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1 12:01:23 反思 我要投稿

作文的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的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文的教学反思1

  看图写话的每幅图都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写话训练材料,教师怎样指导看图写话,扎实地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是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我通过以下的四个步骤来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效果较好。

  一、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看图写话的基础是要学会观察,这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对图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写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看图写话一般包括单幅图看图写话和多幅图看图写话两种类型。对于单幅图的看图写话,要让学生找出图中所表达的几个要素(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分别是什么,弄清图意及这幅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样从总体上对图画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抓住图的细节进行认真观察。比如:具有特色的环境,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再深入进行观察,用有趣的细节激发学生的看图兴趣,使学生有不同的新发现。

  对于多幅图的看图写话,要在把每幅图看清楚、看明白的基础上,想想图与图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多幅图看图写话变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

  二、 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想象。

  图上的内容是平面的,静止的,只是描绘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与之相关的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却无法体现出来。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图中的事物动起来,使他们有动作、有语言、有思想,才能使画面内容丰富充实。

  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画面中,进入角色,大胆想象,也可以借助课件进行演示。如果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还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让他们在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中,想象画面内容以外的东西,同时又使静止的画面传递出更加丰富的内容。

  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时也许只是给学生一些提示,但就是这一点提示,可能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想说想写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 理顺思维,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从想象到写话,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口头表达。低年级学生表达时,往往缺少条理,不连贯,所以我们要重视看图说话的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为后面的写话打好基础。通过启发学生想象,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展现出来。在说的过程中,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有开头,有结尾,语句要完整,条理要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先找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来做示范,然后再让其它同学仿照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用词准确生动、想象合理等独特之处。

  四、 动笔写话,完成最终目标。

  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层层训练,再来写话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要逐步提高写话的要求,从开始的规范使用语句,把意思写完整,逐步提升到写得具体、生动,再到富有想象力,写出人物的语言、心理和神态。

  此外,要提高看图写话的质量,还要注意平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经常进行词语、句子、片断的训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合理的想象、口头表达、书面写话几个环节的训练,无论画面内容如何,也无论是几幅图的看图写话,孩子们都不会觉得无处下手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满足感和喜悦感,学生才会对看图写话产生兴趣,才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地写为主动地学,才能乐于把心中的想法用充满活力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来,看图写话的训练,对学生来讲是水到渠成之事,我们的教学也自然会落到实处。

作文的教学反思2

  本次评选活动我执教了习作《学会生存》这一主题的作文教学,有很多启示,下面我将从“导语、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引导方法、课件制作等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内容:一是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二是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学生可以任选其一。由于本单元没有学过,所以我选择了第一个内容。

  这是一堂如何去引导学生习作的课,重在引导。我在设计导语时,是经过多方考虑的,旨在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特别设计了与主题有关的“学会生存”的语言表达,情节的描写。除了用生动的语言,还采用了相应的画面创造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灾难中,从而受到感染、熏陶,为学生在后面的习作中做好铺垫。

  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本次习作进度上没有跟上,所以采用陈述故事、分享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或从其他途径上了解到的关于学会生存的故事详细地说出来,重点介绍主人公是如何生存及你从中的收获或启发,为了避免由于学生基础差不敢讲、不愿讲的情况,我设计了两个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一个是《鲁滨孙漂流记》,另一个是《血色母爱》,让学生从这两个故事中体会到学会生存的重要,懂得学会生存是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足够的智慧的,从故事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学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描写等描写方法,学会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内心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两个故事看似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本单元文章,不了解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习作无论是内容上、方法上,还是在感受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取到了引领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习作指导,要求学生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有学会自我生存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在引到习作时我还精心设计了一个板书,板书内容除了有主题“学会生存’外,还有展现了我们只有靠智慧生存、靠知识救人,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花灿烂。或许,我的教学设计很普通,但我崇尚的是为学生提供开放式习作,通过生动的导语,分享故事的环节,即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懂得了学会生存的重要性,并在这些环节中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叙事的文章不仅要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来烘托,在分享故事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写作手法,写作中只有运用相应的写作方法,使用恰当的修辞,有时还需要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才能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更完整。通过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将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激情“哄”出来,让学生在自由畅想、自主选材中完成习作片段。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我不断巡视,针对个别写作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短短的近10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同学已能写出一两百字的小片段,甚至有几位同学的文章已接近完整。在学生写完小片段之后,让学生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自我修改,通过指名或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品,之后师生共同针对所叙述的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感情是否真实,运用的写作方法是否恰当作出评价。

