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作文

时间:2021-03-02 16:44:4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汇总六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汇总六篇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第一次看《围城》,是好多几年前的事,听说这书有名,于是弄来翻翻,除了觉得作者爱用幽默有趣的比喻,其他印象不深。近日再读,越读越觉有味道,犹喜欢“导读”上一段文字,觉得说出了自已的感受,也是对《围城》最好的概括和定位:“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郑重说点,是本睿智的书,因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者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

  曾经有人说“《围城》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对于什么是小说,怎样才称得上是小说,我不敢至喙,但我记得古人曾说过“文无定法”,不知“文”是否包括小说在内?就算不包括,套在小说上,行是不行?被誉为现代文学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变形记》开头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已在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再往深一层想,也许这句许真的说对了,说《围城》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充满睿智的书更适合。小说,一般都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但本不是所有的小说都能给人启迪,能让读者省视自已的灵魂。《围城》就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它象一面镜子,照镜的不是人,是一个个赤裸的灵魂,映出了人性的种种美和丑!“什么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罗万有,但至小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态。光停留在反映人生百态上面,也不失为一部很好的作品,但还不算是智慧的书。智慧的书,作者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视人生,穿透种种表象,直达人性和灵魂的深处,并能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作展示,给人启迪。我真的很惊诧,惊诧于钱先生有这种洞若观火的本事,对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态的观察,细腻和深刻得让人难以致信。

  能看穿人性,洞察人情世态的,我想有二种人,一种是“市井之徒”,一生争名夺利,结交三教九流,在俗世这个大染缸里如鱼得水,“流氓皇帝”刘邦,“乞丐皇帝”朱元章,就是代表,这类人世故,圆滑,狡猾。还有一种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看透了人性、人生,但不随波流,冷眼旁观,独善其身。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入而不出”,这是一种生存的本领!后者是“出淤泥而不染”,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显然,钱钟书就是后者。正经因为钟先生“入而能出”,所以能站在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上,清醒而明晰的剖析人性的种种,解剖纷纭的世态,举重若轻,包罗万有,呈现一幅刻画人性的“清明上河图”。

  《围城》中,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种种细节,极其普通的琐事,然而正是在这些琐事中,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是那样生动,艳活和逼真。《红楼梦》描写的不也是一个钟鸣食之家的日常生活?可是它达到的艺术高度,却是旷古炼今。表现生活的真实,却又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真实,上升到人性和世态的层次和高度上,正是一种高超的艺术。

  所谓“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冲进来”,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围城要表达的含义和内容与其是指婚姻,不如说是指人生!虽然故事从头就尾象是围绕着方渐鸿的婚姻展开,但钱先生其实是借方渐鸿的经历和其他人的小故事,表达了自已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和理解,并以讽刺调侃的方式,让人在会心一笑时,有丝丝的苦涩。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读一次《围城》就象跟着方鸿渐游经一番,有了一次深刻的人生经历。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所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这部作品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有十数种不同的译文在各国出版。在美国,由于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钱钟书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和专著。法国的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非常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教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非常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非常快非常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非常多。

  傅雷教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非常亲切,既饱含了对儿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上个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课文谈了一位父亲拼了自己的命去救了儿子,最后救到了儿子的一件事。文章比较长,但读完后却令我回味无穷,他们父子俩给了我许多体会。

  首先父亲给我的体会是:父亲有守信用的品质,父亲常和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因为这一句话父亲为了救儿子,不听别人的劝说,而且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他。“就是这两句话,让父亲有了信心去挖,挖了总共38小时,最后救出了儿子,这是父亲成功救出儿子的原因。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看了两章,才反应过来这前后的不衔接是有意安排。再看目录,奇数章以玉为题,偶数也因月展开。

  从玉魔这章,描写玉器的做工形态,到写易卜拉欣见玉的痴、迷、魔,才觉着读出了书的味道。怎么说呢?自从看完了《四朝代》,便对简单朴素的描写方式着了道,越是堆了华美的辞来,越生厌。那些看似华丽的修饰,像是为了掩盖什么丑陋嘴脸似的,让人看不清它真面目而不知所云。第一章的描写,我不太习惯。可到第二章,已经觉得就是它了。我现在连故事的来头都没看到,却觉得好似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好似在这等了好久就为续一个结局。好的叙述就应该是这样吧,让你觉得自己始终在故事中,也不去划分什么阶段啊条件啊。直往前走就对了。

