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感悟作文

时间:2023-11-09 16:06:52 感悟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秋天的感悟作文精品(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感悟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秋天的感悟作文精品(4篇)

秋天的感悟作文 篇1

  当西风带着凉意驱赶盛夏的暑热,当蝉声由清亮变得涩重时,我们便走进了秋天。

  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秋天之后便是严冬,一切都将归于华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伤感的况味。在中国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从有到无,用一次彻底的陨落腾空季节,为下轮春风中的从无到有留出足够的生命空白。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让人赞叹。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把叶子燃烧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铺天盖地,让人陶醉得有些许震撼。在秋天,草木从早春的鲜嫩,经历了整个酷暑的蓬勃,一直历练到秋天的丰厚、鲜艳。这个时刻,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千古之前,落叶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的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里。关于离别、相思、生命仓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慨从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寻访宋玉故宅的时候还续上那声叹息:“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每到秋风又起,草木摇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宋玉的悲伤。

  秋风从触觉上给人以萧瑟的感受,落叶则在视觉上给人以萧瑟的感受,激起人们的悲凉情绪。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遂写了一首《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客居它乡,见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

  秋风里有哀伤,也有相思。李白的《子夜秋歌》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情思;秋风不息,寒冷不止,对边关亲人思念的深情愈加浓郁。读来让人怦然心动。此种思念,在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中表现得更为深切:“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是唐代诗人王驾的妻子。此诗写妻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关怀和想念,极为真切感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三国政治家、诗人曹操《观沧海》中的著名诗句。迎着萧瑟秋风,诗人眼中的大海,波涛汹涌,气象恢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壮美。

  将秋风落叶写得有声有色、极为凄怆动人的,莫过于杜甫的名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描绘秋景,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展现了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落叶漫天纷飞,万里长江波涛汹涌。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面对秋景,唐代诗人刘禹锡豪情满怀地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却并不悲观消沉。在诗中,诗人通过一只孤鹤直冲云霄,博击长空的壮举,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仅有满园的累累硕果,更有霜染的遍野黄叶。刘禹锡对秋霜有独特的喜爱之情,他在《秋词》其二中写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夜来风霜,对大多人来讲是不堪承受的,但在诗人看来,山明水净,有秋霜,又何妨?远远地看,那几棵不同的树上,深红浅黄的树叶夹杂在一起,跌宕起伏,参差铺展出一层层趣味,酿就一片次第老去的秋光。秋天多好,清风入怀,涤荡了喧嚣,他感到诗情离他更近了。从古至今,那么多人在清秋时节,不堪上楼,但是刘禹锡走上去,独爱清秋入骨,甚至觉得春色不敌秋风,这是因为他心中对清秋的寥落之美有一份真正的懂得。

  对秋霜情有独钟的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先看他写的《华清宫》:“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经秋霜浸染,千树万树枫叶变红,在秋风中翻着红浪。再加上夕阳映照,整个骊山在夕阳中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杜牧的另一首诗《山行》中,更是对霜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绘的是秋天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寒霜降临,百花凋零的秋天,有一种鲜花开得格外耀眼,那就是傲霜怒放的菊花。晋代诗人陶渊明特别喜爱菊,他在《和郭主簿》(其二)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肃杀的秋气在诗人心中引起的感觉不是哀伤,而是振奋。在黯然失色的林中,诗人远远望见耀人眼目的色斑,便欣喜地猜到那是蓬勃怒放的菊花;而在突兀的山岩上,诗人又看到了排列整齐的青松傲然挺立。诗人目睹肃杀秋景中的奇峰、芳菊与青松,感发兴起对坚贞不移的德操的赞颂。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菊花赞美有加:“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在陶诗中菊花与青松意象并峙,成为高尚情操的化身,反映了诗人毕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在白诗中菊花是傲霜凌雪的斗士,在“芭蕉”与“败荷”的衬托下,强者形象卓然而出,是诗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儒家思想人格最好的观照。