  再谈谈我的课件设计,为了让学生把事情说清楚,我应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一部分播放的是无情灾难,添加了凄惨背景音乐,第二部分为故事分享,这部分内容是为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体会语言,感悟故事,从而为写作做好铺垫的部分,第三部分为感受生命灿烂,我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懂得要珍爱生命。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成功的地方从学生的习作中是可以呈现出来的,当然也存在不足。由于过多的考虑到学生没有学习本单元课文,也缺乏口语交际的基础,所以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作文上,如能在前面部分再节约出4、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写作,可能会更好,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作文的教学反思3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别具匠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的优秀篇章。

  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谈一下所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中的字词教学要抓重点难点。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课文中的生字词不可面面俱到,每个都讲到。而是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字音、字和词语讲解即可。例如,这篇课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这里要读第二声。玲珑剔透的“剔”要读第一声。词语重点讲“众星拱月”,要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个词概括出圆明园的结构布局。词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环绕。像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教学时我问: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许多小园”。这里的月亮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环绕着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的周围。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而且对圆明园的布局也了如指掌。

  2.了解文章的结构条理。这篇文章条理清晰。教学时,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之后,从观全文,学生发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第五自然段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又可以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

  3.结合资料和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告诫学生勿忘国耻,振新中华。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被毁坏的历史根源,学生查阅资料得知:自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4.让学生写读后感。教学本课后,学生情绪高涨,义愤填膺。不仅对圆明园的毁灭痛心不已,还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极度痛恨。我见此情景,问道:“同学们,屈辱的历史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不仅仅是痛心,更应该是觉醒,让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写,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年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把读和写结合在了一起。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遗憾的教学,这节课后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1.对于课前查阅的资料。学生仅仅停留在从电脑上机械的打印下来,不会有取舍的巧妙运用。改进办法,课堂上不允许念资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2.有感情的朗读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对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认识不够。所以,惋惜之情没有读出。今后加强朗读训练。

作文的教学反思4

  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cccccc的沉疴。

  尽管课程改革工作在不断深入,但是现在的初中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状态,加上应试教育长期的压抑和束缚,中学生习作中"人文背离"现象十分突出。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与课本打交道,生活面狭窄,加上年龄偏小,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对生活缺乏真切的体验。再加上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普遍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对写作的结构、用词、开头和结尾都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人云亦云,丧失个性,了无生气。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四化"现象,即题材单一化、主题赞歌化、结构雷同化、语言平淡化。这些令人勘忧的现状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最主要的就是导致"人文背离",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这就明显地偏离了作文训练的真实性、人文性要求,抑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思想认识水平的物化形态。目前初中生作文缺乏新意,这跟老师片面地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和写法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习作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把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动笔放在首位,激励、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习作时的创新意识得到最大限度释放,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不断高涨,写作能力自然水涨般高,一大批想象丰富、富有个性的佳作自然会脱颖而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作文技法,而且要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生活本源"这一先进理念。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尝试课改的实践经验使笔者深深认识到: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

  当然,学生的习作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把生活推向读者,而是应善于对生活的表象进行挖掘、提炼,要引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待生活具有慧眼,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学生要写出具有一定水准、个性鲜明的佳作只靠老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写好习作的关键在于课外的积累。教师在平时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也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询等多种途径、接收新思想、新信息,留意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动写作素材。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导学生写好习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厚积而薄发"的准备工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擅于记忆的特点,有计划、有意识积累材料,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思想活跃、语言生动、善于想象,有利于在习作中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

  总之,我们教师在作文实践中,应紧紧围绕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和张扬学生个性来作文章,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个性。

作文的教学反思5

  亲情之爱,是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石。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设置,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亲情,接受一次爱的洗礼,感激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内化关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学习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我认为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2.学会表达学会感恩,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讲完后,感觉不是很顺畅,有一种不是很透彻的感觉。其实,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在上课中要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解读,终极目标一定是唤醒学生体验,然后引导去写。体验被唤醒后,学生就有了可说的话,也就是有了写作素材。在引导写作中,在技巧的指导中,一定结合具体的材料,或文本或学生的当堂作文。

  一、 放平心态。

  虽然是一堂竞赛课,但一定要淡化竞争性,当成普通课来上。课备的再熟练,准备的再充分,紧张都会让课变形,效果大打折扣。老师的紧张会传染给学生,心态的失衡,会影响交流沟通。本节课由于莫名的紧张,节奏有点乱。在“说一说”环节后,本来设计板书“点滴言行”四个字,也即解决选材的问题。结果遗漏了,当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议一议”的环节了。本打算本环节后板书,可是又莫名其妙地忘记了。于是只好在快结束的时候补上了,虽然也算完整,但时机不好,应写在该写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 关注生成。

