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

时间:2022-12-14 09:33:4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10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10篇)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1

  在去年年底,我正在看《唐人街探案3》的时候,就已经推出了《外太空的莫扎特》的预告片。不过就在昨天,也就是8月12日终于迎来了全球首播,我也终于看到了《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个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父亲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儿子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为此父子争吵不断。一天,神秘的外星人莫扎特出现,从此莫扎特帮助任小天开启了和父亲“斗智斗勇”的生活的故事。

  其实许多的孩子像任小天一样,被父母强迫干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为此奋起反抗;许多父母也像电影中的任大望一样:望子成龙,希望把自己以前的梦想托付给孩子,希望让孩子替他们自己完成梦想。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往往出在沟通上,父母只要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并且没有人来调解感情或调解的不公平的.话。孩子就会慢慢地对父母以及调解人出现不信任。从而不回答父母的问题,不听父母的话,产生所谓的“叛逆”。我还很喜欢这部电影中任小天的一句话:“你们既然都把我的人生都安排好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这句话不知说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啊!

  也许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莫扎特”,我们也总是想把这个莫扎特具象化。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游戏: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电视:还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漫画。但是很少会有孩子将它具象化成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呢?对父母缺乏最基础的信任。

  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时不能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只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发言,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些调整。

  当然作为孩子,也要去尝试理解父母的感受,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2

  《外太空的莫扎特》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黄渤去的,黄渤在我眼中眼技在线、人品在线、情商在线的好演员,稍觉不足的就是感觉影视作品偏少,这样的好演员就应该多演一些好作品。上次看到黄渤的作品应该是《我和我的家乡》,再上次还是《一出好戏》。

  影片讲述了父亲任大望逼迫儿子任小天放弃喜欢的天文而练钢琴,为此父子争吵不断。直到外星人莫扎特的出现,打通了小天的任督二脉,获得了全国钢琴比赛的冠军,最后在营救莫扎特的过程中任大望才意识到孩子快乐、健康、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电影的基调是温馨的、好笑的,我所看的场次时不时能听到孩子们略显夸张的笑声。

  每个为人父母者在十月怀胎时起,不就希望孩子健康就好吗,但后来他幼儿时期,我们还要求他得听话,再后来,他上学了,我们的要求又进阶了,他不光得听话还得学习好,得按家长的步调来,否则就是“我是你爸(妈),我能害你吗,一切是为了你好呀,孩子。”

  最后以纪伯伦的《孩子》来结束吧: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3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是由陈思诚担任编剧并执导,黄渤、荣梓杉主演的奇幻、喜剧、家庭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家庭和梦想的故事。

  主角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儿子任小天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为此父子争吵不断。神秘外星人莫扎特意外出现,并帮助任小天开启了和爸爸“斗智斗勇”的生活故事。

  1.一个落魄爸爸对孩子的过分关爱

  (我们经常把我们所谓的爱,用一些不是爱的方式传递出来。黄渤)

  一直很喜欢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爸爸对女儿德善道歉说的一段话:“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的女儿,请稍微体谅一下。”

  第一次当爸爸,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认为最好的都给你,无论你走多远都请记住,爸爸始终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你一直都是爸爸的荣光。

  电影主角黄渤饰演的爸爸为了儿子的成长,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独自一人撑起了孩子的一片天空。在他的意识里,让儿子成为钢琴家获得荣誉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所以他请了钢琴老师培养孩子,自己每天监督儿子练钢琴,满满的父爱如山似海,溢于言表且显而易见。(涛先生、街玩儿)

