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

时间:2023-10-19 08:33:27 反思 我要投稿

实用的反思的作文【合集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思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反思的作文【合集7篇】

反思的作文 篇1

  这次考试也很糟糕,没上90分,只考了88分,本以为能考上95分的试卷居然没上90,真是令我大为吃惊!

  我认为这次考试分数之所以低的原因是没有养好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考第一题时因为平时没养好良好的倾听习惯,所以直接导致没写完。

  二、没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尽量把自己表达的思想表达得十分完美,只是简简单单的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在那时,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放纵了自己,本身能描述清楚的却偏偏不写了,忙着做下面的题、

  三、习作不够仔细,没有把训练的过程和姿势写出来,并且文中还漏了一个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好词佳句,没有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用上。

  我的措施是重要平时的教育和素质问题及上课认真,积极发言让自己实现目标:100分!

反思的作文 篇2

  应试作文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目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而不是把写作当作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来抓。

  应试俄文讲究的是:篇幅够数,中心突出,注意点题,结构美,语言美,字体美。内容嘛,一有意义,二不跑题,三是新颖。用这种指导思想指导作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写。也许难到极致谈变成容易吧,有的教师干脆什么也不讲,一味地多出题让学生硬写。不过,也有例外,有的教师找到了所谓捷径:让学生背范文————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议论的等等和背1至3篇。考试时可以随机应变,移花接木,好像什么题目都能应付。例如《一件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童年趣事》,只要将头尾分别换上“有意义”、“难忘”、“有趣”就行了,主体内容可以不变。反正中小学生写记叙文是主流,万变不离其中,以不变应万变,成为百战不殆的法宝。

  如果单纯人单个的卷面作文来看,作文水平的确可观,但要从群体作文来分析,就会露出王二麻子。因为同面孔的作文太多了。倘若进一步让学生将作文知识和能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往往一筹莫展。其症结是:学生根本没有弄清生活和作文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水与鱼的关系;不知道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好作文;不知道生活才是写作文的最好的老师。

  作文教学要转轨,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认识要转变。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当指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精心地构思。从生活这个富矿中去勘测,去发现,去挖掘,去提炼,找出光的东西。另一方面,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树立“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的观念;让学生懂得“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采集生活鲜活的语言,培养“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良好习惯。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成理,言之成趣,从而形成健康朴实的文风。要做到这一点,还要设置一个坡度,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佳境而不觉难。

反思的作文 篇3

  这个学期的第一节课对我来说有点特别,因为我有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进教室,没有与孩子进入交流,说句实话,我是有一点紧张的。面对陌生而又熟悉的课堂与学生,我还是以自己的开场白开始了,按照我的教案开始上,一节课上来,发现自己还是基本上是在状态上,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他们比我想像得更加懂事,更加会体贴老师。从语文课的起立、问好到听、说、读的要求,一一地进行了比较细致地讲解,从自己的示范到学生的示范,再到纠正,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自己还感觉到了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注意的地方:

  1、语言要更加精炼,更加集中。新学期我的第一节课是在上午第三节课,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是坐了两节课,听了两位老师对于他们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是处在比较疲惫的状态了,我应该一一地进行重点地方的板书,对于其他老师已经讲过可以不讲,这样学生会听得更加集中,不会导致听觉上的疲惫。

  2、示范还可以更加到位一点。今天我讲得比较多的关于听和读的要求。其实这两个问题也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主要是采用先讲解,再自己示范,学生示范(正反示范)然后全班一起学习正确的听和说的姿势,虽然我已经是尽量地做到点和面的结合,但是今天下午第一节课的时候还有部分的学生没有做到,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我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些个别化的特殊辅导,让他们在一开学就能够有比较好的习惯。

  3、对于课堂的奖状机制没有进行适合的讲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机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今天的教育中没有提到这一点,我想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应该是注意奖励机制,多表扬,多鼓励,采用一些竞争的方式,让他们的班级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样也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先决,对于我,对于学生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注重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我自己将为此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相信新的学期一切都会很好!

