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文

时间:2023-12-17 09:35:31 反思 我要投稿

反思作文[精华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思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反思作文[精华7篇]

反思作文 篇1

  这节课是晚自习上的,打算一个晚自习上完。结果任务完成了,效果非常好。

  首先,学生欣赏视频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精彩的塞北雪的画面和动听的歌曲。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歌曲快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觉得这段tv美不美,美在哪儿?”学生有感而发,自然回答得非常好,就连平时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能答上来,效果很好。

  接着我便导入本课,我觉的.本课导入非常成功,学生通过观赏雪景和聆听歌曲,有了真切感受,说起来也就简单了,由此,我意识到,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是有困难,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弄懂其中的缘由,缺乏真实的感受,回答起来就难了,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不着边际,或离题万里。

反思作文 篇2

  一转眼,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个星期里有没有犯错误,有没有上课睡觉,有没有上课捣乱……都已经过去了。

  躺在床上,仔细想一想,想想这一个星期干了什么,学了什么东西。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发生在星期二第二节语文课上,老师讲得太快了,一号组长×××有点跟不上,在哪里发自己的火,老师讲完课,让同桌互对一下,我的同桌,也就是一号组长,没跟上,我给她念译文。这时我的嘴里嚼着一块泡泡糖(我们是不允许的'),我一抬头,老师正盯着我看,眼睛里充满了严厉,赶紧低下头,继续念给一号组长,下课后,学习委员说:“班主任叫你。”我马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到了办公室,低着头挨了老师的一顿骂,最后罚我抄“上课不许吃东西”三百遍。抄的手又酸又痛……

  我以后绝对不在课堂上吃东西了,再也不违反班规了,不给老师添麻烦,好好表现!

反思作文 篇3

  反思, 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这一难题就落在语文老师的头上,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中心、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写作。再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如实记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爱心”这一话题,学生可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具有爱心的人和事,小事大事,不同领域的典型事件,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读与写相结合。

  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

  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反思作文 篇4

  每当对于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感到愤怒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的恼怒,更多的是对自己无能的'反抗。

  以前对这句话只是一笑而过,但渐渐地把它套在生活中的细节,却发现真的很有道理。

  例如生活中,如果我们和一个朋友相约了见面的时间,如果对方莫名地爽约了,也许我们会生气,即使对方也许后来给了正当的理由,但是这份生气后面,如果我们懂得反思自己:在对方第一时间没来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立即联系他,或者说他临时去见了比自己更重要的人,那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份量,为什么你会被他轻视。当然这个说法也许势利,但是现实中就是如此,就像你去商场买衣服,如果你的衣着华丽,妆容得体,也许售货员就会一直毕恭毕敬地前后脚跟着,如果你衣着随便,脚上随便套着拖鞋,人家的热情最多只是限于礼貌地点个头。

  如果我们对于一些事,一件人,有成见,最应该反思的就是自己。为什么他们如此不好,做事如此没有责任心,我们却还要成为朋友?还要合作?说到底,原因还是我们自己身上,要嘛就是同一类人,在说别人的同时,他们身上的坏毛病自己也有,要嘛就是自己也是没有上进心的,其实朋友也是一面镜子。

  所以,当你因为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而生气的时候,最应该的就是对自己好好地做一下反思。

反思作文 篇5

  潍坊二中 高中语文组 董艳丽

  教学目标:体悟老舍平实的文字中积蕴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选择平凡的素材体现深挚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辅手段:多媒体投影、印发类文

  教学过程:

  [导语]

  师:有这样一个城市,她热闹但动中有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

  众生:不知道,猜不出。

  生:北平。

  师:如果不知道今天要学习《想北平》,你会猜出这是北平吗?

  生:不会。

  师:这就是老舍笔下的北平。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北京的文章,你会怎样写?

  生:写她的宏伟壮阔,写她作为皇城的豪气,写长城,写故宫。

  生:写她的悠久历史,博大的文明,还有名胜古迹。

  生:写她的特色,王府井,北京的小吃。(众生笑)

  师:对饮食情有独鈡。

  生:写她的胡同,北京有八大胡同。

  师:很好,有一位作家汪增祺写过一篇关于胡同的,叫《胡同文化》。

  师:刚才你们都说,要写她的宏伟,名胜,特色,为什么写这些?这是因为你们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今天咱们看看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北平的?老舍眼中的北平有哪些特点?

  (众生读课文。读完同位之间小声交流。)

  师:谁起来说说?

  生: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

  师:很好,这段文字突出了北平的复杂而有边际,有没有细节化的句子,里面沉积了怎样的一种情绪?

  生:第四节中“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我喜欢这句的描写,它表现了北平生活环境的快乐舒适,让人很容易平静下来享受这份宁静。

  生:看小蝌蚪和嫩蜻蜓,说明老舍很有情趣,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这些句子也是为了说明北平的静谧。

  生:老舍很喜欢北平,“安适和安睡”说明他有在家的感觉。

  师:你们生长在潍坊,经常去白浪河畔吗?有没有在那里一坐一天,只为看蝌蚪,看嫩蜻蜓,而且特别“安适”?

  众生笑:没有。

  师:一个小时也不曾有吗?

  众生笑: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

  生:没有老舍这样的童心。(众生笑)

  生:还没有爱一个地方到这种程度,即使简单的小事,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幸福,所谓“爱屋及乌”吧!

