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作文

时间:2023-05-17 10:35:40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精品】过端午作文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端午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过端午作文9篇

过端午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节。今天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现在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

  此时我冲进厨房,到锅旁一看:锅中热气袅袅,几个被棕叶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里。“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来吃吧。”妈妈对我说。我以风(不对!应该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等没过几分钟,一碗香喷喷的粽子立即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些粽子的口味样样齐全:有肉馅的、赤豆馅的、蛋黄馅的等等。我最爱吃的当然是大肉粽啦,我选起一个,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粽叶赶紧吃。

  当我咬下第一口时,我又一次品尝到了那鲜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简直胜过山珍海味。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我想到粽子的由来。

  在公元前340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入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代代相传。现在,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问着妈妈关于屈原的故事,过着快乐的端午节。

过端午作文 篇2

  请问大家,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我想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端午节!”对,端午节还要吃粽子,可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哈哈,不知道了吧?据说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汩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粽子,后来,慢慢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

  怎么样?知道了吗?其实呀吃自己包的'粽子感觉特别好,这不,姥姥给我买来了粽叶、糯米、馅、还有绳子,让我自己包粽子,啊,这可让我傻眼了,怎么包呀,姥姥看我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的样子,笑了,并为我讲了包粽子的简单过程,然后指导了一下就去扫地了。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儿,真是狗吃刺猬——不知如何下手,还好姥姥把米馅都弄好了,要不然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了!我先把粽叶做成漏斗的形状,往里面加了点糯米,再加块肉,然后把它的“角角”往里面塞了塞,用绳扎好,啊哈,一个粽子做成了!可乍一看,既不像粽子,也不像菱角,更不像三角形,唉,真是四不像!算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我的劳动成果吧。向下一个粽叶发起了“进攻”!我又放了点糯米在漏斗状的粽叶里,嘴里还哼着小曲,终于做好了,嘿,还可以!包了第十一个粽子时,我发现糯米馅快没了,可我还包在兴头上呢,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咦有了!冰箱里不是还有蜜枣吗?不如把它放在里面滥竽充数?对,这主意不错,于是我把剩下的糯米都用蜜枣做了馅。看着一个比一个像的粽子,真是开心极了!

  姥爷把我包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煮好之后,姥爷品尝了一个,结果一咬居然咬到了粽子里的蜜枣——核,把他老人家的一颗假牙给碰掉了!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得了,可姥爷没骂我,还夸我呢!说我有创意,我听了心花怒放。

过端午作文 篇3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这一天要吃粽子,送粽子,赛龙舟。

  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来,带着爸爸早早的就去了外婆家,我本以为外婆没起来,没想到外婆已经在家里面开始包粽子了,我带着疑惑问外婆:“外婆,街上就买有粽子,为啥就不去街上买呢,为啥在家里自己包粽子呢?”外婆说:“街上卖的不如家里自己包的好吃。”我和妈妈就去帮外婆包了,而爸爸在悠闲的.看着电视。

  粽子包了二十几个,我就一把手上去捉了几个准备打开吃,外婆说,还不能吃,你先去给邻居送几个。说完,外婆就拿着几个粽子递给我让我去送,我只好垂头丧气的提着几个粽子去送了。

  送完,我兴奋地跑回家,这回终于顺利的吃上了粽子,哈哈,真好吃。

  按照习俗,我们应该去赛龙舟,然而我们这里没有龙舟,只好在电视上看他们赛龙舟,为他们加油鼓起。

  我爱这个端午节!

过端午作文 篇4

  “粽叶飘香,浓情端午”

  ——端午节主题活动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引导孩子们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了解端午节的民俗,6月15日下午,我校开展了“粽叶飘香,浓情端午”——希望小学20xx年端午节主题活动。活动邀请了关工委郑三同志、叶四同志、何六同志和各班家长代表参与其中。

  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但了解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如: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故事、习俗活动等,而且在老师们和家长们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折龙船、做香包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经过孩子们的巧手制作,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就摆满了桌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孩子们的.脸上也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虽然制作香囊要穿针引线,但这可难不倒孩子们。他们有的自己琢磨,有的互相帮助,有的找老师、家长帮忙,学着如何拿针、穿线、缝制。也许他们的成果并不是最好的,但这种认真投入的精神值得点赞。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孩子们还是家长们,都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幸福。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能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了情操,享受到了传统风俗带来的温馨和快乐。

  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次活动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它让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分享了劳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体验到与亲人合作的快乐。学校也希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深刻地认识传统节日,让情浓端午,乐浸×小。

过端午作文 篇5

  两千年以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佳节——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法来纪念这位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阿姨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在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馅,将自己喜欢的馅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小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馅放进米里,和在一起揉均匀,最后把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看,就看四个觉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形。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阿姨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晕,敢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了吗?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一个小时后,改文火煮三十分钟就可以了。

