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梦想观后感500字

时间:2021-03-01 11:55: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天籁梦想观后感500字(精选8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籁梦想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天籁梦想观后感500字(精选8篇)

  天籁梦想观后感1

  看完电影,有一点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很真实!

  不是说对西藏风光的描写真实,也不是对原型故事还原的真实。

  这种真实,源于导演对人物性格和行为刻画的入木三分。

  比如,当四人迷路时,图丹查看地图,知道离拉萨还有很远很远时,他退缩了。反而是最小的格桑,每当人们问他去哪里时,他就用胳膊肘比划拉萨到深圳的距离,仿佛在说,你看,就这么远呗!

  因为格桑看不到,所以只管一直往前走就好!他和另外两个盲童都相信,只要一直走下去,天自然会亮!

  再有,当图丹(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带领三个盲童过桥时,其他人因为看不见湍流的河水,以及桥上悬挂的动物尸体,反而不紧不慢的摸索着前行。图丹能看见,却又模糊不清,更增添了内心的恐惧,他几次吓的哆嗦。

  这就是一种对人性最深刻的本能刻画。所谓“无知者无惧”,大抵如此。

  这就是人性!小孩子也不例外,何况大人了?多少人眼睛雪亮,却只看到了机遇里的艰难险阻和不可能!反而是那些不管不顾,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的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机遇,追逐梦想!

  天籁梦想观后感2

  整部电影围绕著四个盲童,为了一圆上电视台唱歌的梦想而展开,叙述着中间所经历的各种波折过程!如果光以内容而言,西藏的秀丽风景、真实的孩童写照以及西藏动人的歌谣,其实还很是值得一看。但不知道为什么中间出现了一段不太搭的哈雷骑士桥段,且根据一些摩托车自媒体的宣传,还以为该片是以骑士精神为主导的片子!如果各位想想这个桥段换成了一帮出游的大奔驰G,或者骑摩托车返家的农民工,甚至一帮开着超跑的富二代!差别在哪?

  当时因为看到摩托媒体的宣传,进到戏院打算看看这部以摩托车为主角的电影,然而看了近一半,骑士的镜头其实不超过10分钟吧。但宣传上却各种灌输骑士精神如何伟大、护送儿童、甚至护送骨灰等,但说真的这个片段穿插得也有点过于生硬!且也没有那些所谓的摩托车骑士如此伟大、甚至号称第一部以摩托车为主题的电影,我只觉得更多是绑架情怀,绑架了一帮不明就里,盲目跟风的车友会、俱乐部等。这样的宣传手法真的是极其失败的案例。

  如果不绑架、不利用摩托车骑士的这些情怀,该片还是有看点的。只是在广大的摩托车圈中,只进行了零星的宣传,打著摩托二字来误导电影本身所要传递的内容,只能说这样的手法是不智的,不以核心的盲童以及人文关怀为主,非要大肆宣传摩托!这绝对算得上是失败之作。

  对于电影我觉得可以给出三星半的成绩,但对于大肆宣传摩托的种种行销方式,我觉得是过于宣宾夺主的失败范例。

  天籁梦想观后感3

  这部电影上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毫无声息,对于文艺片,票房也不太友好,但还是要强烈推荐一下,不为别的,只因这是一部非常真诚的作品。

  这是一部描述藏区盲童梦想的电影,其实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就有不少描述藏区题材的作品,比如《金珠玛米》、《冈仁波齐》、《七十七天》等等,其中后两部电影在如今这个市场环境下所获得的票房,可以说是创造了不大不小的商业奇迹。而《天籁梦想》的风格,虽不像《冈仁波齐》讲述了庄重的朝圣,但更像是《七十七天》那样,一人一车横穿羌塘无人区,但本片的特殊性在于,电影的主角,是一群盲人藏区孩子。

  《天籁梦想》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一群盲童为了给同伴治疗眼睛,为了实现唱歌的梦想,偷偷从盲人学校跑出来,飞到深圳参加电视综艺节目,经过很多意想不到的坎坷,最后圆梦,用歌声感动了大家的故事,其中的小伙伴也接受手术治疗,重见了光明。

