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5-25 09:37:21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关于端午的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端午的作文10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今天是6月7日,还有半个月就是端午节了!其实我早就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一个极平凡的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在外地打工的妈妈能在今年的端午节那天回家与我们团聚一起,共享节日的快乐。

  还有15天,端午节就要来到了。年年端午今又是,岁岁端午少一人,这人就是我亲爱的妈妈。妈妈啊,你可知道,女儿又在急切地等待着您的回还。

  妈妈,您前年端午没有回家,去年端午也没有回家,今年总该回来了吧?我嘴里不停地嘀咕着,儿时与您在一起过节的情景便浮现在脑海里,仿佛历历在目。小时候,临近端午节时,您总是拉着我的手说:“瑞瑞啊,端午节到啦。过节的那天我们到外婆家去,去陪外婆过节,好不好啊?”“好啊好啊!”于是我便高兴得跳了起来。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总是和您一道,您撑着大花伞,我撑着一把小花伞,我们一边走路,一边谈笑着。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只要有妈妈的陪伴,我的节日就是幸福的了。

  我就要小学毕业了,现在的.我变得懂事多了。妈妈您知道吗?一个留守儿童,像我,虽然受到学校老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但是,我心里明白,谁也替代不了妈妈您啊。每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对她是那么的关心时,您知道我心里是多么羡慕吗?每当我看到别的同学在上学前,聆听着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时,您知道我心里是多么向往吗?每当我看到别的同学在学习上取得多大的成就时,她就会得到来自她妈妈给予的鼓励,您知道我心里是多么渴望也能得到这样的爱吗?

  如今的我已然懂得妈妈出去工作为的是我和姐姐,为的是我们这个家,可是我没有别的请求,只想实现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在端午节这天有妈妈的陪伴,能看到妈妈的笑容,能听到妈妈的声音。每当一个佳节来临时,妈妈您知道吗?我是多么的空落啊!妈妈,今年的端午节正在逼近,您回来吧!

  天空中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她仿佛知道我思念母亲的心事,在帮助我轻轻地落泪;屋檐下的青蔓不停地疯长,那就是我对母亲的思念在逐日增长,它一直延伸到树的顶端。虽然我有手机能发信息,虽然校园留守儿童之家有电话可免费拨打,但是,我依然想您——我亲爱的妈妈,想与您一起度过我小学时期的最后一个端午节!

  情牵端午情切切啊,我的小小的心愿能实现吗?

端午的作文 篇2

  端午节,本是个驱灾避邪的日子。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日即恶日,这一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不吉利;甚至有生孩子不利父母,男害父、女害母之说。宋徽宗赵佶即是五月初五日生,因此从小即被寄养在宫外。所以人们插菖蒲、艾草以为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用以避疫。吃粽子、赛龙舟却是后来的事,是为纪念五月五日投江而殒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地方亦为纪念因吴王夫差赐死并于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忠良伍子胥。可见五月初五的确不是个吉利的日子。

  小时候在东北,每逢端午,也都有吃粽子、煮鸡蛋、插艾草的习俗,那时候只知是纪念屈原,因此最早知道有一个汨罗江。还有一个习俗或许只是山里人才有,日出前采回晨露,为孩子们洗眼睛,说是如此眼睛就会更明亮。我家都是哥用一搪瓷缸,村外不远到处都是蒿草树木,露水向来都是很凝重的,搪瓷缸接在下面抖落露珠即成。每一次都是哥采回半缸晨露,并一大捆艾草,我们小的几个还在睡梦中。这时候母亲已将鸡蛋鸭蛋煮好,把我们几个贪睡的叫醒。洗过脸,再用露水涂眼睛,然后分配鸡蛋鸭蛋,家里养了鹅的还有鹅蛋,每个人份都是一样的。粽子一般都是商店里买来,那个时候自家没有糯米,后来经济稍缓有了糯米和粽叶,才有人家自己包。条件好一点的,粽子里面多包几粒大枣,两三粒的比较多,粽子又香又甜。大人们之后将艾草编成辫子,夏季里的傍晚坐在庭院里闲聊,点燃一端用以熏蚊,效果还算不错。然则就是没有张嘴即“端午快乐”的,那个时候的人们大多都没什么文化,都不这般“客套”。

