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5-17 10:42:10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精选端午的作文汇编五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端午的作文汇编五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节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奶奶家过端午节。

  奶奶家门口悬挂着艾叶,爸爸说那是避蚊驱毒,祈求平安的。奶奶家的桌子上摆放着很多好吃的,有苹果、梨、麻花、粽子还有鸡蛋。我问:“为什么今天要吃粽子?”爷爷告诉我:“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爱国诗人屈原五月端午投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肉,便往河里投粽子喂鱼吃。后来,就渐渐地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的习俗。”

  听了爷爷的`介绍,我挑了一个小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端午的作文 篇2

  今天下午,我参加了小义工组织的做香包活动。

  端午节就快到了,我们小义工又聚在一起做节日香包。我们自备了香烟外壳,有一个小朋友爸爸给我带来了现成的硬纸条,我们就不用裁纸壳了。我开开心心地开始听老师教我们怎么做?原来香包可以用纸做出来的。要先把纸条折三角形,大概折九下再打开纸条,我们把香料包塞进纸条叠成菱形的粽子。然后,把卷好彩线用双面胶粘住,把彩线的头固定了再绕着圈把三角菱形的纸粽子缠绕上漂亮的`彩线,每一个角都缠上,卷着卷着,最后剩下的线头用勾针勾进去,再勾针穿上珠子和流苏固定好就完工了,一个七彩香包就做好啦!

  妈妈今天要教小朋友做香包,我自己一个人来不及做,只做两个香包,一个上交一个带回家,挂在床头闻了闻,哇,好香啊!

端午的作文 篇3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现在,有些习俗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好多习俗是不应忘记的,从中看到先辈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用丰富的想象力为平淡忙碌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

  小时候的我喜欢过节,二月二龙抬头,炒面、箕块、爆糖豆。端午节就更不用说了,喜欢过端午节的原因之一是可以有粽子吃,二是有奶奶做的小玩偶,也粗略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每到端午节前家里就会很热闹,门上插艾草和桃枝,为的是驱虫避邪。集市上有卖粽子的,可奶奶家的粽子都是自己包。

  节前,爷爷开始准备粽叶、细麻绳儿,奶奶则准备更多东西,江米、黄米、红枣、白糖、红糖、花生米、青红丝,这都是包粽子必备的原料。还有一样东西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因为奶奶是胶东人,有些风俗还是要保留的。奶奶准备好五颜六色的绣花线,用它来扎制现在称为工艺品的小粽子,至于扎制小粽子的是有什么意义,我也说不明白,但当时只知道好看,好玩儿,

  奶奶是个小脚女人,心灵手巧,腿一盘坐在炕上,搓麻线,纳鞋底,做布鞋,做棉衣,奶奶什么针线活儿都会做,用丝线缠小粽子就更不在话下,只见奶奶先用硬纸壳的`纸把它做成有角有楞小粽子的样子,然后用五彩线一圈一圈缠起来,缠的时候要将颜色搭配好,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紫色间隔有序,非常好看,做好后还要扎制在一起。上面一个大粽子,大粽子的每个角上分别挂着一个小粽子,小粽子的大小要一样,等做好了把它们都挂在屋里十分漂亮,奶奶还会做些小一点的这样的工艺品小粽子,分给我们,小孩们会很自豪的拿到街上、带到学校给小朋友们显耀,“这是我奶奶做的”。小朋友那个羡慕的样子令我至今难忘。做完假粽子,就要开始包真粽子了,这也是我最兴奋的时刻。

  爷爷把买来的江米、大黄米、粽叶、花生用水泡上,大盆小盆的摆满一地,奶奶忙着洗红枣,拿出白糖、红糖、青红丝等一切准备完毕,吃完晚饭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把粽叶一片片铺好放在一只手里,另一只手则抓上一把把的江米放在粽叶上,然后再放入红枣,花生把它包起来,包好粽子是三角形或四角形的,最后用麻绳捆绑起来,粽子就包好了,如果包糖馅的就放入白糖或红糖再抓上点青红丝。那时家里人口多,还要分给亲戚朋友,邻居。所以要包好多好多的粽子,等粽子全部包好,放在一口大大的铁锅里,因为端午节有吃煮鸡蛋的习俗,所以要把鸡蛋摆在粽子的空隙里,这样煮出的鸡蛋带着粽叶的香味。

  奶奶开始煮粽子了,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用小火慢慢的煨,这样煮出的粽子又粘又香用现在的话就是入味了,厨房里开始飘出阵阵浓郁的棕香的味道,粽子是要煮一夜,直到早上天亮才能出锅。

  我和姐姐,小姑、小叔晚上睡觉就盼着天亮,天亮起床就过节就能吃奶奶包的美味可口的粽子了。

  奶奶去了天国,您在那里还好吗?“每逢佳节倍思亲”,怀念奶奶家的端午节!

端午的作文 篇4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是灿烂辉煌。

  端午假期,粽香四溢,我们“知新”国学小书院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以自己的方式,诵《离骚》,学经典,忆传统,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也知道了端午的由来。

  屈原很有才华,所以职位很高,很多人非常羡慕妒忌恨他。于是,很多人就在皇帝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后来,皇帝一气之下贬了屈原的官职。

  这时,秦国在攻打楚国,楚国为了求和,答应秦国的要求,与齐国断绝联盟关系,秦国就可以分六百亩土地给楚国作为补偿,昏庸的楚怀王高兴极了,立刻派人去齐国解除联盟关系。没想到,秦国只承认自己说得是六亩土地。就这样,秦国用六亩地,成功的将楚国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给离间了。

  从那以后,秦国猛烈地攻楚国,还打下了楚国的京都,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被侵略,五月五日屈原悲愤欲绝,悲壮投江而亡。屈原死后,人们为了防止鱼龙虾蟹吃屈原的尸体,往汩罗江里投粽子。划小船,后来变成了赛龙舟,吃粽子和赛龙舟也变成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屈原投江那天是五月初五,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飘香。我们不仅应该牢记屈原优美的诗句,更应该牢记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那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我们只能在时间的记忆中,守望过去,回顾历史,牢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唱!

端午的作文 篇5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以前每自清明前夜始,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她总是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下,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笑眯眯的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咕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的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欢快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的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准备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的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独她不会。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说了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在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箭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

  端午,翠绿与寂静,蒹霞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掩埋,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过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中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03-29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2-16

端午作文08-14

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