  在备课时,往往预设了多种情况。预设不能不考虑,但是预设往往偏离此课此生此时的具体情形。预设会出现与学生交流时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交流成了各讲各话的表述,很难形成统一意见,难以达成具体目标。学生的回答本来很好,但如果缺乏及时的肯定,就会错失激活更多学生思维的有效时机。有一个女生在回答亲情故事时,讲了一个书上的事,并补了一句经典的话,亲情不能等。此时应该顺着此生的不能等往下引导,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引,就会转到如何感恩,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理解上来。可我当时的处理,仅仅是一句重复:是啊,亲情不能等。

  三、 直指目标。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课就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推进,去展开。无关的或不要紧的细枝末节,一笔带过。所谓的精彩,只包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巧妙点播,学生的有机生成。在讲述亲情故事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也许太投入,没把握好情绪,在说的时候数次哽咽,以致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演的任务是营造氛围让演员去表演,如果自己失控了,演员去做什么?

  四、用好材料

  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时,用材料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个别的特殊的例子没有代表性。例如韩红的《天亮了》创作及背后的故事,虽然感人,但不具备普遍性。我选用的是《天堂午餐》,极其贴近生活。其内容是《天堂午餐》讲述的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当母亲擦地时,儿子不耐烦地说:哎呀,别挡着我!当母亲叫儿子吃饭时,正在上网的儿子却回答说:别叫了,烦死啦!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而当母亲猝然过世后,追悔莫及的儿子悉心给母亲做了一顿午餐,可是再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在让学生谈一谈哪一点让你感动时,我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导致了材料使用不充分。再好的材料,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也会给人以言犹未尽的感觉。

  整节课虽然有遗憾,但是我迈出了这一步,对我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凡。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平时随意布置的作文该怎样去上,一番探索,一番比较,一番纠结,收获多多。它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写作,让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下一步我前进的方向在哪。

作文的教学反思6

  谈起写作文,一提就烦,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可是写作文却是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越是回避它,其后果越是不堪设想。

  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在批改作文时往往会发现,同学们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但在一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两篇作文让人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个别同学“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积、多改。

  看多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积多了,就不会无话可说;思多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多改,正如常言所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作文程度较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要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一切文明,有一半是靠文字来保存的,而用文字写出的就是作文。小到你向父母提意见,向同学发表一个见解,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这一切都是作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写作,身边无处不有作文,而这一切都是社会生活在写作者头脑中的放应。要正确的反映社会,就要用眼睛去观察,把我们的眼睛当成一台摄像机来使用,把耳朵当成录音机来使用,用它们真实的记录观察和听到的一切事物,然后经过大脑的储存,分析加工,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一天下来,你能不能把这一天接触到的人特点描述出来呢?一年四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四季虽然相同,但经历感受的每一天却永远不会相同,我们见过很多的人文景观,你是否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呢?如果我们没有仔细认真的观察,那么,即使你经历的也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详细生动的描述出来的,所以说,一定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

  其次,更重要的要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说起材料的积累,曾经有一个故事这样写道。从前有一个秀才要准备参加考试,所以整天呆在家里练习写文章,心里十分苦恼,她的妻子知道后安慰他说“看你写文章这么难,好象我生小孩一样啊!”秀才听了回答说:“我写文章比你生小孩难得多了,还是你生小孩容易!因为你毕竟肚子里有个小孩可以生出来,可我的肚子里空空如也,所以写不出文章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写作文不能闭门造车,凭空乱写,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学会“找米下锅”。

  积累是为了巩固观察结果而采取的行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把观察后得到的结果以各种方式保存起来,那就得自己准备一个“仓库”--即人的大脑。大脑是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的观察,阅读所得,随时装入“仓库”以免遗失。但人的记忆力有弱有强,而要装的东西又多,所以还要另造“新库”来弥补头脑不足--那就是记笔记。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才有收效,即使资料是间接来的,也要认真核对,妥善保管。

  学会写生活札记。做一个有心人:

  (一)、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及时记录下来。

  (二)、做读书摘录卡片--是积累词汇,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学生成长有益,而且对学习语言也十分必要,摘录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认为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句子都可以摘录下来。

  (三)、做简报评析。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

  (四)、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教材不仅指语文课本,还包含数理化外等各科中的名人轶事,成功事例等,要按道德、立志、友谊等不同主体进行分类积累,课外读物也一样,其中有自己最感兴趣,最得意的事例或细节是作文最好的素材。

