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

时间:2024-01-22 18:25:18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实用的端午作文9篇【精品】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端午作文9篇【精品】

端午作文 篇1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古代名人投江之死,沿袭下来吃粽子的风俗。”但我的端午记忆,是看到母亲泡在木桶里的竹笋叶和粽叶,还有一盆盆糯米和红豆。

  看着母亲和姐姐们忙碌的身影,我高兴地围着木桶转了又转,期待着香喷喷的粽子早点出锅,好让我带着三角形的小粽子,四处去玩耍,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厨房里等了许久,她们仍然没有包粽子的意思,我出去玩了一阵又一阵,消磨着难耐的时间。

  终于,期盼已久的时刻到了,她们把拌好的糯米和红豆,装进折叠成三角形的粽叶里,或者四方形的竹笋叶里,用叶子边上撕下的丝当作绳子,把粽子捆绑得严严实实,连成一串一串。

  我静静地看着灶台下熊熊燃烧的柴火,把一大锅的粽子煮开,看着灶台上冒着热气腾腾的烟雾,我仿佛闻到了厨房里弥漫的粽子飘香,仿佛看到了剥开后的金黄色粽子,或者里面混合着的紫色红豆,令人垂涎欲滴。

  上小学以后,我对端午节渐渐失去了兴趣,不是因为对粽子没有了感觉,而是因为给亲戚送粽子的原因。每到端午节,母亲总是安排我跟较小的哥哥一起,到邻村的亲戚家,挨家挨户地送粽子。

  说是邻村,走个来回也有十多公里,而且是挑着粽子,翻山越岭走着蜿蜒小道,反正就是一趟回来,脚上磨破层皮算是小事,身子会酸痛好多天,就像散架似的。

  更可恶的是,如果遇到邻村调皮捣蛋的小孩,他们会以大村的姿态,想方设法欺负我们。有一次,我和哥哥刚爬过一座山,进入了邻村,就不幸遇到了两个比我们大点的孩子,猜出我们是邻村的,就拦住了去路,喝令从他们的袴下钻过去,才肯给我们放行。

  平时喜欢舞刀弄枪的哥哥岂能受辱,把肩上的粽子交给了我,直接给他俩一顿揍,然后看着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回家搬救兵去了。为了避开他们,我们在回程的时候,绕了很长的`一段弯路,我想这就算是对我们的惩罚吧。

  送粽子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我上初三那年,因为我父亲的去世,让母亲无心再做这件事情。倒是我以前去送粽子的亲戚,一个个给我家送来了粽子,母亲看到亲戚的到来,总是触景生情,伤心流泪,满腹的心酸与不舍向她们倾诉着。

  看到母亲哭红的眼睛,看到她伤心痛苦的样子,我从心底里开始慢慢排斥粽子。之后的很多年,从外地学习到参加工作,我很少过端午节,也基本不吃粽子,生怕触碰我心底的悲伤。

  “爸爸,你为什么不爱吃粽子?”女儿的问话让我无言以对,因为这个问题老婆也曾问过我。

  时隔二十多年,我想自己该迈过心里这个坎,将悲伤转变为纪念,这个端午节,我要和母亲及亲人们一起,包一次“合家欢乐”的粽子,让粽子香飘四溢。

端午作文 篇2

  端午节,一提到这三个字,我的脑海中最先映出来的,就是“粽子”。什么“五彩绳”、“雄黄酒”,都要排在它后面了。那小小的粽子啊,在灵巧的妇女手下,成了一种种不同的样子。味道,更是大不相同。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到这种节日,家里老人都要包很多粽子。自己食用,送给邻里,浓浓的粽香,深深的粽情。这不是什么“大礼”,却总让人念着一分情意。粽子的口味更是依地区而定,豆沙、小枣、鲜肉、蛋黄,咸甜分明。分不开的,是情。

  奶奶可是全家公认的包粽子高手。细细的芦苇叶,两层、三层地错杂在一起,形成一个小漏斗的模样。糯米、小枣放下去,用棉线一捆,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整个过程千万不要眨眼,要不可能就会见不到一个粽子的形成过程哦。我曾经试过用竹叶包,可谁知道包出来的,还不如细细的苇叶。整个粽子像得了病一样,有气无力,还散的不成样子。

  随着我渐渐地长大,奶奶的身子也不再像原先那么硬朗,再也不能独自一人做出一大盆的粽子。我再也没有见过那包粽子的“盛况”。每次一到端午节,爸爸妈妈还是会拿粽子回家。但是,却没有了那种奶奶包的粽子的.香气。那种香气,是煮过后的芦苇叶的味道;是奶奶用心包出的味道;是她对每个节日尊重的味道……