  现今的人或许是更明达了,过节日不再只拘于旧有的形式,粽子有了更多花样的搭配,艾草也不必都采自端午的日出前。几天前就见很多兜售艾草的,而且夹着桃枝或是麦穗。桃枝上结有乒乓球大小的桃子,麦穗已经泛黄,不需几日就该收割的。我想,其中含义无非一个是“逃”字,一个是麦穗上的“芒”,不知这个“讲究”起自何时源于何地。正如一朋友说的,粽子还是只加蜜枣的最好。现代人愿意出新出花样,却总是难有真正意义的突破。想也不怪,传统的东西总归是经历了千锤百炼,只有最好的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传承。但是当下人的花样却就是不服输,而且乐此不疲,倒也着实丰富;尽管算不上好吃,却迎合了不同人不同的一时性起。

  然而这一切与我却不甚相干,我心里挂念的是好久没有去探望的姨母。姨父在时曾说,“妈没了,姨也就是妈了。”姨母待我如己出,说老了老了竟又多了个儿子!老人家的慈爱是不容含糊的。况且,放了假,妻子女儿不在身边,一个人也不想在家里呆着。

  一早买了两个包了蜜枣的粽子,自己煮了鸡蛋,再简单不过,至于艾草之类就大不必了。几天前小妹夫立辉送的西瓜,一个人不方便吃,索性送去给大表姐,顺便也告诉她我的安排,照例节日必有的晚宴就不必叫我了。

  一个人骑单车,自滨海路与海边之间的公园中穿行,一则怡养心情,二则大热的天,间或有些树荫。

  或许因为是端午节,闲游的人不多,显得很幽静。偶见几位上了年纪的人,采了不少的艾草,有的还将艾叶摘下,在理石路面上晒着,说是用它泡脚。也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或是一个人独行的,树荫里也有独自静坐或静默地伫立在那儿的。这个时节如此这般,静静地。我却想,八成该是心中都有一份情怀吧,唯独不念其孤独。如同岁月的苍茫,即便是疾风苦雨,枯荣交替,也终归是悠悠淡淡,谁还见那三国的尘烟和烈马的嘶鸣?只这份情怀却是沉甸甸真真的。

  此间心迹,平和却也并不宁静,与这里错落的花树与绿茵正相吻合,少了一份致命的“生气”,太过空廖了。尽管马路上疾驰的车轮声以及车子引发的风声、喇叭声、并直接引带的市井的喧嚣不绝于耳,却像是两个世界,并不搭调。这样的环境里悠闲地行走,又恰合这端午的情境,也契合我多日来不能舒展的心。这时节显然不该是宁静的,静默之中,伴着云卷云舒,究竟哪一般空灵的境界,却着实难有个清晰的映像。

  两拨友人分住几日,一个依然在徘徊,于虚幻与躁动的闹市之中,居无定所,游移不定,却偏偏舍不下习惯已久忽忽悠悠而轻飘的藤蔓,空虚的躯壳甚至都是透了明的。另一个则是天南地北,古山古水之间悠闲地徜徉着,然则有伴侣相携却无心心相映,饱了眼福而无心灵共济,两个形影相吊着,却终归是野马孤烟,心灵深处依然是孤苦的。更多的,泥淖中泪眼迷离,无奈于日日尘昏中的浸淫,因此也有了无羁绊却也难抑寂寥的',倒是不如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园香径,不思不想,只看花开与花落活得自在。老婆孩子热炕头,一碟小菜,两杯糖化酶的小烧酒,却是真的其乐融融。