反思的作文 篇4

  面对中考,初三的教学显得很功利,一切都指向中考。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2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50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在考场作文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表现形式也不可轻视。有些应试作文题材一般,可是经过作者巧手“包装”,就变得新颖闪亮,使人耳目一新,从而提高作文的档次。那么,用怎样的“新瓶”来装“陈酒”呢?在多年的中考作文复习教学中,我归纳出比较新颖别致的“包装”方法有:雕题目、加题记、改体裁、分片断、列标题、变形式、换人称等。

  一、 雕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在下笔作文前首先要不遗余力的雕刻斟酌文章的标题。例如以“关爱”为话题的文章,如果用《我和爸爸》、《难忘的一件事》作题目就显得平淡,若换成抒情性的题目《父爱如山》、《不灭的烛光》、《宽容使快乐常青》等,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因而同学们在下笔作文前,一定要仔细雕凿文章标题。

  二 、加题记

  在题目之下,正文之前,写一段富有哲理或情趣的话,可以自拟,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但不宜过长,它可以解释题目,或提示下文,或说明写作中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使阅卷者一下子明白作者的意图。如《宽容使快乐常青》一文的题记:“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了、近了、亲了、疏了。每个人如大海行舟,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足以改变一切。”这一题记以哲理性的抒情阐述了宽容的意义,提升了本文的主旨。

  三、 改体裁

  在中考作文中,多数以记叙文为主。改体裁主要是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童话体等体裁形式来写记叙文。虽然体裁变了,但主体部分仍是记叙文,使人感到亲切、新颖。例如《奇特的光》一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激光自述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特征,集书信体、童话体于一身;再如《天使人间行》采用戏剧形式,以天使分别在家属楼、医院、公园等三处寻访的见闻体察到人间亲情的珍贵。

  四、分片断

  写数人(数事),或写一人(一事)的几个方面,可以分几个片断来写。如《我的一家》,假设爸爸、妈妈和我,可以一个人写一个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用“一”、“二”、“三”标明,另外加上开头和结尾。这样化整为零,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的记人叙事。当然,各个片断之间应是既独立,又有联系,前后照应的。

  五、 列标题

  在分片断的基础上可以给每个片断拟标题,不仅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如《记我的一次成功》,假如写我当小干部的经历和感受,若写三个片断,可以拟“播种”、“耕作”、“收获”为标题;若写四个片断,可以拟“苦”“辣”“酸”“甜”等。标题拟的好,不但能揭示文章的内容,而且会使文章层次分明,文意连通。

  六、变形式

  近年来,在“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影响下,许多人避开常见的三大文体而选择应用文,试图从作文的形式上突破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让作文与现有的.数理知识、现代科技、影视艺术相融合,通过移花接木,融会文体。改变作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几何证明式、病历式、简章式、实验报告式、访谈式等。例如有位同学以《班长的烦恼》为题,将要表达的内容装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习题:好朋友该不该管。已知: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求证:是否应该汇报班主任。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小作者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完全放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显得新颖别致。

  七、换人称

  把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作文改成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向对方倾诉,表达真挚感情。例如《敬礼,老师》,用第二人称“您”来代替第三人称“她”,进一步表现了好老师“您”的浓浓的爱生之情,一个普通学生“我”的尊师之情。

  作文的形式新颖独特,将有助于提升作文的品味,增加考场作文的得分点。当然,这只是“包装”上的“改头换面”,写作时还要从选材立意的实际出发,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而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反而会作茧自缚、弄巧成拙。

反思的作文 篇5

  一个温暖的午后,我习惯性地走人班级了解孩子们的午睡情况。当路过教师办公室时,几个老师的闲聊声传入我的耳朵:我班的××家长真是麻烦,××家长简直是难“伺候”,全是诸如此类的抱怨。