  这样的故事,算是励志电影吗?算,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影的故事涉及到平民上综艺、梦想实现的元素,说是俗套也不为过,但特殊的地方,本片的主角们可都是一群盲人啊,就连饰演几位盲童的演员,也是真正的盲人。

  盲人题材、藏区地域,决定了这部电影小众,也决定了真诚。

  电影让人想起了当年娄烨的《推拿》,《推拿》的躁动与《天籁梦想》的平和,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类型,而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在于,作为讲述盲人的电影,电影并没有夹杂任何多余情绪在里面,没有提倡关注弱势群体,没有突出社会底层博得同情,更没有廉价的反衬社会不公。电影只是在讲述一群特殊群体的故事,而且都是从盲人的角度来深入盲人的世界,是一部“可以听见的电影”。

  《推拿》用模糊失焦、闪烁的背景光来描述盲人的世界,而《天籁梦想》则是以第三人称温暖的镜头,镜子影像甚至漆黑一片的主视角还原盲人的生活。刻意放大的背景声是该片的特殊之处,哈雷摩托的发动机的声音,风铃摆动、脚步声,汽车发动等等,当然还有穿插电影的主题烘托——那美妙的歌手,让观众更多的从听觉上去感受盲人的世界。

  《天籁梦想》的故事非常简单,但正因为电影的风格化很重,且表达方面意象化很重,还是精神层面的属性。整部电影温和平淡,长镜头居多,缓慢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这是一部平静的不能再平静的电影,就像一面湖水,时不时的激起波澜拨动观众的心弦。在电影中角色与社会的不断冲撞中,来自天籁的盲童与哈雷摩托车手的相遇,容纳于其中的就是典型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冲突,观众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巨变下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从而激发思考和获得启示。

  没有任何说教的意味,就是真实的记录,故事发生在藏区,也没有高举高打的传播佛学,电影外在甚至没有任何佛教的影子。电影的剧情发展和情节走向是深入人内心的,用镜头语言去甄别角色的状态,感受内心的波动。因此欣赏这部电影要拥有一颗极为平静的内心,简言之,《天籁梦想》是一部拥有极高精神属性的作品,其内核正是佛教所追求的那种平静修为。

  回到开篇,《天籁梦想》是一部纯粹的艺术片,绝对不适合休闲娱乐,在这个商业化的电影世界里,算的是非主流,但电影拍出来就有相应的受众,相信这部特殊的盲人题材作品会让一些观众照见心灵。

  天籁梦想观后感4

  盲人习惯戴墨镜。

  普通人在生活中偶遇盲人,看到最多的是盲杖,很少看到眼睛。

  墨镜就像一条无形的河,盲人在河的那边,我们在河的这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跟盲人之间没有窗户,同情心肯定是有的,但心灵彼此不灵。

  《天籁梦想》的导演张唯,把镜头对准盲人的眼睛,不戴墨镜的盲人的眼睛,跟着他们拜佛、上课、组团、出发、一路跋涉、坐飞机、去海边、做节目、上电视。

  他用镜头替我们的眼睛,去跟每一位盲人交换心灵。

  他希望观众懂,不交流的同情是歧视,不舒服,没结果。

  当栏目导演安排盲童卓玛脱掉藏袍,穿上露肩装,化上明星妆,走上舞台,而卓玛一声不吭就放弃的时候。

  我能感受卓玛的愤怒和失望,一个为收视率而消费别人梦想的节目,甚至都不能坚持选手的本色了。

  当一直戴着墨镜的尼达校长,最终在真心的'掌声中,摘掉墨镜,面对观众,双手合十,鞠躬致谢。

  那一刻,我知道他的心灵在说:文明也是光明。

  天籁梦想观后感5

  市场上就需要这样义无反顾的电影。《天籁梦想》说的是四个藏族盲人少年(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到南方城市参加选秀比赛的故事,从西藏到深圳,这一路他们走得着实艰险。他们在完全没有成年人的帮助下走完这一路,而且是瞒着家里人去深圳参加选秀比赛。作为四个人生地不熟的少年,他们参赛的历程可以想象有多么艰难。

