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3-03-16 10:41:17 传统 我要投稿

【推荐】传统文化作文汇总六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传统文化作文汇总六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作文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间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知道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今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同的节日里,用不同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起,吃着年饭。不同的人用它们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是流动时间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

  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同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现在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间,却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必须做的,是让那余香渐飘渐远。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上个周,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之旅”。张老师还告诉我们:“这个活动有三个奖项——‘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同心协力奖’。”我们一听有奖,就纷纷活跃起来。分组、分工、选组长、填表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这些事情全部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写书法、练武术、做风筝、剪窗花、画国画、包粽子大家还搜集了资料并装订好。各小组的准备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

  今天,我们就要展示我们各自的'作品了。瞧,汪以锌带来了国画《雏菊》、雷鸣带来了书法作品、陈柯宇带来了厚厚一叠资料和剪纸作品、毛艳吉带来了“粽子”同学们带来的有关传统文化的东西真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展示作品开始了,首先是我们剪纸组的代表——陈珂宇上场,他宣读了我收集的资料,展示了我们组精雕细刻的剪纸作品。接着,是罗玲杰和冷宗祥的武术表演,他们那笨拙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是雷鸣的书法作品展示,那挺拔秀丽的繁体字,让我们赞叹不已。最后是童谣组的朗诵。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出色。

  活动结束了,张老师郑重宣布:“获得‘最佳表演奖’的小组是——”说到这儿,他停了一下,好像故意吊吊我们的胃口,接着宣布:“武术组!‘最佳创意奖’是童谣组,‘同心协力奖’是剪纸组!”得奖的组欢呼雀跃、趾高气扬,没得奖的组全都垂头丧气、恨己不能。

  这样的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老师以后多搞这样的活动!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胡书记在中说过:“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保留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保留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留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1月15日下午14时,北京小学“行君子品 做有德人”《弟子规》文艺演出在北京小学本部礼堂举行。来自北京小学教育集团长阳分校、红山分校和天宁寺分校的600多位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观看了这场由北京小学本部6个班188名一年级新生表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这次演出不是简单地背诵《弟子规》读本,而是把艺术表演、道德教育和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每个班的表演形式不同,各有千秋。台上的小演员们表演得绘声绘色、精彩纷呈,台下的小观众们看得聚精会神、倾情喝彩。

  “行君子品 做有德人”

  北京小学作为一所“与共和国同龄,与首都同名”的重点小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他们不仅将国学经典《弟子规》确定为一年级新生必读的校园读本,还灵活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传承《弟子规》要义,让孩子们行动起来,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弟子规》全文约10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教育孩子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正如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所说:“在我们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到学校绝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弟子规》教给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成人如何在社会上待人交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学习并按其要求去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孩子要从小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听故事、诵读古诗、背诵名言、文艺表演等形式理解其要义,学习中华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让我们的孩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的大写的中国人!”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那么北京小学如何让刚入学仅4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理解其要义并按其去做呢?

  “不比成绩比成长”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他们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从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出发,发挥本校灵活多样的教学特色,选用孩子喜欢的舞台剧等表现形式诠释《弟子规》,并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从排练到演出,从学校到家庭,细微之处体会到《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在北京小学《弟子规》演出现场,一年级主任温爱丽带领一年级5班的孩子们表演完童话剧《感恩成长》后,激动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童话剧排练的过程中就学到很多。在挑选角色时,有的孩子只想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我们就教育孩子要知道舞台是圆,你要学会适应,勇于尝试新角色,给自己一个新的空间,舞台就是你的!还有的孩子在排练过程中会有一些小摩擦,他们通过学习《弟子规》也学会了互相礼让,彼此支持,最后圆满完成了这样一部童话剧的表演。孩子们不仅乐在其中,更学在其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孩子演出角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其他同伴合作,如何适应变化、面对挫折。总之,通过《弟子规》表演,我们孩子的行为礼仪在一点点变化,国学经典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图为北京小学一年级5班表演的童话剧《感恩成长》

  孩子似一粒种子扎根沃土,要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成长惯性,北京小学不仅重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重视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

  “不比成绩比成长。”北京小学一年级温爱丽主任介绍:“这是北京小学秉承的教学理念,我们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等其他方面的成长,我们与家长共同将《弟子规》及其他习惯礼仪规范落实到孩子的生活中,比如我们校方请家长参与到《弟子规》的表演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品读国学经典,一起规范行为;校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行为上出现偏差时,会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尽力让每一个孩子的行为举止都是合乎礼仪规范;我们还重视孩子不在学校期间是怎么做的,如寒假期间校方以行为礼仪图表的形式,让家长给孩子记录下在假期时的行为表现,开学后班里会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重点引导。”

