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

时间:2022-11-28 18:21:32 羡仪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精选6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精选6篇)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 篇1

  姜文是个率性的人,他的电影也很率性,很多人为此喜欢他及他的电影。《一步之遥》刚开场,我很疑惑地暗自问道:姜文难道是要拍一部模仿《教父》的影片吗?影片的第一场戏,几乎完全是对《教父》第一部开场的照搬和模仿,姜文的造型和扮相也有几分酷似马龙白兰度,只不过台词内容不一样,但求帮助的实质一样;《教父》中白兰度抱着一只猫,而姜文抱着一只兔子。但电影后面展开的情节与第一场的戏有点脱节,这场戏似乎可以不要,显得多余和累赘。但我立即意识到,这就是姜文的率性,他才不管这些,只要他自己喜欢就行。在姜文以前的电影中,他曾模仿过《美国往事》,也曾模仿过海明威。这部电影看到结尾,明显不合逻辑的戏拍的有声有色,他就这么率性,你爱看不看。

  电影内容是民国时上海发生的一件真事,姜文做了改编。男主人公叫马走日(象棋术语),舒淇饰演的完颜英在电影中很早就死了,人们怀疑是马走日杀了完颜英。女主人公武六爱上了马走日,一心要救他,最终没救成,马走日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子弹打中。电影《一步之遥》用了很多技术手段,3D、动画、默片、好莱坞歌舞、对口相声等,搭不搭,不管它,姜文拍得很嗨。所谓率性就是照着自己心里的想法,由着自己的喜欢,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不掩饰,不伪装。电影里的台词也说:最讨厌撒谎。

  全片内容不多说了,我的三言两语评价,主要针对马走日和武六。两人相爱了,洪荒饰演武六的母亲,母女俩讨论了很多男人与女人、婚姻与爱情的关系;武六一往情深地要救马走日,全社会都与她作对;马走日劝武六不要那么死心眼,为他这么个杀人犯,不值,武六不听;马走日对这场爱情虽然向往但没有信心,最后他告诉观众,他不在了,希望大家继续帮助武六,照顾好武六。在电影中有此必要吗?马走日与武六的关系,与电影前半部马走日与完颜英的关系完全不同。如果说前面是玩世不恭,后面确实是认真的。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马走日和武六的爱情,是说姜文自己。而武六的饰演者也的`确就是姜文现实中的妻子周韵。

  《一步之遥》仿佛在电影的故事中插入了一个私人的隐喻,把姜文夫妇自己的爱情放到了电影中,这也许是人们觉得看不懂的原因。因为,它既是一部给大众的电影,也是一部姜文给自己或者给他妻子拍的私人电影、个人电影。两个故事的语言系统不能完全对接,有时就需要用隐晦来抹平接缝。把它当成两个故事,也许就不那么费解了。

  那么,影片所表现的姜文夫妇自己的爱情故事想说明什么?我认为,马走日与武六的爱情戏仿佛是一个预言,是姜文率性的大实话:他们美好的爱情中,存在着矛盾,而且可能正在艰难地调整。对照周韵以前在媒体采访时同样率性的某些表述,结合这部电影的夫妻对手戏,影片似乎隐含了一个双方坦然的判断:如果未来两人发生婚变,可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对不对,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去判断。我的这个感觉是否能解释为何这部电影叫做《一步之遥》?当然,这可能只是姜文夫妇的理智判断,未必会成为现实,毕竟,夫妻爱情对手戏还是真挚的,就好比有人为防离婚订了婚前协议,未必就一定会离婚。但真要走到哪一步,也会很坦然,也会时刻怀念曾经的拥有。当然,这也可能是只是我的乌鸦嘴。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 篇2

  近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导戴锦华教授说《一步之遥》领先国产电影片水平十年。同感,进口美国大片的震憾场面炫酷特效和国内那些浅薄的文艺作品就快把我们的国人白痴化了,很多人己不会思考了。

  我把我的观后感重新整理了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读懂这部优秀作品。这是一部很有深度很有内涵很牛的作品。虽说上映时被删了很多情节,但总体感觉并未对影片造成太大影响,叙事基本流畅,主题思想表达的也比较充分。