  我不由自主在想:真的是如今家长工作难做了,还是老师们的习惯性抱怨多了?仔细分析大家的言论,我发现了老师们抱怨的'一个共同点:出现问题,从来没有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似乎自己永远是对的,而错的永远是家长。难道家长真的一无是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下班回家,我很疲惫,推门而入,却发现干净整洁的沙发上凌乱地堆放着老公的脏衣服。满腔怒火急剧升腾,我的心情瞬间糟到了极点!听得防盗门的锁眼发出转动的声响,老公的一只脚刚跨进家门,我就劈头盖脸地一顿责备:“沙发是放脏衣服的地方吗?跟你说了多少次,该换洗的衣服放在洗衣间,这世界还有比你更邋遢的人吗?”老公也毫不示弱,与我唇枪舌战一番,直至双方面红耳赤,累极而休战。

  我一人躲进书房,对刚才的冲动有些后悔,我这是怎么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何以上纲上线?改变老公随意乱放的坏习惯难道别无他法了?这次争吵我就没有错吗?为什么我总是挑老公的毛病、找老公的过错,却不能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为什么非得要闹到相互抱怨、指责和争吵?这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我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先向老公承认错误并表达歉意。没想到,我放下身段的这个举动,让老公感动万分,没等我开口,就先自责,说不应该乱丢乱放衣服,影响家里的整洁。

  第二天午饭时,我故作无意地把这件事情和老师们一起分享,我发现,老师们很认同我的做法,她们对我的夫妻相处之道是认可和赞赏的!于是,我转移了话题,说起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这一下,老师们可打开了话匣子:是呀,光挑家长的毛病了,有些事情我们也确实没和家长沟通到位;其实我班的××家长还是挺支持工作的,有一次给班上的孩子们带了好几个旧轮胎玩游戏,相亲相爱的夫妻尚且需要理解、宽容和反思,举一反三,我们和家长之间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之所以常抱怨家长工作,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中缺少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自我反思。

  要想改进效果,先要反思方式和方法;要想改变对方,先从改变自身的态度开始。很喜欢杜威的一句话:哪里有反思,哪里就有终止。是啊,反思是一种智慧,反思是一种能力,反思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反思的作文 篇6

  我们福建省实行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整整三年了,在三年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命题工作进行回顾、反思,似乎已很有必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1。尤其今年我省正全面推行高中课改,语文究竟该怎么教,三年以后又将怎么考,大家都很关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认真探讨三年命题的利弊得失,努力看清未来的命题方向,并让探讨中所获得的认识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经受检验,同时又努力使它发挥出一定的导向作用,意义委实重大。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在这篇不很长的文字中,我想集中谈谈作文。我的突出感觉是福建省的高考作文命题应当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当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并以此而形成自己的鲜明的特色。

  就以今年的作文命题来说吧,其出发点也许是鼓励学生阅读经典,鼓励学生“创新”。但大家都知道,读写结合的连接点是感悟,刨新的基础则是平时对常见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题目倘若有助于考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有助于他们表现出自己在常见事物(或寻常故事、情境)面前的聪敏与发现,那就体现了一种导向性,那就是有助于考生表现真实的自我了。可面对“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和“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样两个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假设,面对这种在情景设定上便已限定考生必须反经典的“话题”,一些在平日阅读中即使真有感悟,平时也的确有些聪明的同学,又如何能发挥得出来呢?

