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纪昌学射

时间:2024-01-05 08:55:48 登绮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语故事: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语故事:纪昌学射

  成语故事: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竟然射中了,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读后: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整天把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

  历史典故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三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仿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仿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背景介绍

  仲尼篇公孙龙谈过比箭箭相及更高妙的射技:逢蒙的弟子鸿超能做到矢射妻眸而矢在目前落地。逢蒙,《孟子·离娄下》云“逢蒙学射于羿”,是传说中的夏代神射手。汤问篇云:甘蝇的弟子飞卫、纪昌练视力,视小如大,以牛毛悬虱子于窗前,三年后把虱子看得像车轮般大;此后两人互射,能令“中路端锋相触而堕于地”:这种水平与箭箭随飞大约是同一层次。甘蝇,《吕氏春秋·有始览》提及过,当实有其人;飞卫、纪昌的故事是有依据的。而且《列子》的后羿射日、射落九个太阳的故事表现了极端夸张的弋射神技。这三个故事也比箭箭相拄说法更神奇。

  东晋张湛的《列子注》,在注“后镞中前括”时云王夷甫、庾子嵩论之,注“矢注眸子”时云刘道真、乐广论之。所说四人皆西晋玄学名人,王夷甫即王衍(256~311),清谈领袖;刘道真、乐广的活动时期约在280~304年。玄谈家爱好名辩和先秦最大名家公孙龙的辩题;此两题皆不见于公孙龙遗文,他们当是读过《列子》的。张湛所说应该见于当时的文献,这类文献是后来的《世说新语》的主要来源。

  中华先秦时代,射技应该高度发达,容易出现高妙射手。弓箭产生于原始狩猎时代,长期的经验会积累丰富的射技;而且,比较当时的地球诸国,夏商周朝是大国,弋射活动卷入的人口众多,会推进射技的发展。此外,春秋战国,兼并不断,战乱狂勃,弋射活动的广泛性高于其它时代。因此,东周时期容易出现高妙射手及把史上的高妙射手神话化。《孟子》提及羿和逢蒙,《吕氏春秋》提及甘蝇,都说明弓箭时代的中土有过一些高妙射手,有传说和崇尊他们的传统,他们在民间应该是被神化的。

  而且先秦中土的射技已经发达到产生专业著作的程度。《晋书·束皙传》云:太康二年出土的先秦竹书有“《缴书》二篇,论弋射法”。弋射的技术空间不大,一般情况下难以成书,弋射专著在人类上古时期可谓罕见;射技专著的基础只能是射技高度发达、高度细致化。先秦的一些技术如勾践剑的造作技术为后世所不及,汉代以来无弋射专著,可见先秦中土的射技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水平。

  启示

  阅读这个故事后,我们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到它与快速阅读相通的若干道理,并在受到启发和思考中领悟速读的真谛:

  1、基本功最重要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速读要练什么?射箭和速读都是要训练人眼睛的视力,让自己的眼睛真正练到“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的地步。其实“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这两个成语既是射箭对视力的要求,同时也是速读训练对眼睛的要求。学习射箭必须先要训练眼力,同样学习速读当然也先要练习眼力,这是因为人的眼力(视力)的好坏是射箭和速读的共同基础条件,没有基础的条件,你要想学习以眼睛为条件的技能都是不可能的。如眼睛的视力基础打牢了,真正做到“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状况时,你无论是学习训练射箭或速读,其质量与效果也就有保证了。因此任何学员在开始练习速读时首先要明确最重要的是练习与视力相关的“视点”和“视幅”科目,把自己阅读时的“视点”和“视幅”练到“那牛毛上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就大得像车轮一般的时候,他再用眼睛看别的东西,面前就像出现了一座小山一样。”

  2、循序渐进的提高

  其次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技能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甚至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纪昌为学射箭,为练眼力不间断地坚持了两年时间不眨眼睛看着妻子在织布机上织着布;随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眼力又用一根牛尾巴上的毛拴上一个虱子,挂在窗户上,每天朝南目不转睛地望着练着,当练过了3年之后,那牛毛上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就大得像车轮一般了;最后才开始练习射箭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事实上学习任何技能无不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速读同样如此。我们只有先把自己的视力练习到“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水平时,才能够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读和记忆能力。

  3、坚持,坚持,再坚持

  其三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东西人自身好的毅力和意志品质最重要,这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纪昌为训练自己超人的视力,前后五年时间都在训练眼力,多么枯燥乏味的训练和多么漫长的时间呀,但他都坚持下来了,最终取得了成功。学习速读和其他项目一样也是如此,许多时候并不是人们不能掌握训练的技巧和方法,而最难在对这些技巧和方法的熟练运用,实现它往往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年复一年的坚持才行。不少人最终没有达到目标或获得成功的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半路,就停止了,没有坚持下去。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练就高超的技艺,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从打基础开始。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纪昌的百发百中就是苦练得来的,只要苦练,什么奇迹般的技艺都能创造出来。古今中外的速读记忆高手无不如此。如《庄子·徐无鬼》里记载的运斤成风的石匠也是苦练得来的,据说一个人的鼻子尖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石灰泥,他能够猛烈地抡起斧子把它削掉;斧子动如风,鼻尖上的泥削净而鼻子却一点不伤。这真是奇迹般的技巧,这种技巧就是从苦练中得来的。艺术上的创造也是一样,只要能像纪昌那样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去下一番苦功夫,就一定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对学习射箭如此,不管练习什么同样如此!

【成语故事:纪昌学射】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纪昌学射01-27

纪昌学射续写12-20

纪昌学射作文400字04-24

纪昌学箭的历史典故12-14

《纪昌学射》读后感800字作文05-18

囊血射天的成语故事01-21

逢蒙学射的作文600字06-10

“学霸公主”纪冰儿-600字02-02

三年纪作文:爸爸学车05-27

一定要学的成语故事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