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5-17 12:52:10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实用】端午的作文合集八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端午的作文合集八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又到了,家里再次飘起了茶和酒的香气。

  端午节自然是离不开粽子。清晨薄雾还未消散,奶奶就早早起来泡粽叶。将昨日在田中刚采的粽叶泡入山泉水中,奶奶曾说这样:粽叶的香味和泉水甜味会交融在一起,粽子会更好吃。”当粽叶经受泉水的滋润时,奶奶开始准备馅料了。将五花肉切片,加入酱油、五香粉、八角等调味料腌制一会,再把昨夜泡下的糯米洗净,拌入花生,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旭日东升,奶奶的粽子包好了,爷爷也从田间回来了。

  可是,爷爷终究老了,还是和病魔撞上了。爷爷走前,端着一杯茶,说到:“老伴,这是第一次陪你喝茶,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了。”就这样,奶奶的心愿——让爷爷陪她喝一盏茶,在这种时候,最终完成了。

  奶奶酷爱茶,爷爷却喜欢酒,二老爱好不同,却能相处自然。每当端午佳节时,院子里的小桌上,会摆着两个小杯,两个小壶。

  打小我就爱看奶奶做粽子。薄雾消散,各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时,奶奶把所有的东西搬到庭院的树下,搬了把椅子准备开始。我也拿了把小板凳,坐在奶奶身旁,手执一把蒲扇,一下快一下慢地,给奶奶扇风,一阵一阵微风从扇中跑出,跑向远方,留下的是熏人的清凉。奶奶拿起两片粽叶,合在一起凹处一个窝,之后尖端分叉,先舀起一勺糯米,放入一片肥瘦适中的五花肉,再加入一点家乡的特产——菜脯,之后又把窝里铺满糯米,将粽叶包裹好。在奶奶灵巧的手下,一个个小巧可人的粽子就包好了,接着,奶奶要包大个棕了。以往奶奶只喜欢包小个的粽子,她说比较容易吃完,但这时候爷爷就要跳出来嚷嚷:“太小了太小了!一个吃得不尽兴啊,还得去开第二个,太麻烦啦!包大个点,大个点!“自从爷爷这么说过后,奶奶每年包粽子都会包几个大的给爷爷。在一众馅料旁,会有一杯飘着热气的.清茶,味道有些苦涩,却是奶奶的最爱。老人家包好几个粽子,都要小酌一口,眼睛微闭,露出满意的笑。

  爷爷回到家,放好农具,拿出他的收音机和酒壶,就躺在树下的藤椅上,一摇一摇地休息。老藤椅吱吱地叫,和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声,却没有半分不和谐。“粽子来啦!”奶奶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我连忙跑进厨房,帮奶奶把粽子端到院子里。奶奶出来,看到爷爷在喝酒,拧起眉毛,斥道:“你个老头子又喝酒,都说了酒不好,别喝了,喝茶喝茶!”说罢,便快步走向树下,想要将爷爷手中的酒壶抢过来。“欸欸欸,等下——”老顽童跳起来,一把护住手中的酒壶“喝茶多没味啊,酒伴粽子才好吃嘛,过个节,别拘着我。”奶奶听了,便也作罢,转身对我说:“姐儿啊,以后找夫家可不能找像你爷爷这么爱喝酒的呀,记住啦!”我懵懵懂懂点了个头,“喝酒怎么啦,你看村里哪个男的不喝酒,不就是一杯酒吗……”爷爷的话还未说完,便被奶奶欲抢酒壶的姿势吓住,马上闭嘴。我笑了笑,拿起一个粽子给奶奶,奶奶脸上顿时露出笑意。剥开粽子,香气马上溢满了空气,其中还夹杂着清茶和酒的味道,甜蜜蜜的,一如爷爷奶奶一般。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奶奶还一如既往包起了粽子,香喷喷的粽子出锅后,奶奶拿出一壶茶,一壶酒,两个小杯,坐在树底下,将酒倒满,低声呢喃道:“老头子,喝酒吧……”