  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欣赏菊花的坚贞,他在给好友刘景文的赠诗中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的特定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雪的坚贞形象。后两句议景,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进取,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在秋天展示芳姿的还有桂花。桂花被誉为天上仙品:“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白居易《东城桂三首之三》)诗人极力称赞桂花是嫦娥在月宫中栽种的仙树。南宋诗人杨万里热情赞美桂花是天上的仙树:“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来的,因为它的香气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诗人用神话传说的典故,盛赞桂花之香浓是来自天上的品种。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对桂花赞赏有加,称其为“天上人间物”:“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木犀》)诗中写迎立在西风之中的桂花让其他的花都黯然失色,所有的秋光似乎都在为她忙碌。有一枝桂花淡然的伫立在书房的窗前,室内的佳人与窗外的桂花都香气袭人。月圆的时候恰好花开得正好,花开始败落时月亮也开始变亏。要知道这本是天上才有的花,何必在意她只在清秋时分开放呢?诗人借桂花自喻,表明自己超然脱俗的心志。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对桂花十分推崇,她的《鹧鸪天》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诗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词人对桂花评价之高。词中的桂花,也恰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秋天有着最浪漫、最温馨的节日。七夕、中秋、重阳,每一个节日,都是中国人心灵安顿的契机,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平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林杰《乞巧》),多少少女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无数少男少女在这个夜晚期望爱情如愿以偿!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秦观《鹊桥仙》)的美好赞颂,则显示出牛郎织女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对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诗人以一种忐忑的憧憬,从暮云沉沉的时候就在企盼,云彩渐渐消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来,终于,皎皎的月轮,仿佛洁白玉盘,在静谧的天空缓缓转动。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居然有一丝隐隐的疼痛,隐隐的不甘。这美丽的夜晚终将会过去,相比起颠簸的人生,这种美丽是何等短暂,多么希望人生像今夜一样“长好”啊!而在明年,再见明月的时候,我已不知身在何方。为什么人人都说中秋月好?就是因为它太难得,太美丽,太短暂,而为了这一刻皎洁圆满,人心又要经过多少不同形态的残缺?但诗人毕竟是乐观的,面对美好的圆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的美好祝愿,愿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真切感人。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对身处异地的游子来说,是十分自然真切的人生体验。“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值此重阳佳节、好友聚会登临之际,尽管诗人此时思绪万千,无法平静,但也只能用庄子和陶渊明的典故来宽慰朋友和自己:在这“难逢开口笑”的茫茫“尘世”,还是效仿先贤,顺应节俗,插着满头的菊花尽兴而归吧!

  走进秋天,在古诗词中徜徉,我们深切感受到秋天蕴含的审美情味,感悟到秋天在季节轮回中给予人们的人生体验。让我们的心灵在秋霜的素洁中得到净化,让我们的思绪在秋月的映照下归于平静。

秋天的感悟作文 篇2

  走过冬的积累,穿越春的辛劳,历经夏的呵护,终得秋的收获――题记。

  仰望深秋的天空,看着那淡蓝的底色衬托出几朵略带灰暗的云,一阵凉风吹过,我才意识到,秋天已经到来了。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感受自然了,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起身,踏上回家的汽车,去追寻那久违的原野气息,追寻那久违的浓浓的亲情。

  迎着秋风,夕阳的底处,渐渐冒出一个荒落萧索的小山村那就是我的家乡。近了,心情也显得更迫切了。

  下了车,远远的就听到那孩童幼稚的叫喊声,仿佛那叫声是在召唤我。脚步就更急切了。家乡的容貌渐渐展现在我的眼前几棵老树颓唐的立着,小桥下的小河干枯了,秋风中的大山也显得落寞。终于回到了着片哺育我的土地!

  快步向家走去,突然发现,深秋的家显得那么凄凉。远远看去,蜕色的大门紧关着,屋前,落光了叶子的老桃树上缠着几条死藤,泛黄的竹叶落了一地。推开门,正在忙家务的母亲见了我,先是一脸惊讶,随即变成一脸的喜悦。母亲拉住我的手,问长问短起来,那唠叨还是那样亲切。突然间发现,母亲憔悴了许多,双眼不满了血丝。我的心,不禁涌起一阵阵的酸楚。当暮色深垂,父亲带着工具一身疲惫的回来了。见了我,疲惫的脸上努力挤出几缕微笑。望着父亲,我的心不禁颤抖起来,父亲的头发花白了,被在日益劳累中渐渐被压弯了。

  吃了晚饭,钻进暖暖的被窝,我却睡不着,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匆匆忙忙,第二天又得赶往学校了,母亲帮我打点行装,父亲执意要用车送我去车站。在半路上,灰色的天空突然下起雨来,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也没带雨具,只能冒雨前行。到了车站,我分明见到只穿着单衣的父亲冷得双手紧握。家里太忙,没等雨停父亲就又钻进了雨雾中。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湿漉漉的脸上,我分不清是雨是泪……

  踏上飞驰的车,我又回到了那沉寂的.校园。此刻,天已放晴,天边露出西沉的夕阳,晚霞轻柔地将万物笼罩。秋风翻动起沉睡的落叶,我走在十月黄昏的校园,桂花飘香,沁人心扉。天地象是一片亘古的肃穆,身后是一串觉醒的脚印,整个世界,好象是在童话中突然变了模样。

  父亲那花白的头发、被压弯的腰和母亲那不满血丝的双眼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段熟悉而又遥远的情感再次将我淹没,它这般强烈地扣击着我的心。那沉静的大山、干枯的小河、萧索的山村和那纯朴的乡亲,让我有了要改变故乡的命运的决心。我要奋发!我不能再懒散,不能再消沉,我要拼搏,我要干出成绩,不在让父母奔波在风霜和忧患中,不再让乡村萧索、沉寂,我要改变着一切!