  影片通过对做人有底线的马走日(去求武大帅救自己,却为了救向飞田放弃了机会,说明其善良;本可以让武六帮忙,却碍于面子终未张口,说明其有自尊;躲避了两年却为了制止别人侮辱完颜英挺身而出说明其有情义等等)和做人无底线的向飞田(为达目的可以毫无廉耻,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升官甚至可以滥杀无辜,不但不知恩图报反倒恩将仇报,而且觉得天经地义的真小人)这两个人不同命运的刻画,突显了在人性堕落丛林法则盛行(武大帅夫妇各自的择偶逻辑为典型代表)的真小人的社会当中,一个有底线的人想独善其身也许都不可能,而一个无底线的人往往却可以飞蝗腾达的残酷现实。整部作品表达了姜文对人性对人生对社会的诸多思考,如马走日操办的`花国选举和王天王恶搞完颜英之死却大受追捧等剧情就道出了大众的趣味通常是很低俗的,心态是容易扭曲的,所以是很容易被忽悠的等;许多对白与台词也很耐人寻味,如开头和结尾马走日说的大清往事,就暗讽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不过就是毫无内在的暴发户而矣等。影片结尾还留了个玄念,让观众帮忙打听武六的情况,实际是把选择权交给观众,武六这样的人如果活着说明社会还有希望,武六如果也死了说明这个社会彻底没希望了,告诫观众我们距离真小人社会只有一步之遥。

  总之姜文是想通过这部作品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认知传达给观众,但在功利的浮躁的社会当中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听他诉说呢!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 篇3

  这次看《一步之遥》的感觉有些奇怪,没看之前网上恶评声一片,担心是烂片,去看时心里惴惴的。看完在影院里觉得还不错,等到回到家里再细细一想,似乎影片又有很多问题,有些地方似乎差了一点,但就是这一点,就是一步之遥了。

  《一步之遥》最大的问题是剧本和后期剪辑。开头文章的那段冗长的讲述没有任何意义,和剧情发展虽然有关联,但文章拿腔作调,有故弄玄虚之感,这时已经让人有疲倦之感。然后又是一大段冗长无聊单片方所谓华丽震撼的外国歌舞,像春晚,唯一不同的是大腿多。影片主创本想用这段歌舞先声夺人,殊不知观众早就对这样的舞蹈不感冒了,马走日和项飞田的主持像是在说相声,此时观众的忍耐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可以说,电影开头的半个小时是巨大的败笔,后期剪辑出了问题,不但没有尽快抓住观众眼球,反而在观影现场就流失了一部分观众。

  接下来的故事有些渐入佳境,尤其是在马走日开车致完颜英死亡之后。其实影片最好看最有张力最应该占篇幅的是武六武七和项飞田决定让马走日演杀人过程电影这一段,这一段故事应该支撑起全片内容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这段故事才是影片真正的核心。而开头的花城总统评选及歌舞完全可以不要。可惜的是,编剧没有这么去架构影片,而是醉心于台词的俏皮和出彩。马走日大量的旁白也消弱了影片的张力和紧张节奏,加上某些片段刻意的搞笑,可以看出导演在影片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试图找到平衡,可惜没能做到。影片最后,武六救马走日两人开车那段实在勉强,尤其是武大帅老婆拿机枪扫射女儿于情于理都很狗血。马走日最后的陈述有些长了,虽然作为结尾也可以,但以姜文的才气来看终归落了下乘。当时看到武大帅娶外国小老婆然后跳舞那场,武六浓妆艳抹,我以为她是把马走日从监狱救出,梳洗打扮,然后当场宣布嫁给马走日。然后武六和马走日跳舞,武大帅老婆敬上毒酒,或者是安排刺客刺杀,武六也可以自杀,在悠扬的武曲中,两个人边跳边离开人世,这样的画面想想都很激动,这样的结尾有多种可能性。可惜,编剧不是我。

  说说表演。姜文的表演不如让子弹飞,但说的过去。葛优和王志文的角色应该互换,有些对手戏就会很好看。葛优和舒淇出演,还是姜文想用他俩的知名度确保票房。问题是,葛优还是一贯的诙谐表演,尽管吸引观众,但项飞田的阴险有城府展示的不够。而王志文有些大材小用了,他要是演项飞田一定有惊喜。舒淇不谈了,她不会演戏。周韵的.演戏风格我比较喜欢,尽管她演的角色多有雷同,在这部戏中表现尚可。那英也可以,洪晃有惊喜。文章后面演的不错,开头不好,当然这不完全是演员的问题,跟剧本有很大关系。