作文的教学反思7

  三年级是小学教学的过渡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和短篇日记过渡到作文的关键时期,从开学至今,面对作文教学,我困惑过、探索过也深思过。 三年级最初接触作文,我认为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从开始便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将来的作文教学必将事半功倍。所以针对三年级作文教学我有以下浅显认识:

  一、注意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书面表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本身是难点,但是在平时的课堂用语和与课下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时,不要提及“作文难”,而是把“作文其实很简单”这样的话语作为平时用语,不要在学生心中留下作文难的映像。而是让他们从心理上,从潜意识中认为作文简单,从而便于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二、在教学每单元的四篇课文时有意识的渗透写作技巧。例如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课文中写到“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的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学生很容易体会作者的害怕与畏惧,借机引导“小作者太厉害了,下次我们写自己爬山时不妨也这样写????”,从而把心理描写的简单技巧教给学生。

  三、注重听、说、读、写的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厚积薄发。

  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所以单方面要求学生会写,必然很困难。听:鼓励学生养成会听。善于听的习惯。教师要注意课堂用语,太过口语化的语言可能会对学生的语言习惯产生影响。说: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说必然能写出来。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各种形式熟读课文;课外阅读即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辞藻。写:平时注意捕捉时机,让学生有感而发。例如课本中的小练笔,在一堂新课上完后,学生心中必然有所感悟,适时捕捉,会有很好的成效。从以上四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有写

  的,又有丰富的语言,必然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四、注重学生的即时感受与体验。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第三单元的作文主题是“我眼中秋天”,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先作口头作文“秋天在哪里”,但是不管怎么引导学生说不出来我预想的结果,所以我领着学生出去“找秋天”,带学生到校园里转了一圈,所到之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回到教室,奇迹发生了有的学生奋笔疾书,有的口若悬河,最后本次作文佳作连连。

  五、另外作文教学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1、布置作文,要求要明确。

  2、注重面批,培优辅差。

  3、重夸轻批,抓住典型。

  总之,这些想法是我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摸索的一些认识,我依旧还有许多困惑待解,愿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轻松上好作文课!的毛病与不足,找准修改的切入点及重点,以便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修改时先从整体入手,思想内容入手,先整体后部分,先内容后文字。以下简称“四读评改法”: 一读文章,改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紧扣中心; 二读文章,改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三读文章,改文章的句子是否连贯通顺,用词是否恰当; 四读文章,改文章中的错别字,标点等方面。 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增、删、调、改”。

  ①增、有助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补充进去,以突出文章中心,增强表现力;对丢、落了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注意要加上。

  ②删、跟中心无关的材料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去,以保证文章重点突出;对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也要舍得删掉,力求准确、精练。

  ③调、对紊乱的顺序和颠倒的词句要进行调整,以理顺文章的层次、句子,使文章有序、通顺。

  ④改、对文章的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用得不当的修辞手法、出现的病句,要认真改过来。

  师生共同评改 师生共同评改就是师生一起讨论,一起评改一篇文章。课前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思考,作好修改准备。接着教师根据上述“四读评改法”进行指导,以学生的发言为主,教师作适当启发、点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动脑筋发现错误,指出评改原因,使他们从病例分析中懂得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修改。也可以让学生再挑阅其他习作,从中找出所犯的相同毛病进行修改以加深印象。

作文的教学反思8

  从写作对象来说,《我的自传》是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不过,这个人物不是以往写人文章中的人物,而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这里都可以应用。但是,想把这个“我”写好,却不像其他写人作文那么简单。

  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这个“我”,应该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不一样的我。写出来的自传要让人看了以后,知道那就是你,完全真实的你,而不是陌生的别人。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教学这次习作之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做了预习,认真回答以下的问题:

  1、我是谁?(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介绍)

  2、我长得怎么样?(身高、外貌、体形)

  3、我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4、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5、我的学习成绩如何?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6、我有什么快乐?烦恼?

  7、我的优点、缺点是什么?这些优点、缺点带给我什么影响?

  8、我的理想是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9、别人(家人、老师、同学)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10、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最大?

  11、哪些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有什么事促使我在某一方面有了改变?

