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

时间:2024-01-06 18:35:09 反思 我要投稿

(热门)反思的作文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反思的作文8篇

反思的作文 篇1

  前不久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一个“又”字既包含中国队的成就又一次实至名归,又包含了我们对于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的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有人说他们日常训练极为刻苦,或又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会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

  曾有一位什刹海体校的教练说过:“我们的训练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会看到哪一个队员闲滞下来,老的队员有经验他们会教给年轻队员各种比赛经验和击球战术方法。”从中我想到的是让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其优势,在团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相互借鉴,达到运作效率的最大化,这便是中国乒乓团队的实力所在。——系统优化

  不仅一个团队,如果把这种运作方式有效的嫁接到社会其他领域我想也一定奏效。

  20世纪90年代,日韩等国遭受了亚洲范围内较大的'经济危机,此时的两国大型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并结合本国传统工业优势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改变,并且实现由劳动力主导向科学技术主导的根本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田忌赛马的故事耳熟能详,他的成功也不正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其实力的体现在于结构内部的优化。

  此时此刻,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提升也同样可以借鉴其方法。改变现状不是一蹴而就之举,但若能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在内部进行元素间的优化,鼓励创新,我想中国实力之名至实归将指日可待。

  近年来,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度!这一个个中国实力的体现,无不是中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进行改革,调整运作体制使之科学与完善的结果。

  包揽冠军不是目的,而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事例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其实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与借鉴作用。

  一个冷静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获得真正的“名至实归”屹立于世界!

反思的作文 篇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农村小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农村教师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习作起步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事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县河的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教师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反思的作文 篇3

  在讲完《时分的认识》后,我告诉同学,有了时和分,我们的生活有了规律,我们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与公平性。是不是表示时间的只有时和分呢?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导课时,我先展示了110米栏的的冠军刘翔的照片,问:您认识他吗?你怎么认识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有说,你们谁知道他的最好成绩是多少?我接着问:如果只知道时和分,能记录刘翔的成绩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秒的认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打开一个表,让它一秒一秒的走动,在嘀嗒嘀嗒的声中,让学生看一看秒针走一圈时,分针的'变化,学生看的很认真,当秒针再一次走到12时,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即一分钟。从而得出1分=60秒。在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自主感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闹钟,验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 从而加深印象。

  3、感受秒

  秒的时间很短,所以感受起来很难,我问1秒你能做什么?学生回答:一秒能翻一页书 ,一秒能写一个字……看来一秒我们能干的事情太少,是不是一秒就干不很多事呢?我告诉同学:1997年,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投入运行,一秒运算500万次;20xx年我国平均每分钟出生31个新生婴儿;三峡水电站每秒发电2685千瓦时…… 让学生充分认识一秒的作用,积少成多,就会充分利用时间。

反思的作文 篇4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转眼间,我已上初一年级了。再过三年就要上高中了,争取努力考上重点中学——我向往已久的义乌中学。所以,我要投入紧张的学习当中,可我却还时不时地想起暑假里的快乐生活……

  开学近两个星期了,我也比以前更加懂事了。我不仅要上课认真听讲,还应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认真完成,而且在课余时间将多做课外习题,好让我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阅读能力逐渐稳步提高,写作水平比以前飞速进步,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新的学期,要有新的计划,我必须说到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新学期,我应该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要求,新计划如下:

  1、上课认真听讲;

  2、积极举手发言;

  3、作业认真完成;

  4、多做课外习题;

  5、多参加学校集体活动;

  6、多和老师们沟通交流;

  7、乐于助人努力做好事;

  8、……

  9、……

  正当我挖空心思,在填空着以上“新计划”条款时,爸爸不知何时出现在了我面前,一把夺过我的作文本,嘴里直呼“幼稚,幼稚!”

  看样子,爸爸要把我的作文本吃掉似的,吓得我一时懵住了,这可是老师布置的作文啊!

  许久,爸爸才指着我的鼻子说:“真没想到,你毫无长进!都已上初中了,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思想水平,你这篇《新学期新计划》的文章,纯粹还是小学理念,简直就是糊弄人,太幼稚了!你着实该好好反思……”

  是吗?这可是我的一片心血呀,也是我搜肠刮肚,才写成的,第一篇中学文章啊!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和爸爸的理念差距太悬殊了!也许爸爸是一夜间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我升入初中,只几天就完全以“质的飞越”来衡量我,自然就以全新的思维来要求我进步啦;而我是一直来用小孩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升入初中,只几天不可能有“质的飞越”来改变自己,当然仍以原有的思维来要求自己进步咯?!我和爸爸的思想代沟肯定很遥远呐!