端午的作文 篇2

  每一次遇见的瞬间穿起了缘分预留的线,穿梭于手指尖幻化成纪念,编成只有你在才有的画面。

  ——题记

  那圈五色线,依然如故;你我,却已不是当初。

  那年端午——

  刺眼的阳光像来不及逃离盛夏的回转,散满地打在微跃的眼皮上。

  13岁的我对端午节有着别样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在端午节回老家帮长辈们挂艾草、包粽子。让散发着悠悠药草香的绿色成为夏天的.主角。

  这天,你随亲戚来看望我们老家隔壁的邻居。我们年龄相仿,你一头清秀的短发,一身草绿色连衣裙。我们很快互相结识,楼上楼下追逐打闹着。

  “你们两孩子,快回来,一起吃粽子啦!”妈妈从锅里短处香喷喷的粽子,你一个、我一个。外婆取出许多她自己编制的丝织品,房前屋后地装点布置着,忙完后,她取出两圈五色线,送给我们:“两妞儿哟,来!一人一圈,端午安康!”我们都笑了,互相戴上了那圈别致的五色线。外婆的手艺真是好,用红、黄、白、青、黑五种颜色的细线,错落有致地编在一块,又精巧,又美观,我们都喜欢得不得了。戴上它以后,我们互相牵着对方的手,走在小路上打打闹闹,两圈五色线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光彩夺目。

  两年时光过去了,我们早已天各一方,彼此感情似乎淡了许多,再也没有联系。

  今年端午,我又回到故乡。当我走到一个拐弯路口时,我竟然望见了你。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你似乎看见了我,可是,却转过身去,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地跑走了,我一个人落寞地站在那儿,感到十分失望。

  也许,我们真的只是很普通的朋友,那份情谊,谈不上深厚。

  然而,蓦然间,我却望见你了边跑边摆动着的手腕子上,系着一圈五色线,视线虽远,却仍然隐约看得见。和我手上系着的,一模一样。

  我笑着,望着手上的五色线。那是端午的五色线,更是记念我们曾经美好时光的五色线啊!那一刻,眼泪的咸味一下子席卷了我整个味蕾。

  我不能丢了你,希望你也不要忘了我。

端午的作文 篇3

  经年一品老家味,嗯,此等滋味,必是吾乡。

  君不见,牡丹香里摆水席

  洛城三绝,乃国色牡丹、龙门奇窟、飘香水席,其余二物均为世人熟知,洛城水席,也乃天下奇味。洛城的水席历史悠久,千百年以来长盛不衰。何为水席?这民间有两种含义,一是菜品大都是汤汤水水,二来吃水席须以流水一般一道接一道的吃,洛城百姓过去的婚丧嫁娶,新年团聚都要吃水席,这份手艺自然也成为夫家考量新媳妇的一道必考题目。除了名字的来源外,水席还有素菜荤做、8凉16热二十四道、酸辣口感、丰俭由人等等特点,山珍海味固然可以,但平平淡淡的土豆,萝卜却也能做出不同凡响的滋味。让人流连忘返食道大开,水席也成为了很多人再访洛城的理由。可是在豫西乡里,每逢红白喜事,家家户户,竟也都是几十道菜,汤汤水水,干干稀稀,若是有何人请水席,他们准会连呼上当:“什么洛阳水席,不就是俺村待客的饭嘛!俺村那狗剩、孬蛋都会做水席哩!”

  君不见,郑都客邀甩烩面

  烩面,乃绿都之味。其中原流行之盛,范围之广,食者之众,绝难用具体数字衡量。在郑都,烩面伴侣,是以大勺辣椒,佐以一素一荤小菜,这样,主角还未登场,便甚有架子。烩面上桌,热腾腾一大碗冒着热气,碗大如盆,而多数老乡,总是能把这一大盆烩面扫光,会吃的还要喝汤,常香玉的.腔,烩面的汤,一饮而尽,剩的只剩渣滓才可。烩面讲究的是碗要大,汤要厚,辣椒要旺,碗上漂着油旺旺的一层辣椒油,有雅兴的人还会再加一点香醋。挑一根宽如裤带的面条,入口细嚼,香郁筋道,口感颇佳,再吸一口热汤,咦,此时顿有汗津在背,物我两忘之意,得劲!