  13、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经历?(可请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帮忙回忆)

  有了这样的材料在手,学生就有了可供选择的素材,除了第1个问题,剩下的哪个问题展开来写都能有很多内容可以写,学生就不愁没有材料,也不会不知道写什么了。不过,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的问题,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具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要表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就要在选材上运用准确的事例生动地表现出来,能在众多的材料中学会取舍。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强调学生不能记成流水账,以免有些同学把预习所回答的问题串连起来成一篇文章。自传中一要有事实,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我们的个性特点、精神风貌、生长经历都要在自传中体现出来。我注重引导学生写出事实,写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活动,这样让文章生动、充实,这是这次习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课堂上写作学生一下子不习惯,所以完成的情况不太好,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没有完成。也跟学生平时写作速度慢有点关系,写作速度的训练在要以后的作文中加强。

  在学生互评习作和全班修改作文这两个环节上做得不够到位,可能是因为学生平时缺少训练,一下子没有适应这种情形,也由于我没有灵活地引导,这个环节有点流于形式。

  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来看,这次作文教学取得了一点小成功。在取材上,有的写自己的缺点优点和这些优点缺点带给自己在学生、生活上的影响;有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趣事;有的写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自己的打算;有的写了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对自己的影响;有的写了在街上看到小乞丐后自己的想法和改变;有的回忆了生活中影响自己比较大的事;有的谈了自己的理想;有的谈了自己是如何喜欢打乒乓球的……总之,从内容上来说,不再像以前的作文那样单一。以前老赖着不交作文的同学都把作文交上来了,写的内容虽然还是不够具体,但是真实;语句也还是不够通顺,但是我起码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平时绝大多数写“搭架子”作文的同学这次的作文都言之有物,虽然在具体生动上还欠缺为火候;平时写作还算比较可以的几个同学这次的作文也是表达得更加富有真情实感。不过,这次的作文也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是开头和结尾过于雷同。因为我在课堂上举例讲了开头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等内容入手,而结尾可以总结一下自己,所以不管写什么内容的同学,都套用了我所举的开头和结尾的例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一篇习作还是有待努力的。

作文的教学反思9

  作文教学一直是现在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上好作文课,着实让语文老师为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高中语文写作议论文是个重点。第一次的作文指导是“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上完此课后就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我满以为学生会写得好,等到批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学生议论的写作底子是那么的弱。他们的议论文的特点是: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来几个记叙性的例子,然后结尾,文章就写完;

  2、例子全采用记叙性文字,对于议论文来说,有些喧宾夺主,整篇文章不知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3、分析能力弱,文章难得看见有力度的分析。

  所以在第二次作文指导时结合相关材料就”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进一步指导。我主要教他们什么样的论据才恰当,这要根据你的中心论点来定,看你所选的例子有没有隐含中心论点,如果没有就不用,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用的。所选例子一定要典型,我选了一篇学生的作文中的例子,他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有一位女生,……”,大家看这个例子可不可以,结果学生思考后说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不够典型,我赞成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写议论文,千万不要说“我家隔壁的大叔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怎么样”,谁认识你家隔壁的大叔,你们班的同学,这样的例子经不起推敲;所选的例子一定是家喻户晓的、众所周知的,这样才具说服力。

  在论据的选择上主要是把一篇较长的记叙性的例子给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删减,把跟中心论点无关的枝枝叶叶删去,只保留能证明论点的部分即可。所选例子最好是概括性的语文,不宜写得太长。上了这一学期的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

  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

  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读书笔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

作文的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2、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来写,写出趣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

  3、自拟作文题目,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在浏览的基础上摘录若干个精彩片段。

  2、《童年》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1、启发谈话,触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1)(播放歌曲《童年》,在乐曲声中,教师有感情地导入)

  同学们,童年生活如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生活就像一首首美妙的歌,听着《童年》这首优美的歌曲,怎能不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因为我们童年的故事也如一颗颗七彩的水晶石,折射着太多的稚趣和欢乐。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生活用笔写下来,那该多么有意思啊!

  (2)回忆童年故事,选择最有趣的事说一说。

  2、交流汇报,广开“材”路。

  (1)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己说给自己听。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畅谈各自的感受。

  (3)谁愿意把你童年的乐趣和大家分享?

  二、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1、读写联系,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谁愿意把所摘录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归纳:

  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引导学生细读体会,自拟题目,自主选择表达的顺序,列出习作提纲。

  2、学生根据习作提纲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教师来回巡视,相机进行个别辅导。

  三、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文章不厌百回改”,孔尚任写剧本《桃花扇》,十五年中作了三次大修改;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呢?