  说说什么是好电影,这个问题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定论。但如果一部电影播完,大家互相问:你看懂了吗?那这部电影不一定就是不好,但一定是在哪里出了问题。好电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整体故事是应该让人看懂的,不能脱离故事情节,随心所欲加上太多隐喻和伏笔,这对观众来说显然不公平。电影主创讲不好一个故事,不是不屑于讲,而是能力的问题。我们通常认为传统的线性故事顺序最好写,其实不然。拍电影和在街头给人讲故事说评书一样,要想吸引人,故事要好,要有条理,要一波三折,要符合观众听众的情感脉络和思维习惯,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挺难。拍电影不是拍给自己的,观众既然花钱买票了,你就应该拍出一部能让观众看得进去还过瘾的作品来,这是合同,也是责任,更是担当。拍出一部电影卖给观众,观众感觉商品不好,还不能退货,发几句牢骚,商家还说你不懂商品,这就太不厚道了。

  说说姜文。姜文有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再有才华的导演又不能保证每部戏都是精品,所以《一步之遥》的不尽如人意也不必太在意。但姜文应该总结和反思;观众到底愿意看什么样的电影?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一定就低吗?活着霸王别姬红高粱光荣的愤怒让子弹飞都是好电影,那些电影的观众里一定有不少都看不懂一步之遥,这不矛盾。前几天看了印度的《一次别离》,又想起了日本的《入殓师》,没有大场面,没有华丽的道具和背景,没有搭建多大的场景,没有动用几万名群众演员,没有多少件衣服古董,就几个演员,几处生活场景,一个平淡的故事,就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观众的心。感觉现在的姜文心气太高,高到云霄就不接了地气,老是想俯视众生,想教化。这是文化人到一定程度的通病,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都犯过这个毛病。弯下腰来,多接地气,多到人民群众中去。这话虽然有些官方,但道理没错。姜文一直说要和弟弟姜武合演部电影,但没有合适的剧本。其实,姜文就和姜武就演两个兄弟,一个在社会秩序和机器中过于正常,一个老想游离于秩序外稍显弱智,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性格冲突,细究起来是很有意思的。送给姜文导演几句话:沉下心来,问候身边的生活,拥抱平凡,思考伟大,因为平凡和伟大只有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我打6分,满分是0分,及格。有些可惜,但仅此而已。和国外电影业的差距看似只有一步,但还是很遥远。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 篇4

  如果说《让子弹飞》是姜文黑色幽默代表作的话。那么《一步之遥》可以说是他在继承前者之后会最接地气的续集了。《一步之遥》的叙事不像《让子弹飞》那样故事丰富饱、满富紧扣心弦。使观众没有过多喘歇的机会。而《一步之遥》故事情节更加趋向于大氛围的渲染、细节的完善和多元文化叠加的体现。殊不知集诸多奢华、光纤亮丽的外表下,竟然外表下包裹着一颗脆弱的男人心。

  如果说这是一部当下最接地气的一种文化叠加现象体现的电影是最为妥当不过了。在继承前者《让子弹飞》的姜氏黑色冷幽默的快节奏的基础之上,对于故事的情节发展相对放缓,而取而代之的则是多元文化艺术和极具行帮艺术味蕾的夜上海的展现。上海是一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市井文化最好的结合体。故事的走向在尊重现实的案例基础之上进行了艺术加工,整体围绕着两个主线。主线之一,感情线,马走日的感情线。另外一条就是武氏家族。

  开始以一个无厘头的想法开始,最终以一个无厘头的形式结束,谁都没太看懂开头,同样谁也都没猜透结尾。整个气氛给人喘不过气的感觉却又天马行空、漫步云端。把市井嘴脸套上古典的外衣再放在光纤富饶丰富文化的氛围下,不免让人感觉有些滑稽。同样在电影中出现太多的西方的产物,有的是文化、艺术、风俗、绅士风度等。有的则是数字思维背后的刻板与虚伪。

  马走日开着老式的中古车带着完颜英飞向了月亮,是不是有些眼熟。虽是天马行空但也似曾相识。对,《ET》中的经典镜头,只不过ET变成了完颜英,艾略特变成了马走日。是的,某种程度上马走日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卓别林式的黑白影像技术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貌似只是欠缺的肢体语言好像没有那么丰富吧。意大利人绝对不想到他们的《祝酒歌》会出现在一个军阀的口中,而且唱的丝毫不比他们逊色。而对于王天王的角色寻找想必姜文定时下了一番苦心,还记得王志文的三撇胡子吗?对,也许是达达主义最好的代表,只不过这回胡子是出现在王天王的脸上而不是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罢了。而对于项飞田来说,从头到脚无不在像我们传达法兰西色彩。无论是那雇佣兵式的帽子、还是那纯粹的法式衬衫。让人不解的是马走日居然留了一个“日本鬼子式”的胡子。又或者是满教堂的燕尾和传统贵妇的戎装,都会让人产生空间错乱的感觉,可能这仅仅是让人感觉整部电影更加富有剧情的流动性和整体的起伏吧。以至于后来在平远母女枪战就是纯粹的为了迎合贺岁片,给观众带来的一些无厘头的笑点。