  或许,这也便是一种空灵,一个“空”字的境界。毕竟,当今人绝少不是“以心为形役”的。

  这一路只与两人说过两句话,一是与晒艾叶的一位老妪,二是问一位站在桥上撒网捕鱼看样子六十多岁的男子,“老哥,这是什么鱼呀?”我问。也奇怪,几次遇见捕鱼的人,话语都不友好。几位捕鱼人互相之间有说有笑,就是不喜欢我这等外人。恰巧海面刚刚涨潮,海水倒流入河,一群群小鱼悠闲地游动。游到张网可以捕到的位置,捕鱼人的网便撒下去。小鱼也能够观察到撒下的网,惊慌而四散,但是总有几尾就像是非洲草原上被猎豹或狮子追赶的斑马或牛崽,成为捕鱼人的猎获。鱼不大,基本在二十公分左右,估计是生下来还没有多少时日。捕鱼人回答我:“梭鱼。”但是语气显然是在告诉我,不要多问,离远点。

  既然这样,我也只有悻悻的份,不看便罢。好在我的心是系在花草与树木的,此般境地自不去想它。只有自然的境界,如老子的“水”,居善地,心善渊,不与人生厌。

  此时石榴花初开,十分鲜艳。可见世间情就是这样,不同季候就会有不同的物象。冬季里冷峭却有暗香腊梅,春季里万物复苏所以百花争妍,夏季的石榴花儿正红恰与烈日相曒,及入深秋又有傲霜之菊,虽是品性情境不一却都是各司其命。人世间纵有万般无奈,也是各有专属,不可不奋力拼争,但也终将是随遇而安才好。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可不无尤乎?

  一路闲游,一路闲想,谈不上兴致好坏却是安逸的。到了姨母家正是午饭时间。姨的身体和精神都好,据说腿病也照以前好多了,走路去市场已经不再是问题。弟、妹们都说,活到外祖父九十七岁的年纪没有问题。

  每次探望姨母,自然都要住一晚,听老人唠叨是件幸福的事儿,也是责任的事儿。

端午的作文 篇3

  前几天,迎来了普天同庆的端午节,放了三天的小长假

  吃的粽子,和亲人在一起聊聊家常的感觉真的'是很美好。

  星期二到了正式上班的时间啦

  这天的课没有十二班,在放学后十二班的小朋友见到了我,激动地跑过来抱着我说:魏老师,好久不见啦!我说怎么才放三天就好久不见啦?他们嘟着小嘴说:不止三天啦,今天都没有你的课呢,等于四天没有见到你啦!明天终于可以见面啦哈哈哈哈……

  小手紧紧地抱着我,嘴里说着这些真诚的话语,那一刻感觉到暖暖的幸福……

  今年已工作两年了,这种幸福是这个工作的魅力……

  等他们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想把这些小事与他们分享,这是他们童年的趣事,开心又温馨的小事。

端午的作文 篇4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吃粽子、吃蚕豆、插艾叶、洒端阳水、洗端阳澡和喝雄黄酒的风俗,部分地区还有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各家各户要在门窗上插艾叶和菖蒲。知道为什么要插艾叶吗?因为到端午节的时候,正是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把艾叶插在门窗上,利用其挥发的芳香气味洁净空气,驱赶蚊蝇,驱瘟除邪,以达到防病目的`。端午节除了插艾叶,还要吃粽子。关于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妈妈从超市里买来了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有鲜肉板栗味的、原味的、八宝的、蜜枣的……当妈妈把粽子从电饭煲里拿出来,放在我的盘子里时。我闻到了一股清香。我剥开粽子的叶,吃了一口。感觉糯米和各种各样的豆在我的口中跳舞,口感好极了。吃这粽子,就像来到了竹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

