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

时间:2021-05-29 13:38:51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精品】端午作文九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端午作文九篇

端午作文 篇1

  我特别喜欢端午节,到那天,我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

  我妈妈包得粽子那是独一无二的!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简直是百吃不厌!

  有一天,妈妈包了50个粽子,几天来,我一个人就吃了20来个,妈妈笑着说怪不得你这么胖!你一个人吃了我们3个人的,你真能吃!等来年,妈妈给你再多包几十个!让你吃个够!

端午作文 篇2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听长辈们说,这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的节日。

  小时候,奶奶告诉我,端午节要缝香包。那时的我每听奶奶这么说,总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就跑出去玩了。

  时光飞逝,仿佛只是一眨眼,我已经十二岁了,不再是当时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了,也明白了奶奶所说“缝香包”的含义。那天恰是我过的第十二个端午节,妈妈没带我去看赛龙舟,也没给我买粽子,而是买了很多包材料,邀请我和她一起缝香包。

  看着妈妈拿起一块布,反面朝外,手中握着极细的针线,一针一线的缝着。别看她平时手因做家务,而变得很粗糙,但她对针法的掌握甚可以和专业的缝纫姑娘媲美。

  我开始缝了,由于第一次缝,我眼睛死死得盯住针头。连眨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在我眨眼的一瞬间缝错,如果这样就前功尽弃了。我学着妈妈用回针缝合,且留了个口子。然后翻一下,再放入艾草,这一串动作都很顺利,却在缝流苏的时候扎了手指,但终究还是缝完了,满满的成就感盖过了疼痛感。我立即就把香包挂在了房间,顿时艾草的清香散布房间,我的伤口似乎也不痛了。

  以前,我端午节去超市时,总能看见许多箱包,虽然形状多样,香气各异,我却觉得都不如我自己做的方形艾草香包。

  “端午节要做香包……”每当听见这句话,我就会思念起奶奶,怀念起那个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作文 篇3

  梦回昨日,五千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为国苦生忧愁,正处悲痛欲绝之际,抱石自尽于波涛滚滚汨罗江。人们苦寻屈原遗体未果,恐鱼儿食之,投绿粽,划木舟赶鱼,门前挂艾叶纪念。

  “后来也便有了端午……”屈原的故事总在初夏那夜从奶奶口中流出,我捧着腮儿听着,掀开清香竹叶,嚼着一口香软糯米,或念着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然而,魂牵梦萦那日,又是一年粽飘香,正值初夏,艾叶翠绿而清香,我欲晒出那年端午浓情。

  “咚呛,咚呛,咚咚呛”清早,我便被激情鼓锣声引入祠堂。“画龙点晴,顺风顺水,朱砂一点,龙眼始开。”眼前,这平日冷清的小祠堂里挤满了人,让我不禁感到有点儿惊讶,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正手抬满醮朱砂新笔,点画龙睛,口中喃喃万事如意,更笔重点龙颈,龙尾,后塞龙眼叶入含珠龙口,我同人们一齐拍手叫好,紧跟着到堂前河岸。

  排排龙船靠岸,埠头鞭炮纷纷而响,眼前满是彩绘龙舟,人潮如流。曾几何时同今日一般,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曾几何时同今日相似,龙腾虎跃,倒海翻江。我在岸旁靠桥处找好观赏位后,一声炮鸣,支支五彩龙舟争先直进,赛舟人纵身跃下,双槌齐下,伴着雄浑响亮整齐划一“嘿嗬,嘿啊”的号子声,用尽全力,争着向前,

  五彩龙船上,一人在船头牵红绳摆动口含红珠龙眼叶的金龙头,一人在船尾牵白麻绳掌舵,还有鼓手按鼓点击鼓高声喊号。两个老者吹着唢呐,闭着双眼沉浸其中,苍桑的黄脸中漾着欢喜的笑。呐喊声,喝彩声从岸边涌来,此起彼伏,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一首激昂雄浑的曲子,被船桨翻起的江流滚滚地清脆响亮。

  缓缓江流因五彩龙船的驶进而在今日泛起阵阵青波,久久而不平;密密细汗因赛舟人的热情而在今日挂在温热黄额,滴滴而齐落;绵绵端午浓情,也因今日五月初五的别样而重生我心。

  那日端午甚是难忘,如今荷塘里只剩飘零的几片落寞孤叶,勾起我的无限回忆。晒出那年端午情,愿能透过端午再次体会文化大气,感悟文化风范,触摸文化体温……

端午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幽默风趣的童谣在我的耳边萦绕,眼前出现了一只只五彩缤纷的龙舟,更诱人的,是一个个香甜可口的粽子。