  整部电影从令人眼花缭乱的重彩慢慢过渡到了黑白,再过渡到了一望无垠的绿色,也许这就像马走日的多磨的命运一样,始于绚烂多彩的霓虹,发难于霓虹中失控的自我,失足于黑白的朋友,最后消失于一望无垠的绿色的向往。这是他的一生,注定悲哀的一生,注定哗众取宠的一生。在颜如玉面前,他也许是一个流氓,在武六面前,他变身为一个正统的绅士。他不爱两个女人吗?也许不是,也许从他发难的那一刻起,他也许已经知道他自己的命已经不在攥在自己的手中,而是攥在其他人、其他两个女人的手中。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如果他娶了颜如玉也许就不是这个结局,也许早就可以结束了。往往是一步之遥却改写了一个人的一生坐标走向。使他离初衷越来越远。直到最后,好似一叶孤舟,最后飘向何方已经无所谓。而唯一放不下的可能就是那份唾手可得而又不敢直面面对的感情吧。这也许就是马走日的悲哀吧。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 篇5

  "我是看的零点场《一步之遥》,等到现在才来写这个观后感。

  先说个题外话,在看零点场之前,各方面看过首映的地产商,媒体人,以及诸多所谓业内评论基本一致负面,曾让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该去看的影片。我得到的结论是,真的是他们没看懂,这不是贬义,是比较中立地理解他们真的没看懂。

  我在上海待了大半年了,赶巧,也是为了写一部民国上海的戏,导演要求十分细致,希望我们能从各个细节处着手,以还原那个年代的旧上海。感激姜文,将我心目中那个十里洋场做的如此张力十足。

  就题材来看,《一步之遥》取材于阎瑞生杀害花国总统王莲英一案,为了写剧本,我也查阅过很多阎瑞生案件的资料,这个案件发生之后马上被翻拍成电影,改成评书,京戏,滑稽戏,小说连载等等各种文艺形式,由此在当时此案之轰动决不亚于影片情节的描述。然而,过了近半年后的中国,对此案有些印象或者去查看了解过的人实在屈指可数。所以,从选题上来说,这个选题太过偏门了。以往我们的影视作品里面也出现过这个案子,不过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看电影的时候坐在我后面的三个东北哥们看了一半便起身离开,因为他们实在看不懂,说真的,这个就是江浙沪一带的也不一定看得明白里面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隐喻,就如我们这边看好莱坞拍的北欧神话剧一般无法融入剧情。有的人会说不知道这个故事不要紧啊,导演不就是要做这个工作吗?姜文其实已经尽力做了,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看《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我是分成三次看完的,因为对里面涉及的所有左翼作家实在不熟,所以他们的一笔带过,留给我的就是一脸迷茫。相比之下,《一步之遥》的人物关系和设定已经接近动画片般清晰明确了。

  影片类型来看,这不是历史剧,不是我们平时看的剧情片,是带有各种隐喻的荒诞剧,天马行空的`想象,纸醉金迷的洋场,一群new money的old story 。如果没看过这类型的电影,可以去看下法国电影《黑店狂想曲》。

  从故事来说,有起,有落,有表相,有暗线,有陡转,有结尾,十分完整,作为故事完整性和戏剧性,姜文做的很棒。前面大段现在被吐槽的选美的戏,说真的,就是担心观众看不懂而做的一个铺垫,让我们忘却现在电视上电影里那个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民国老上海的。他要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活力和诱惑力的民国魔都。而在此过程中将人物关系和人物背景做了十分生动的描绘。

  觉得这部戏没有推进,是mv的观众 可以再回忆一下,里面的人物关系经过了几次洗牌重构。

  从表现方式来看,这部影片十分精致,前半个小时,不断有新的方式来铺垫背景和人物,分分钟出彩,先是向经典致敬,再是展示魔都魅力,又或是将史料和实拍结合的方式实在精彩,而且在前半个小时里面,泡泡里面吹号等细节充满了导演个人的想象力。艺术家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永远无法将他的想象捆在地表上。虽然是借鉴了盖茨比,但是这绝对是中国第一部能将民国老爷车飙到嗨的电影。但是现在的观众早已接受民国的车就是拖拉机的速度了。为了不剧透,就不细节展开来说,但是好好看看他的所有谈话,吃饭的戏码,几乎没有重复形式的。

