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作文

时间:2022-01-22 09:11:48 传统 我要投稿

精选中国传统作文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中国传统作文三篇

中国传统作文 篇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我们感觉不到它罢了。

  父母生了我们,又不求回报地养育了我们,他们非常不容易,但没有几句怨言。父母每天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干一切家务活、挣钱,偶尔抱怨、发泄上几句我们还顶嘴、不服。所以我们违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责,须顺承。况且他们发泄还算不上责备我们就顶嘴,非常不应该。

  正由于出现了这些不良的事情,我们才会强调孝。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所以,我们才会强调孝。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生活实际中,还的确出现了以一些人,他们的出现,可能会使这句话被改写成久病床前出孝子,我舅舅就是这种孝子。六年前,我的姥姥股骨骨折,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舅舅就任劳任怨地给姥姥洗澡、喂饭、喂水、洗床单、洗尿布、理发这一系列脏活重活累活他全都干,一直照顾到去年姥姥去世。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很好的生活实例。

  虽然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上面的孝敬父母的事情,但我们要做到体谅、关心与帮助。体谅就是理解,比如他们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来发一下牢骚我们不能埋怨他们。关心父母累了,给他们捶捶背,揉一揉腰。父母生病了,给他们服药。放学后,对父母的问候也算是一种关心。帮助,就是帮助父母打扫、洗碗、拖地,帮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事情都算是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孝。

  古人曾经说过: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才由它生起。孝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想做好人,第一就是要懂得孝。因为一个人他孝敬父母、对父母好了,他才会去做好人,有优秀的品质。否则,一事无成。

  所以,现在你们知道孝十分重要了吧!那么,让我们一起孝敬父母、弘扬孝文化吧!

中国传统作文 篇2

  (一)中国传统音乐课程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开设较早的课程之一,也是很多艺术院校的必修课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中国音乐学院李月红教授的《审视与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传统与方法更新》一文,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历史进行了简述,并对模唱课的上课形式、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类似的文章还有沈阳音乐学院冯志莲教授的《沈阳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回顾与反思》。星海音乐学院的王沥沥在《多一点感性,少一点理论,结合时代,拉近距离――谈高校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课程的感性教学模式和与时代的结合》中认为“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的原则之一,我们应该去遵循它。受客观历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也很少能接触到,因此,在缺少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如果大谈理论的话,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她觉得应该让学生通过接触民间乐器、向民间艺人学习、展演以及结合一些时代的元素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兴趣引入中国传统音乐。武汉音乐学院的蔡际洲教授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区划问题》一文中,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区划”及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对每一个文化区划做了论述。最后提出了音乐文化区的边界、音乐文化区的“综合性”音乐特征如何归纳等问题。上海音乐学院郭树荟教授(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模仿实践与理论范畴的教学断想)对模唱如何来展示地域、语言、音腔等特征以及模仿实践与理论范畴问题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探讨。提出将前辈研究的知识系统再次整理达成共识、分层次教学、知识与学术递进等教学观念。

  香港中文大学曹本冶教授在《(民族音乐学理论和方法)课程理念与设置》中对民族音乐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盲目套用西方的理论方法是被动的‘传声筒’行为,我们所期望的是一个中国视野中对中国音乐和中国人有意义的音乐学,一个一体多元汇集和融合的‘音乐学”’。并就他与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开设的“民族音乐学课程”从上课形式、课程所用文献、课程内容大纲等方面做了介绍。这门课程十分重视外文原文文献阅读。

  (二)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

  如果只在课堂上、书本上进行传统音乐教学,那么我们的传统音乐也就只能用来“读”了,因此教学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也在老师和同学们中达成了共识。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戎龚停在《如何在传统音乐教学中践行活态传承之理念》一文中,展示了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与成果,提出了多学科联动传统音乐体化实践、多方位考量民族音乐教学改革及多渠道拓展民族音乐教学思路等观念,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中国音乐学院杨红教授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国传统音乐活态资源的实践教学》中对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活态实践教学中“走出去”即采风、“请进来”即将民间艺人请到大学表演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吴宁华副教授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则是通过纪录短片的方式,展示了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在艺术实践中的成果。

  二、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探索

  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教授的《音乐学院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一文中,对中国音乐学院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做了回顾,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开设在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少数民族班”的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并展示了一些实践教学的成果。也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芏面的一些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和云峰研究员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对中央音乐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模式,从专业个别课、本科生专业选修课、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及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先讲义后教材、先讲课后遴选和先讨论后总结的三个原则。类似的还有四川音乐学院杨晓的《四种融合:四川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程介绍》,广西师范学院黄妙秋的《论广西高师民族音乐特色课程的二元组合模式》,大理学院艺术学院赵全胜的《大理学院艺术学院地方本土课程建设介绍》。中央音乐学院田联韬教授在《指导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践与思考》中结合自己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作经验,对博士研究生如何顺利完成学位论文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复合性思维,最后提出三点要求与大家共勉“扎实(态度)、朴实(作风)、诚实(道德)”。中央音乐学院吕钰秀教授讲的是《台东阿美族复音歌谣教学传承的问题性》,首先她播放了一段较为典型的台东阿美族复音歌谣,随后对复音及复音歌谣的理论进行了阐释,从而对复音音乐进入课堂所出现的传承问题进行了分析。