  拿起一只蜜枣粽,拨开墨绿色的粽叶,一缕若有若无的香甜气息钻进了我的心田。接着,乳白色的糯米映入我的眼帘,仿佛少女娇嫩的皮肤。鲜红的枣子镶嵌在里面,如同一颗颗深红光亮的玛瑙,很是好看。咬一口,虽香甜无比,却甜而不腻,那份充盈与嫩滑充斥在味蕾间,给人以享受。嘴里吃着甜蜜蜜的粽子,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人人都爱吃香甜的粽子,那你可曾关注过那墨绿的粽叶?它外表虽不起眼,却散发出一缕纯净疏淡的幽香。没有粽叶的包裹,里面的馅料、糯米就只能是一盘散沙。粽叶将毫无关联的三者聚在一起,则汇成了一道无尚的美味,且千百年来得以代代相传,若一个大家庭一般。

  是啊!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个家庭都有一根像粽叶这样的纽带,让家庭的每一员不管身在何处,心总是系着家人,系着大家庭。每逢佳节来临,大家便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尽享天伦之乐……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

端午作文 篇5

  快到端午节了,看到大街上老太婆精心缝制的香囊,我忆起了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总会到外婆家去送节,当时镇上的大街上也有很多这样的香囊买,而外婆总会给我们每个外孙买上一个,那浓浓的雄黄的香味,传说是辟邪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香囊在端午节总是很好卖。我最喜欢的那种猴子香囊,都说猴子很聪明,希望自己也能像猴子那样聪明。

  而我呢!并没有因为猴子香囊而变得聪明,反倒经常感觉自己很愚笨,不过,有时候愚笨也会很快乐!

  久违了, 端午时节的龙舟比赛。

  翻开儿时的记忆,每逢端午节,母亲总会带上我和弟弟走干妈家去,那时,干妈家在城里,我们总会拿上一些土特产送去,而干妈、干爹是觉得的`热情好客,他们对我们姐弟俩的也是关怀倍至。冬天,他会给我们添上一些新衣服、新皮鞋,每次去他们总会准备一桌丰富的饭菜。所以,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他们是我的亲人!

  在干妈家吃过饭,我们总会到沱江边上去看龙舟比赛,江边人山人海,大人、小孩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江上那装饰美观的龙舟,龙舟上的人们个个努力地划着手中的浆,嘴里喊着号子,岸上的人不时也接上几句,欢呼声、呐喊声在江上飘扬!场面是那样壮观、那样热闹!

  同样是端午节,只可惜现在早已没有以前的那种热闹气氛,龙舟比赛也成为历史,儿时的快乐也成为过去 !回忆却依旧美好!

端午作文 篇6

  端午节来喽!我左盼右盼终于盼来了五月五日,这一天来的可真迟啊!我等它等的都快急死了。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盼端午?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端午节这一天有得吃有得玩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到端午我们就要放假了!

  五月五,端阳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而我最喜欢的是吃粽子了!我偷偷告诉你我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几个呢!你可千万别说我光会吃不会做哦!我也会包粽子:在包粽子前,现将包粽子必备的糯米置于水中泡上一段时间。把采来的箬竹叶放置于水中洗干净,然后把箬竹叶卷成圆锥状,将糯米放入其中。卷好,用线将粽子捆起来便做好了!如果在粽子里加入几颗蜜枣,那么粽子大味道就会更好了!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会佩香囊、悬艾草菖蒲。不过,赛龙舟在我们这里并不常见,我们喜欢在家门口悬艾草菖蒲。用银杏叶与艾草泡水洗澡。父母还会在孩子的耳朵里,鼻子里点上几滴雄黄酒。在做完这些之后,父母会在孩子的手上扣绒,这些都是人们用来祈祷来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方法。

端午作文 篇7

  夏日的风阵阵拂过,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

  我拎着沉重的行李欢天喜地地往家的方向奔跑,节日里,城市的喧嚣不足以打破我心中那份回家的渴望。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回家了。

  远远地,我就望见了家门前那棵和我一同长大的老槐树,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充满活力,透露着它向天空喷薄的希冀,蕴涵着树下那位妇女对她的三个到城市求学的孩子日夜的思念。

  看到了,是母亲!她一手扶着树,努力地踮起脚,用黑亮的眼睛向着远方这条小路搜索、探寻,看看是否出现了她所盼望的身影。

  我似离弦的箭,向母亲狂奔过去。扑进母亲怀里那一刻,我的心仿佛就要到达天堂!