  《天籁梦想》这部电影主题很明确,就是展现藏区少年对音乐的执着追求,还有就是藏族的音乐和歌声有多么美妙。天籁和梦想结合在一起,就是片名《天籁梦想》。

  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在市场中显得弥足珍贵,现在卖座大片都不是很接近于现实的电影,都比较理想化和梦幻化,属于让观众看了开心就好的电影,但也是看过就忘。但《天籁梦想》真不是那种看了就忘的电影,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了西藏不一样的地方,还有藏族音乐的迷人之处。这是一个很曲折的故事,与现实贴近,聚焦的是四个盲人少年,准确地说,其中一个少年还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但也随时会失明,他们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踏上奔赴深圳之路,这一路太过曲折了。

  没有大明星和特效大场面的电影的确很难吸引观众,但电影市场里面还是需要像《天籁梦想》这样的作品,现实主义题材是电影的基石,如果一个市场中只有娱乐大片不断上映,观众也会腻烦,电影也只能是越拍越无聊。《天籁梦想》是一部有营养的电影,也是一部饱含真情的电影。拍摄和发行这部电影,显然不是为了急功近利,电影带给观众真正的感动,让观众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这样的电影会有更深远的意义,显然《天籁梦想》具有这样的意义。

  电影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仅有纯娱乐的电影供观众欣赏,有些电影是需要静下心来观看的,《天籁梦想》就是。看《天籁梦想》就能明白,人为了梦想可以做出多大的努力。即便是失明的少年,因为音乐,他们也能迈出坚定的脚步,这种精神其实可以学习,这也是这部电影所具备的现实意义。

  即便是我们无法像片中四位少年那样长途跋涉去实现梦想,但看到这样的少年人,或许我们也可以施以援手。这部电影中充满了温情,虽然西藏到深圳路途遥远,但他们一路上也遇到了很多热情且善良的人们,帮助他们一路走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我们应该向往美好,以及做到力所能及的善良。把善意传递下去,会让自己也感到温暖。在贺岁档这样激烈竞争的档期,应该给《天籁梦想》这样的电影多一些关注。

  天籁梦想观后感6

  藏区题材电影,一直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里最神奇和热门的一脉,仅去年就有张扬《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杨蕊《金珠玛米》,赵汉唐《七十七天》等片子面世。最近有幸提前观影的《天籁梦想》有些不同,它是一部简单真诚的电影,小成本,以情动人,听说1月9日终于要上映了,期待会有一些同样真诚的反馈。

  《天籁梦想》故事不复杂,片子也不长,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群盲童为了给同伴治疗眼睛,为了实现唱歌的梦想,偷偷从盲人学校跑出来,飞到深圳参加电视综艺节目,经过很多意想不到的坎坷,最后圆梦,用歌声感动了大家的故事,其中的小伙伴也接受手术治疗,重见了光明。

  片子前半部分孩子们离开位于藏南地区江孜的家乡前往拉萨,一路走走停停,跨越高山大河、村庄牧场,就像一部简洁的公路电影,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四个人只有其中一个人有一只眼睛勉强看得见,导致行动缓慢,他们也没有多少盘缠;另一个难题是,他们内部意见不统一,常常吵架,冒出要调头放弃的念头。

  好在孩子们内心干净,天性纯粹,最终还是决定要去远方,去唱歌给很多人听。千辛万苦到达深圳,他们又经历了一次内心震荡,演出过程中大家出现了一些争执,节目搞砸了,这时又是好心人帮了一把,让他们可以再一次重登舞台,放下一切去唱出真情实感。

  这些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一路走高,在商业浪潮的席卷下,公益电影反而稀缺,《天籁之梦》这样的片子不是出现在CCTV6,而是在影院上映,可能也是一种机缘。在大银幕上感受藏南之美,盲童们内心之美,以及音乐之美,作为有机会提前看片的人,还是觉得是很享受的事情。