  其实,我的这篇文章早就写好了结尾:“……新的学期,新的状态,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的明天!”

  没想到,爸爸看完结尾,就更来气了,虎里虎气地吼了一句:“你还想拿这样幼稚和糟糕的文章去发表,让热心的读者看完蒙羞啊!写文章时作者千万不要去糊弄读者,千万不要让别人读完文章后,有被欺骗和被忽悠的感觉,你该好好反思反思……”

  看来,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没法写下去了,也不知该怎么写了。不得已,我只好把原先的文题《新学期新计划》,硬生生地改成了现今的《反思?》而草草了事……

  反思?也许是该反思了!该反思如何虚度了童年时光,该反思如何辜负了父母期望,该反思为何我胸无点墨,该反思为何我胸无大志……

反思的作文 篇5

  在一定程度上说,目前学生作文雷同化倾向是同质的、一元化思想教育的要求所致。这种思想教育严格地规定了写作教学“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这就潜在地、隐蔽地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异化为“千人一面”的社会规范的实施过程,也就必然导致作文的雷同。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雷同”。人们呼吁不要雷同的作文,也进行了各色各样的作文教学改革,但是往往摸不到痒处,因此收效不大。作文教学为什么是今天这种局面,这种局面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失误,这是我多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作文的“雷同”与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教育任务有密切的关系。思想教育任务在作文教学中历来占有很高地位,对作文以及作文教学影响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点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另外一方面,也因为思想教育对于写作教学的“教”和“学”的影响处在潜在的、隐蔽的状态,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不容易,所以,对于思想教育影响作文以及作文教学的情形也就没有认识,抑或仅有的认识也停留在感性诉求阶段。下文我试图从文化现代化变迁的角度对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和分析。

  雷同的写作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的活动,因此也是最忌讳雷同的。但是目前学生写作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雷同,雷同“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 [1](p.234)翻开学生的作文簿,看看学生发表的习作,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是似曾相识。每一年高考阅卷过后的作文评析,都会批评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一律,结构相似,甚至语言本身都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多少年来这种情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以致于每年高考阅卷后的作文情况通报本身也都有些雷同。

  从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深刻地看到人们不仅仅在作文,更是在有意无意地“汇报”自己所受到的“思想教育”的成绩,尤其是在表明政治上或者道德上的立场、态度等。人们并不单纯的为提高写作水平而进行作文教学的“教”和“学”,人们更是在为贯彻思想教育的要求而进行作文的“教”与“学”,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作文中育人”或者被称为“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具有教育性的写作

  “写作教学,通常地称为作文教学,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构成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担负着培养学生现代语文的写作能力的重要任务。”[2](p.197)这里对于写作教学的说明应当说揭示了写作教学的目的。但是写作从来就不单纯是写作能力的培养或者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历来被看作有“教育性”的活动。 “写作教学不是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而是思想认识、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写作训练内容中的思想性、社会性,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使写作教学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在作文中育人”或者“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这在作文教学理论话语中,一般是指“写作的教育性”。具体来讲,就是指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在传授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受到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发展。”[3](p.202-203)这样看来,所谓“教育性”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特定思想内容的教育,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另外一本作文教学专著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有一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一步要求“把作文过程当作道德情趣高尚化的过程,是灵魂净化的过程”。[4](p.13)剔除这里表述语言华丽的表象,说的也就是“通过作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这个意思。

  人们赋予写作以思想教育的任务,这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中国自古及今都很强调写所谓的“道德文章”,延伸到作文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要求学生在作文产品中直接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出来,再进一步地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所引述和说明的,是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比较显在的说明,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却并非能够明显地观察和认识到的。综观我们若干年来作文教学研究中关于“作文教育性”的论述,一直就停留在“主张”和“如何实行这一主张”范围内,从来没有“审视”过思想教育要求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问题。