  君不见,汴梁梦绕灌汤包

  若访汴梁,一游上河园,二品灌汤包。怎个品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灌汤包吃前必先观之:其皮薄,素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折32道,极致均匀。搁在白瓷盘上看,极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唯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唯要记住,吃灌汤包注意抄底,横中一吃,未及将汤汁吸纳,其汤就顺着筷子流至手上,抬腕吸之,汤沿臂而流,可及背心。吃灌汤包烫着背心,在理论上是存在的。所以,吃灌汤包必须全神贯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顾。灌汤包有了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吃灌汤包,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观的,面皮除去嚼感,大可除去不谈。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豫梦,豫味。

端午的作文 篇4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

  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记忆,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骚》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屈原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屈原,这位爱国将士,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经典名诗著作,还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唯一可以纪念他,属于他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我想这是为了使端午节变得不再抽象,而用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吃食来起的名字吧。也许端午节各地的习俗都不同,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吃粽子!虽说南方北方的粽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为饮食习惯是和当地产物有关,但是毕竟“一方水土一方粽”,各有各的特色还是可以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嘛!原来过节都是各家在过节前几天,就开始忙乎包粽子,买箬叶(粽叶)、小枣或者蜜枣、豆沙馅、江米、备好线绳,线绳是每次都让长辈们很苦恼的一个物件,因为总会出现绳子不够用的状况,线绳看似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但是在“粽学”中,它可是起到“桥梁”的重要枢纽!等到后来,大家也吃出比较来了,一致认为妈妈包的粽子不管从形状、大小、口感来讲更略胜一筹,于是后来,这个包粽子的任务就发配到了妈妈的身上。虽说任务量大了一些,但是每当妈妈看到自己的一个个的“小成果”,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妈妈包粽子的手法甚是讲究,如果不是细细观察,很难发现其中的门道。妈妈把一张张箬叶卷成一个圆锥漏斗形,然后用饭勺填进,盛上满满的糯米,用筷子插实,里面再藏几个金丝小枣,然后用嘴中咬着的一根细麻片捆扎,翠绿的粽叶在手中自如地翻卷着,一绕一扎只几下,一个菱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裹扎而成了。箬叶怎样翻折,多少江米放多少枣和馅,还要保证粽子在蒸的过程中不能外漏。这样用心去操作,妈妈的粽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开扎藤,剥开墨绿色的箬叶,粽子从内向外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粽香。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帮极了!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那时的浪漫当是如此吧,魂牵梦绕中为远在他乡的佳人亲手送上一个粽子,一颗小小的粽子却情系两个人的心,令人向往,令人陶醉......

  在天津,端午节在古文化街会有一些庙会,但是遗憾的是却从未见过盼望已久的龙舟表演。虽然只能通过电视来观看赛龙舟,但是也可以置身于龙舟之上,去感受那种龙船竞技。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赛龙,是龙船节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号令一发,倾刻喧天锣鼓如春雷滚动,漫天水花似春雨飘洒.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这种龙舟竞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

  有的地区还喝雄黄酒,相传雄黄酒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各地的习俗不同,带来的乐趣也就互不相同,也是因为这些不相同的习俗,汇成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闭上眼睛,想象着,我独自站在汨罗江的江头,微风送走梅露,花已动,情正浓。听胡音,诵离骚。慢慢路远修.....一颗粽子,情系着人们对屈原的思念;一条龙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端午的作文 篇5

  今天下午,我参加了小义工组织的做香包活动。

  端午节就快到了,我们小义工又聚在一起做节日香包。我们自备了香烟外壳,有一个小朋友爸爸给我带来了现成的`硬纸条,我们就不用裁纸壳了。我开开心心地开始听老师教我们怎么做?原来香包可以用纸做出来的。要先把纸条折三角形,大概折九下再打开纸条,我们把香料包塞进纸条叠成菱形的粽子。然后,把卷好彩线用双面胶粘住,把彩线的头固定了再绕着圈把三角菱形的纸粽子缠绕上漂亮的彩线,每一个角都缠上,卷着卷着,最后剩下的线头用勾针勾进去,再勾针穿上珠子和流苏固定好就完工了,一个七彩香包就做好啦!

  妈妈今天要教小朋友做香包,我自己一个人来不及做,只做两个香包,一个上交一个带回家,挂在床头闻了闻,哇,好香啊!