  这样的电影不好拍,第一是找投资难,愿意投资的人不多,第二是创作难,很难拍出孩子们自然真挚的内心世界,第三难是发行难,在院线里分一杯羹有些难,尤其像《天籁梦想》还是讲盲童,也就是说,拍好这样的电影,可能真的要有一颗纯真的心,需要一些打动别人的东西。这方面,享誉世界的伊朗电影是我们的榜样,《天堂的颜色》《小鞋子》《苹果》《醉马时刻》等等,这些都是感动了无数人的经典。

  《天籁梦想》有其纯净的地方,片中盲童主观视角的大胆运用,朦胧,晃荡,却美好;盲童准备去外面,在有声地图上丈量拉萨到深圳的距离,他发现“只有一个手肘那么长”,天真得让人捧腹。

  此外,让我难忘的是孩子们没有盘缠,就摘了故乡的一大袋鸭梨背在身上,既是食物,也是回馈给恩人们的礼物,一路走,一路贴身相伴,一只只静静的黄橙橙的鸭梨,就像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面孔。

  为了强调真实、亲切的基调,片子选用了非职业演员,片子的主角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盲童,他们在里面就像演自己,不用刻意模仿和发挥已经动人,唱歌、表演,不带一丝杂质,确实难能可贵。片中选用的西藏音乐是童声演唱的《洁白的仙鹤》,清澈,悦耳,丰盈,仿佛来自天籁深处,和片子的名称、和孩子们的内心很接近。

  通过电影也透露了一个现实信息,由于高海拔、日照强烈,比起其他地方,西藏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很高,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患病,看不清世界,为今后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如果电影上映后,能引起相关部门和爱心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可谓善莫大焉。

  如果对《天籁梦想》这个片子有兴趣,真的要去影院支持一下。

  天籁梦想观后感7

  这是一个富足的时代,也是一个贫瘠的时代,环顾四周,人们行色匆匆,疲惫麻木,体闲时光都用来看好莱坞套路大片,看一些没营养的电视节目,上王者农药,玩几把吃鸡游戏,说说娱乐圈的东家长西家短,一切都是那么的华丽却缺乏灵魂,看不到思想的沉淀,得不到内心的触动。只是有时候在夜深人静时,面对窗外的星空,偶尔会回想起在被困在高楼大厦之前,那些幼稚却无比真实的梦想,就比如眼前这部电影《天籁梦想》所讲述的故事一样,一群孩子为了梦想,启动了一场前途未知的旅行。

  可以说,在影坛大环境下,《天籁梦想》的出现是一个异类,也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它没有什么大明星大阵仗,没有IP、CP和小鲜肉,只有扎实有力的剧作,栩栩如生的表演,唯美又真实的画面,已经能够让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导演张唯与他的非明星创作班底以这样的精彩表现告诉大家,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从不缺席,哪怕在如此票房至上的时代,依然有一批电影人在努力创作,凭着诚意和良心,给大家拍摄出一部养眼又走心的电影。

  电影中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有一群盲童,图丹、索朗、格桑、卓玛,他们最小的8岁,最大的16岁,因为特殊的身份,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他们的生活原本就应该平淡无奇,只能在没有观众的高原上唱歌。可是,有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在某一天突然点亮了他们的渴望,为了让平凡的灵魂不再平凡,也为了让内心的快乐通过歌声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们踏上了追逐梦想的征程。

  走过了无人的狂野,走过质朴的村庄,走过湍急的河流,还有危险的索桥,这群孩子战胜了无数的危险与阻碍,把欢快的歌声送给蓝天和白云,把少年的梦想留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这个过程里,有数不清的迷人美景,诚朴的风俗,给观众带来惬意的视听感受,还有美妙的心灵洗礼。很少有一部电影能如此真挚和满饱的表现一群盲童,虽然孩子们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通过他们,我们能感受到阳光,阳下光是梦想最真实的颜色。

