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5-12 10:33:33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关于端午的作文七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端午的作文七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亘古不变的诗句流传了下来,屈原他投了江,但是他在人们心中是亘古不变的!农历五月五成了纪念他的节日——端午。

  亘古不变的是那经典的故事!

  每到端午,一家老小都聚在一块,除了在饭桌上吃饭外,老人们还要慈祥的对孩子们讲端午的来历。相传,春秋时期,屈原在楚国担当三闾大夫。但是他遭到奸人陷害,又不被楚王相信,被迫流放。果不然楚王失去了他又听信奸人诡计,不久便山河破碎国不在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怀着愤然和悲愤的心,永远的沉入了汨罗江。村民们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尸体,怕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便用红线捆扎起粽子,吓唬蛟龙,喂饱鱼虾。从此划船和吃粽子的习惯就流传了下来,成了今天的“赛龙舟”和“吃粽子”。孩子们沉浸在那回味无穷的经典故事中……

  亘古不变的.是那飞行在水面上的龙舟!

  到了端午节,江边江滩仿佛是被洒满了面包屑的面包,人山人海,他们在干什么呢?呵呵,当然是在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啊!

  惊天的鼓声传来,“咚、咚……”这声音宣布了比赛的开始,龙舟队员们用最大的力气划向终点,肩膀上隆起的肌肉仿佛在告诉对手“我们比你们先到!”

  龙舟的外形从表面上来看,像一个肿头火柴一样,火柴的头仔细一看,原来是龙头,龙头一般来说不是很大,因为如果太大了后就会影响速度。龙头的颜色大多数是以艳色为主,这样是为了表示这欢乐日子里的欢乐气氛!人们陶醉在催人奋进的锣鼓声中……

  亘古不变的是那冒着香气的粽子!

  提起端午人们就不自觉的想到了粽子这一民族美食。但你在品尝它的时候,你知道它的制作吗?

  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粽叶包的,三角形是传统的形状,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用糯米包成的粽子,上面点缀上几个葡萄干或红枣,会不会更有情趣一些呢?

  用粽叶包成的粽子,外面要用红线捆扎。吃粽子的时候,用手一扯,白白的粽便到了嘴里,那种心情和气氛包容在你浑身上下,使你不忍嚼这芳香的粽肉。在吃之前先蘸一点白糖,凉凉的,湿湿的,在闷热的五月天里,吃上几个粽子,好不惬意啊。幸福飘散在沁人心脾的粽香中……

  乡情是亘古不变的,家乡的端午是亘古不变的!

端午的作文 篇2

  流水龙舟锣鼓,艾叶香包粽子,手拿蒲扇丝丝凉风。一一题记

  太阳高挂,阳光刺眼,树上的叶子无精打采般铺在树上。苍绿的艾草都低下了头。端午节又到了,今年,我要包粽子。

  先准备材料吧。有粽叶糯米、绳子我看着简单的材料,小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拍了拍胸脯,这还不简简单单啊!拿起一两片翠绿的粽叶,在手里随手卷成漏斗形状,真像一个碧玉做的锥子呢!不费力气就卷好了粽叶,我更得意了。接着把淘好了的糯米放在粽叶里面,再把叶子裹好一捆,最后随手打一个蝴蝶结就大功告成了。

  粽子放在在水里煮了,可是煮到一半,粽叶却散了,米全部漏了出来,像泄了气的皮球,仿佛再也得意不起来了。

  平复了心情,我便跑去问妈妈,妈妈说糯米要泡水的啊!粽叶也要泡水绳子要打结,系的牢牢的。我听了在妈妈的'话就再一次去包了,这回啊!是先把糯米泡了一下水,吸足了水的糯米,颗颗饱满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粽叶是很脆的,需要先用开水烫一下,再放进凉水里,这样更绿更香了。

  这次,我是小心翼翼把粽叶卷成漏斗,再把晶莹的珍珠放进卷好粽叶里,然后在慢慢地把粽叶裹起来,仔细地看了看粽子包好了没有,最后用绳子系起来打了个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将军。

  今年,我学会了包粽子。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得认认真真地做,不然啊,包粽子这样的小事都做不会成功。

端午的作文 篇3

  说起端午节最令人兴奋的事情,那当然是划龙舟了,而我,一次都没去看过,这反而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在一次端午节,我和几个小伙伴拎着两个大袋子,走进了一家露天游泳馆,那两个包里可藏着我们智慧的结晶:一块浮板,后面横向安着一条长20厘米,宽3厘米,用浮板制成的横杠——这就是我们的双人龙舟!每条舟的前头都有一面旗,三条龙舟旗帜颜色分别是:杏黄旗(黄)、招魂旗(灰)、八封旗(黑白混色)。

  我们在比赛前还留了十分钟练习时间,毕竟这比赛很讲究配合;两个人间隔了7——10厘米,双手握杆动用自由泳方式推进,最先到达对岸者获胜,如果翻了,从起点开始重新出发。

  我对我们组是很有信心的:作为项目开创者,我的.技术是不可质疑的,而我的队友虽然没我强,但也很优秀,当停下来观看其他两组的训练时,我深感自己决定的正确:小旗乘风破浪,在池中上下起伏,后方水花翻腾,场面那叫一个状壮观!