  让我们看看被评为“优秀作文”的《箭锋上的友情》吧。文章核心内容是写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以后,周瑜主动替他补足了十万支。周瑜为什么这么做呢?文中只有一句话与此有关,即周瑜想到“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可周瑜的这个想法在原著中能找到支持吗?他的这个变化有性格的依据吗?——我们都看不到。如果文中的这个设想只是考生为了完成题目而平白无故地加上去的话,假如在这个基本构思中根本找不到作者对原著的领悟与尊重,我们又如何领会“读写结合”的命题本意,如何感受学生在平日阅读中的聪明呢?——对考生的难处,我们不是不可以理解,因为即使让我们教师来写这个题目,也会感到为难。可把这样的文章评为高考“优秀作文”,并公开发表,让它成为众多青少年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就有点儿让人感到不安了。因为这种写法不代表正确的方向,这样的文字只是对经典的调侃,是对名著的不尊重,它只会使本来就显得有些困难的名著阅读愈发地让人感觉困难。

  再让我们看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优秀作文”。它是依从“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个话题而写作的。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主要写“我”对戈多的认识:第一段写作者贝克特不知自己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第二段写如不知戈多是谁,那么即使他来了,也会“擦肩而过”;第三段才写“在我心中”戈多是“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但随后的三段却又分别写“戈多是信念”(“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戈多是理想”(“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戈多还是道德”(“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可不知为什么,在最后三段中,作者笔锋一转·又说“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并且说“戈多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但接着又说“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希望“他明天不再离我们远去”。——转述至此,我不知读者是否能看得明白,可原文就是如此。(见《福州日报》2。06年6月20日第9版)——整篇文章,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没有一个明白的意思;“戈多”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剧的情节与背景,成为一个没有确定意义的“概念”,成为一个可以任意解释的词语。不错,原剧作者确实说过:“我要是知道(戈多是什么),早在戏里说出来了。”但不要忘了,在剧中,它主要的作用只是剧中人物“等待”(即拒绝行动)的一个借口,——既然仅仅是一个借口,自然允许有不同的猜测和理解。——可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篇文章的主要的表现对象的时候,当我们要写它“今天已经来了”的时候,就不能还是不确定的,或依然仅仅是猜测了。因为这与题目的整体指向是矛盾的。“今天已经来了”,表明这个写作对象对于作者来说是确定的,或者说题目要求作者在行文之前必须完成由不确定到确定的思索过程,然后再由此而展开想象和构思。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作文却根本无视这一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无力实现这一要求),以至表述对象始终不能确定下来。在整篇文章中,既没有故事,也没有形象;既没有说理,也没有想象;甚至看不出作者有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欲望与意识。可它却被明白无误地评为“优秀作文”!这就破坏了大家所公认的一些评文标准。——难道一些支离破碎的“华丽”言语,不成逻辑的逻辑联系,真的就可以代替感悟,就可以看作是传达了青少年对《等待戈多》这出名剧的理解吗?难道我们不是始终要求自己的学生,文章内容要实实在在,要写真实感受,行文要明白晓畅,要清晰自然吗?

  评卷总要评一些优秀作文,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大家也都可以理解,高考作文指导《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1》。讲上述这些话的目的是表明,如果出题考虑不周,方向指引出现偏差,就难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尴尬。荒唐的事即便认认真真地去做,也依然是荒唐;反之,只有在根本上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才会使师生的努力更富有意义。那么,如何去确定正确的方向呢?——重读一下《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表述,也许能够给我们一点有益的启示。例如课标把“交流与表达”的主要培养目标(列为第一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讲到“发现”和“创新”等素质的培养时,又强调要鼓励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越是能够针对着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而写出新意,越能表现出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都显得多么稳妥,同时又多么富有指导性啊!

  把课标的这些指导与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会更加强烈地感觉到:高考作文命题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使学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高考作文命题应尽量鼓励考生写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感悟与思考。这样,高中作文的数学和考试才能做到相互促进,并进而达到共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出题失误而造成的尴尬,并使教师始终能够从正面来引导自己的学生。

