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6-04 15:24:15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精品】端午的作文汇总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端午的作文汇总六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时,还记得那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吗?不错的,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可以知道他——屈原。在楚国灭亡之际,他势死也不愿做亡国奴,英勇的跳进江里。端午节就是用来纪念他的,从古至今一直未曾变过。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也是有着淳朴的习俗。永远少不了“青青艾草飘端午,浓浓艾草‘粽’是情。”

  端午时节艾香四溢,不信,你闻!端午节那天我和哥哥一大早就拿把剪刀,骑着车子出门了。我们这里艾草密集之处可数村头的吐坝了。到了坝上,我拿出剪刀在草丛里极力寻找着艾草,用手扒开草丛,看着一株草茎上有着像粉一样的白色,闻一闻还有种说不出的清香。因为是清晨,艾草上的露珠还未脱落,就这样我的手上沾满了‘神奇的药水’。我找到了一颗颗艾草,果断的在离它们根部10公分的地方斜着剪下去,这样在来年就又会生根发芽。

  我抱着亲手找的艾草回家。把上面枯黄的叶子除掉,一根根插在门头上,堂屋、锅屋、车棚、连小瓦房都不放过。妈妈把剩下的艾草的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放在大柴锅里煮,然后让我和哥哥用艾草水洗澡。她说这可以防疾病,我并没觉得,只觉得晚上睡觉少了许多蚊子来亲我,而我也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

  糯糯的粽子弹牙、可口,不信,你尝!粽子在端午节可是名角,它就像中秋的月饼一样,必不可少。粽子在端午前几天妈妈就开始包了,为了包它,可把我累坏了。我在这几天东奔西走,到处找苇叶,我们的粽子都是用它包的`。先把米放在水里泡上一会儿(这非得糯米才行)。然后再把打来的苇叶在开水中煮,让它变得有韧性,这样在包的时候才不会断裂。把苇叶弯成一个漏斗状,把米放进去 ,七折八折就好了,看着妈妈灵活的手法,我却不会。最后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煮,伴着米香、苇叶的香味的粽子就新鲜出炉了。

  龙舟竞赛渡江河湖海,不信,你看!我们这里没有精彩的龙舟赛,但今年不知为何,我们的淮河里来了许多‘龙舟’。说是龙舟不过是渔船罢了。船头有一个人在呐喊,另一个则在奋力的摇着木桨,虽然划得不是很快,但还是激动人心的。你看,那个船上的人激动地在船上蹦起来了,双手紧握,振臂高呼,船也随之摇摇晃晃,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围观的人不禁捧腹大笑,还有窃窃私语“这家伙,真会耍威风。”

  炮声噼里啪啦端午到了,不信,你听!端午节到了,我们村最重视的就是中午这顿饭。家家桌上摆满了好吃的,丰富极了,酒、肉、鸡、青菜当然还少不了我们最爱的饮料。村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时一点不亚于新年。因为,你听,端午到了。

  忘不了,这个最有味道的端午;忘不了,艾香四溢;忘不了,粽米香醇;忘不了,淮河上龙舟竞赛;忘不了,爆竹声声响,这个端午真是别有味道。我到这里不禁想说:“下一个端午,快些来吧!”

端午的作文 篇2

  不禁想起家乡的馒头来。

  家乡的馒头不是像如今在城里吃到的馒头,白白胖胖,蓬蓬松松。家乡的馒头是自己土里刚收割的新麦子磨成粉做成的,是用新梧桐叶垫在高粱秆子的蒸锅里蒸出来的,颜色深暗,像红非红像黑非黑像黄非黄像紫非紫的那种颜色,里面包着一点红砂糖,热热软软的,咬一口,流出一股黄黄黑黑稠稠浓浓的糖水来,口齿生香,眼角含笑。

  说到小麦,现在的人似乎有一种偏执的印象,那就是北方大平原的物产。其实在南方山区,至少在我的家乡,在我青少年时代以前,小麦实在是十分寻常的农家作物。那时的村人,视土地为宝,只要是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不论是旱田旱土还是开垦出来的山坡,在冬季都要种上一季小麦。当漫天瑞雪飞舞,花草树木萧疏,山沟路旁,村边河畔,一垅垅麦苗已碧绿如茵,如毯如被,如丝如缕,给沉寂的冬天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春暖花开,麦苗哗啦啦拔节疯长,直往云天里上窜,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人淹没在绿海里。这时的麦地里,生长着嫩嫩的猪草,当中有一种我们叫烂布筋的草,沿着麦秆攀爬向上,如丝如缕,鲜嫩非常,是最好的猪草,扯了来,又干净又清爽,甚至不用水洗就可以直接剁碎煮潲喂猪。小麦抽穗的时候,麦地里能时常发现坏了的黑麦穗,这也是我们那时不可或缺的玩具,拔了来,俯在地上一弹,一条黑黑的直线就印在了上面。