  但是这样的关爱真的是孩子最想要的吗?陈思诚导演表达过自己的创作初衷,“每个人不一定做过父母,但都当过孩子,我到现在还依旧会跟父母有摩擦和不理解”。

  而普天之下的父母都喜欢说的那句话“我都是为你好”,在电影中反复地出现,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又勾起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经常会看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疯狂和歇斯底里,其实我个人作为一个3岁孩子的爸爸,我也全职在家做奶爸3年多的时间,所以在看到电影的时候有许多的感慨,好几个场景让我热泪盈眶。只是我没有电影里黄渤饰演角色的那种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和严格,有人问我每天和孩子一起玩儿会不会无聊,会不会有时候也想原地爆发?其实这样的时候很少很少,因为我始终相信那句网络名言,“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那些时光,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2.一个粗心父亲对孩子的善意谎言和缺少关注

  坏小孩马元对母亲的思念在爸爸善意的谎言中得到释放,爸爸告诉孩子说妈妈去了外天空搞基础建设,要十年才能回来,在孩子的心中种下希望,如果最后因为成长发现希望落空,那种失望和打击,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可怕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应该被诚实对待的独立个体,我们总以为他太小听不懂我们描述的复杂的故事和事情,但实际上,我总是相信他们能够理解我们描述的所有真实事情和复杂过程,我不太喜欢使用善意的谎言给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蓝图,因为现实永远不像蓝图一样美好,有时候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

  就像我喜欢的一句网红语录一样“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因为老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呈现的本真”。我们只有从小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未来才能接受更多的不完美和真实的生活。

  3.一个成功的父亲不断搬家对孩子的影响

  黄觉饰演的成功人士和深情父亲,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频繁地带着女儿辗转各地,搬家、转学成了孩子生活的常态。父亲认为只要给予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爱,就可以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却忽略了孩子因陪伴缺失和没有稳定的环境而产生的不安与叛逆。

  当今的许多父母,口口声声要把最好的给孩子,(涛哥频道)穿最贵的衣服,吃最好的食品,上最好的学校,参加最多的培训,总认为自己赚到了足够多的钱,就可以给孩子的成长换来最好的成长环境,殊不知,有效的亲子陪伴和稳定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比起金钱和优越环境更有价值。

  4.一个年迈父亲对中年儿子的唠叨和控制

  范伟饰演的黄渤的父亲,年龄大了,经常闹笑话,显然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形象。搞笑的同时,也依然没有忘记对儿子黄渤的人生规划和期盼,还想着训斥并控制儿子人生的选择,让他考文工团。

  我们身边依然有那么多人,成年以后依然被父母控制着生活和工作,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自我的抉择。

  经常听到一个词语叫“我爸妈很强势”,人与人的相处,强弱悬殊总是不和谐的,什么时候学会了平等对待,开始了相互尊重,什么时候才是独立生命个体的价值体现的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父母赋予或者制造的所谓的价格或者价值。

  5.外星人莫扎特是个啥玩意儿

  我个人认为它更像是一个妈妈、奶奶的女性角色,因为它总想着如何保护小天,如何帮助小天,如何与小天愉快地相处,投其所好并获得小天的喜爱,出谋划策并给予小天生活的信心和成长的力量,莫扎特在小天的成长中,更好的保护了他的童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幻的心愿,填补了小天生活中缺失的母爱和长辈的庇护。

  电影中穿插和推动整个情节的姚晨三人组,好笑的同时也极其的无厘头,看似疯疯癫癫的三个人为了钱做着自己不喜欢也不合法不合理的事情,他们就像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岔子,无论保护我们的人多么的用心和付出,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危险,而且保护我们的人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被伤害。

  对于生活中保护我们的女性角色,(街玩儿)我们是又爱又恨,想接近又想远离,有时候他们不在现场,若隐若现,但是仔细想来,他们又无处不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最后,一切的插曲都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爱,学会珍惜,懂得被爱与主动付出爱,这便是生活的真相,也是生命的意义。

  观影感慨:

  黄渤与范伟饰演的两代父亲,“传承”般地都试图“控制”儿子的人生选择。整部电影里出现了极少的女性角色镜头和场景,让人感觉似乎一切的不幸都与之有关。

  而现实世界里的家庭情况和电影里的场景有太多的相似度,离异的父母,破碎的家庭,物质的欲望,时间的缺乏,愿望得不到满足,个性得不到展现,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模范,自己的努力都不被看见,家庭关系的紧张,亲情矛盾的冲突,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生命里有太多的不得已。