  吃饭时,大人还会用雄黄掺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为的是驱魔辟邪,还可以防虫叮蛇咬。洒端阳水也是端阳节的一种风俗,把艾叶、菖蒲、柏树枝等有芳香的植物放进水桶里。在外面露天放一夜。第二天,用艾叶和菖蒲蘸一点端阳水,在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洒上。洒完之后,在水里放几个鸡蛋或者鸭蛋,然后把水烧开,等水凉后,用这些端阳水洗澡,洗澡时,把在端阳水里煮过的鸡蛋或鸭蛋在全身滚来滚去,奶奶说洗过端阳澡,夏天就不会长痱子了。因为端阳水有驱邪、杀菌的作用。在有些地方,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赛龙舟。几个参赛选手拿着长长的浆,坐在雕琢精致的龙舟上。两只手有节奏地左划右划。而旁边的观众则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而参赛选手驾驭着自己的龙舟,征服风浪、迎难而上。这就是我们家乡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的作文 篇5

  经年一品老家味,嗯,此等滋味,必是吾乡。

  君不见,牡丹香里摆水席

  洛城三绝,乃国色牡丹、龙门奇窟、飘香水席,其余二物均为世人熟知,洛城水席,也乃天下奇味。洛城的水席历史悠久,千百年以来长盛不衰。何为水席?这民间有两种含义,一是菜品大都是汤汤水水,二来吃水席须以流水一般一道接一道的吃,洛城百姓过去的婚丧嫁娶,新年团聚都要吃水席,这份手艺自然也成为夫家考量新媳妇的一道必考题目。除了名字的来源外,水席还有素菜荤做、8凉16热二十四道、酸辣口感、丰俭由人等等特点,山珍海味固然可以,但平平淡淡的土豆,萝卜却也能做出不同凡响的滋味。让人流连忘返食道大开,水席也成为了很多人再访洛城的理由。可是在豫西乡里,每逢红白喜事,家家户户,竟也都是几十道菜,汤汤水水,干干稀稀,若是有何人请水席,他们准会连呼上当:“什么洛阳水席,不就是俺村待客的饭嘛!俺村那狗剩、孬蛋都会做水席哩!”

  君不见,郑都客邀甩烩面

  烩面,乃绿都之味。其中原流行之盛,范围之广,食者之众,绝难用具体数字衡量。在郑都,烩面伴侣,是以大勺辣椒,佐以一素一荤小菜,这样,主角还未登场,便甚有架子。烩面上桌,热腾腾一大碗冒着热气,碗大如盆,而多数老乡,总是能把这一大盆烩面扫光,会吃的还要喝汤,常香玉的腔,烩面的汤,一饮而尽,剩的只剩渣滓才可。烩面讲究的是碗要大,汤要厚,辣椒要旺,碗上漂着油旺旺的一层辣椒油,有雅兴的'人还会再加一点香醋。挑一根宽如裤带的面条,入口细嚼,香郁筋道,口感颇佳,再吸一口热汤,咦,此时顿有汗津在背,物我两忘之意,得劲!

  君不见,汴梁梦绕灌汤包

  若访汴梁,一游上河园,二品灌汤包。怎个品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灌汤包吃前必先观之:其皮薄,素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折32道,极致均匀。搁在白瓷盘上看,极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唯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唯要记住,吃灌汤包注意抄底,横中一吃,未及将汤汁吸纳,其汤就顺着筷子流至手上,抬腕吸之,汤沿臂而流,可及背心。吃灌汤包烫着背心,在理论上是存在的。所以,吃灌汤包必须全神贯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顾。灌汤包有了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吃灌汤包,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观的,面皮除去嚼感,大可除去不谈。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豫梦,豫味。

端午的作文 篇6

  烈日高照,阳光像蜂蜜一样,抹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还在梦中游玩的我忽然醒来,眨了眨惺忪的睡眼,看了眼手表,竟然已经午后三点了!

  想象中的美味佳肴不见踪影,甚至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十分懊恼,说好的端午节呢?说好的美食和玩呢?匆匆穿上衣服,走到奶奶家好家伙,家里就剩在打扫那一堆骨头的奶奶和那在收拾留下粽叶的爷爷。看着那所剩无几的米饭和牛肉,我吃了两口便没了胃口,郁郁寡欢地问奶奶:“其他人都去哪儿了?”奶奶答到:“他们啊,都去旧城爬山了!”

