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7-20 10:59:4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通用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通用7篇)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1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初读之后,感觉是各种观点在脑海里交织,最大的感受还是生活是要经历的,然后才是感悟。

  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相较十六世纪法国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拉波哀西抨击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个正经受着新旧交替的国家,不自由的状态并非人们自愿,而在于适应与沿袭,得过且过。至于如何走出这种日常的甚至为许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既有赖于个人的勇气,也关系到个人对时代与自由的理解,以及时代本身的演变。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做本书的标题再合适不过。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当一代代人接续这份无奈时,民族的命运就永远无法被改变,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遥遥无期。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处》一书后记的题目,熊培云在后记中也阐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时代在变,相信中国正在朝着一个自由而开阔的道路上走,没有谁能改变这个大趋势。与此同时,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既是一切共识的基础,也是我信心之来源。”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们,总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

  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2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很励志,与许多“XX日的励志书”不同,这本书贵在传达一种乐观向上顽强生活的态度。

  所谓“XX的励志书”,还是大学时的哥们儿刘涛提及的,这类书充满煞有介事的说教,引用些万能的老故事,表达些谁都会讲的观点,而其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剪刀+胶水+编造,号称成功学的什么什么教材,改变命运的什么什么,吹破天的虚,不过凑一帮人十天半个月加工出来而已。

  看完《自由在高处》,发现跟看完《越狱》的感觉有些相似,原来,小强真的打不死;原来,所处逆境与麦克和安迪相比来说不算什么。

  这本书好读的原因,除了思想积极、鼓舞人心外,还有一点是因为语言流畅而富有激情,那句子是流出来的,而不是憋出来、挤出来的。

  为什么有如此的见识,有如此的语言?看看内容就知道了,作者读了多少书,到过多少地方。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不错的。如果难以行万里路,那就先读万卷书吧,不必担心成为“书呆子”,因为读书数量到不了那“骨灰”级别,所读的书也不会全像《九阴真经》或《葵花宝典》那样剑走偏锋。

  假设选择的书足够“活”,即使不可能身临书的“自由市场”,起码不会有“计划经济”那么禁锢。今天,始皇大帝终究难以再一声令下“焚书坑儒”,况且网络时代,这个喧嚣的信息大集是一个观看大千世界的好窗口。

  自由在高处,书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题让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样在挪动一个数字的情况下,让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为10的上标,即102。实际上,但从脑筋急转弯来说,做不出这道题并不能证明水平不行,这道题只是用来说明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式的重要性。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地解决好问题,除了乐观、积极,还得要动脑,有积极的行动,不能傻乐呵。

  在选美小姐遍地生花、高富帅、白富美夺人眼球,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年代,《奋斗》与《士兵突击》的火爆不是偶然,逆袭又有什么不可能?可以转换为生产力的,除了资本、土地、权力,还有知识、科技与思想。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3

  去年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让我觉得很大气。于是,今年买了他的新书《自由在高处》,读完后感到温暖和力量。

  这本书的文字延续着熊培云一贯的风格,说得道理都是常识,举得的例子都是习以为常的。但这本书尤其让我觉得个体并非毫无选择,个体要想收获自由,就必须站到“高处”。但熊氏所说的“高处”并不是要获得高的社会地位、为所欲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处。

  自由的前提的一定是选择,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没办法、体制就是如此”、“大家都这样”等此类的话语。一般人也都会选择随大流,一边随一边抱怨。其实,选择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场或者说信仰,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对生活做出解释,从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进行调整。注意,是“调整”不是放弃自己的观点随大流。

  自由一定是和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权利。

  近来,读了西方的一些理论书籍,发现自由、平等是所有学科都绕不过主题,也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话语。自由与平等哪个更重要?我觉得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平等的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

  自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也都面临着自己自由与否的问题。

  可是,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框架中,人的自由就是不断这些框架的过程。但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包括想不做什么的自由。比如,有时候当我吃完饭就到网络上闲逛时,其实就是不自由的。