  麦地很快就转黄了,麦穗像长了长胡须的老人,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天天干瘦枯萎。开镰割麦的日子,村庄像招惹了的蜂巢,人来人往,嘈杂纷呈。割麦用的不是割禾那种短把密齿小镰刀,是砍柴割茅草用的那种锋利的长把镰刀,站在干燥的土地上,俯身割麦,沙沙有声。南风吹拂,阳光朗照,一片片麦浪倒伏,土地又变得空旷起来。小麦一捆一捆用棕绳或油茶树条子缚起来,用柴枪一担一担挑到村里的禾场上。

  打麦子用的全是手力。打麦子的人字形木架斜撑在打扫干净的禾场上,上面搁置一块青石板,周围用麦捆围一个大圈。打麦子的时候,光脚跨开站在禾场上, 双手掐紧一把麦秆挥过肩膀,猛力朝着青石板打击麦穗,口里不自觉地发出一声一声“哼,哼”的用力声。随着节奏均匀的打麦声,麦粒飞溅,落满一地。

  这段日子,村前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拖拉机多了起来,山村上空整日响着噗噗突突的.轰鸣声,有时甚至还有大汽车驶过的嘎嘎喇叭声,是来收麦秆的,据说是拖到县城的造纸厂里去,能够变戏法造出一张一张写字的纸来。家家户户便将打完麦子的麦秆重新捆缚起来,一担一担挑到公路边的收购场地,换回多多少少的钞票,赤手赤脚的脸上笑逐颜开。拖拉机和汽车装满一车一车麦秆,堆得活像高高宽宽的蜗牛壳子,一摇一晃驶出了村庄和山岭。

  磨坊就在村南河坝边,是几间低矮的青瓦房,中间围着一块三合土打成的禾场。从高坎水圳里落下哗哗的水流,冲击大水轱辘一圈一圈缓缓转动,流经磨坊前门,汇入河中清流。端午节临近的日子,磨坊热闹忙碌起来,水轱辘不停旋转,丽日白云下,磨坊的小禾场上,放了几排高高的木架,架子上用短竹竿挂着一挂一挂长面条,密密麻麻,如瀑如帘。晾晒干的挂面,切成一截一截,扎成一把一把。村人用麦子换了面条,带回家,做成汤面,放点猪油,放点葱丝,放点红辣椒灰,喷喷香香的,是过端午节的好菜,也是招待客人的佳肴。

  端午节的大清早,村前河边大大小小的梧桐树,都有各家的大人孩子在采摘肥大的梧桐叶子,用来垫在大蒸锅里的高粱秆子做成的圆篾子上篜馒头,这样篜出的馒头既不粘连,又有一股梧桐叶的清香。馒头做成两种,一种没有放糖,圆圆的像个拳头;一种里面放了红砂糖,做成半月模样,热热的拿一个在手里,从尖角角上小心地咬一口,一股热糖水就流了出来,亲甜,喷香。

  小河里没有船,所谓端午节划龙舟的事情,我是在青年时代走出山村才看到过,那也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在我远去的岁月里,端午节其实很简单,就是全家人一起吃一碗作菜的汤面,吃一天母亲做的馒头,这已经足够我们津津回味一年,并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对于我,对于每一个顽皮的村童和少年来说,端午节更意味着河水不再冰凉,天气晴热,可以下河洗澡了。

端午的作文 篇3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

  那些从峭壁上垂下来的绿色丝线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宝贝”,通常是前一天去撷来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时候,那细细的绿丝所蕴含的清香便透着那层层的笋叶,渗进去、渗进去。

  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叶是那种带着点毛的棕黑色花纹的笋叶,那是不知什么时候拾来存着的,虽已经卷成了一幅幅画卷般,却仍透着劳动艺术的芬芳。洗笋叶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几十年的井水,井边放着一个因渗进太多水而变得十分沉重的木桶