  日未落,月未升,风儿依旧轻轻地吹,把家乡屋顶上的炊烟吹散到每一个角落。

  在我们乡下,端午节这天,人们总是习惯很早就吃晚饭。

  饭桌上,我们和母亲聊起我的初中生活,聊起二姐紧张的高中生活,还一同祝贺在浙大学习的大哥喜获奖学金……谈笑间,一家人喜乐融融,母亲的眼中时刻闪烁着骄傲和欣慰的光芒。她把一个又一个孩子送进知识的殿堂。爱,陪我们在书海中远航。母亲把孤独留给了自己,却把爱给了我们。

  爱她,是说不出的刻骨铭心。

  点点星光淡淡地融进夜空,空气中浸润着一种诗意的感动,让在院中乘凉的我们沉醉其中,浮想联翩。

  我曾经觉得,每年在家过端午节很没意思,总想插上翅膀飞离这个小小的家,飞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去圆我心中的梦。离开母亲,我才真正懂得了“月是故乡明”的深刻意味。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一只风筝,甘愿被母亲牵引,因为我明白,有母亲的牵引,我在那一片无边的天空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星光熠熠,情意融融。

  难忘那个端午,在那一刻,一家人静静地坐在夜色下,美丽的意境早已驱走了一路颠簸的疲惫,团聚的温馨早已让我们每个人陶醉。亲情如花,早已盛开在心灵的沃土上,散发出爱的幽香。

端午作文 篇8

  我怀念停在那年端午的十二岁。

  ——题记

  当太阳将灿烂的阳光撒满校园,沉睡了一个晚上的学校开始热闹起来了。此时,一股淡淡的粽叶香伴着阵阵清风正从六(1)班的窗子里飘出……

  那年,我十二岁。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会离开这个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所以,今天我们打算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用包粽子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我们即将过完的小学生活。

  今天一大早,我们的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费,专门跑到大市场上,精心挑选了一大袋糯米和一捆粽叶,又从食堂挑选了几十粒亮晶晶的蜜枣带到我们六(1)班教室里,把它们平分成六份,交给我们的组长:“每组一份,粽叶已经洗干净了,把米淘一下,沥干水分,就可以包了。”

  我们一人抱米,一人拿着个大盆子,在另外六人的护送下,来到水龙头边。“三、二、一,放水啰!”

  只听“哗——”的一声巨响,朵朵水花在盆子里绽开,十六只小手在里面搅拌着,就像十六只小鸭在水中嬉戏。不一会儿,一粒粒白花花的糯米就静静地躺在了盆中。

  之后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总是把粽叶在手中卷成一个圆锥形,铺一层米,再挖一个小洞,塞一个蜜枣进去,然后像给小孩盖被子一样轻轻地盖上一层一层糯米“被”,再用粽叶包好,最后用线扎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我凭借记忆开始依葫芦画瓢地做起来,把一大张泡软的粽叶铺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卷成一个锥形。记忆中奶奶是那么地熟练,而我却笨手笨脚地卷了好久。我抬头环顾了下四周,同学们早就下好馅了,有的都已经包好了。我开始慌张起来,本就笨手笨脚的我一慌,就显得更笨了,馅刚下去就漏了,再下,又漏,气得我快哭了。这时,身后伸来了一只小手,握住了我手上的粽叶:“我教你。”抬头一看,这不是我那心灵手巧的同桌嘛。他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填料、包粽叶、扎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这一步是老师帮我们完成的。当一锅粽子被揭开盖时,顿时吸引了一大群馋猫,一下子粽子就被瓜分完了。而那些没抢到的,只能耐着性子等下一锅了。

  至今为止,我仍忘不了那淡淡的粽香,忘不了那个特别的端午节,更忘不了一起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小伙伴们!