  有时候活了几十年回过头才发现自己的错失太多,人到中年,却不知道为何而活,不清楚该如何活着。

  让曾经是孩子的父母重新找回并懂得曾经的自己,(涛先生)时光倒流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一部电影,如果能让观众看到自己生活的场景和影子,才能产生共鸣,留下一些空白,才能让观众展开探讨和思考。而这一切的结合才构成了让我和其它所有观众到电影院买单,花时间和金钱看这部电影的理由。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4

  昨天晚上,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角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儿子任小天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为此父子争吵不断。神秘外星人莫扎特意外出现,并帮助任小天开启了和爸爸“斗智斗勇”的生活故事,但另任小天没想到的是,莫扎特来地球还有其他目的…...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莫扎特”。莫扎特凭借可爱的外表,灵动的表情,萌萌的性格俘获很多人的喜爱。在影片中它是个执行任务屡屡出错的外星特工,虽然背后有隐藏的使命,但面对任小天一直都是义无反顾的保护,一边用音乐超能力带小天发现生活中的美,一边帮助小天维护自己的梦想。像莫扎特这样的,即是伙伴,又像是家人的角色,相信很多人都想拥有它吧!但仔细想想好像身边也不乏有像莫扎特这样支持你的梦想,帮助你,爱你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家人、老师,也有可能是朋友。

  这部电影对我的启示很多,也许我们常常忽略生活中的那个“傻傻”的莫扎特,但不管怎样,都要去感谢他在一直默默陪伴着,支持者。

  现实世界里的家庭情况和电影里的场景有太多的相似度,离异的父母,破碎的家庭,物质的欲望,时间的缺乏,愿望得不到满足,个性得不到展现,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比自己强,自己的努力都不会被看见,家庭关系的紧张,亲情矛盾的冲突,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生命里面有太多的不得已。

  最后,我想说:一切的插曲都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爱,学会珍惜,懂得被爱与主动付出的爱,这便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生活的真谛。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5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看“外太空的莫扎特”,很被他的题目吸引。首先想知道“外太空,是不是外星人?外太空也有莫扎特?”主题又是家庭喜剧,会碰撞处什么样的火花呢?

  故事讲述了初中生任小天特别喜欢探索宇宙,父亲却希望他成为音乐家,每天催促他练琴……父子俩斗智斗勇坚持他们自己所坚持的。

  任小天和他的哥们都被父母安排着……像极了现在的我们。

  突然有一天,外星人莫扎特随流星雨到来,借助默默送给哥哥的小玩偶上,被小天取名“莫扎特”,他替小天弹琴,掩父亲之耳目,为小天打保护,父亲因儿子的“认真”、“飞跃”,陶醉其中,他想在钢琴老师面前“长回脸”,可是没有外星人“莫扎特”的帮助,结果可想而知。弹了8年钢琴的孩子,还在演奏小星星,钢琴老师愤然离去,爸爸也终于知道练琴的不是儿子。

  最让我喜欢的是外星人“莫扎特”带着小天,行走在书的天梯上,体验从未有过的喜悦;实现洁灵想要登上废旧水塔看看自己生活城市全貌的愿望;解决马元思念妈妈,外星人“莫扎特”捎来妈妈想念和祝福的善意;实现孩子们心中愿望,陪洁灵在离开这所城市前登上万里长城,给孩子们看了地球建筑与外星人有关的建筑,场面震撼(世界著名七大建筑)……

  其中,父子打赌以“晋级学海杯决赛“是外星人帮助小天逆袭的精彩部分,外星人告诉小天,他们的能量源于音乐和艺术,艺术感觉越高,能量越高,这也像极了我们人类社会需要发展孩子们的艺术素养的目标,小天通过外星人“集训”,倾听,发现生活中的不同声音,感受大自然,用心表现,让一切活起来,他成功的获得乐海杯冠军,成为父母的骄傲和自豪……