  这份情,这份由三角粽包出的粽情,这份奶奶的浓浓的情意,我永远不会忘怀。

端午作文 篇3

  端午,本是一个充满传统的节日。可在我们这,却增添了许多热情。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插蒲和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蒲和艾可以辟邪祛病,净化空气。因此,端午时节我常常帮助妈妈把艾条插在门楣之间。因为我的个头矮,所以必须踏在板凳上才能把那祈福的艾条乖乖插在门楣之上。这时,懂事的弟弟就会奶声奶气地说:“姐姐,我帮你。”他搬来一个板凳,我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艾条插上去。望着这“杰作”,我倆会心地笑了。

  “吃过五月棕,寒衣收入箱”。我是一个热情的小“吃货”,端午节最期待的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我常常在那天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玩,妈妈也会叫上几个要好的姐妹来家里一起包粽子。俗话说,邻里一家亲,远亲不如近邻。家里热闹一点,更有过节的气氛。于是,我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把两片粽叶放于手掌之间,接着又放入了适量的糯米。可正要包裹时,粽叶居然裂开了。我看着大人们熟练的手法。心里想:我原以为挺简单的,想不到这么难。于是,我决定“静观其变”——认真观察他们的手法。终于,在我的努力下,一个粽子包出来了。虽然它的外观不怎么好看,但蒸出来味道一定棒棒的`!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赛龙舟。在外婆那儿一打听到哪有龙舟赛,我就“闻风”赶去。比赛还没开始,现场已是人山人海。当时正值骄阳似火,却也抵挡不住观众的热情和比赛的激情。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人群。“哔——”哨声一响,龙舟随着鼓声开始划动起来。观看比赛的人们比正在比赛的水手还要激动,嘴里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瞧!第一艘龙舟越过终点,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艘紧追其后,第三艘还再不断地努力着!比赛结束后,人们与参赛水手们拥抱,一起回味着刚才那“争分夺秒”的激情!

  端午节,在我们小乡村是热闹的节日。我喜欢这种氛围,我爱端午!

端午作文 篇4

  自打我有记忆开始,端午总是飘着淡淡的艾香的。

  端午节前,妈妈和奶奶总会带一束艾叶回家,先是捧着在我身边转几圈,再是把成束的艾叶散成一枝一枝的,插在门上、窗边。在端午节的晚上,它们会把艾叶摘下,熬水,给我洗发,沐浴,让我整个人散发着艾香;奶奶说,艾叶可以祛寒祛湿,驱妖避邪,对身体有好处。

  金盘送

  长大一些后,端午味道中,多了一股香咸味儿。

  端午节前一个月,爸爸总会带一带鸭蛋回家,将鸭蛋们和着盐密封腌制在已经清空洗净的小鱼缸中。端午节前夕,他会将咸鸭蛋们洗净捞出,放置在阳台上晾置一晚,第二天就有流油的咸鸭蛋吃了。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是爱吃,通常吃得满嘴流油;大人们也是在一旁笑呵呵地让孩子们小心地吃,不要吃到衣服上。

  年少争旗鼓

  再后来,端午节在我记忆中就是热闹的,洋溢着鼓声和呐喊声、笑声与汗水的。

  端午节那天,我就临近的大学开放,附近的.人们都会带着老人和孩子不约而同地前往大学里的人工湖畔,观看大学生们的划龙舟比赛。大学生们分队坐上蓝、红两艘龙舟,只待裁判一声令下,立刻起船出发。“咚咚咚咚锵……”鼓声响起了,只见两艘龙舟迅速开始行进,岸边的人们瞬时间沸腾起来!小孩子们哄笑着追赶着前进的龙舟;互相不认识的大人们激动地与身边的人进行着争辩;老人们悠闲地扇着扇子,聊着家中的琐事……

  五色新丝缠角粽

  现在,端午有了香甜的粽子味,也有了家人们的欢声笑语。

  端午节前,我们一家三口回乡下的外婆家。小姨和大姨会提前买好包粽子的材料,有粽叶,糯米,花生,黄豆,猪肉,蜜枣……,并带上孩子们来外婆家住下。第二天,大家开始忙碌:外公外婆准备做其他菜肴的食材,并清洗包粽子的材料;大人们则铺好桌子,摆好材料包粽子;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呢,也有样学样地学起了包粽子。“学成后”,调皮的我们又怎么会安分地包粽子呢?于是就有了“飞碟”、“小狗”、“皮球”等各式各样的“粽子”……

端午作文 篇5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

  往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人总是早早就起床,到河里洗脸、洗头、洗澡,传说今天的.河水可以解毒,洗过之后整个夏天不会被蚊虫叮咬。

  今年的端午节,我是在山上过的,按照当地习俗上山去趟露水。5点钟我们就起床,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吃粽子,小孩佩香囊。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端午作文 篇6