  2、自主评议。自读习作,看有无添字漏字、有无病句,是否写具体。

  3、小组评议。四人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互批互改。

  4、集体评议。选择典型习作三篇,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写出了童趣、是否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等。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

  5、各自再次修改习作,进行誊写。

  四、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1、分四人小组评赏习作。

  2、出示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共享成功发快乐。

  3、请本次习作中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朗读他们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鼓励。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向报刊投稿。

  教后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从课前准备来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选材、构思、评议和评赏登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3、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4、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不作过于细致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作文的教学反思11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中的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现在,我就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识字是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本课共有11个生字。我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拼音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再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和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最后,让学生认读带生字的词语,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来巩固本课的生字。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坚持以读为本,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在首位,通过默读,指名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的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段,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以“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余下内容,通过画重点句段、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的品质。以“读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你准备怎么做?”等引导学生谈学习体会,来检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自主讨论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由于紧张,由于担心,由于

  对略读课教学规律把握不准,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细细反思课堂: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等。这使我深刻意识到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的教学素质还有待极大地提高。我应该感谢这次活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恳请各位同仁不吝给予批评指教,使我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能走得快一点,远一点。谢谢!

  

作文的教学反思12

  面对中考,初三的教学显得很功利,一切都指向中考。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2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50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在考场作文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表现形式也不可轻视。有些应试作文题材一般,可是经过作者巧手“包装”,就变得新颖闪亮,使人耳目一新,从而提高作文的档次。那么,用怎样的“新瓶”来装“陈酒”呢?在多年的中考作文复习教学中,我归纳出比较新颖别致的“包装”方法有:雕题目、加题记、改体裁、分片断、列标题、变形式、换人称等。

  一、 雕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在下笔作文前首先要不遗余力的雕刻斟酌文章的标题。例如以“关爱”为话题的文章,如果用《我和爸爸》、《难忘的一件事》作题目就显得平淡,若换成抒情性的题目《父爱如山》、《不灭的烛光》、《宽容使快乐常青》等,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因而同学们在下笔作文前,一定要仔细雕凿文章标题。

  二 、加题记

  在题目之下,正文之前,写一段富有哲理或情趣的话,可以自拟,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但不宜过长,它可以解释题目,或提示下文,或

  说明写作中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使阅卷者一下子明白作者的意图。如《宽容使快乐常青》一文的题记:“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了、近了、亲了、疏了。每个人如大海行舟,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足以改变一切。”这一题记以哲理性的抒情阐述了宽容的意义,提升了本文的主旨。

  三、 改体裁

  在中考作文中,多数以记叙文为主。改体裁主要是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童话体等体裁形式来写记叙文。虽然体裁变了,但主体部分仍是记叙文,使人感到亲切、新颖。例如《奇特的光》一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激光自述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特征,集书信体、童话体于一身;再如《天使人间行》采用戏剧形式,以天使分别在家属楼、医院、公园等三处寻访的见闻体察到人间亲情的珍贵。

  四、分片断

  写数人(数事),或写一人(一事)的几个方面,可以分几个片断来写。如《我的一家》,假设爸爸、妈妈和我,可以一个人写一个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用“一”、“二”、“三”标明,另外加上开头和结尾。这样化整为零,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的记人叙事。当然,各个片断之间应是既独立,又有联系,前后照应的。

  五、 列标题

  在分片断的基础上可以给每个片断拟标题,不仅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如《记我的一次

  成功》,

  假如写我当小干部的经历和感受,若写三个片断,可以拟“播种”、“耕作”、“收获”为标题;若写四个片断,可以拟“苦”“辣”“酸”“甜”等。标题拟的好,不但能揭示文章的内容,而且会使文章层次分明,文意连通。

  六、变形式

  近年来,在“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影响下,许多人避开常见的三大文体而选择应用文,试图从作文的形式上突破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让作文与现有的数理知识、现代科技、影视艺术相融合,通过移花接木,融会文体。改变作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几何证明式、病历式、简章式、实验报告式、访谈式等。例如有位同学以《班长的烦恼》为题,将要表达的内容装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习题:好朋友该不该管。已知: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求证:是否应该汇报班主任。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小作者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完全放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显得新颖别致。

  七、换人称

  把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作文改成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向对方倾诉,表达真挚感情。例如《敬礼,老师》,用第二人称“您”来代替第三人称“她”,进一步表现了好老师“您”的浓浓的爱生之情,一个普通学生“我”的尊师之情。

  作文的形式新颖独特,将有助于提升作文的品味,增加考场作文

  的得分点。当然,这只是“包装”上的“改头换面”,写作时还要从选材立意的实际出发,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而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反而会作茧自缚、弄巧成拙。

  二零一四年六月三日

作文的教学反思13

  本次作文的要求是挑一个最熟悉的人,把属于他的一件事介绍给大家。这次作文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生所选事例过多,主次不够分明