  在长城上,莫扎特讲述了自己来到地球的原因——他所居住的星球和地球未来共同建设新星球的科学家成长轨道走偏,他作为外星勇士,帮助他回归,保护他成长,说的就是小天……“莫扎特因能量耗尽,”被坏人抓走,小天和他的哥们追索定位,最后用来自心灵的音乐拯救了“莫扎特”。全剧最终父亲放弃了执念,释然告诫我们:孩子们应该自己追逐自己的梦想,做父母的不该把自己的梦想再转嫁给孩子,强求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平安、健康成长为他们渴望的样子最好!

  全剧在小天自己坐在钢琴前主动弹琴结束……我在深深思考,剧中的爸爸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小天也像极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在斗智斗勇,在为他们好,但却忘记了点燃,唤醒他们的主动性,内驱力,“被动”之下,只会越来越糟糕,当下小目标,点燃内驱力,多读书,多体验,多感受,丰富感官,保护好孩子内心才最重要。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6

  前几天刚登陆院线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是我光看预告片就想一睹为快的电影。不仅情节编排喜感十足、充满奇幻色彩,而且演员阵容强大,都是我喜欢的“老面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渤,最擅长和外星人打交道。国产电影里但凡有外星人出没,没有他会少了许多有意思的看点。

  电影里的他经常和外星人狭路相逢,成为不打不相识的欢喜冤家。就像在影片刚开始的部分,他用拳头狂揍外星人“莫扎特”,那股子狠劲儿跟当年在《疯狂外星人》中的表现没啥区别。

  其实外星人“莫扎特”也没那么招人嫌,它是以吉祥物的造型亮相,有着“国宝级”的长相——毛绒绒、圆滚滚加黑白配,既非猫非狗,又非“碳基”、“硅基”,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精尖的科技加持。

  不过它的表情挺生动——绷着脸给人的感觉戾气重,笑起来又让人瘆得慌,倒是和导演陈思诚有几分神似(陈导难逃夹带私货的嫌疑)。

  论长相,它完全不符合我们对外星人的刻板印象(长毛的外星人实在罕见),但毕竟是正宗国货,和那些光秃秃的外星人相比,显得更有触感和亲和力,也更讨小朋友的喜欢。

  估计很多人就算对电影描述的故事不感冒,对“莫扎特”也会印象深刻,甚至情有独钟。最近这段时间,疫情反反复复,电影的票房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和“莫扎特”有关的周边产品应该不愁没有销路,说不定会把经济损失慢慢弥补回来。

  正如影视作品喜欢把地球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一样,通常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也分为善良和邪恶两种类型,善良的外星人帮助人类,邪恶的外星人消灭人类。

  但“莫扎特”和其他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却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善良或者邪恶去评判它的本性,而且它和人类之间也不存在跨物种的二元对立关系。

  它应该属于一根筋式的“工具人”,以完成地球任务为己任,脑子里可没有预设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好坏标准。

  谁对完成任务有利,它就主动提供帮助,尽其所能保护他;谁要是阻碍完成任务,它就想尽办法消灭他。他可不在乎帮助和消灭的对象之间有没有亲缘关系,哪怕他们是一对父子。

  相应的,观众对它的评分也走极端,有的售票平台高达9.5分,有的网络平台连5分都不到。

  就我的观影体验来看,电影的艺术氛围比较浓厚,不少场景充满浪漫气息,演员的表演幽默诙谐,并且“莫扎特”从外形到表情都很接地气,让人越看越喜欢。

  作为一部在暑期上映的合家欢电影,不仅有呆萌的外星人、蠢萌的成年人以及孩子气的浪漫情节,而且能给孩子减压,能让家长反思。

  这种电影受市场欢迎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不受欢迎反而才不正常。看到网上有的人评价电影“低幼”,是十足的“烂片”,我感到不可思议。