  听奶奶讲,在我的老家――天门农村,人们世世代代都很重视端午节。在农村老家过端午,有很多的习俗。

  端午节前几天,人们就忙开了,家家户户包粽子、炸油条、炸虾散(一种油炸食品,像一圈圈粗粗的丝线)。村里人包的粽子纯是用糯米包的,煮熟后蘸白糖吃,如果不爱吃甜食,可以直接吃淡的。

  端午节前一天,出了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送端午”了。年轻的夫妻带上粽子、油条、虾散、鳝鱼、咸蛋等物品回到娘家孝敬父母,父母好好地款待他们,等送他们回家时就打发一些钱带回去,这就是回礼,也算是礼尚往来吧。也有的地方是带上肉、鱼、酒和虾散去丈母娘家送端午,只要是送端午,必不可少的是虾散。要是未结婚的男子到女子家送端午,顺带求婚的话,那还要带上一把漂亮的鹅毛扇,女子家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意思了。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一家人就围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好吃的:粽子、油条、虾散、荷包蛋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老百姓只知道这是个很大的节日,也不大在乎这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虽说人们平时也吃蛋,但很少吃荷包蛋的,只是端午节才煮上几个。 老家人也插艾蒿。他们大清早就到野外,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 端午节这一天,赶上哪年举办龙舟赛,村里就热闹了。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在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那也是村里人难得的聚餐。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进城了,做生意的做生意,打工的打工,村里剩下的是老人和孩子,所以,到了端午节,人们只是买一些粽子和油条来解解馋,再也没有以前全家人一起包粽子的那种欢乐的气氛了,很多习俗也渐渐地淡忘了。 点评:小详细介绍了天门农村过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端午作文 篇7

  时维五月,序属天中,有道是端午至已。

  晨曦从青黛色的窗帘漏进来,打在我脸上。迷朦中睁眼,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便混着粽香沁入口鼻,再入心脾,让人口舌生津。顿时起身,直奔客厅,外婆已将大小绿叶粽蒸好,整齐地码在大圆桌上。顾不得什么,我揣几个到兜里便嚷嚷着今天要去看龙舟赛。

  当我到了闽江边,才不过辰时。眺望,飞云过天,变态万状,燕上柳梢,轻声呢喃。行人三三两两,有一老人坐在石桌旁,但见他生的圆脸,一对鹊眼,虽不复少年,瞳孔犹是清洌,白发红颜,矍铄得很。他摇着一把折扇,不急不躁,舒缓而有节奏;另一手拍击石桌,打着拍子,说着屈原纯净的灵魂,高贵的品质,爱国的拳拳之心,不得志的抑郁。用厚实的声音描摩出“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屈原身材高瘦,你看他“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兮",你看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在瑟瑟的秋风中孑然一身,行吟泽畔,眉间有几缕抹不开的愁思,为了自己的不得志,也为了晦暗没有光明前路的楚国。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老人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如梦初醒,回神才发现群人熙攘,身旁有一母亲拍了拍孩子的脑门,“龙舟赛要开始了。”

  倚栏凭望,江面浟湙开阔,二十多支龙舟就绪。龙舟长近二十米,狭长细窄,龙头以木雕成,绘以红、黑、绿多色;每舟上乘三十余人,无一不精壮,但听裁判令下,大臂像转轮一般舞动得有力而齐整;船桨如长枪一样狠狠扎进澄莹的江水,顿时水花迸进,像给电清的江水饰上朵朵清泠的百花,水珠扩散,将龙舟隐去半截,只见龙头不见龙尾,一切好像都模糊起来。龙舟从我眼前划过,后面还拖着长长的`白练,前端无限延伸,后端渐渐淡却,后来谁家夺魁倒也忘了,只记得豆沙馅的粽子味混在口腔,耳边是高呼如海波浪一样沿着闽江层层排开,惊动了树上栖息片刻的鸟。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吃不完的粽子,飘不断的艾香,讲不完的屈原故事。无论风雨,是挡不住的端午味道,是弥之不忘记忆深处的痕迹。

  端午不仅仅是一个假日,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情怀,更是每个人血液里隐藏的联系。

  端午,端午。

端午作文 篇8

  窗外,雨流如注。看那劲头,似乎会没完没了。车上的我们得知行程安排后不禁担心:“到了石牛寨会怎样?”导游小徐说:“看情况吧,如果雨一直下这么大,我建议大家就不要去爬山了。”“下雨天也不好爬,石牛寨的山路不像别的,盘旋而上。它是平平仄仄的石头路,不平坦,有许多尖尖的石头。山有五百多米高,爬上去也要三四个小时呢。我建议大家坐缆车上去。缆车下雨天也会开,雷电天气会停开,有时买了票没法开也没办法,还不退票。上次下大雨天一个妈妈带两个孩子走下山,半路上两个孩子差点被大水冲走了呢。”车子还没发动,我们对这趟助学之旅第一程已生满腹的沉重。