  作文要求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只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三件,四件,甚至罗列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他们往往几笔带过,没有展开具体描写熟悉的人的这件事情是怎么做的,人物做这件事情时的动作、表情、心理、语言很少描写,大部分是些概括记述的语言,使文章非常干瘪,人物的特点很不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讲:人物的特点是通过他做事情表现出来的。你只有把他做事情时的细节写清楚了,这个人物的特点才鲜明,读者才能明白你想通过这件事来介绍人物哪个方面的性格特点。但是,学生在写作时还是犯这个毛病。

  二、选择的材料不够典型

  学生在选择材料时,不知道经过筛选,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去想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学生写的事例往往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所选的材料与所表现的中心风马牛不相及。

  写人的文章是写其他文章的基础,如果在这方面学生很模糊的话,学生写起其他文章来会更吃力。今后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我期盼着学生在写作上能多多一些技巧,多一些感悟。

  习作评改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的一个过程。因此,习作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都应随机采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开放的评改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

  我认为,作文的评改是作文练习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文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懂得“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道理。现在就习作评改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在作文教学中,按常规,每次作文要隔十天半月后才讲评,这样的间隔显然太久。学生渴望了解习作成果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冷淡,甚至于时过境迁,抛之脑后。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把握点评的火候。习作课上,针对学生表达出来的成功、困惑之处,教师要随问随答,评写交替,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帮助者。

  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也对于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尽力找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作文中写得较好的地方,给学生一点写作的精神支持。

  我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好词好句,用红圈标出,用眉批加以肯定、鼓励。有的学生正确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如“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屏息听着。”“我喜出望外地接到了外婆给我寄来的六一节礼物。”我就写上“能正确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很好!”有的学生恰当地运用比喻句。如“我有时形容词用得太多,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太多的蝴蝶结。”我就眉批“比喻恰当。”有的学生看图作文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很丰富;还有的学生开头和结尾写得很好,突出文章中心,富有童趣的语言描写,我都用眉批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作文的成绩,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写出这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其他的学生则心神向往之。例如,有一次记事作文的训练中,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本班的一位学生脚扭伤了,另外一位学生经常扶他上下楼梯,帮他盛饭……许多感人的事迹,同学们为之震撼。通过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更加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情达意。

作文的教学反思1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学习难点:

  联系实际,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教法:

  谈话法、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陪爸爸妈妈逛过商场吗?你最喜欢在哪类柜台前停留?如果遇到了你特别喜欢的东西,你会怎么做?

  2、看图:看这也有一个孩子在陪妈妈逛商场。睡与阿尼亚说说你都

  看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读题后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感悟:

  1、开火车检查读文情况,并思考读题后提出了问题。

  2、这个孩子为什么在玩具柜台前?我们到课文中去细细地寻找答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能回答问题的句子画下来,标出认为重点的词。画好后说给旁边同学听听。

  3、指生汇报:

  1)“目不转睛地盯着”是怎样的看?

  2)为什么“闪着兴奋的光芒”?

  4、能把小兵的喜欢读出来吗?想一想他看见别人来买玩具汽车时,心里会想什么?

  5、如果你遇到了这么喜欢的东西,会怎么做?小兵和你们的做法一样吗?他是怎么做的?

  6、什么是“抢着说”?小兵为什么要抢着说?

  理解“常年”的意思。常年这样病着会怎么样?(体会妈妈的辛苦)

  7、看到妈妈如此辛劳,如果是你,还会要心爱的玩具汽车吗?所以小兵要抢着说:——

  8、小兵只是看到玩具汽车这样说吗?还会在什么时候?

  水果店前、蛋糕店前、看到漂亮衣服等

  9、妈妈在说这些话时,会想些什么?读读妈妈说的话。

  10、妈妈被小兵感动着,还有两个人育人被感动着,是谁?这处他们被感动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看出他们的什么样的人?