  师:很好,这样平常稚嫩的小事,对老舍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安适,没有深厚的感情是体验不到这种快乐的。这样的小事入笔,你们觉得起到了怎样

  的效果?

  生:很细腻的传递了一种感情,更深的体现老舍对北平的爱。

  生:比写大的素材还要真实和生活化,所谓以小见大吧。

  师:很好。那么,上一句话“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你们是如何理解的。

  生:北京古老,但又有着童年的一些记忆,老舍小时候,可能经常到古城墙摘酸枣吃。

  (众生笑)

  师:北平有老舍成长的记忆。

  生:摸着老城墙能让人感觉到踏实安全。

  师:对,只有在踏实安静的环境中,人才能享受到这份宁静快乐。

  师:接着说,北平还有什么特点?

  生: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师:这是老舍从城市的布局上把北平和巴黎做了比较,北平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北平的美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师:很好,北平还有哪些特点?

  生:北平又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

  生:花多、菜多、果子多。

  生:居民的院子里养满了花。

  生:更接近了自然。北京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

  师:很好,你们比较喜欢哪些句子?好在哪里?

  生:“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的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很有生活的气息,很平民化。

  师:点出平民化,很好,这是平民眼中的北平。

  生:“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很细腻,很清新,很有生活的气息。

  师:更多的是流露出对这样的市井生活的一种源自心底的喜爱。连琐细的生活,都带有了诗的色彩。

  生:“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观察很细腻,很幽默,很有乡村的气息,也诉说着作者对北平的喜爱。

  生:美国的水果比不上北平的新鲜,北平是都市里的田园。

  师:有乡村的气息,说明北平是一个接近自然的城市。还有吗?

  生: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城市。

  师:何以见得?

  生:他所描写的内容,特别是那句“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更能体现北平的平民化。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老舍花大量的笔墨写北京的物产,写小市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生:小事更能体现的他对北平的爱,这样的微小的事情都能让他体会到快乐,足以看出他与北平的亲密的关系;所以他拟题为“想北平”,而不是“写北平”。

  生:写的是平民化的北平,是老舍眼中的北平。

  生:只有熟悉北平,热爱北平,才会这样写。

  生:越是生活化的描写,越真实和自然,越能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师:太好了,有句话叫:“一枝一叶总关情”,说得就是这个意思。他生于斯,长于斯,一生中的多数时光是在北平度过的,他真正的融入了北平的生活,深入到它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北京的一个观光客,即使对北京再喜欢,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去写长城故宫,而不可能像老舍这样写的原因。

  师: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学到了一种写作的方法,谁起来谈谈?

  生:选取平凡的小事,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生:平实的语言也可以表达很深厚的感情,越生活化,越真实。

  生:我以前作文,总是关注大的素材,有时没有真情实感,写得很空洞。《想北平》的学习,

  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小的素材,小的生活的细节,只要有真情实感,也会写出很出精采的文章。

  师:谈得太好了。越是平凡的熟悉的生活小事,越是琐细的.生活的情节,更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而不一定一落笔就写那些大的东西。这就涉及一个选材的问题,要有一颗柔软的心灵,要善于从你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有意蕴的素材,来抒写你对人生的感悟。

  投影一段文字:

  “我们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们很能得到一些印象,得到一些写成很好的旅记的材料。但印象终归是印象,至好不过能表现出我们观察力的精确与敏锐;而不能做到信笔写来,头头是道。至于我们所熟悉的地方,特别是自幼生长在那里的地方,就不止于给我们一些印象了,而是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就想像的闻到。

  ――老舍《景物的描写》

  类文阅读

  师:越是摹写平凡的生活,越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同学们读下面两篇短文,再体会这种写法。

  (印发叶绍钧的《耦与莼菜》,王增祺的《咸菜茨菇汤》。)

  咸 菜 茨 菇 汤

  汪增祺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反思作文 篇6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作文教学反思 张彦梅。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所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教学反思《作文教学反思 张彦梅》。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

反思作文 篇7

  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

  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媒体和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但事实证明,功利化的作文训练既应付不了考试,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笔者和同学校的老师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一、要确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高一级和高二级、高三级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有不同,因此这三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也各有区别。具体来说,高一主要进行记叙文训练,高二主要进行议论文训练,高三则以高考为方向进行综合训练。

  二、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围绕不同年级的作文训练目标,分解目标,做到有步骤有序列的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高一级可制定这样一系列小的训练目标:(1)写出人的个性——学习写人的记叙文;(2)揭示事件的意义——学习叙事的文章(3)摹写景物的特点----学习景物的描写等。高二级则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1)学会拟议议论文的.题目;(2)学会提炼观点;(3)学会运用论据;(4)学会安排论证结构等。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借鉴这些美文的写法,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借鉴写景抒情的写法;教《布衣总统孙中山》,可以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人记事文章。

  (二)、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活动。

  学生在写作中的另一困难是缺少丰富的内容。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尤为典型。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虽然课标要求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50万字,但实际情况则是除了少数学生外,多数高中生不愿或无暇读书。现实就是现实,一味的抱怨学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多数学生阅读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学与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利用课前活动来做些弥补,力求使阅读和写作训练常态化。上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2篇小文章(源自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一书),所选文章侧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同时兼顾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之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