  咬着香甜的粽子,望着天空,仿佛看到了屈原投江时那面容。

过端午作文 篇6

  于清晨薄暮之中,于天云月影弥漫的云雾中,水面不时扬起身姿,若隐若现的龙头已焕发生机。

  当鸡鸣一声天际划开了空隙,清晨的阳光便足以刺眼,透过云雾,水面波光粼粼,恰似那夜幕下的繁星龙头的模样,已趋近显现。岸边翘盼的双眼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

  端午节的脚步随日月更替不断迎面而来。

  昨夜恍惚停留于春节的爆竹声声之中,六月的风吹拂过脸庞,足以为之动容的.便是那端午节赛龙舟品中赏景,更少不了心头霎时涌上的心绪。

  忆龙舟之狂

  儿时的回忆狂于龙舟。

  加油呐喊夹着喧闹带着鼓声将我淹没于人海声声中。远眺,人与人间挨肩人群涌动颇有赶集之闹。孩提时期个头小却也像大人是爱凑热闹如鱼儿般敏捷穿过拥挤人群竭力呐喊,拥挤的人群把声音无限放大,众人之声在天际下回荡仿佛掀起阵阵水波,更拂起心中那呐喊加油之意……

  忆粽之飘香

  端午不能少缺的便是那粽香萦绕,可以说是一见粽情了。

  每每回想脑畔中便是那粽子的滋味奶奶的手法高超,变着花样于手茧的沟壑中裹出一个个香甜软糯的粽子。

  清晨的端午是糯米的飘香,晌午的端午是出锅的粽香。还未等盘子端上桌我的双手便迫不及待的伸手抓了一个粽子这是奶奶便会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来嘞!吃多几个粽子祝你中考包‘粽’,前程似锦。”

  或许散开的香味包裹着我的全身而奶奶的祝福也陪伴着我即将迎来的中考,我那粽香承包了我的童年也围绕着我的一生。

  忆乡之情结

  尚未露出笑颜的天际在淡薄的云雾之中已开始喧闹,村中各户便走家串巷分享着自家的粽子也分享着时节的安康祝福。

  辉光烨烨的树影于斑驳古墙上摇曳,孩子用石头在墙上画出的一道道痕迹似那夺目耀眼的五星红旗,脑畔便不禁回忆起屈原之爱国情怀。左邻右舍齐聚一堂吃的粽子听着古稀老人一遍遍重复着屈原的故事。氤氲的粽香围绕,沐浴在阳光下,尝品古茶茗香,听着那熟于心的故事,心中便不时泛起爱国之意。

  红墙白瓦间的祝愿或许这就是故乡的人情味了吧。

  于情于景也于心。曾几何时我们已踏上步旅程,又何不回头看看故乡,于天色云际间,吃着粽,看着龙舟,团圆回味。或许这万千思绪也会化作万千动力伴你前行……

过端午作文 篇7

  我一年里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够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是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够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很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够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够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是它留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

过端午作文 篇8

  到了端午,大家都知道是个吃粽子的日子。吃着香糯的粽子,看着妈妈提着好吃又好看的粽子满是情谊。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北方有不少小孩子会佩戴漂亮的香囊,据说有辟邪的作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南北方各地共有习俗,只不过我们家包粽子是用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我们家包粽子是用糯米加枣包的。一年又一年这种习俗便传了下来,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我要学习包粽子,妈妈把糯米淘干净,准备了几条彩色的绳子。只见她手握勺子把生米倒入芦叶中,裹成一个倒三角,然后用绳子一扎就完成了。看上去真容易啊,我也学着包起来。试了一次、两次、三次……才发现我貌似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正当我打算放弃时,妈妈看我垂头丧气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做事情半途而废的话,那么他只会一事无成。”我听了妈妈的话,脸涨得像个红苹果。连忙走到妈妈身边继续向她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了无数次后,终于完成了一个好看的粽子,像个绿色的小宝塔一样立在我的.面前。终于下锅了,我耐着性子等待着。当最后品尝到自己包裹的粽子是,心里面甜滋滋的。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过端午作文 篇9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许多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悬挂艾叶与菖蒲。

  端午节不仅有许多风俗,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关于端午节来源的传说故事里,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屈原投江的`故事了。相传,在春秋时期,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心如刀绞。于农历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之作《怀沙》,然后抱石跳入汨罗江中,以死报国。后来,人们就用吃粽子和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粽子了。包粽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包粽子的第一步是卷粽叶,要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卷紧,不然米会漏出来。第二步是装糯米。第三步是把馅装进去,再在馅上放一层糯米。最后就是把留在上面的粽叶继续包好,用绳子绑牢,放到锅里煮了。当煮得差不多的时候,那浓浓的粽香就从厨房里飘了出来,直钻到我鼻子里。粽子出锅了,把粽叶打开,咬上一大口,哇!美味极了!

  端午节,我最爱吃的是粽子,最爱看的是赛龙舟。它们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文化。也是这两大习俗编织成了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作文】相关文章:

过端午作文07-15

过端午的作文08-25

过端午作文04-01

过端午的作文11-02

过端午作文05-13

过端午作文10-15

过端午03-12

我家过端午的作文07-19

快乐过端午的作文12-21

我过端午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