就请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魏敏芝,临走时,高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告诉魏敏芝:“敏芝,你要记住,这些孩子都很调皮,一个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们,我会尽快赶回来的!”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就被泼到城市里去打工,这可把魏敏芝吓坏了,他想起高老师对他说过的话,他对学生们说:“老师要去城市里去找张慧科。”但是那里太穷了,老师让每个同学出点钱,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么办都不够,老师决定就让她一个人去,到了城里以后,她通过市长的帮忙,找到了张慧科……

  虽然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可是差距为什么大呢?像有的孩子买一瓶可乐,没喝完就给扔了,但是,水泉乡水泉小学的孩子闷呢,买一瓶可乐,一人只能喝一口,还要留给老师,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而且成绩都很高。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学习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乡水泉小学到城里来,也像我们一样有那么好的环境的话,他们是否还能品学兼优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相关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想02-25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5-26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8-06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1-21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7-16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9-07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09-08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08-27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集锦12-12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集锦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