  这几年我们都会看电影和综艺,特别是一些选秀节目确实非常精彩而且激烈,但是很显然,在这个高度快餐化的娱乐环境里,我们会忽略梦想最本质的东西,而《天籁梦想》通过梦想、冒险、选秀等元素的结合,把孩子们最简单的梦想展现在银幕上,这份意义弥足珍贵。

  估计很多人在看完影片之后都会和笔者一样,内心涌起一种别样的冲动,想去为生命歌唱,为梦想奔走。生活在这个繁华而又忙碌的都市里,我们都渐渐的习惯了去追逐于身外之物,忘却了人生本身的初衷,而张唯导演执导的《天籁梦想》恰恰可以通过几位盲童的梦想之旅,让我们去重燃少年时的梦想。

  天籁梦想观后感8

  前段日子有部《冈仁波齐》票房很火爆,但囤儿并不认为那些看了该片的人对影片的核心价值体悟到了多少。中国人大都浮躁,信仰信得也很浮躁。很多人都嚷嚷着要去西藏洗涤心灵,可真正把心灵洗涤澄净的又有几人呢?别把美好的事物弄得假惺惺了。活在鸡汤世界里的人,无论你是白是黑,也无论你智商是高是低,统统属于傻白甜。囤儿推荐你们去看一部关注度不高的片子《天籁梦想》。这片可是打了所有傻白甜一记响亮的耳光。

  内地傻白甜太多,导致九成的影视作品都在跪舔她们。大到冯小刚的《芳华》,小到田羽生的《前任3》都舔出了十几亿的票房。傻白甜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切以我为轴心。傻白甜电影的主人公都是完美之人,不仅有迷倒众生的颜值,更有纯洁的美好心灵。在故事里,他们从来没有错,却受尽各种冤屈。银幕外的傻白甜们因此能够成功代入,把自己人生的不幸福全数归咎于外在环境的不公平。傻不傻?真的很傻。怂不怂?真的很怂。

  《天籁梦想》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滴。本片在国际上入围了欧洲、亚洲、美洲多达17个电影节的竞赛/展映单元,可见其价值观和主题完全是超脱内地商业市场,能够引发全球观众的共鸣。影片的主人公是四个藏族盲童。要知道在藏区,很多藏人认为,盲人是受到上天的惩罚才得此遭遇。盲人在西藏是被歧视的,甚至是被遗弃的。因此,这四个主人公的自身缺陷是相当大的。他们人生的困境,首先来源于自身。傻白甜因为自身没毛病,所以只需要等着死心眼的霸道总裁即可,而藏族盲童则不能,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障碍、浴火重生。

  于是,故事细腻地推展开来,四个盲童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小村出发,为了一个上电视表演的梦想开始冒险历程。这个动力,放在地球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是令人钦佩滴。在霸道总裁的帮助下丑小鸭变天鹅不是奇迹,《天籁梦想》里的盲童每克服一重困难,向梦想迈进的每一步,都是奇迹。前不久,题材类似的美国电影《奇迹男孩》火爆北美,甚至干翻了不少好莱坞大片。不得不说,从两部电影的票房表现,真能看出两地观众的差距呀~~

  尽管《天籁梦想》不讨好内地的市场,但它必须存在,它的缔造者导演张唯也必须继续致力于呈现边缘人群生存状态的艺术道路。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有这样的影视作品来推动。活在傻白甜的世界里是很危险的。我们需要《天籁梦想》来打醒大众,让他们认清自己“我是谁”,启示他们坦然接受“我从哪里来”,并激发他们思考“我要到哪里去”。

【天籁梦想观后感500字(精选8篇)】相关文章:

天籁之爱的歌词07-16

妈妈的“天籁之调'12-21

自然的天籁中学生作文08-08

介绍喜欢的音乐的作文《天籁》09-15

【精选】梦想作文五篇05-12

精选梦想作文六篇04-20

梦想天空作文(精选15篇)03-01

【精选】实现梦想作文五篇05-23

【精选】梦想作文合集10篇05-23

精选放飞梦想作文九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