  拍给孩子看的电影还需要摆出一副“高冷”的姿态吗?非得从大人居高临下的视角去教导孩子?而不是像这部电影一样,和孩子保持完全平等的视角。

  我旁边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小朋友,一直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他妈妈也不怎么管他,也许琢磨剧情更需要集中注意力吧。

  正当我对自己感到失望的时候,身旁这位小朋友突然手指银幕,大声说了一句:“烂片,难看死了”。

  从此以后,我便有了更多的自知之明,尽量避免花钱去看自己够不着的电影。

  其实评价一部电影是“烂”还是“不烂”,不能仅凭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上某些个人的主观看法。电影是作品,也是产品,需要观众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来购买,比较依赖社会大众的口碑传播。

  而且作为买方占主导地位的电影市场,只有质量真正过硬的作品(产品)才能保证良好的口碑,才能持续增加票房收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从作品角度分析,《外太空的莫扎特》作为科幻片来看,科学理性不足,逻辑基础偏弱。如果它把自己定义为奇幻片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幸许还能获得更多正面评价。

  但从产品角度分析,《外太空的莫扎特》走的是群众路线,定位准确,制作精良,“消费”门槛低,对观众非常友好。要不是疫情影响的话,它会更有市场潜力。

  相信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会多了一个叫“莫扎特”的好朋友。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7

  梦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向往的东西;追逐梦想,也是前进的最大动力之一。然而逐梦之路会遇各种困难,最重要的是初心不忘,持之以恒。

  看电影前,我专门看了它的简介,并没有看预告,前面说爱好天文的任小天,却被爸爸强求弹钢琴,一个外星人到来,帮助他与爸爸斗智斗勇,这里还算正常,可到“外星人来此有其他任务”时,我想到侵占地球、窃取情报等科幻情节,也让我担心是否会有happyending。

  怀着疑惑而又好奇的心情和琪涵还有我爸妈一起去观看,一解我心中问题。外星人有什么任务?外星人帮小天是好意还是假意?小天是否勇敢追逐梦想?他成为了钢琴家吗?一探究意。

  这部电影主题是梦想与亲情友情。主线是梦想,亲情与友情则是发生在身边的。

  小天爱好天文,所以他一直对天文以及外太空、宇宙等地球之外的星体做了细致的研究。在被小天叫作莫扎特的外星人向他们(小天和他的两个挚友)展示放大的星空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不同形状的星星组成的星座的名称。他还能说出科学家对宇宙研究得出的理论,而且镇定自若,那自信的样子真的像一个学霸。

  果真,人们对真正热爱的东西不惜花时间和金钱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全身心投入,即使耗费大量体力,心脑却是活泼快乐的。

  这个外星人“莫扎特”是外星人的能量和精力附在玩偶身上。它从一开始帮助小天弹钢琴,应付他爸爸,让小天学习天文,并不断取得小天的信任,也和“小钢牙”和“冰激凌”(小天朋友)成为朋友。它本以为消灭他爸就能使小天专心研究天文,但小天说他爸是他的亲人,失去了会伤心,他没动手。在得知小天进入钢琴比赛决赛就能研究天文时,带小天感受自然声音,启发他如何弹好钢琴。艺术,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因为它来自艺术星球)。

  它很善良,愿意帮助别人;也很有趣,提到小天爸爸,因为不理解总说“我爸”。它最后道出来地球的目的,帮助小天,帮扶小天对天文的信心,以及热爱,因为他未来会成为伟大天文学家,帮助它的星球。那即将消失的美丽星球。

  而显示它的任务完成时,是他爸爸意识到自教育方式的错误,同意小天研究他喜欢的东西时。说明家长的教育方式极为重要,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走向。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时而顺心,时而逆运,请坚持到底,努力下去,自己的未来自己做主!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8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能害你吗?”电影的开头,是个直眉怒目的父亲。他是主角任小天的爸爸,任大望,也是一个中年落魄的退役摇滚歌手。他梦寐以求的,是儿子有一天能成为像朗朗那样的钢琴家。