  事实上,要研究这一问题,局限于作文教学本身的研究范畴是不能揭示问题症结所在的,必须将这一问题放到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中去,必须把“作文”与写作文的人、与某一具体的社会文化对于其中的“人”(写作者)的规范联系在一起考虑。如果说过去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视角看待作文并构建作文教学理论和从事作文教学实践,很少或者不能对“作文何以成为可能”的“文化前提”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现在,我觉得我们首先必须研究和反思“作文何以成为可能”的`“文化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该文化关于“人”的规范要求的作文教学理论。因为语文(包括作文)具有特殊的文化品质,通过“文化视角”来看看我们过去的作文以及作文教学就是一个适宜的角度。在这里,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的教育性问题,也就是作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该文化中规范特征的部分和被先定为正确的“思想”。在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中所进行的这种“思想教育”,从文化角度来看,是社会对未完全社会化成员进行教化、规劝、训诫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教育对人实施精神上的影响、控制,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这种思想教育使得接受该教育的人能相对地分享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并且通过这种“思想教育”使得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人有精神上的归宿感和依赖感,从而维护了社会现有的秩序和稳定,保有社会有序地生存和发展。任何文化、任何文化任何阶段都需要这种“思想教育”。 一个社会没有规范,就会乱,一乱就使社会因失序而倒退,弄得大家都活不下去或者痛苦地活着,所以,思想教育历来都受到重视。西方国家“在他们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崇尚个人主义、自由平等、鼓励竞争、讲究实际等价值取向显而易见。相比较而言,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汉语文教材,价值观念侧重于社会责任感,评价标准是个人对社会贡献;西方侧重于个性的发展、评价标准是个人的成就。”[5](p.8)无论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试图通过母语教学将学生纳入到社会生活规范中去。而能够进入教科书和课堂里的“思想”,是经过社会主导力量精心选择的,那些符合统治要求的被选中,另外一些则被闲置和批判。[6](p150)这些思想往往被表述为真理,被认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如此说来,思想教育问题在文化中也是一个社会控制的问题。任何文化都要通过国家机器以及风俗、习惯和道德教诲等方式将个人的行为、言语纳入社会模式中去,借以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教育就是有效的、通行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语文教学因为其特别的文化品质,从来是社会控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理论话语中,这种“社会控制”是以“思想教育”或者“教育性”来指称的。

  一般说来,写作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具有普适特点。但是,在具体文化环境中,人们通过写作教学所进行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都是有所指的。简单地说,在中古文化环境中以“代圣人立言”为主要标志,到现代文化环境中就是“吾手写吾心”,以“创造”为终极指向。这也就是说写作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一方面,在中国文化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分科体系的确立,写作教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任务,叶圣陶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7](p.57)事实上,思想教育是属于道德、政治信念等文化规范特征的部分,与旨在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写作教学是两个领域的内容。把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变成思想教育的过程,应当说是前现代社会的通行做法,在文化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环境中,仍旧这么做,可以说是没有经过思考的非理性的传统跟随行为,也与文化发展的实际不相一致。最直接地说,就是写作教学培养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根本不能达到。若干年来的作文教学成绩可以为之证明。另外一方面,写作教学的本身又具有天然的“教育性”,或者说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里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的写作教学中,这种教育性是定位在其附带功能上的,而且思想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与过去一元化的、同质的思想教育迥然不同。

  思想教育与雷同化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应该说比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都来得严格和隐蔽。我认为,这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影响也最大。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正是目前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要求使得学生作文出现雷同化倾向。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作这方面的思考。相反,人们乐于提倡和忙于贯彻“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现实当中,人们常常特别强调作文内容和主题的“积极健康”,并把它作为作文最重要的规定,也是作文考核的第一条标准;从具体的写作过程来说,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写作指导中把“审题”作为写作第一道关键性的程序,因为所谓“审题”事实上就是对命题者思想要求、价值取向的揣摩,从而保证自己的写作与命题者既定的“思想”要求保持同步,这与古人写作“代圣人立言”首先要把握圣人之“道”是一个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异化为社会对于它的成员的“思想”进行控制的手段了,所以学生作文最怕“跑题”。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教”就是将已经规定好的“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从而通过写作教学将预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内化到社会成员的言行中,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学”就是将已经规定好的“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等外在要求内化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中古文化形态社会(圣化社会)的通行做法,因为在中古形态的社会中,作文的目的在于“教化”,在于“代圣人立言”。以过分强调“思想感情积极健康”的作文教学,在本质上与“代圣人立言”的作文教学没有差别,也是泯灭“个我”成为“代社会立言”的“大我”的实践过程。目前学生普遍“不喜欢学语文,害怕写作文”,其实就是对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和负载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载体文字以及试图通过语文教学培养这种思想“复制能力”的厌倦,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求创造性的作品,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也就是圣化社会的情形,也可以说是圣化社会的常态。现在中国社会文化向世俗化变迁,个体权益和世俗情怀受到尊重,人存在的差异性得到强调,个性成为文化追求的品质,再让大家用不同的头脑来想一样的东西,按一样的程序思想已不可能;如果一定要如此,大家就只有用编造相同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小学生作文就是应付的产物。