  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黄,而桶壁却是早已生了点点青苔的。有阳光的时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许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

  它们是太阳的缩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色。

  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

  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3个角轻轻咬去。

  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

  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

  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端午的作文 篇4

  端午到了给你说说我的家乡:四川端午的庆祝方式吧?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还的是自家人亲手包,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川妹子,但是说到包粽子却是一窍不通,只要不是要求像模像样,菱角分明,我还是勉强能做出个”粽子”!我的家乡有种说法,端午节这天,百草皆是药,每到端午这天,老人都会叫小孩去采那些平日里很平凡的草,把它们放在一起,然后烧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水,把采来的草放水里给小孩洗澡,能驱除百病,虽然只是个习俗,但是也很富有乐趣,不过也有些本身就是药材的,比如艾叶,苦蒿,还有一种我只知道家乡的.叫法,“成岩”反正读音是这样的,这些草一般都插在门户上,有的还插在头上,说是可以预防头上长疮,虽然我也是半信半疑,不过每次我都会照做,属于我们的端午”。当然还有少不了的民间活动,赛龙舟,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样的活动在节日尤为昌盛,虽然我的家乡内江的沱江河,只是长江支流中很不起眼的小河流,可是在内江还是赫赫有名的,听说已经吸引了国际上的龙舟赛队,只可惜我都是在外,还不曾一睹家乡热闹的风采,端午也是要送节的,嗯,就是说媳妇要回娘家,嘻嘻其实就和中秋差不多。要不就是亲家走亲家,串串门。然后做上一桌丰富的菜肴,边吃边续长短。家里长家里短的就送走了,这一年一度的唯一的端午!

  和我一样在外工作的亲们,当你看到这些时,是否想起了那个美好的时光,还那副美好的画面,那个垂涎三尺站在火炉边守候着的幼稚的孩子?那个我们永远热爱的家乡。

端午的作文 篇5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来临的前两天夜里,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会为自己家的女孩子准备指甲草。只要把指甲草剪成小段放入石臼中,加入少量白矾,用石杵捣成碎泥,取一小撮放在指甲上,然后拿桑叶包着,再拿细线绑着。过了一晚,解开细线。女孩子们指甲的颜色就会变得红彤彤的。大人们说是“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要娃”。

  端午节不仅要染指甲,就连大门两旁也得挂上艾草。大家认为门两旁挂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家身体健康。

  当然,端午节无非就是要吃粽子的.。在端午节前后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美味可口的粽子。说到这粽子啊,便会想起民间的一个故事。传说中,屈原面临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江。人们为了使鱼虾不损害他的身体、蛟龙偷走食物。便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投入江中喂饱鱼虾,才有了现在的粽子。

  在端午节来临的这天中午,大人们还要去山上采一种青草药。我们称它为“午时草”,小孩们要用这种草加上温水来洗澡。这样可以将身体里的毒都驱除。

  美好的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好希望下个端午节能够快点到来......

端午的作文 篇6

  说起端午节最令人兴奋的事情,那当然是划龙舟了,而我,一次都没去看过,这反而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在一次端午节,我和几个小伙伴拎着两个大袋子,走进了一家露天游泳馆,那两个包里可藏着我们智慧的结晶:一块浮板,后面横向安着一条长20厘米,宽3厘米,用浮板制成的横杠——这就是我们的双人龙舟!每条舟的前头都有一面旗,三条龙舟旗帜颜色分别是:杏黄旗(黄)、招魂旗(灰)、八封旗(黑白混色)。

  我们在比赛前还留了十分钟练习时间,毕竟这比赛很讲究配合;两个人间隔了7——10厘米,双手握杆动用自由泳方式推进,最先到达对岸者获胜,如果翻了,从起点开始重新出发。

  我对我们组是很有信心的:作为项目开创者,我的技术是不可质疑的,而我的队友虽然没我强,但也很优秀,当停下来观看其他两组的训练时,我深感自己决定的正确:小旗乘风破浪,在池中上下起伏,后方水花翻腾,场面那叫一个状壮观!

  比赛结果毫无争议,我们暂获第一,而我对龙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纪念屈原,并不让龙虾吃掉屈原,老百姓每年端午都要把粽子扔进江中,久而久之,乘船扔粽就成了划龙舟,但不论怎样,这都饱含了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粽香飘飘,龙舟疾驰,这一点一滴都蕴藏着端午的历史悠久文化和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作文08-14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2-16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09-18

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