  三、总结扩展:

  小兵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让我们送给他不同的祝福吧。把你想要祝福他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喜欢——不要

  送——不要

  懂事、体贴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反思

  回顾这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课堂呈现出的效果来看,学生能处于兴趣盎然的读书氛围中,读的情绪高涨,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次也很清晰。分析其原因,在于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的不厌倦。

  在略读课文中除了形式多样的读,还要有重点的读,避免泛泛读,

  无目标的读。在突破课文重点部分,重点理解“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等词语时,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课堂上又不能完全放手。我就通过创设情境,适当加以引导,运用了学生多种感官来感悟,学生完全把自己当作了课文中的小男孩。从那丰富、传神的表情动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多么喜欢小汽车的“小男孩”。学生在朗读时真正的有感而发。在突破难点,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默读方式,感受文本,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提供了个性化阅读的空间。

  有待改进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的感受谈得还不够深刻,内容还不够具体。仔细分析,这与我在课堂上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有关;也与我有些紧张,没有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发言,而忙于教学进程,给学生默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有关。

  因此,尝试上了这节略读课文后,也使我更清楚了今后略读课文教学的方向,既要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自由阅读的时间、空间。同时也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还是要给予适时的引导、点拨。

作文的教学反思15

  作为教师与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从多年的教学工作与辅导孩子的生活中对作文有了一点浅显的认识。我认为为在小学阶段,孩子至少要学会十一种类型的篇目,才算会写作文。它们分别是:留言条、日记、书信、建议书、看图作文、写人的、写景的(含状物)、写场面的、读(观)后感、缩写、编童话等。当然这是较细化分,如果按体裁,那么则是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几大类,但是小学阶段不必掌握这么工具性的划分。低年级训练重在前五种,中、高年级在此基础上则重在后六种。

  我的这节五年级作文课就是针对年段特点进行设计的。我最初设计的初衷是想让学生学会写人物,然而,在学生以前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写的人物近乎白描,一点都不生动,也不够鲜明。所以,我决心一定教会他们写作文,而且,作文虽然已然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黑洞,但是我想通过我的类别作文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我觉得这节作文课我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使课讲起来生动、形象,并且直观、全面地让学生明白该做些什么。这是信息技术以外的媒介所不能实现的。而且这次的设计制作是在我学习了国培之后,掌握了较多的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技术之后做的,之前一些我不懂和解决不了的技术上的“难题”,也都迎刃而解了。看着自己的幻灯片,那美感极强的画面,让自己也陶醉其中。另外,我的幻灯片不是花瓶摆设,它突出了我要呈现给课堂的所有重要的东西。紧扣作文教学训练的常用步骤:审题 选材 列提纲 打草稿 修改。

  就我的教学流程而言,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紧密相联。

  第一环节,“审题”的常规训练。关于作文的要求一定要仔细阅读,从中提炼出关键,确定作文题目的类别。

  第二环节,“选材”的重要训练。这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成功的要素。选材时要仔细斟酌、对于文题涉及的内容心中有数。写人物的,就要搜寻记忆宝库中关于某人的外貌、性格等特征。考虑表现出人物的主要事件的各要素。通过事例来表达出对人物的看法。

  第三环节,“列提纲”的必要训练。列提纲是写作文的预备式。如果提纲列得好,那么整篇作文便可见一斑了。写作顺序确定:总——分,还是总——分——总,或者是平行叙述或描写,确定主次,最后罗列出大致的结构、各部分的意思,确定中心思想。此环节的完成其实也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累的,更帮助作者形成了简要的腹稿。

  第四环节,“打草稿”的独立训练。这一环节是将对作文的个人理解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其实,教学中写草稿也可以像前几项那样以口头的形式交流,也就是口头作文,这样可以启迪思维,有据可依,也可充实和完善腹稿,教学实际中这一方法屡用不尽,效果甚佳。在写的过程中,要分清详、略,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词、句、段乃至篇,借鉴有益的地方,自己也应创造新颖的,杜绝人云亦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以后要更多一些地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多地让他们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写出属于他们真正要表达的内心的东西。

  修改草稿是第二课时的事,当然这里也要说一说,如果我的课堂上有充裕的时间的话,应当和学生一起修改草稿,面批面改,当面指导及时有效。

  综上所举,我认为作文训练的大致过程就是这样的。但是无论是哪种体裁或类型的作文,它都需要借助这样的模式去训练。学习者如果能用心体会,那会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举一反三,如将写人的这一篇当中的写外貌部分换成回忆的语气,这篇作文就可以改写成“我难忘的XXX”。

  总之,作文犹如春芽初绽,需要蓄积一个冬天的养料;好似大厦落成,必求打下稳固的根基;如同典籍书卷,雕琢排列展现精华。当然,作文更是一种创造,是少不得作者的想像力的,这想像力的培养也如同语言习惯和素养一样,应当在平时加以注意和训练。

【作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作文》教学反思10-09

教学反思作文04-04

作文的教学反思10-27

教学反思作文06-25

作文的教学反思11-21

关于教学的反思作文12-18

初中作文的教学反思09-27

作文写作的教学反思05-26

对中学作文的教学反思08-01

写景作文的教学反思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