  从六岁起,任小天就开始苦练钢琴,但成为钢琴家并不是他心中的意愿,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天文!他幻想着有一天能发现外星文明,他期盼着去探索太空的奥秘。练琴对他来说,是心不甘情不愿。可是,任大望并不能理解儿子对天文学那几近疯狂的热爱。八年下来,任小天不仅没有按照父亲的预期弹奏好一曲《土耳其进行曲》,甚至展示才艺时,只有一首《小星星》能拿得出手。父亲怒火中烧,愈加责骂,愈多矛盾。

  任大望,这个中国式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急切,“激将法”是拿手好戏。在任小天看来,父亲总是那么严肃,还固执己见、没点儿人情味儿,成天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琴艺突飞猛进。怀揣梦想的更年期与崇尚热爱的青春期擦出了焦灼的火花,家里整日都弥漫着硝烟味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观众,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任大望成事心切,把自己在音乐事业上的遗憾强加到了儿子身上,可他忘记了,任小天还是个不经世事的孩子;作为父亲,他并没有及时沟通,反而放任儿子不满的情绪肆意生长,最终落得个尴尬但不自知的亲子关系。他有些盲目,连使劲儿的方法都错了;目的本是让儿子更加优秀,结果却南辕北辙!任小天呢?作为儿子,他也的确承担着必不可少的责任——他忽视了长久以来父亲含辛茹苦的付出,他没有看见父亲为养家而去买保险时的低声下气,他在父亲悉心教诲的时出言顶撞,他一声不吭就要离家出走……父子俩兜兜转转,没有长进,平添烦恼。

  这种无端的矛盾在许多家庭中是常见的,一群群中国式家长教育方法大同小异,流行着“独裁式”的家风。家长们无非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总是因为急于求成而误了个性的发展。孩子们当然“初生牛犊不怕虎”,凡此刻认为是“谬论”的,都不顾一切加以“抨击”。这种白费功夫的内耗,真的提倡吗?

  为什么双方不能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呢?为什么不可以换位想想,各自真实的感受呢?

  请多体谅自己的父母吧!即使是中国式,也是中国孩子最合适的。

  请多倾听自家孩子的心声吧!就算有些莽撞,用心沟通后也会因此少了很多彷徨……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9

  今天,我和父母共同观看了《外太空的莫扎特》这一喜剧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导演取材非常现实:主人公任小天从小父母离异,爸爸立志要培养任小天成为大钢琴家,于是每天逼着任小天练琴。直到一天,任小天遇到了一个被外星人“附身”的玩偶,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巨变。

  在我看来,在整部电影中刻画最为传神的就是由黄勃饰演的任大望,从他对任小天不止一次的责骂中,我们也逐渐了解了他的身世,他原本是一个热爱摇滚的乐手,与一个爱慕他的女人结婚,谁知道这个女人却是个势利眼,嫌弃他太穷,后来与一个富家老板结婚。而任小天的爸爸也只好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任小天的身上。人们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报无数个课外班,恨不得榨干孩子的所有的休息时间。电影中的任大望也是如此——每天,任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琴练得不好,那就连半个小时的自由时间都没了。不仅如此,就算任小天只是看了一小会儿天文杂志,任大望也会毫不留情地撕碎儿子的限量版杂志,把任小天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直到爷爷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因为一直以来,任大望都在玩摇滚音乐,所以爷爷就总是希望他考一个文工团,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歌唱家。任大望从爷爷对他的日复一日的责骂中幡然醒悟。一直以来,任大望也在用爷爷教育他的方式去教育着任小天,所以任小天才会产生那么多的反抗情绪,一直以来,他都把自己的梦想强压在任小天身上,从而扼杀了他的自由以及梦想。原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件事,全世界都是统一的。我的妈妈也不例外,他们给我报画画班、架子鼓、跆拳道……有时妈妈看到电视上弹钢琴,突然就说:“儿子,你也去学钢琴吧!”看到体育频道,立刻就要联系学校,学打篮球……幸运的是我有个理智的爸爸,会听取我的意见,尊重我的选择。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过度了,就成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它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身体,还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百害而无一利。

