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

时间:2024-01-14 11:15:47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作文常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常用,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的作文常用

端午节的作文常用1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们唱起这首儿歌时,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这个时候,最有趣的就是包粽子,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左手托着粽叶,把它包成圆锥形,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再加些蜜枣、肉、红豆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是浓香四溢了。吃饭的时候,我急忙拿出一个大粽子,轻轻的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忍不住咬一口,那腌肉的美味、糯米的`香味直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

  妈妈看着我的馋样,笑着说:“洋洋,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我诧异地望着妈妈:“难道吃粽子也有原因?”“是的,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屈原真了不起,我拿了一个粽子扔进江里,希望屈原爷爷也能吃到。

端午节的作文常用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这个机会,跟奶奶学习包粽子。

  首先我们要准备的东西有:糯米、精肉、花生、细绳、粽叶和调羹等,东西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包了。

  只见奶奶先拿起一张粽叶,熟练地将粽叶卷成漏斗形。我认真地观察着,简直太简单了嘛,还没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来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无论我怎么卷,就是不成样子,我有点不耐烦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一件事情,要认真地去做,刚开始做不好,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结果。”听到奶奶的话,我非常羞愧,脸红得似苹果。我重新坐到餐桌边,奶奶又耐着性子对我说:“天豪,别着急,左手拿住粽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粽叶,再用右手将它卷成一个漏斗形。”奶奶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在她的再三指导下,我终于将粽叶折成漏斗形了。接着,开始放糯米、精肉,最后,奶奶教我将粽叶层层包裹、穿过粽子,用细绳打成一个结,这样,一个不太似样的粽子终于在我手中“诞生”了,我兴奋不已。奶奶还告诉我其他粽子的形状和品种,在奶奶的鼓励下,我又接二连三地包了好几个。

  接着,奶奶将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煮,等到屋子里飘满了粽子的清香时,我知道我们包的粽子新鲜出炉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粽子(奶奶给我做了记号),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觉有一种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弃的道理。真是一个让我快乐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的作文常用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终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终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开心,因为既有美味粽子吃,还可以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粽子的来源。

端午节的作文常用4

  中华上下五千年,龙的文化代代相传。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在民间,龙文化处处可见。哪里都会看到他的身影。龙狮、赛龙舟、龙的传说故事,关于龙的音乐、图画、工艺品也是数不胜数。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赛龙舟。

  赛龙舟,端午节传统习俗。在龙舟上,你总会看到一张威猛严肃的龙脸。赛龙舟也是祭祀屈原、龙神的活动。可是,为什么要说赛龙舟,而不说“赛虎舟”或“赛狮舟”?这足以说明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无可替代的。

  记得那一次,我去江边看赛龙舟,就被龙舟的精美以及威武所打动。更被龙舟队员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所震撼。比赛一开始,船上的鼓手便用力地捶打着鼓,船员也划起了浆,保持着一致的动作。这几支队伍实力不分上下,可是,这只是前半程。到了后半程,许多队员明显体力不支,靠着呐喊声,与队员相互配合,坚持了下来。当天中午,太阳十分毒辣,可这些龙的传人不还是靠着自己最后的力气在冲刺吗?我还清楚的记得比赛结束时,他们的`衣服已被全部浸湿。

  赛龙舟,拼的就是一种坚持不懈、团结一致的精神。就跟华夏民族一样,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在激烈的鼓锣声中,人们的呐喊声中,激发出一种热情、振奋人心的感觉。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我们的民族在危急关头,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地坚持与侵略者做斗争。势必要把侵略者们赶出这片“龙的土地”,维护中国龙的尊严。

  龙舟比赛结束了,我站在江边,脑海里浮想联翩……

  龙文化在身边,龙的精神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