  可以这么说,学生写作中这种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编造的“雷同”和“一律”现象,也是国家对人才的政治方面的简单、一元的要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自建国以来,国家为所有的成员设计的思想是“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有所变化,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元的、取向单一的、意识形态的特征没有什么不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对于人才的总体设计才有了变化,但是在教育尤其语文教育中,这种变化并没有体现出来,语文教学仍旧在旧有的轨道上因循前行。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时期,还想将一元的思想通过写作教学涵化到学生的言行中去,那么就会搞不下去,就会有不满和批评,所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之声甚至达到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最激烈的程度,所谓“误尽苍生是语文”。在我看来,在这些言辞激烈的批评中,韩军的“伪圣化”比较击中要害[8]。

  写作教学中的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就只能停留在空喊口号之中了。如果对此缺乏认识,则对于大家辛辛苦苦教作文而结果作文总是没有成绩这一现象只有困惑不解了。事实上,既然“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都已经是严格规定好的,都在一整套严密的思想规范之中,任何有差异的个人化表达都要受到以同一的标准所进行的审查、批评、指导、评价,要想写出个性化的、独创性的文章难矣。换句话说,通过写作教学中思想教育(是整个社会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一样、单一、同质思想的人,却同时要求具有一样、单一、同质思想的人(“千人一面”)写出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岂不正是自相矛盾,岂不正是南辕北辙。所以,我认为:学生作文雷同化的根源在于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过度要求,在于思想教育对写作教学的控制、压制、利用、改造和遮蔽。

  在这里有必要作一个小小的声明:我并不反对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以及“做人”的熏陶。但是我反对在作文教学中以“思想教育”“做人”的名义来规定学生“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借以达到涵化社会规范的目的,而忘记了作文教学本身目的在于培养言语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平.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四)[A].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4]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张中原.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概论[A].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6]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8]韩军.反对伪圣化[N].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1999-06-07。

反思的作文 篇6

  什么是反思?反思既可以是在你做错事后做的事情,也可以是做对事后做的事情;反思既可以是在你没把事做好之后做的事情,也可以是你做好了一件事之后做的事情。

  我的小学考试有这样一个规矩:拿到判过的试卷后,看看分数,再看看哪些题错了?是因为不会吗?该怎么解决这道不会的题?就这样分析试卷后,在试卷上面写50字反思,说说为什么考出这个分数?什么样的`题我还不太理解不会做?我下次应该怎样才会进步考得更好?

  五年级时有一次我考砸了,数学只考了78,挨了妈妈一顿教育后,我开始反思,分析,查找原因。我看见我的填空题错得一塌糊涂,而“解决问题”方面和计算题比较好一些,而填空题很“绕”,需要一定的审题能力。原来,是我的审题能力太差了,审题不仔细,就会被填空题的各种“绕”给“骗”了,我要增强审题能力,更仔细地去审题,读懂了题再去算,再去做题。

  我在反思上就这样写了,实际上我也去真正改变了!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暑假,我做了很多数学题,练习计算,仔细审题,我等到读懂了题再去做,去算,做完后再检查,验算,数学成绩一路增长。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我们的数学考了94分!这就是改变!这就是进步!我为自己而感到自豪与骄傲!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反思,是它帮助了我,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想到要去改变、进步、成长。

  反思,使我们最终找到正确的路前进,回到正规;反思,使我们人生路上进步的阶梯!