  希望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看完这一部电影之后,能改变自己的看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活泼的人,而不是变本加厉地去摧残他们,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自由,实现自己的愿望,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10

  这部电影是上周观看的,由黄渤主演的,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包括的元素有,外星人,家庭教育和音乐。电影讲述一个父亲监督孩子学习钢琴故事,在这个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碰见了来自外星文明的接触,一个叫莫扎特的外星人,帮助孩子度过音乐比赛,熟悉音乐。

  (1)一切都是为你好,你会感谢老子的。

  多么熟悉的话语,从我们父母的口中说出,没有任何一丝违和感,可能这句换有很多版本,但是意思大差不差,小时候的自己,听到这句话,更多的是迫于父母的权威,只能勉强的认同,如今想来,这个可能有历史传承因素,正如电源中,父亲对孩子如此说到,转场孩子的爷爷也对父亲说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将来你会感谢老子的”。

  父母对自己有很多教诲,自己不知道是否每个父亲都如此,每次父亲不喝酒的时候,就不怎么聊天,但是只要喝完酒,就爱评论这个,评论那个,这个话匣子就收不住了,不停的说,不管拉着谁,都能说上一个小时,有时候非常希望他醒着,或是不喝酒聊些天或者聊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发现,他不喝酒也几乎不怎么和人聊天,平时在屋外忙农活,现在有了手机之后,就是刷手机,玩斗地主。

  有一次他在喝酒之后,又开始聊了起来,于是就和他说,如果你,能在酒醒之后,还记得说的这些话,以后就认为你的话是有可信度的,结果醒了之后,再和他对这些话,父亲已经忘记了那些话语,就好像曾经做过的梦一般,想要记起,却连内容是什么都已忘记。

  小的时候,高中时候,最远也就去县城里上高中,每个月还可以回去一次,大学几乎是每半年训练只后来在假期的时候都会留校学习变回一次家了,工作后更是一年一见,父亲从开始的措辞严厉,渐渐的变得柔和,也许他可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在需要管束了,也可能因为不在身边,再也无法管那么远了,有种莫名的失落感,也是一种无奈。

  自己虽然理解父母面对孩子时的无奈,只能以一句“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表达其它强制的意图,正如那个“别人家孩子”一样,但自己不会认为这句话就是对了,只能希望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历史不会重演,但是总在押韵,只能希望自己未来不会“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吧。

  (2)孩童的世界有很多可能性,成人的世界有很少可能性

  这句话也有很多版本,但是意思表达也是差不多的,孩子的世界,有很多的可能性,就像电影中的孩子,要不是父亲的威逼,他可能不会走上练钢琴的道路,他更喜欢的是宇宙学,喜欢的是星辰与大海。而外星人来帮助他,也是希望孩子走向宇宙学相关。成人擅长应对现实世界,很多行为方式就像写好的程序一样,固定的套路运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不会学习,保持“初学者之心”永远是好的。

  (3)音乐的力量

  记得网易云音乐app的开机画面中,就有这句话"音乐的力量",平时娱乐、休息,甚至有时在工作中也会听取音乐,来舒缓自己的心情与压力,而本片中的外星人,“莫扎特”外星人的主要动能量来源,也是好听的音乐,声音确实需要能量来传播,并且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设定,在莫扎特所在的星球,一切的能量来源都是声音。

  音乐是力量的,它传达了制作人的内心,总有那么一首歌会震撼你的心灵,使你觉得亢奋激动,使你热血沸腾,如同被音乐感化了一样,所谓的音乐是力量。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相关文章: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精选5篇)12-14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范文(精选9篇)12-13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12-13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5篇)12-13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9篇)12-13

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7篇)12-14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5篇)12-10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6篇)12-11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