  至于台词,话剧感很重,但是很经典,这个源于编剧本身就是著名的话剧艺术家廖一梅老师。赛先生,new money 等等词语确实让看惯了白话民国戏的观众一时间难以接受。

  当然了,你可以说电影就是拍给观众看的,看不明白就是导演失败。愚以为,姜文并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搞艺术。

  如果真的希望国产电影可以走的更远,就应该多给些空间,不能一边喊着要分级,要做类型片,但是人家努力去做了,你又觉得他这个类型不适合大陆,或者在网络上破口大骂他这个不是电影,他堕落了。连爸爸去哪儿你都乐呵呵买票去看了,为什么会觉得这个片子不是电影?这真的挺过分的,特别是对一个认认真真在做电影的前辈。这个圈子里坑蒙拐骗一抓一大把,但是请尊重认真严谨地电影人,他们是这个行业真正的希望。我热爱电影,我认为《一步之遥》是个牛逼的好电影。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 篇6

  看到闹哄哄的广告,在这个小城的不多的墙外广告屏上,不断刷着的都是《一步之遥》。于是起念去看,得到一群响应。进场前,被某人打了预防针,据说是个看不懂的电影。

  散场时,想着一口京片的舒淇,找着那个演员表中唱美声的大帅,愣是没明白那一步之遥到底在哪。却感觉到姜文贺岁片的节奏,整一个作和贫,有着姜氏的狂劲。

  影片的节奏让人有些坐过山车的感觉。前半场感觉在美国歌舞片和中国相声的杂揉里颠簸起伏,被那些个大镜头眩晕了眼,被姜文和葛优调侃众生地带着傻乐,感觉闹哄哄的心落不下来。突然一下,舒淇就死了。用马走日的话就是她怎么就死了呢。舒淇死了,片子节奏也缓了下来。看着,还是荒诞得不真实的感觉。据说,这片子的源起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片《阎瑞生》,取的是阎瑞生和王莲英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是姜文对生活或者生命的感受。只是,从中我感受到的是轻佻浮躁,没有体会到姜文述说的力量。

  影片中有许多向经典致敬的桥段。我更多看到感受到的是姜文对自己的观照。马走日和完颜英奔月场景里那一大片原野和植物让我想起了红高粱,只是那可爱的兔儿和月亮让我想起的不是某经典默片而是几米。落魄后去找武六求助的马走日,那一袭长衫的样子,脑中划过的是《芙蓉镇》。

  其实,挺喜欢姜文那份从骨子里出来的骄傲。看他的东西,总觉得他睥睨众生眯眼痞笑地看着你,他只管说他的,你怎么样接受或是否接受与他无关。看他镜头里虚化了的人众和楼宇,只剩他君临天下般张狂地立在那儿。看他就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本山大叔的《卖拐》搬给了大帅;看他戏谑地借着王天王的嘴蹭了蹭那风靡的海派脱口秀……嬉笑间尽显他的'作与贫,却作得肆意,贫得张狂。

  喜欢周韵,喜欢她那种恬静的味道。能让姜文那样的男人停下来和她一起岁月静好,那倾世容貌之外的慧智可能更是阅尽春色的他驻足的因缘吧!作为主角之一的她,却频频出现在幕后工作人员的字幕里,这是她给予他的窝心支持!影片最后,她站在他身后,伸手,一步之遥,却牵不住他的手,抓不住她的欢喜爱恋。不过,看这镜头时没有体会到一步之遥生死绝恋的感觉,可能,周韵和姜文没有那样的距离,看着有些喜感。

  不论你明白和接受与否,姜文就这样带着他的《一步之遥》,用他的张狂,在距离2015一步之遥的岁末,让你揣着想要明白的心走进影院,却依然是糊涂地走了出来。不论影片水准是否是差之千里,但是,他让你看到了不一样的姜文。这,也是2014年姜文为自己的功绩。我们姑且看着便罢!

【《一步之遥》观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一步之遥观后感08-23

文明一步之遥作文02-03

文明一步之遥的作文01-30

一步之遥的文明作文12-02

文明一步之遥的作文12-03

文明一步之遥作文12-04

电影《一步之遥》观后感02-02

作文一步之遥初二12-06

文明只在一步之遥作文12-24

哲理故事:一步之遥的成功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