  三、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析研究

  (一)方法论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研究员在《论传统音乐研究的三种方法论视角:音乐形态学分析、音乐学分析和民族音乐学分析》一文中对音乐形态学分析、音乐学分析及民族音乐学分析进行了阐释,并对三种典型的'音乐分析范式在观念层、学统层和方法层中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最后杨老师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民族音乐学分析的学术目标是解决主位――客位、局内――局外这两对矛盾的问题。第二,民族音乐学分析还从认识、书写的角度关注了宏观、微观的矛盾。第三,民族音乐学分析还通过符号学、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结合运用缓解了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音乐观念与具体方法的“两张皮”问题。 中央音乐学院褚历副教授的《形态、文化、历史:音乐研究的三维模式及其多样组合》将音乐研究归纳为三个基本维度,即音乐的结构形态、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并对其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这三个维度虽然有其关联性,而更重要的是其独立性,因此形态、文化“两张皮”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我们不必强求二者的结合。最后,褚历认为在具体的研究中,这三个方面有不同的比例和形式的组合,因此音乐研究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二)民间音乐的形态研究

  武汉音乐学院刘正维教授在《制约传统音乐风格的“三色论”――“四度三音列绪论”》借用“三色学说”理论,提出我国传统音乐乃至新音乐创作也是由“Z(徵)色、Y(羽)色、G(宫)色”的“三色分子”进行各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比例的交融而形成。作者阐述了“三色分子系列”的原理和个性,以及它们的交融方式和分布区域,论证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旋律风格和调式特征大体受制于“Z、Y、G”三种“色分子”的独立呈示或交融组合。不仅有益于我们了篇传统音乐中色彩风格的来龙去脉,还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的音乐创作。沈阳音乐学院王学仲副研究员在《京剧曲牌(夜深沉)解析》中提出中国音乐中存在音调序列和节奏序列两种元素,而且它们常常存在错位的现象,也就是“死腔活板”。作者通过对《夜深沉》的形态分析指出前人研究中错将节奏单位误解为音调单位。提出音乐工作者以“西法”之“所知”,“障碍”了对“国乐”正确认识的结论,认为中国音乐的本体研究尚属于孕育阶段,避开形态而主要关注文化是舍本逐末的行为。沈阳音乐学院商树利副教授在《不该被歪解或误解的小调(走绛州)――兼谈劳动号子分类标准的历史文献依据》通过对“劳动号子”历史文献的梳理以及对《走绛州》唱词的分析,得出《走绛州》实为小调的结论。

  (三)现代技术在民族音乐研究中的应用

  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音乐研究是一种必然趋势,其研究成果会更直观、更理性地呈现出来。沈阳音乐学院的刘桂腾研究员在《文字文本与影视文本:作为音乐人类学书写方式的民族志影片》中阐述了音乐民族志电影作为音乐人类学书写方式,并提出我国音乐高校音乐学系应成立“音乐工作室”,以便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必需设备。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赵书峰的《中国音乐民族志电影发展前景与展望》从学术评价体系、教学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国内音乐民族志电影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二人都认为当下的音乐民族志影视文本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而民族音乐学学科的研究与教学的需要又呼唤着音乐民族志影视文本的出现。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徐欣老师在《物理声学分析与传统教学》中认为对于特定的音乐音响和音乐要素分析往往需要用特定的描写与分析方法完成。而物理声学分析的应用能提供音色分析、旋律线描、测音和整体风格综合分析等几方面的数据。恰好能够弥补传统记谱法的盲点,适用于不同的形态研究目的。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传统音乐教学。

  结语

  回顾本届研讨会,很多专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模唱、感性体验、课程设置、课堂形式与考试等进行了广泛讨论。也较为集中地提出了术语体系不完善、感性认知与理论认知的不平衡、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如何更加合理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开拓研究与教学中的新视角、新方法和新论域。下一届研讨会将在20xx年沈阳音乐学院召开。

中国传统作文 篇3

  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字体。它虽不像楷书那样端端正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潦草草,但却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人称“八分楷书”。

  行书不是哪个人单独创造的,其实它也同其它字体一样出自于群众书写者。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的应用,直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才盛行起来。

  行书,简而言之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些细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方便的字体,故而于楷书相间流行。因它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它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一些草书的特点,来简化楷书的笔画。总体来说,它比楷书要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容易辨认。比如“话”的“言字旁”,原楷书繁体字为七画,行书就只有两画。其次笔法流动自如,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的写。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灵活,用笔活泼。

  行书中最著名的就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卧虎龙阙”来形容其字的雄强俊秀,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则是唐代颜真卿的《祭征稿》,其字写得劲挺奔发。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古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当然了,还有黄庭坚、米芾、蔡襄等都非常擅长写行书,他们有不少作品传世。

  王羲之的《兰亭序》最受人欢迎,它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通篇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又有艺术匠心,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却统一的效果。《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写行书,就需要大小相兼,也就是每个字大小不同,不过也不可以过分的大、小。而且每个字、每个笔画之间都存在着连带关系,既有实连,又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当然了,写行书还是得收放结合,一般长为放,短为收;回峰为收,侧峰为放。但也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收下放。

  一篇好的行书,布局也是必须注意的。要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却没那么潦草。

  行书具有紧贴其它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的《书谱》中说道:“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可以分为真行、行草两个方面。真行是比较规整近似于真书的行书。据唐代张怀的《书议》记:“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真行”亦称“楷行”、“行楷”。世间以王羲之为“真行”第一人。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我无限钟情于行书的魅力与独特。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样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行书的变化多端,或挺拔如峰,或如龙蛇盘绕,或浩瀚如海......

  行书,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它方便了我们的书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书的美,行书的变,行书的趣,行书的奇,让我们大饱眼福,它用它的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流畅活泼向我们证明了“汉字”,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精选中国传统作文三篇】相关文章:

精选中国传统作文九篇01-06

精选中国传统作文4篇12-17

精选中国传统作文8篇12-16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作文「精选」07-30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初中作文精选11-28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作文(精选)11-19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精选12-13

中国传统作文600字(精选36篇)12-08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08-02

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作文(精选30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