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15 12:39:4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我们仨读书笔记精选2017

  《我们仨》是描写了杨绛先生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有些琐碎,却也真实。yuwenmi小编整理了我们仨读书笔记,欢迎欣赏与借鉴。

我们仨读书笔记精选2017

  我们仨读书笔记【篇一】

  我喜欢一切朴实的又略带些格调的'东西。所以书店里看到这本书,就喜欢上了封皮的设计。然后看了几页,决定带回家。书不厚,但是内容充实。每天翻一点,没几天也就翻完了。

  内容和封皮,表里如一。一家人的故事,一家人的苦乐,一家人的生死离别。昨晚看完最后几页,心中伤感,缅怀整夜。

  看了书的人,大抵跟我一样,总有触恸,一是为这故事本身,二是惦念着杨先生她老人家。心里都想着,她在重拣石子的时候,切莫心神劳累,万望一切安好!

  我们仨读书笔记【篇二】

  “我们仨”的很多文字,让我感到惊奇,感到温馨,也有一些无奈。摘录感动我的文字如下:

  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我退休前曾对他们许过愿。我说:“等我退休了,我补课,我还债,给你们一顿一顿烧好吃的菜。”我大半辈子只在抱歉,觉得自己对家务事潦草塞责,没有尽心尽力。他们两个都笑说:“算了吧!”阿圆不客气说,“妈妈的刀工就不行,见了快刀子先害怕,又性急,不耐烦等火候。”钟书说:“为什么就该你做菜呢?你退了,能休吗?”。(出自“我们仨”)

  我无奈说:“我怕爸爸要急坏了——他居然也知道打个电话。也多亏是你接的。我哪里记得清。我现在出门,路都不认识了,车也不会乘了,十足的饭桶了。”

  阿圆缩着脖子做了个鬼脸说:“妈妈这只饭桶里,只有几颗米粒儿一勺汤。”我给她说得笑了。。(出自“我们仨”)

  他立即睁开眼,眼睛睁得好大。没了眼镜,可以看到他的眼皮双得很美,只是面容显得十分憔悴。他放心地叫了声“季康,阿圆”,声音很微弱,然后苦着脸,断断续续地诉苦:“他们把我带到一个很高很高的不知哪里,然后又把我弄下来,转了好多好多的路,我累得睁不开眼了,又不敢睡,听得船在水里走,这是船上吧?我只愁你们找不到我了。”。(出自“我们仨”)

  钟书说:“都听见了。”他耳朵特灵,他睡着也只是半睡。这时他忽把紧闭的嘴拉成一条直线,扯出一丝淘气的笑,怪有意思地看着我说:“绛,还做梦吗?”。(出自“我们仨”)

  我把自己变了梦所看到的阿圆,当作真事一一告诉。他很关心地听着,并不问我怎会知道。他等我已经等累了,疲倦得闭上眼睛。我梦里也累,又走得累,也紧张得累。我也闭上眼,把头枕在他的床边。这样陪着他,心里挺安顿。到应该下船的时候,我起身说,该回去了,他说:“明天见,别着急,走路小心。”我就一步步走回客栈。。(出自“我们仨”)

  有一个星期天,三人在船上团聚。钟书已经没有精力半坐半躺,他只平躺着。我发现他的假牙不知几时起已不见了。他日见消瘦,好像老不吃饭的。我摸摸他的脑门子,有点热辣辣的。我摸摸阿圆的脑门子,两人都热辣辣的,我用自己的脑门子去试,他们都是热的。阿圆笑说:“妈妈有点凉,不是我们热。”。(出自“我们仨”)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出自“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出自“我们仨”)

  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出自“我们仨”)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出自“我们仨”)

  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出自“我们仨”)

  颐和园后山的松堂,游人稀少,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后山。那里的松树千姿百态,我们和一棵棵松树都认识了。(出自“我们仨”)

  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出自“我们仨”)

  我们的`菜一一上来,我们一面吃,一面看。吃完饭算账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还演得正热闹,还有新上场的。我们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出自“我们仨”)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出自“我们仨”)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出自“我们仨”)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出自“我们仨”)

  我们仨读书笔记【篇三】

  对比《围城》的语言和《我们仨》文字,如果文如其人的话,杨绛先生的心性和智慧便是这段旷世情缘中我最为乐道的。

  坦白说,如果换在几年前,我没有结婚生子的时候看这本书,一定是翻几页就没有了兴致,因为叙事过于平实琐碎,像老奶奶唠家常,怎能吸引追求浮华我?但现在我却被深深打动,且能体会先生这般阅历,能有这样的文字却是一种别样的超然境界,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经历了太多苦难,在一些人的回忆中,对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大都是批判和控诉的文字,慷锵有力掷地有声,好不痛快,而杨先生对如是种种,轻描淡写,优雅而节制的叙述一家三口如何互相协助在共度难关,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感人至深,生活的琐碎中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亲情。

  整本书读下来,我内心没有波澜起伏,反而平静,我反复审视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心境,我感觉我更加安宁平和,虽然依然偶感浮躁,但也更加温和,或许这就是受先生朴素的文风的感染,像水,缓缓的'冲刷我的棱角,我会变得圆润,不伤害自己,也不会刺疼家人了,我想这种唤起我内省的文字,与我而言它的精彩已经超出了我所读到的故事本身。

【我们仨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我们仨》读书笔记08-23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08-25

我们仨读书笔记04-19

《我们仨》读书笔记精选05-31

《我们仨》读书笔记07-19

《我们仨》读书笔记07-21

我们仨读书笔记09-23

《我们仨》读书笔记09-24

我们仨读书笔记推荐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