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西湖作文300字

时间:2021-10-10 11:09:02 300字 我要投稿

旅游西湖作文300字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旅游西湖作文300字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旅游西湖作文300字四篇

旅游西湖作文300字 篇1

  我们下动车,就坐车来到中河路口的一家酒店订好旅馆房间,休息一下就来到西湖,顺着湖边一直游玩。

  突然,我们看到对面有一座很大很高的塔,爸爸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雷峰塔。我们听马上找个合适的`地方轮流和雷峰塔照相。接着,我们欣赏着西湖美景,我才真正的体会到西湖的美,怪不得人们都赞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呀!

  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来到雷峰塔前,雷峰塔好高啊!我数数,一共有7、8层左右,我们很想登上去看看,可是后面还有很多景点要玩,于是我们就继续走,路上还买杭州地图。我们看见西湖边有好多游船,可以去湖心小岛上玩,也上一条船,买票。我问爸爸去的地方叫什么名字,爸爸说在一元钱上,我摸不着头脑,爸爸泽才解释道,如果把一元钱翻过来,背面图上就是我们去的地方,叫“三潭印月。”我很惊喜,爸爸还拿地图给我指指看。渐渐地船到小岛上,我们来到“三潭印月”前,原来“三潭印月”是三个很小的塔,它就在小岛的旁边。据说如果湖水超过这三个小塔,杭州城就会淹,原来西湖美景还能预测杭州的危机呢!我们还看到有个“卍”字亭,因为从上面看,像一个“卍”子,我们顺着玩完整个小岛,又找一条船,回去找地方吃饭去。

旅游西湖作文300字 篇2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很美,是因为有西湖。所以,舅舅在暑假里带我和表妹一起去西湖游玩。

  我们到了西湖,先看到了湖里的水,水很清澈、纯净,很像一面大镜子,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湖面上一朵朵的荷花,亭亭玉立的从大圆盘里冒出来,就像一位位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接着又看到碧绿的垂柳,碧绿的柳树犹如少女美丽的长发,又像慈母伸出柔软的手在轻轻抚摸着湖水和堤岸。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著名的“花港观鱼”,看到了很多红鲤鱼,就像火烧云,我去买了面包屑,丢下去,鱼儿们游过来,争先恐后的抢着吃面包屑,湖面的平静立刻被打碎了,看着眼前这成群的红鲤鱼,我真想扑进水中拥抱它们。

  看过了“花港观鱼”,我们乘船到了“三潭印月”,据说西湖中有三座石塔,形成三潭,每当月亮高照,水里就会有倒影,因此而得名。

  此时,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西湖,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望被抛在身后的西湖,由衷的祝福西湖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澈,游人更多。

旅游西湖作文300字 篇3

  在寒假开学前,小姨带着我和弟弟去西湖游玩。南方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不一样,北方的天气在三月份前还是寒冷的,而南方都已经春暖花开了。

  一进西湖,我们就闻到了一阵淡淡的花香。走近西湖,我的面前是一个大花坛,花坛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蓝的......。向前走,是一个大湖,站在岸上,抬头远望,只见对面的柳树是绿的,因为那天是大雾天气,所以在湖面上隐隐约约地看到浮在水面上的小舟,小舟在水面上荡漾着,那一刻真是太美了。

  我们来到了九折桥,这个桥因为有九处弯曲的地方,所以叫九折桥。我们站在九折桥上面,看着美丽的风景,突然,桥下游来四只野鸭,在水面上扑腾着翅膀,“嘎嘎”地叫着,我和弟弟把面包渣扔进湖里,四只野鸭争先恐后地抢着食物,有两只鸭子吃饱了,高高兴兴地游走了,剩下的两只,露出了难过的表情。我把剩下的面包渣给了它们,它们吃完后,抬起头,向我“嘎嘎”地叫了两声,仿佛在向我致谢。

  这次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流连忘返。

旅游西湖作文300字 篇4

  今天上午,我们看了体操比赛,中山市又获得一枚金牌。下午,我们去了惠州西湖。

  西湖由五湖、六桥、七山、十六景组成。导游说,这次带我们游的是西湖最漂亮的地方——平湖。

  这是惠州西湖五湖中最大的湖,从平湖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苏堤玩月”,据说,这条堤最初就是由苏东坡捐建的,现在堤上绿柳成荫、凉风习习,成为西湖观景的好地方。

  走过漂亮的西新桥,来到著名的泗州塔。这是当年苏东去坡喜欢的地方。塔身八面,外观七层,尽管天气比较炎热,我和爸爸还是登上了塔顶,里面竟有十四层楼梯,从塔顶向四下望,视野很开阔,景色很漂亮。

  之后我们来到“东坡引纪念馆”这里陈列着一些苏东坡造福民众的塑像。

  最后,我们来到了平湖上,这里体现着惠州西湖的特点——曲折。走在桥上,水榭石桥曲曲折折,远处青山高塔、拱桥流水,和青翠的树木倒映在水中,显得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亮灯的时候,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西湖。