  可见,北京小学的国学教育工作体现在细节处,对孩子礼仪规范的引导也落在实处。

  “少年强则国强! ”

  一个孩子的考试成绩会影响他的升学,一个孩子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北京小学向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传承国学经典,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为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怀,注入孩子的灵魂,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将来长大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我的.理想是长大要成为一名建筑师,让更多的人住上房子。”

  “我的理想是长大要成为一名法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的理想是长大要成为一名军事科学家,保卫祖国!”

  “我们的理想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现在实现少年梦,将来实现中国梦!” 北京小学一年级4班全体师生清脆响亮、斗志昂扬的声音环绕于礼堂的四周,台下观众的掌声擂动,共同呼应。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

  北京小学开拓思维、创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内心,用中华优秀传统礼仪引导孩子的行为,把爱国主义思想注入孩子的灵魂!北京小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孩子的境界,放大了孩子的格局,开发了孩子的智慧,只有这样培养的孩子才是人格饱满、人性光明、德才兼备,长大之后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从前看古代的电视剧,并不觉得古代人与现代人有很大差别。可是,当我们穿上汉服,耳边响起汉代乐曲,学习着汉代的礼仪时才深深地体会到古人的儒雅与谦和,慢慢感受到古代社会慢节奏的生活所带给人们内心的安静与平和。

  参与本次的文明祭祀示范活动,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当我刚刚看到准备的汉服时,觉得它很繁琐,不如现代的衣服便利。可是当我穿上它时,我又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在没有拉链,纽扣这类东西的情况下,还能做出这么漂亮典雅的衣裙。而汉乐轻柔又优美,我仿佛可以看见弹琴的汉朝美人,一定是柔情似水又端庄大方。听的时间长了,甚至觉得心里都很安静。而当我学习到汉朝礼仪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则使我更加欣赏古人的品行。古人的祭祀方式庄严又神圣,古人祭祀分为敬天,祈祷九霄降福,天佑华夏,龙腾四海,风调雨顺。敬地,祈祷龙脉永长,厚土生德,五谷满仓,六畜丰肥。敬人,先人安息,福荫后辈,人丁兴旺,家和万代。分为三方面祭祀,可见古人对于祭祀活动的注重,以及祭祀时的庄严。不是在马路上焚烧纸钱,而是以敬馨香的方式表达对于天地的感激和逝者的哀悼,让人觉得这种方式要比现代的方式有意义的多。

  古人在与人见面时会行礼问候,而现在的人见了面有时甚至连招呼也不打。古人重孝道,云百善孝为先,而如今很多人与父母顶撞,父母年老拒绝赡养父母。诸如此类,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礼仪方面,现在的'不如古人,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会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儒雅与礼貌,学会在浮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沉住气。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讲究礼仪,并将其传承下来,作为新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学着做一个讲礼貌的人,弘扬我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养性,争做祖国新一代的栋梁。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多种多样——中秋节、端午节、元旦、春节……

  就说说春节吧!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传说从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年大年三十就会到村子里去危害人类。村里的人大惊失色,吓得魂飞魄散,却毫无还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为“年”一次能吃掉整个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这个叫“年”的怪兽又来。天渐渐黑,一位大胆的老人点起火堆,顿时熊熊大火燃烧起来。就当火快灭时,一个小孩子找根竹节扔进火堆,那时“年”正要吃人,被这突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吓得狼狈地落荒而逃。

  虽然从此“年”不来,但人们仍旧担心它还会再来骚扰。就这样,“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形成。

  过年时,大家除放鞭炮,还要吃水饺。老师说:“饺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说旧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饺子里放一枚铜板,谁第一个吃到装有铜板的饺子,就意寓着今年会很幸运。现在的人们,觉得这样不卫生,改用装一颗蜜糖。

  春节还有倒贴福字的`习俗,这是预示着福来到。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只要我们去研究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07-18

传统文化的作文10-13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的作文_有关传统文化的高考满分作文02-08

传统文化的作文_关于潮汕传统文化的作文中考10-31

传统文化的作文2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01-29

关与传统文化的作文02-02

守望传统文化的作文02-01

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02-02

敬畏传统文化的作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