  “眼泪这东西,有时能起到极其神奇的运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观点的人稀里糊涂地拢在一起,把迂腐陈旧的意识变得温暖感人,把生机勃勃的新兴幼芽在爱抚中扼杀。”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这是一本20xx年买的中英双语版《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初买的原因一是因为觉得想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二是想通过这本书学英文。但是,正如我书橱中的大多数书一样,他始终未被我完整翻牌过。也许这里面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点太广博了,实在无法吸收,又可能是因为读书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实在打不起兴趣,又或者是因为当时的英语水平实在hold不住这本书。总之,结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一样,这本书一直被我放在橱里裱门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于是便想着拿基本厚点的书不辜负这段难得时间,于是便看到了这本书。

  拿起来,读了几章,觉得对于一个地理小白来说,这是一本普及地理常识很好的书,也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需要好好记笔记,所以,想做个跟着房龙学地理的系列,内容包含书中提到的各种常识以及自己的手绘地图。

  我想,经过这一轮,至少在地理这方面能成为入门级选手吧。

  首先,作者简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所以,他的特点在杂和通俗上面,并不在学术和精准上面,受众是普罗大众而非专业人士。这个特点,在本书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查了下豆瓣书评,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读者发现了书中的技术性问题。

  但是,毕竟作者是20世纪早期的美国作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认识多少囿于当时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将这本书定义为通俗的地理读本,跟着房龙去构建一个基本的地理架构,忽略一些细节的东西。顺便学习一点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著名城市、河流、山脉的英文,如果能做到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会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从第八章希腊开始。

  从第八章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前面几章都在重复一些初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识,有些索然无味,所以,从第八章开始他会讲一个国家,这些东西对我比较有吸引力。如果有兴趣,也许会在通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去把前面几张读完求个心里完整吧。

  最后,本书的翻译正如大多数人诟病的.那样,完全属于直译。所以,直接通读中文版,基本会神游出去,最佳的阅读方法是读英文版,把中文版当做译文去寻找单词的意思,幸而,这样的版本比较适合我这种阅读方式。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让我回到那个时代,那时,我还在成长之中,那时,诗泉滚滚而来,日新月异地不断迸涌,那时,雾霭笼罩着世界,蓓蕾有可能蔚为奇观,那时,我去丛谷之间,把盛开的百花采来。我一无所有,却满足非常,因为我追求真理,爱好幻想。还我那种不羁的冲劲,深厚而充满痛苦的造化,憎恨的威力和爱的权柄,还我消逝的青春年华!——《浮士德·舞台序幕》以这首诗开头,并非偶然。

  《浮士德》是一部戏剧,在《外国文学名著&快速阅读》(中国纺织出版社)里,翻译者杨武能说它属于一部诗剧,而现在网上大多说它是一部话剧。出于对文本的多次研究,诗是其中对中心内容不可或缺表达,本文就暂定其为诗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他的创作延续了将近六十年之久。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总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作为一种依靠舞台表演来实现许是的艺术,戏剧非常强调矛盾与冲突,因而戏剧结构技巧在表现矛盾冲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剧本结构按照浮士德的感性冲动到理性冲动再到审美创造冲动,以不同阶层和层次,向前层层推进,境界一层高于一层,呈上升阶梯型,直到浮士德灵魂最终“上升”到天堂。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总体上来说,《浮士德》构思宏伟,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表现手法多样,融现实主义与浪温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映衬对比的表现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使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劣、善与恶、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双方特点鲜明地凸现出来,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从艺术上看,内容庞杂,用典极多,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给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影响了诗剧艺术表现力?

  从思想上看,体现了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和妥协的本性,如靡非斯托是一个魔术神通的魔鬼,在他的掌控之下,浮士德失去了自我,甚至失去了他原有的“善良的灵魂”,他的很多不义之举都是在魔鬼的魔掌之下促成的。最后失明的浮士德听到一片劳动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展现出一片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陶醉其中,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我为浮士德因这一句话而皈依天堂的宿命感到不平,我认为此时的浮士德才是最真的自己,他挣脱了靡非斯托的控制,他那一句话纯粹是赞美之情溢满心中,不得自已而发出的一句由衷的赞美,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因此,浮士德并没有触犯与靡非斯托的订约。没有犯罪,却受到了非人的罪犯惩罚,何不为之扼腕叹息!作品这一结局是不是曲解了“满足”一词的本意?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停止探求了吗?其实作品是根本就没有让他有停止探求的机会啊!难道赞美之情有错吗?真情由衷赞美的价值意义又何在?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疑虑设想只是个人见解,对于《浮士德》的赏析,相信各书友的看法会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活法》读书笔记精选03-14

羊皮卷读书笔记精选04-21

读书笔记精选3篇03-16

《琐记》读书笔记精选范文03-30

《生命生命》读书笔记范文精选03-23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03-16

《简爱》读书笔记精选5篇03-15

《简爱》读书笔记精选3篇03-15

英语读书笔记(精选19篇)05-10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0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