  在路上跑了近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石牛寨的山脚下,吃了个“只是米饭管饱”的团餐。

  到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游客还是不少。三三两两,大厅几乎站满。因为缆车少,想坐也要等一个半小时以后再看。于是被告知大家只能自行爬山上去。稻田中学有三位老师当即决定租车返回长沙,因为学校有明天外派永州的任务。有几位年纪大的老盟员也选择了放弃,于是我们这十几个中年帮子就撑着伞向着石牛寨行进。

  一路上,我庆幸自己买了一双好爬山的平底软鞋。虽然山路不如平地,但比我们所想象的确实好很多,有水泥造型栏杆护着。我和李希老师结伴而行,走走歇歇,遇见好看的景致相互拍个照,倒也不觉十分的.辛苦。有几处也确如导游所言。遇一顽石拦阻,下仅余高只有米把又是极窄的缝隙,通过的每一个人不得不弯腰低头侧身。耳畔响起导游小徐不无惋惜的一番话语:“若彭帅到过石牛寨多好,识得弯腰低头侧身过这一人生大智慧,想必他的晚景会好很多。”更有“一线天”,仅走一人。遇有下山的,只能让行。上去时小心抬腿,步步踏稳,不敢回头。有上了年纪的游客双手也着地,爬着行走。

  约摸两个时辰,终于爬至山腰,遇一栈道连接两座山,以为是宣传中的玻璃栈道,心下振奋。却听得迎面返行的游客抱怨:“做好事,上了一个当。”心生疑惑踏上桥,原来钢化玻璃仅铺了桥面五六米,剩余处即木板拼接。虽踏行时摇摇晃晃在山谷上空五百米处,但因两边有钢索密织护栏,不觉十分惊险。水雾蔓延笼罩,倒有几分云中漫步幻游仙境之感。过了桥,想着不走原路下山,就与李希老师和半路遇着的盟友夏小天继续前行。我们此时听说只有几个盟友先行到达玻璃桥已原路返回了,更有一些爬至半山腰后就下山了。

  山路较之前好走许多,遇一湖,名曰神仙海。静静躺在群山的怀抱里,清澈,却是树叶的绿色,深不见底。湖边遇着三两游客迎面而来,我们以为是从另一条道上来的。后来越往深处走人越稀,我和李希老师笑言幸而遇着有夏总保驾护航,否则凭我们两个小女子的胆肯定是不敢再往前行走的。夏总笑笑,我也是跟着你们才走这么远的。这一段竟然遇着路边有工作人员摆个摊点在旁,一问才知鼎鼎有名的玻璃栈道还在前面,还有近半个小时的脚程,我们刚刚通过的只是玻璃桥。继续!三人同心。原来石牛寨的好风景刚刚开始。登上最高处的观景台,我们好一番感慨。尽管云遮雾罩,看不清脚下的风光。

  远远地,终于看见一条玻璃栈道系在山腰。那些往回走的游客一个个眉开眼笑。真是巧得很,待我们踏上玻璃栈道时,山中的雾气竟慢慢消散,山脚下那蜿蜒曲折的小道清晰显现,尤为有趣的是那乌色石头山散落山间,形态不一。我在想那就是真正的石牛寨吧,一头头石牛若隐若现。旁有游客在呼唤:“崽哎,快来看石牛拉的一坨一坨的屎巴巴。”我们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忘记玻璃栈道挂在峭壁上,我们的脚下即万丈深渊。远处更有一座山峰独自飘渺在云雾中与我们相看。

  上得此处来,才发现此山终不负誉称石牛寨。可惜今天上山的又有几人识得此山真面目呢?

端午作文 篇9

  我以前从未做过香包,在上课时,老师说要做香包,我激动万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的是麻布、流苏、牛皮绳、桃木球、艾草和针线。

  我们先把麻布对折,然后把针线穿在麻布的背面,缝完后,一定要留一个口,把艾草放进去,之后在=缝上。最后把牛皮绳和桃木球钉在麻布上,一个轻便美丽的香包做好了!

  有的同学自己缝不好,就去找老师,回来和去的时候一点儿也不一样。去的时候垂头丧气,回来时连蹦带跳,可能是因为刚开始一点儿也不会,然后被老师教了一遍就会了。老师多次来到我的'课桌前夸奖我说:“你真棒!”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多去练习,没我们做不到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去努力、坚持做好自己想做地事情。

【端午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作文02-16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的作文12-04

端午作文(经典)12-10

(经典)端午的作文12-09

(精选)端午的作文12-10

端午的作文(经典)01-01

端午的作文[经典]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