反思的作文 篇7

  窗外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告诉我该起床了。唉,又是一样的清晨,天还是阴沉沉的;仿佛世界只有我和这些小麻雀一样,有点安静也有点吵闹,只是有些寂寞而已。

  人在闲遐时总会乱想,身体在休息;而大脑却异常兴奋那样的活跃。记得昨天的话我在思考。思考着什么是文化,我的文化又在哪里?这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就在此时;我才学会了反思。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从小比别人笨的孩子。小时候的我笨笨的,学习能力不强,考试成绩一直处于倒数名次。最可怕的是那个时候这已经成了习惯,感觉考试倒数名次是件很正常的事。老师的话永远都留在我的脑子里,我的脑子不开窍少根弦。是的我措学了在心里我早已被你们打败,失去了最初应有的自信。中国式教育,老师更关注学习好的孩子;成绩最重要的。当然我没有批判的意思,文化在我的字典里应该是大家的文化;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教育也需要学习。倘若把学校看做一潭深水,从规则一定会有水面、水中、水底;这是事实存在的,哪个部分都不会缺少。如果潭中养着鱼,那一定会分层养着深水鱼和潜水鱼,这样才充分利用了深水。正如学生有尖子生、中等生、差等生,学生不可缺少才有校园。再看社会大家庭,就业问题苦恼了很多人?这里不缺乏没有找到合适位置的.那些尖子生们。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本意因才适用才会合理。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该与时俱进。

  这是我的反思,深刻的一天不一样的我。看着阳光穿过玻璃透过我的窗,即过下一秒有可能就是个朝阳。渴望美好的明天和那一张张笑脸洋溢着的幸福。它正在向我们招手正在向我们走来走来。

反思的作文 篇8

  又是一次匆匆离去考场,悲伤的心情布满了我的各个细胞。考试后,我的心里犹如十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又似热锅上的蚂蚁,久久不能忘怀。

  自认为做得很好的考卷,在我的心里印下了痕迹,与同学结伴而行的我默然了,沉思了,苦恼了,气愤了,后悔了,伤心了……

  悲伤的感觉同时充溢了我的大脑,内心的恐惧抑制不住得释放出来。失败的考试似乎毁灭了我的信心,讽刺、批评、嘲笑……种种声音跃在我的耳畔。

  当我知道我只考了67时,心里非常难过,我立马看了看错的题,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别的同学都考了很好的分数,但是我却考了……

  我有很多的题目都不应该错的`,就像那个叫你解释文言文里的智的解释,老师都讲了好多遍了,可是我还是忘了。还有我的阅读理解题扣了很多分,大概是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好吧。最让我感到不好受的地方是作文,我竟然扣了15分,这可是一个让我大吃一惊的数字啊。我想了半天终于想了出来。可能是我的字数不够,还有可能是偏题了。

  我上次考的还不错。可是自从我那次之后,上课不注意听讲,更不用说比别人更努力了,而且还上课讲话,整天就知道玩。回家做作业就边玩边吃边做作业。我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可是时间却从我的放荡中飞逝。 终于又一次的考试来临了,我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可是我错了,每一道题都似曾相识,这时想起老师找我谈话后跟我说的话,我真是后悔也来不及。 “叮呤……”铃声把我从思索中拉了回来,我想我确实应该反省了,倘若我课上认真听讲,那些题能似曾相识吗?倘若我及时反省我能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想想以前那个我,再想想现在的我,我真是变的太快了,我又很庆幸这次让我失败了,使我反省了,能及时改过,及时努力去追回我以前的时光。

  以前我对学习中抱着一种不冷不热的态度,心情好就读,心情不好就不去理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对这种态度感到排斥。因为我长大了,知道了什么叫做“为自己活着才有意义。”可是当我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考试却来临了,这是我就象那爬在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怎么半呢?就要考试了,我还有许多的知识没掌握牢固。

  于是我就采用了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专攻我的弱项,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顾己失彼的局面。老师说如果顾己失彼那他就不会成功。

  我知道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可是现在知道错了也不晚啊,因为现在只是一次小考,人生中还有无数次大考在等着我们,所以只有努力了。

【反思的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反思01-28

作文反思01-29

反思作文02-03

【精选】反思作文08-26

[经典]反思的作文08-25

反思的作文11-03

反思的作文(经典)10-16

(精选)反思作文10-11

反思的作文[精选]10-29

(精选)反思的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