端午的作文 篇6

  又到端午,我可以去看龙舟、包粽子,还可以尝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醒:“大宝,今天是端午节,今天要一家人包粽子!”我一听,一蹦三尺高,我们忙碌了一会儿,把包粽子的材料找齐了,大伙们一起开始包粽子!

  其实,包粽子很简单,先是找到绿油油的粽叶,然后再找到你喜欢吃的东西,红豆、绿豆、黄豆,但是最重要的是糯米和绳子,只要有了它们,就可以顺利地包好一个完美的粽子。

  材料准备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经过妈妈的'指导,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包好了,但是并没有我想象的这么好,这一个粽子刚出锅时就是散的,所以我很失望。

  妈妈走过来说:“大宝,没关系,再包一个粽子吧!”然后妈妈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不一会儿,我的粽子包得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家七口一共包了20多个粽子,妈妈把最后一个粽子包完,再放进锅里煮。接下来,我们开始等待着香气四溢的粽子出锅。

  煮粽子和煮饺子不一样,煮粽子只要用冷水,然后再把粽子放下去,等到粽子准备好了的时候,就可以闻到粽子的清香,香喷喷的。当奶奶把煮熟的粽子拿出来时,妈妈让我们三个人小心点,“别烫伤了!”奶奶笑呵呵地提醒着,又趁机告诉了我们端午纪念屈原的故事。我们开心地吃起粽子,脸上全是灿烂的笑容。

  这就是我今年的端午,我过得非常开心。我期待下一次的端午,期待它快点到来。

端午的作文 篇7

  农历五月初五,它是我家比较重视的节日----端午节。它又被人们称为端阳、重午等等。其实在很早古代,祖先们就有了"五月五日,蓄兰而沭"的习俗。

  在我家过端午节的当天,我和妹妹经常会让我们的祖辈一一奶奶和外婆来给我们包粽子吃。听奶奶说,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东西之一。之所以我会让她们给我包粽子吃,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嘴馋和想自己亲自去学一学包法。我比较喜欢包"枕头粽",既像长方形,又不是长方形。我认为"尖头粽"比较难包一点。因为我每次把米饭放进去,包裹时米都会洒出来,十分难整。每次别人提起我家为什么要那么多粽子时,我立马回答:"因为我非常喜欢吃它。"

  奶奶做的有一些事情会让我感到莫名其妙的。因为在端午节的这一天里,奶奶会在我们家的大门把手上挂上艾枝,房屋的每个窗囗悬上菖蒲做成的`斜十字架,连自行车库,汽车大车库的门上、窗口上通通都挂上艾枝与斜十字架菖蒲。到了中午,我们去奶奶家的时候,奶奶会用雄黄在我姐妹俩额头上写个"王"字,让妖魔鬼怪不敢靠近我俩。奶奶会朝房间的角角落落、四面八方洒些白酒,(没有酒精就用白酒代替)据说这样是可以驱蚊的。那样做,在这一天里,蚊子不敢飞出来了,就不会来叮你咬你了。我也认为,这样可以让我们避开疾病、激清除腐的。

  可在这一天,我们家里会搞一个"卫生节"出来呢。这天里会更加注意卫生,比以前吃的、用的、都干净几倍呢!喝酒的爷爷会喝点雄黄酒,言为了避邪。

  这就是我家过端午的风情,很风趣古怪吧!

端午的作文 篇8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谈起端午节,大家都会不约而同想到了我们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相传战国时期的`沃野千里,战车千乘的楚国,到了后期已是强弩之末,楚怀王整天沉醉在灯红酒绿之间,渐渐荒废了政事。这时,楚国大臣屈原便上书进谏,但楚怀王却把他放逐到边远地区。不久,屈原就听到了令他痛心疾首的消息:楚国已被秦国占领,他悲痛欲绝,于是在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怀沙》之赋后,怀着亡国臣子的悲痛,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

  后来,当百姓们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后,纷纷前往汨罗江寻找屈原,但一无所获,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便在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那天包粽子,赛龙舟。

  现在全国各地的人们仍在吃粽子,赛龙舟,虽然这项传统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但仍经久不衰,其原因是屈原的精神已流芳百世。而屈原的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也一代又一代传承到我们,正生生不息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学习屈原的伟大爱国精神,好好学习,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03-29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2-16

端午作文08-14

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