  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很强大的人。头脑的自由才是真自由,行动的自由要以头脑的自由为前提。

  做老师也有些年头了,深感现在大学生的自由度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学生的自由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因为,有时候自由是要争取的,别人施与的不是自由。

  可惜,在我们生活中,自由总是被误读、也总是不忽视。不但有无形的,也包括有形的。

  熊培云这本书写得很精彩,并不是我所能复述。我只是读完后,发表自己的一点感慨。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4

  熊培云新书《自由在高处》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右手执锤,左手执凿,正在把自己从石头里雕刻成人形的人。用一句话去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自由在高处,欲得需自塑。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这本书所做的其实就是三件事:

  一、帮你意识到枷锁所在;

  二、帮你挣脱枷锁,或者如果暂时不可能,至少让你学会带着枷锁舞蹈;

  三、带你寻求自由思想的愉悦。

  当然,自由任何时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在生活中,也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缚你的那些枷锁,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时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锁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会感到它的`分量已经轻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你已经给了自己心灵的自由。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义,正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环境可能不尽人意,也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但是能够立足现实,积极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郭娜陆地航空班就印证了这一点,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从细节小处下功夫,不断创新服务,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以热忱的态度、真诚的付出对待来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承认。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备她们这种急司乘人员所急,想司乘人员所想的服务理念,热情为过往司乘服务,确保青银高速的路畅人和。

  我们应该多读熊培云的文字。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让我们看到自由就在高处等着我们去摘取。

  他的乐观并非盲目的,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积极与乐观。我们同时也应该学着熊培云的姿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正如“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所言。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环境。

  在我们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诚的态度待人,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小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大环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美好。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5

  这是个匆忙的世界,我们总是在为心中的那些目标,为了前程而奔忙,封锁了心中的温情。生命如一列不回头的火车,我坐在窗边,窗外风呼啸而过,是否,下一站,就能看见久违的温情。

  最近闲来读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充满理性的思想有种穿透天空的力量,直抵我内心。印象最深的是那篇《为情侣求饶》。作者对大学校园里束缚学生表达人性美好情感的自由而感到不满,从而他呼吁社会、学校给年轻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当我读到最后一句时,我的内心莫名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要多看看人性温情的一面。是啊,好像真的已经很久都没有回味人间温情了,日日匆忙的脚步已经堵住了温情最后一道入口。或许,是时候让心柔软一些了吧,让它相信这个世界仍有温情之所在。

  那是刚来到德国旅游不久的一天,我站在火车站里顾自吃着蛋糕歇息。像是过了很久,两个高大的女子推着一辆轮椅出现在我的视线。他们也许是刚下了火车,缓缓地走向出口,一人推开出口的门,身子附在门上,竭力让另一人推着轮椅先通过,准备登上连接外面世界的一段台阶。这时,恰有一个男子迎面从台阶上下来,经过他们身边时,停下了脚步,用英语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那两名女子拒绝片刻,最终接受了男子的好意。接着,他们三人先小心翼翼地将轮椅上的人搀扶着让她站起来。那是一位年老的妇女,脸上深深浅浅布满了岁月的沟壑。然后那男子二话不说,将公文包向背后大幅度一甩,双手迅速抬起轮椅,大步流星地将它抬上台阶,放稳后,又蹭蹭蹭下了台阶,在确定不再需要帮助后与他们挥手示意再见,便又继续匆匆前行进入车站,转眼消失在疾速流动的人群中。

  那一刻,我放下了手中的蛋糕,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那一刻,我的嘴巴,或许正张着,为了这异国他乡里目睹到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温情。那个男子,让我相信,无论生活的脚步有多匆忙,世界有多高速的旋转,我们仍可以做一个美好的使者,让身边的人看到人性温情的一面。他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一个国度,给予其中的国民表达内心温情的自由。