  鼓励学生贴近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还不能做到很好地贴近现实生活,也不注重写真实的自我。——不是吗?目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的只重语言而忽视内容的“散文写法”(人称“泡沫文字”),以及随处可见的仿写与套用,就是证明这一现状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即便是20xx年,大家普遍认为福建省的作文题目出得比较好,而且话题多达10个的情况下,“套题”现象也依然十分严重,被当年评卷教师看作是最值得“探讨”的两大问题之一(见《语文学习》20xx年7~8期合刊《忽见陌头杨柳色》)。——学生为什么套用?因为他们缺少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什么原本敏感的青少年却缺少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这又牵涉到写作的习惯培养、方向指引,以及学校平时的评议与鼓励了。这里,考试的命题及其对学生的评价,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高考,被称为“指挥棒”,自然是举足轻重。

  从“指挥棒”的角度来看,我对我省20xx年的作文命题也有不够满意的地方。我觉得20xx.年的作文命题除话题太多,对考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审题、构思会形成一定的干扰以外,另一个问题就是书卷气太浓,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不错,学生应当多读书,因为读书明理,读书长见识,但其最终成效还是要体现于生活中。也就是说,一个人读书(包括文学作品)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他在现实生话中看问题是否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看他对自己的经历和见解表达时是否更清晰、更完整和更有吸引力。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作文考试命题也应关注这个最重要的方向。学生作文的主流不应是从书本走向书本,或是从文章中来又到文章中去(这个过程往往只涉及理解、记忆、联系、整合等等),而应是从书本联系生活,然后形成文章(这就需要对生活有更多一些的联系、感悟、观察、思考了)。我们应尽量让学生透过题目而联想到活泼的生活,激发起表现生活感受(这同时也就是表现他们的自我)的强烈欲望,而不是只把他们引向书本。因为读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只是把人培养为“人”的一种方式。而高考作文命题因为对中学生平日的写作训练有着难以抗拒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中学生平日的作文内容,更是必须注意自己的这种客观影响,也有责任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到这个最为广阔的天地中来。

  说这些,不是要完全否定20xx.年的作文命题,只是不赞成对20xx年的命题做太高的评价,尤其当我看到20xx年的题目对20xx年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而它又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很多困惑的时候,更感觉应当看到这类题目的局限性。这样的题目偶尔考一考没什么,可以丰富命题的多样性;可一旦引为方向,就可能导致学生写作内容的狭隘和枯燥。

  评判一个作文题目好不好,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光听老师和专家的就够了吗?恐怕未必。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评论哪些题目比较好,哪些题目不够好,——我们有没有想一想,我们评论的标准是否经得起检验?专家认为“好”的题目是不是就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明显缺点,老师们认为“好”的题目是不是大部分学生就一定能写好?——实践的回答,似乎是不确定的。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提醒咱们不应该只是孤立地就题目而谈题目,应该把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题目特点结合起来加以认识,这样才更有意义。

反思的作文 篇7

  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件苦差事,初中作文教学反思。学生面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个字来,教师批改那些千人一面、文不对题、乱七八糟的文章,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对此,老师学生都是苦不堪言,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通过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积累。课外多积累词语、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写作的基础。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而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课外阅读,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我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作好记录,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积累更多名言名句,同时也能培养写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观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是美的。”何不让学生有意观察大自然、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兴趣呢?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大自然,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清晨,皓月当空、星光灿烂的夜幕,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色……这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魅力。送给学生一把兴趣的金钥匙,让他们打开心扉去看、去说、去发现、去体会。

  再次,鼓励。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因此,教师都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有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就会有希望。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他们苦心经营的结果,他们劳动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认,因此要善待学生的劳动成果。作文讲评中巧妙的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赞扬,会极大的点燃学生的写作愿望,他们就会投入更大的写作热情,尽量去写好每一篇作文。这样,赞许和鼓励,会更大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了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学生就乐写、善写,逐步写出较为成功的作品。。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去找到一条能真正体现本人教学风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反思的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反思01-29

反思作文02-03

作文:反思01-28

反思的作文(精选)09-28

反思的作文(经典)09-29

(经典)反思作文09-02

【精选】反思的作文08-16

[经典]反思的作文08-25

【精选】反思作文08-26

(精选)反思的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