  走过童年的幼稚,穿越少年的清纯,历经青春的蜕变,终得秋的感悟――后记。

秋天的感悟作文 篇3

  深秋的天空好高哟,湛蓝湛蓝的像大海,朵朵白云点缀其中,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蓝色的大海中慢悠悠地飘着,真是秋高气爽啊!

  趁着双休日,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到郊外去欣赏迷人的秋天景色。我们乘着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行驶,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沐浴着凉爽的秋风,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郊外。

  下了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中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黄澄澄的稻田,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秋风吹来,泛起一波又一波的金色稻浪,绿水青山点缀其间,勾画出了一幅醉人的风景和丰收画卷。我们徜徉在稻田中感到神清气爽。

  再往前走是一片不大的玉米地,一个个玉米抬起自己那黄脑袋,绿中带黄的叶子随风摇动,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呢。看者这黄澄澄的玉米棒,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又香又甜的烤玉米而垂涎欲滴,真想掰几个回家烤着吃。

  “看啊,那不是南瓜吗?”我顺着妈妈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又绿又黄的叶子下露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南瓜,南瓜结得真多啊!有长有圆,有青有黄,那南瓜好像在冲着我们笑呢。没想到平时我们吃的香喷喷的炒南瓜是这样种出来的,来年,我也要在自己家的楼顶上种一棵南瓜苗,让它长出很多很多的大南瓜。

  忽然,一阵风送来了阵阵清香,我们循着香气“顺藤摸瓜”,原来这芳香来自村头的桂花树,我和爸爸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向那棵桂花树飞奔。好香啊!那金黄色的小桂花缀满了枝头,黄花和绿叶“平分秋色”,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清香,禁不住伸手要去采摘美丽的花枝。爸爸阻止了我,说:“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采摘它,它也会很疼的。”我点点头,缩回自己的双手,唉,这香气要是能装进口袋里,那多好。这样我就能把这清爽的香气装成一袋袋,送给街坊邻居,让他们也分享这大自然的恩赐。

  坐在桂花树下,我尽情地饱览这秋天美不胜收的景色,郊外的秋天实在太美了,我爱郊外的秋天!作文

秋天的感悟作文 篇4

  无聊地走出家门,漫无目的地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路上。

  不觉中,一股悲凉涌上心头。蒙蒙细雨中,即将凋零的花含着不舍的泪水,那细腻的粉红让人心生怜惜。叶子都泛起了微黄,很漂亮,可是,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秋风拂过,它们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再也听不到春雨淅沥时草地里热闹、醉人的音乐声,除了风和雨孤独的脚步声外,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

  秋,为什么你一来大地就有了悲凉?

  漫不经心地,向前走啊,走……

  忽然,不远处,一个童稚的声音打破了这寂静,也惊醒了我。“姐姐,姐姐,这些叶子好漂亮啊!软软的,绵绵的。”我循声去找,在那一片小树林里,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和她的小妹妹在玩耍呢。那个小女孩很高兴,又是蹦又是跳的,一会儿拣很漂亮的叶子,一会儿踩在那层层落叶上,围着小树转起圈来。因为落叶有点潮湿,她一不小心滑倒在软绵绵的地毯上,姐妹俩都笑了。她们已经顾不得那点湿意了,用叶子向对方扔去,黄的、红的叶子在空中飞舞起来。“你看,这些落叶很像枯叶蝶呢,好漂亮啊!”忽然那个姐姐说,脸上挂满了笑容。

  我不解。她们笑得那么灿烂,为什么?人们都知道,“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在她们身上全然不见。花残了,叶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失去了生机与活力,难道这不令人悲伤吗?我陷入了矛盾和深思。

  忽然想起一句话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啊,最重要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只看到了秋表面带来的伤,却没有意识到秋实质的美。

  顿时,我豁然开朗了。秋并没有剥夺我们什么,相反,它却赋予我们很多。若不是秋,怎么会有碧云天黄叶地的奇观?若不是秋,一成不变的环境会很单调!若不是秋,丰收的喜悦从何而来?若不是秋……

  抬头望天,天高云淡。

【秋天的感悟作文】相关文章:

秋天的感悟作文01-27

感悟秋天作文02-03

感悟秋天的作文12-08

感悟秋天作文12-20

秋天的感悟作文(经典)09-04

秋天的感悟作文12-21

【精选】秋天的感悟作文10-03

(经典)秋天的感悟作文10-19

对秋天的感悟作文11-20

关于感悟秋天的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