  失落到极点的我像是被一块巨大的阴影所笼罩,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中,无意中打开手机,看到哥哥给我发的语音消息:我先回来了,马上就到家,你去新区玩吗?

  听到这消息的`,我心中那片阴影立马就散得一干二净。等哥哥回来,我们拿了篮球和足球,马不停蹄赶到新区,哥哥十分大气地说道:“想要什么就跟我说”。真是爽翻天了。我和哥哥玩到很晚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家。

  马不停蹄的日子,总会撒下一点点芬菲,今日端午,悲喜交加,愿今后的端午也一样愉快。

端午的作文 篇7

  端午节是我国“三节”中的一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早上,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奶奶见咱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

端午的作文 篇8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浪漫与现实,诗意与快乐为一体,深受人民的喜爱。

  端午——一个诗人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遭谗去职,还被流放。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罗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将粽叶洗净,然后取出三张粽叶,毛面相对,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粽子根本难不倒聪明的我。可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我这才舒了一口气,心里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经过了一些挫折,终于到了最后的步骤——扎棕绳,我把粽子捆了好几圈,这才放心地交给了妈妈,不一会,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孔,再一品尝,啊,粘甜有劲,回味无穷。

  除了吃粽子这一习俗,小孩还要挂香囊。端午节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p雄黄p香药p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端午的作文 篇9

  端午节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奶奶家过端午节。

  奶奶家门口悬挂着艾叶,爸爸说那是避蚊驱毒,祈求平安的。奶奶家的桌子上摆放着很多好吃的,有苹果、梨、麻花、粽子还有鸡蛋。我问:“为什么今天要吃粽子?”爷爷告诉我:“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爱国诗人屈原五月端午投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肉,便往河里投粽子喂鱼吃。后来,就渐渐地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的`习俗。”

  听了爷爷的介绍,我挑了一个小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端午的作文 篇10

  今天是端午节,我报名参加了菏泽市小作家协会联合儿研大语文学习馆组织举办的“粽情端午,粽爱无限”端午主题活动。这次活动真让我难以忘怀!

  来到儿研大语文学习馆之后,老师首先安排我们在多媒体教室听了有关端午由来、习俗及食俗的知识讲座。在讲座中,老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娓娓道来。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么多的称谓呢,比如端阳节、艾节、午日、午日节等等。除了这些称谓外,最有趣的还要说是有关端午由来的故事,老师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我们,我们在场的每个小朋友都看得入了神,听得着了迷!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么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包粽子”由来的片段。当时,屈原跳进“汨罗江”自杀了,人们知道后有感于屈原的`肝胆忠心都痛哭流涕,而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也为了祭祀屈原,人们就往江里投了许多好吃的。可是投了好多好吃的,却没能到屈原的嘴里,老爷爷梦中的屈原仍旧是骨瘦如柴。这时候一个小孩子灵光一现,突然想到把美食包起来的方法。就这样,流传开了包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看来,小孩子有时候也能办大事呢!

  听完讲座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最令人高兴的环节——亲手包粽子。老师首先为我们做了示范,具体方法是:先把两片粽叶的两头剪去,把粽叶叠合在一起卷成“漏斗”状,然后往“漏斗”里面加糯米、花生和枣,放完食材后用剩下的粽叶把口补上,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缠起来打个结就大功告成了!我看着老师的操作一步一步地模仿起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也掌握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处理方法。这次端午节真的过得很充实,我提着自己包的粽子沈甸甸的,甭提有多高兴、多骄傲啦!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端午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掌握了处理解决难题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发扬“包粽子”的精神,做到仔细认真、全力以赴、不轻言放弃。相信,这也是老师在活动中想要教给我们的。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03-29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作文08-14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作文02-16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