  比赛结果毫无争议,我们暂获第一,而我对龙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纪念屈原,并不让龙虾吃掉屈原,老百姓每年端午都要把粽子扔进江中,久而久之,乘船扔粽就成了划龙舟,但不论怎样,这都饱含了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粽香飘飘,龙舟疾驰,这一点一滴都蕴藏着端午的历史悠久文化和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的作文 篇4

  前几天,迎来了普天同庆的端午节,放了三天的小长假

  吃的粽子,和亲人在一起聊聊家常的感觉真的是很美好。

  星期二到了正式上班的时间啦

  这天的课没有十二班,在放学后十二班的小朋友见到了我,激动地跑过来抱着我说:魏老师,好久不见啦!我说怎么才放三天就好久不见啦?他们嘟着小嘴说:不止三天啦,今天都没有你的`课呢,等于四天没有见到你啦!明天终于可以见面啦哈哈哈哈……

  小手紧紧地抱着我,嘴里说着这些真诚的话语,那一刻感觉到暖暖的幸福……

  今年已工作两年了,这种幸福是这个工作的魅力……

  等他们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想把这些小事与他们分享,这是他们童年的趣事,开心又温馨的小事。

端午的作文 篇5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

  那些从峭壁上垂下来的绿色丝线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宝贝”,通常是前一天去撷来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时候,那细细的绿丝所蕴含的清香便透着那层层的笋叶,渗进去、渗进去。

  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叶是那种带着点毛的'棕黑色花纹的笋叶,那是不知什么时候拾来存着的,虽已经卷成了一幅幅画卷般,却仍透着劳动艺术的芬芳。洗笋叶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几十年的井水,井边放着一个因渗进太多水而变得十分沉重的木桶

  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黄,而桶壁却是早已生了点点青苔的。有阳光的时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许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

  它们是太阳的缩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色。

  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

  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3个角轻轻咬去。

  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

  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

  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端午的作文 篇6

  三十年前的五月,奶奶忙碌完生命中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奶奶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奶奶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奶奶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奶奶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奶奶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奶奶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奶奶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奶奶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最后的端午,奶奶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奶奶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奶奶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奶奶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端午后几日,奶奶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奶奶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奶奶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万里长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奶奶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端午的作文 篇7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历史年份和历史事件,更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兴衰,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荣辱观。至少,方怀山是这样认为的。

  三年一个轮回。去年,方怀山再次拿起初一历史教材时,已是不惑之年。也许是年岁逐增的缘故,每次讲授时自己都有不同的感觉和更深的理解,特别是那节课,讲授战国七雄,重点介绍屈原的时候。

  多年来,上这堂课已形成个习惯:先把屈原图像正中挂在黑板上,再用工整的.隶书写上“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方怀山神色凝重地介绍屈原生平,当讲到屈原怀石投江,声音竟然哽咽。情动处,仿佛不是在介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而是身边至亲至熟的好友,陷入深深哀悼之中。后来方怀山猛然回神,却发现学生们个个端坐聆听,表情没有丝毫嘻笑,心中很是欣慰。那节课,方怀山不仅讲了书本的知识,竟把二十多年前自己尚是学生,为了瞻仰遗迹逃学跑到屈潭的事说给了学生听。最后,他作了个自己也感到惊讶的决定:明年端午节,我们全班去屈潭拜祭屈原大夫!

  还有半个月就端午了,方怀山带着学生包车来到了汨罗江畔。又临屈潭,却隔廿年,方怀山不禁感叹自己“鬓丝日日添白头”。走到水边,面江而诵“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江水滔滔,似逢故人,拍岸而和。学生们按照计划,整齐有序地点起蜡烛放流纸船,然后集体立于江边,看着纸船远去、远去。方怀山也走了过去,静静地看着,仿佛看见了这群湘楚少年的明天,顿时颔首而笑。

  回去后,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那天,我们在汨罗江边祭奠了屈原大夫,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方老师对着江水背诵诗句时,我看见了泪水在他的眼里闪动。他时而慷慨、时而悲壮的声音,让我肃然起敬。我为我们有这样的优秀老师而高兴,更为我们民族有屈原大夫这样的杰出人物而自豪!”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03-29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作文08-14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2-16

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