  那年端午,我十二岁。

端午作文 篇9

  苒苒旧岁,端午节又徐徐来临,我却不知该做什么好了,好像一切和平常都是一个样儿,实没有区别。但儿时所过的端午,确是喧杂而热闹的,小时候的我不住在城里,自然不是现在般麻木的过节印象。记忆虽已模糊,丰富各样的习俗倒也还记得几个。吃粽子不必多说,那时奶奶做的粽子是出名的糯软,馅料虽不名贵,却饱满厚实,味蕾和精神上都是极大的享受。除此之外,偶然还做“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鸭蛋,还有雄黄酒,说是能祛邪驱鬼。那时吃的是正宗的土家咸鸭蛋,质细油多,一口咬下去满口生津,甚至能听到通红的蛋黄兹兹冒油的声响。母亲说我那时最爱吃鸭蛋,看到就是管不住口,留不住的。可我却死活不喝雄黄酒,也不涂在脸上,总觉得跟蛇有什么关系,心里多少是毛毛的。至于民俗活动,记得倒不真切了,只隐隐想起喜欢在手上系“长命缕”,头上戴柳叶条(用垂柳枝编成的圈),配起来十分好看。但赛龙舟确乎没有,那时村落里并无较大的湖泊,生活条件也不算殷实,乡民们手上功夫虽盛,但龙舟的技术活——就罢了。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物种丰富,价廉物美。每逢端午,父亲是一定要带我们买一堆材料赶回家的,他说他从不买现成的,那不是最真实的端午。小时候的我哪里明白,只知道过节就有好吃的好玩的,倒也常盼着。犹记得那时随父母亲回家,土地还是黝黑的泥,铺洒着嫩绿饱满的青色。交通也不算方便,当然不如现在延伸的大路宽敞。爷爷的屋子在村落外看着十分清幽,有着静默的古典美。然而走近了,便听到嘈杂的声音,且愈来愈大,屋里传出的笑声,唠嗑声此起彼伏,我顿时融入于铺天盖地的节日感。奶奶将新鲜明媚的粽叶放在煮锅里翻滤几下,提起来就呈了墨青色。几个唐姐在涮糯米,爷爷把艾叶,菖蒲挂在门口以驱邪祛鬼。我那时不懂忌讳,总喜欢拨弄几下,父亲劝导过后更是变本加厉,以至于小时候的我,经常有在端午节“挨打”的记忆。屋里的气氛依旧热忱,电风扇呼啦啦的转着,可丝毫没带来一点儿凉气,反而多了一份干劲儿。我兴意盎然,自是加入了这个队伍,说是帮忙,左不过是这瞧瞧,那溜溜,顿时赞叹于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洗洗涮涮声,嬉笑聊天声,大黄狗在门外“汪汪”的叫声交叠着,是那么错杂,又的确是那样和谐。像这样的交响曲持续不断,喧杂的一天,竟也不知不觉地过去,端午节真的到来了。

  早晨,我会被母亲捉着涂雄黄酒,说我还小不可口服,便涂在脸上,我又想到了蛇,想反抗却又觉着不好,最后竟差点哭了出来。整个上午,大人们做了啥我不晓得,那时我正在和几个小哥以及唐姐在后野里玩呢!家乡的田野并不算漂亮,虽然远望葱翠,但近看诸多沟壑,参差不齐。我却对那情有独钟,总觉得那是我最广阔的天地,玩的次数越多,越不亦乐乎。中午的时候我脏兮兮的回来,看到满桌琳琅满目的吃食魂都丢了,特别是还有油焖大虾,在桌中间正正摆着,红色的虾壳就让人垂涎三尺。故乡是油焖大虾的产地,最正宗,风味也最足,外红里嫩,麻辣清香,曾经沧海难为水,风味尤为别处所不及。虽然端午吃油焖大虾稍早,可一桌人依然咂摸着嘴,吃得香喷喷的,热乎乎的。

  儿时的端午实在是美好,以至于现在的我相形见绌。每每过节回家,穿过车水马龙的都市,故乡也变了样。平屋成了洋房,黝黑的泥不见了,纯白的道路在阳光的照耀下亮得刺眼。村落变成了镇,生活也富足了,我由衷的高兴,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

  也许是浓郁的传统色彩罢,也许是热闹的节日氛围罢,也许是喜悦溢漫的浓浓乡情罢。

  我无从知道,但如今形形色色的商品堪称“买椟还珠”,确让我无奈不已。但传承的美至少铸成了我人生的标尺,让我晓得了节日的真谛。

  听父亲说,端午节的习俗本还有覆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分外好看,可现在萤火虫越来越少,索性没有了这个习俗,我却不理解,萤火虫与某些东西,是不是相差无几呢?

【【精品】端午作文九篇】相关文章:

【精品】端午趣事作文五篇04-12

【精品】端午趣事作文3篇04-01

【精品】端午包粽子作文四篇03-23

【精品】端午包粽子作文3篇04-05

【精品】端午粽子作文合集6篇03-25

【精品】端午的习俗作文六篇04-15

【精品】端午的习俗作文四篇03-01

【精品】端午的习俗作文3篇01-29

端午,端午作文03-24

【精品】端午赛龙舟作文汇编八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