  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为如今社会上的“扶不扶”争论时,我却在另一片土地上找回了表达内心温情的勇气,即使那个人未曾谋面,也无法阻挡温情的脚步。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由,而我们,都遗忘并渴望这自由,太久太久了。

  我所搭乘的火车,不知将又要驶向何处,但是我坚信,下一站,将是一个洋溢美好与自由的国度,下一站,即是温情。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6

  《自由在高处》从不同角度解雇分析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怪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与西文主流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活的价值及意义,国家与社会在存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体制内的弱者面临的制度因素,“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卫兵不能进“体现着对个体主权的尊重和保护,二等于多少体现的观念改变,人是时间单位体现个人的创造价值,国界与自由全新意义等等。

  回顾现实与理想,我们想得太多,学得太少,做得太少,调研实践得太少。对比西方价值观念,总强调意识形态差异,而相互学习、借鉴比太少。现阶段,无论东西文化、南北差异,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组织部分,都应主动学习,相互交流。

  追寻思想的自由。现阶段,由于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束缚和差异,总是自觉不自觉得学习到的理论、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存在种种现象相矛盾,也相交织,种种规则、潜规则胜行于道,打破了人们既有传统观念和价值,需要学习更多的经济学、社会学、西方经典理论学来审视中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和修正个人的价值认同,正确辨别正负是非,放飞个人自由思想。更要大胆地说出你的不高兴。

  龙应台:“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理社会。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人公仆立法委员会,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寻找选择的自由。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选择的权利和智慧。正如李开复所说,“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选择,更应积极地面对新生活,适应新环境,当前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被选择,从小学升初中,到大学被录取及面临就业,也许直至工作后岗位的多次调整都看似被动的过程,反思之中,不选择也一种选择,被选择也是你生活学习训练的结果之一。1.01^365=37.87,0.99^365=0.03。两者起点是如此接进而结果差距是如此之大,这恰恰是你自由选择的结果。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就随之改变。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7

  首先很庆幸能读到《自由在高处》这本好书,说实话,我之前并没有读书的习惯,因此错过了很多能够给我人生启迪意义的好书。但是还好时间不早不晚,让我明白了这一生我要与书为伴,尤其是要汲取像《谈修养》、《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这种》这类好书的营养。文中有引用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个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在肖申克监狱关押了50年,这几乎就是人的一辈子,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他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面临精神上的崩溃,因为他不愿离开这座监狱,最后出狱后他选择了自杀。实际上他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和思想自由的奴役。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我们出生起,父母就给我们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安排,例如上哪所学校,什么书能看,什么书不能看等等;以至于有一天长大了,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安排,已经习惯了思想被奴役。

  前几日有个想报考国防科大的东北大学普通大三学生跟我聊天,他刚加上我,刚打了个招呼,就直接问我到国防科大每月多少工资,到毕业的时候工资能涨到多少?他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钱!我直接问他,你想当军人吗?他告诉我他当不当无所谓。那我问他为什么报考国防科大,他说读军校可以直接可以发钱。我又直接问他为什么只关心钱的问题,当兵还没有自由,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梦想去做呢?他说他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没钱没背景;为了赚钱,他早就忘了什么所谓的梦想和自由;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干。跟他聊完,我虽然为他的孝心所感动,但是也为他梦想的缺失和思想的狭隘而感到悲哀。

  如《谈修养》中所说:"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也就是说经历过大学教育,我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知道如何忠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个人最喜欢《自由在高处》里这一句话:"生命的本质是时间,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人生若有意义,首先个体需要明白"你即你自由",当然自由并不是目的,自由是让个体尊照自己内心的选择,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在有限的生命力,我们要遵从内心,创造人生的价值。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06-11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02-11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02-03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04-21

自由在高处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12-17

自由在高处作文11-13

作文以自由的高处为标题11-12

自由在高处高中优秀作文01-23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